资源简介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2025五下·香洲期末)根据拼音书写规范的汉字。在广东,有这样一座海滨小城。这里明明有着mó 天大楼,却偏偏yíng 得“百岛之城”美yù ;这里明明可以扬帆远háng ,却偏偏 juàn 恋云道徜祥;这里明明可以远tiào 海ōu 翻飞,却偏偏想在古村里坐着板dèng 闲话家常。【答案】摩;赢;誉;航;眷;眺;鸥;凳【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的意思,“摩天大楼”的“摩”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手”;“赢得”的“赢”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美誉”的“誉”下面是“言”;“远航”的“航”是舟字旁,右边是“亢”;“眷恋”的“眷”下面是“目”;“远眺”的“眺”是目字旁,右边是“兆”;“海鸥”的“鸥”右边是“鸟”;“板凳”的“凳”下面是“几”;故答案为:摩;赢;誉;航;眷;眺;鸥;凳【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2.(2025五下·香洲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蚂蚱 徘徊 B.暇想 践踏C.劈膀 咆哮 D.窈窕 筹强【答案】A【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A 项 “蚂蚱”“徘徊” 均书写正确。“蚂蚱” 是昆虫名称,“徘徊” 形容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字形符合规范。B 项 “暇想” 错误,应为 “遐想”;“遐” 指悠远,与 “想” 搭配时需用 “遐”。C 项 “劈膀” 错误,正确写法为 “臂膀”;“臂” 指胳膊,“劈” 指用刀斧砍,不符合语境。D 项 “筹强” 错误,常见正确词语为 “强壮”“倔强” 等,“筹” 指筹划、筹码,无法与 “强” 组成合理词语。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3.(2025五下·香洲期末)括号里对带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孔君平诣其父(召见)B.其人弗能应也(不)C.没地不还你钱(难道)D.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答案】A【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结合句子理解词语,A 项 “孔君平诣其父” 中,“诣” 的意思是 “拜访”,而非 “召见”。这句话出自《杨氏之子》,讲述孔君平前来拜访孩子的父亲,体现的是亲友间的拜访,并非上级对下级的 “召见”,故解释错误。B 项 “其人弗能应也” 中,“弗” 是 “不” 的意思,符合语境(那人无法回应),解释正确。C 项 “没地不还你钱” 中,“没地” 是方言中表示反问的词语,可译为 “难道”,解释正确。D 项 “却看妻子愁何在” 中,“妻子” 是古今异义词,在古文中指 “妻子和孩子”,解释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4.(2025五下·香洲期末)下列出现在古典名著中的人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伙计(烧火的伙夫) B.哥子(指男童)C.郎中(看病的医生) D.墨客(指文人)【答案】A【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意思,A 项 “伙计” 在古典名著中通常指店铺里的店员、雇工,并非专指 “烧火的伙夫”。其含义更宽泛,侧重指从事杂务或辅助工作的人员,而非特定工种。B 项 “哥子” 在古代常用来称呼男孩子、男童,如《红楼梦》中对年轻男仆或晚辈男童的称呼,理解正确。C 项 “郎中” 是古代对医生的常见称谓,与 “大夫” 同义,理解正确。D 项 “墨客” 指擅长文辞的文人、读书人,因古代文人常以笔墨为工具创作,故以此代称,理解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进行正确作答。5.(2025五下·香洲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刷短视频,乐此不疲。B.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C.看到久别重逢的战友,叔叔跑过去,哭笑不得地张开了双臂。D.我走上玻璃栈道,看到脚下深不见底的山谷,双腿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结合对句子的理解,A 项 “乐此不疲” 指因酷爱某事而不感到疲倦,符合人们沉迷刷短视频的状态,使用恰当。B 项 “情不自禁” 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形容因好消息而激动落泪的情景,符合语境。C 项 “哭笑不得” 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而句中 “久别重逢的战友” 相遇时,应是激动、喜悦的情绪,用 “哭笑不得” 不符合语境,此处应用 “喜出望外” 等词。D 项 “不由自主” 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形容走玻璃栈道时双腿发抖的本能反应,使用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2025五下·香洲期末)根据提示,请读描写古代儿童的诗句:6.放纸鸢的儿童: , 。7.学种瓜的儿童: , 。8.弄晓冰的儿童: , 。9.吹短笛的儿童: , 。【答案】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知识点】古诗词运用【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故答案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故答案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村晚》,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故答案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025五下·香洲期末)请读《论语》,写出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名句:10.君子喻于义, 。11. ,小人长戚戚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 ,小人同而不和。【答案】10.小人喻于利11.君子坦荡荡12.君子和而不同【知识点】格言、名言【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故答案为:小人喻于利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故答案为:君子坦荡荡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君子能与人和谐友善相处但不是无原则地附和苟同。故答案为:和而不同(2025五下·香洲期末)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文明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魅力吧!13.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依次是: (填序号)①隶书 ②楷书 ③小篆 ④甲骨文 ⑤金文14.有一种对联叫“拆字联”。请认真观察加点字,补填下列拆字联:(各填一个汉字)①鸿是江边鸟, 为天下虫。② 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15.下图是我国一所大学的校徽。观察后请回答:①这所大学名字是: ②文字设计的妙处: 【答案】13.④⑤③①②14.蚕;闲15.北京大学;北” 字被设计成背对背的两个人形,“大” 字则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整体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既体现了北大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也寓意着北大师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字形辨析;汉字演变【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体演变、汉字结构以及校徽理解等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13.结合汉字字体演变的相关知识,汉字字体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故答案为:④⑤③①②14.“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是经典的拆字联,将 “鸿” 拆为 “江” 和 “鸟”,“蚕” 拆为 “天” 和 “虫”,对仗工整。“闲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 同样是拆字联,“闲” 字可拆成 “门” 和 “木”,“思” 字可拆成 “田” 和 “心”。故答案为:蚕;闲15.结合图中的校徽图案,校徽中的文字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篆体的 “北大” 二字。“北” 字被设计成背对背的两个人形,“大” 字则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整体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既体现了北大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也寓意着北大师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同时,篆体的运用增添了校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故答案为:北京大学;北” 字被设计成背对背的两个人形,“大” 字则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整体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既体现了北大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也寓意着北大师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二、阅读与鉴赏(40分)(2025五下·香洲期末)课内阅读。草船借箭(节选)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操出兵,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②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16.文段①第一句是环境描写,其作用是: 17.文段①中诸葛亮下了几道命令,请分别写出他的用意(目的):①下令把船一字摆开: ②下令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18.文段①中的“笑”字,充分说明了诸葛亮:( )A.盲目自大 B.胸有成竹 C.性格开朗 D.心存侥幸19.根据选文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下列这句话:孔明设局“ ”箭,曹操上当“ ”箭。(各填一字)【答案】16.渲染了隐蔽的气氛,为后文借雾设伏提供合理条件。同时也体现了诸葛亮善用天时的军事智慧。17.船受箭面积大、均匀受箭;制造进攻假象,引曹军射箭18.B19.借;送/失【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6.结合课文内容,“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交代了草船借箭的天气环境,这是草船借箭成功的关键条件,也表现了诸葛亮善用天时的独特智慧。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渲染了隐蔽的气氛,为后文借雾设伏提供合理条件。同时也体现了诸葛亮善用天时的军事智慧。17.结合文中描写,“下令把船一字摆开”是为了船受箭面积大、均匀受箭;“下令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制造进攻假象,引曹军射箭;这些都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故答案为:船受箭面积大、均匀受箭;制造进攻假象,引曹军射箭18.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中“笑”描写了诸葛亮的神态,体现了诸葛亮对借箭计划胸有成竹。故答案为:B19.“草船借箭” 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设局向曹操 “借” 箭;曹操因多疑而盲目放箭,相当于 “送” 箭给诸葛亮,概括了情节的核心逻辑。故答案为:借;送(2025五下·香洲期末)文言阅读。买椟①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②,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③,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释】①椟:匣子。②柜:盒子。③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20.本文选自《韩非子》。我还知道出自该书的寓言故事有:《 》21.我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以下字词的意思:薰: 鬻: 22.读了故事,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楚人: 郑人: 【答案】20.自相矛盾21.善于/擅长;卖22.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郑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0.结合相关知识,《韩非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除了常见的之外,还有《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故答案为:自相矛盾21.薰指一种香草,也泛指香气,结合字形:“薰” 字从 “艹”,与植物相关,可推测其本义与草木有关。 鬻是动词,意为 “卖、出售”,是古文中表示 “卖” 的常用字,结合语境:如 “鬻矛与盾者”,通过 “矛、盾” 等物品,可推断 “鬻” 为 “售卖” 之意。故答案为:熏香;卖22.结合文中表述,楚人卖珠宝时过于注重对珠宝的装饰,而忽视了珠宝的内在品质;郑人买东西时只注重虚而不实的东西,而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宝物。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第2空、郑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2025五下·香洲期末)文学阅读。修鞋匠老单①修鞋匠老单不是本地人,几时来镇上的,没人能说得清。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②半晌里,一中年妇女来修鞋。老单接过来一看,是一只开了股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裂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股不躺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③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修好这只鞋,又让其脱下脚上另一只鞋,翻看了看看说:“这只鞋也快开裂了,趁这会儿一块儿修修吧。”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线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④“你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恤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⑤草木枯荣,暑来寒往。几十年过去,老单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⑥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到底图啥哩?”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⑦去年底,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揭开了这个谜。⑧那天,工作人员因为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老单沉默着,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入伍不久的那年夏天,部队赶赴一个抢险现场,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上。”⑨服役期满后,他没有再回原籍,就来到了班长的家乡,想替他尽孝。结果一打听,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他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让战友情谊延续下去。”23.有人说,老单真是个“怪老头儿”。从文中找出三处,概括写到他“怪”在何处:收费之“怪” 大热天,忙活得一头汗 用钱之“怪” 捐款资助都很慷慨身份之“怪” 老单不是本地人 2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请你赏析第②节画线部分: 25.第④节中“老廖张了张嘴”,可能想说: 【答案】23.只收了顾客6块钱;;住在低矮的平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来到班长的家乡,替他报答父老乡亲。24.画线句子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了老单实在认真、对顾客负责的特点。25.老单,你为顾客修鞋忙活半天,收钱却太少了,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傻?【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3.结合文中对“老单”的描写,收费之“怪”表现在大热天,忙活得一头汗,只收了顾客6块钱;用钱之“怪”表现在自己生活简朴,捐资助学却非常慷慨;身份之“怪”表现在老单不是本地人,来到班长的家乡,替他报答父老乡亲。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故答案为:只收了顾客6块钱;住在低矮的平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来到班长的家乡,替他报答父老乡亲。24.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裂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股不躺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这句运用对老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单认真、负责为顾客服务的特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画线句子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了老单实在认真、对顾客负责的特点。25.结合上下文,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说明老廖心里觉得老单为顾客修鞋忙活半天,收钱却太少了,他觉得老单有些傻,但是听完老单的话,他觉得老单说的有些道理, 所以没再说话。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故答案为:老单,你为顾客修鞋忙活半天,收钱却太少了,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傻?(2025五下·香洲期末)实用阅读。【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是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方寸之间。【材料二】中国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秦以前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称印。到了汉代,皇帝、皇后、诸王等所用的印章称玺,官印、私印又出现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称。唐代称玺。宋元以来官印和私印又有记、朱记、关防、押、图章、戳子等名称。【材料三】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它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印石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等材质上。有篆刻爱好者将《游子吟》诗句刻成了印章,如下图。26.印章如同文房四宝,因此古人也说“文房五宝”,包括: 、 、纸、砚、印。27.根据材料二,不同时期不同人使用的印章称为“玺”。如:秦以前,所有印章都称为玺;秦朝, 使用的印章为玺;汉代, 使用的印章为玺。28.观察材料三的印章(下图),它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29.材料三的印章(下图)文字是“寸草春晖”,它是化自《游子吟》诗句: , 。【答案】26.笔;墨27.皇帝;皇帝、皇后、诸王28.C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6.结合相关知识,文房五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印;故答案为:笔;墨27.结合材料二,秦以前,所有印章都称为玺;秦朝,皇帝使用的印章为玺;汉代,皇帝、皇后、诸王使用的印章为玺。故答案为:皇帝;皇帝、皇后、诸王28.结合材料三中的印章,其中的字体为篆书;故答案为:C29.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故答案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表达与交流(30分)30.(2025五下·香洲期末)根据情境完成写作。漫画往往意味深长,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请你观察右边的这幅漫画,写一篇文章。写清楚这幅漫画的内容,再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思考。【答案】 规则之外的温度 漫画中,孩子手持 “作业上说没倒第二杯,你自己倒吧” 的纸张,拒绝为父亲倒水,这一幕看似荒诞,却在现实中屡屡上演。当规则成为冰冷的挡箭牌,我们不禁要问:生活的温度,是否正被规则悄然吞噬?在校园里,常有学生以 “老师没说” 为由,拒绝参与集体活动。他们将规则视为逃避责任的盾牌,却忘记了规则的初衷是守护秩序,而非禁锢人性。就像漫画中的孩子,用作业上的文字作为冷漠的借口,忽略了亲情中本应有的关怀与温暖。社会中,这样的 “规则至上” 者并不鲜见。某超市员工因顾客未出示会员卡,强硬拒绝打折优惠,全然不顾顾客的窘迫与不满。他们坚守条文,却丢掉了服务的善意;捍卫规则,却忘记了人心的柔软。规则本应是社会运行的保障,而非人际交往的壁垒。然而,总有人在规则与温情间找到平衡。医院里,护士为哭闹的患儿偷偷塞糖;公交上,司机为孕妇多停一分钟。这些举动未被规则明文允许,却让世界多了份暖意。就像那个为父亲倒水的孩子,或许没有作业的提醒,却懂得亲情的珍贵。规则是冰冷的条文,而人是温暖的存在。当我们用规则丈量一切时,别忘了为善意留一扇窗。因为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规则之外的那一抹温情里。【知识点】其他类写话【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根据漫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把故事内容写清楚,并分析体会漫画故事背后包含的人生哲理,进行作答。【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漫画的内容”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规则之外的应有的人间温度,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四、附加题 整本书阅读(3分)(2025五下·香洲期末)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完成下列阅读分享:31.回目“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出自古典名著:(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C.《水浒传》 D.《红楼梦》32.三顾茅庐、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请以其中一个带“三”的故事为例,说说故事中“三”的好处。【答案】31.D32.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次前往隆中拜访。“三” 在这里起到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从情节塑造上,“三” 的反复行为让故事更具节奏感和吸引力,使读者更能沉浸其中。其次,“三” 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第二次,又遇诸葛亮访友;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这三次拜访,刘备都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前往,展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最后,“三” 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声望,让读者对诸葛亮充满期待。这种 “三” 的设计,使得 “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更加经典,成为了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象征。【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红楼梦》【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31.结合《红楼梦》原著内容,“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是《红楼梦》第四回的回目。这一回中,“薄命女” 指的是甄英莲(香菱),她幼时被拐,长大后被薛蟠强买为妾,命运坎坷;“薄命郎” 指冯渊,他本想娶英莲,却被薛蟠打死。“葫芦僧” 是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遇到的门子,他曾在葫芦庙当和尚,后成为门子,向贾雨村献计,让他胡乱判断了这桩命案,以讨好四大家族。这一回通过这个案件,展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四大家族的权势。故答案为:D32.结合对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内容的理解,分析“三”在故事中的具体含义,进行分析作答。故答案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次前往隆中拜访。“三” 在这里起到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从情节塑造上,“三” 的反复行为让故事更具节奏感和吸引力,使读者更能沉浸其中。其次,“三” 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第二次,又遇诸葛亮访友;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这三次拜访,刘备都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前往,展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最后,“三” 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声望,让读者对诸葛亮充满期待。这种 “三” 的设计,使得 “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更加经典,成为了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象征。1 / 1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2025五下·香洲期末)根据拼音书写规范的汉字。在广东,有这样一座海滨小城。这里明明有着mó 天大楼,却偏偏yíng 得“百岛之城”美yù ;这里明明可以扬帆远háng ,却偏偏 juàn 恋云道徜祥;这里明明可以远tiào 海ōu 翻飞,却偏偏想在古村里坐着板dèng 闲话家常。2.(2025五下·香洲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蚂蚱 徘徊 B.暇想 践踏C.劈膀 咆哮 D.窈窕 筹强3.(2025五下·香洲期末)括号里对带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孔君平诣其父(召见)B.其人弗能应也(不)C.没地不还你钱(难道)D.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4.(2025五下·香洲期末)下列出现在古典名著中的人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伙计(烧火的伙夫) B.哥子(指男童)C.郎中(看病的医生) D.墨客(指文人)5.(2025五下·香洲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刷短视频,乐此不疲。B.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C.看到久别重逢的战友,叔叔跑过去,哭笑不得地张开了双臂。D.我走上玻璃栈道,看到脚下深不见底的山谷,双腿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2025五下·香洲期末)根据提示,请读描写古代儿童的诗句:6.放纸鸢的儿童: , 。7.学种瓜的儿童: , 。8.弄晓冰的儿童: , 。9.吹短笛的儿童: , 。(2025五下·香洲期末)请读《论语》,写出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名句:10.君子喻于义, 。11. ,小人长戚戚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 ,小人同而不和。(2025五下·香洲期末)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文明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魅力吧!13.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依次是: (填序号)①隶书 ②楷书 ③小篆 ④甲骨文 ⑤金文14.有一种对联叫“拆字联”。请认真观察加点字,补填下列拆字联:(各填一个汉字)①鸿是江边鸟, 为天下虫。② 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15.下图是我国一所大学的校徽。观察后请回答:①这所大学名字是: ②文字设计的妙处: 二、阅读与鉴赏(40分)(2025五下·香洲期末)课内阅读。草船借箭(节选)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操出兵,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②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16.文段①第一句是环境描写,其作用是: 17.文段①中诸葛亮下了几道命令,请分别写出他的用意(目的):①下令把船一字摆开: ②下令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18.文段①中的“笑”字,充分说明了诸葛亮:( )A.盲目自大 B.胸有成竹 C.性格开朗 D.心存侥幸19.根据选文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下列这句话:孔明设局“ ”箭,曹操上当“ ”箭。(各填一字)(2025五下·香洲期末)文言阅读。买椟①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②,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③,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释】①椟:匣子。②柜:盒子。③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20.本文选自《韩非子》。我还知道出自该书的寓言故事有:《 》21.我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以下字词的意思:薰: 鬻: 22.读了故事,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楚人: 郑人: (2025五下·香洲期末)文学阅读。修鞋匠老单①修鞋匠老单不是本地人,几时来镇上的,没人能说得清。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②半晌里,一中年妇女来修鞋。老单接过来一看,是一只开了股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裂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股不躺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③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修好这只鞋,又让其脱下脚上另一只鞋,翻看了看看说:“这只鞋也快开裂了,趁这会儿一块儿修修吧。”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线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④“你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恤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⑤草木枯荣,暑来寒往。几十年过去,老单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⑥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到底图啥哩?”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⑦去年底,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揭开了这个谜。⑧那天,工作人员因为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老单沉默着,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入伍不久的那年夏天,部队赶赴一个抢险现场,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上。”⑨服役期满后,他没有再回原籍,就来到了班长的家乡,想替他尽孝。结果一打听,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他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让战友情谊延续下去。”23.有人说,老单真是个“怪老头儿”。从文中找出三处,概括写到他“怪”在何处:收费之“怪” 大热天,忙活得一头汗 用钱之“怪” 捐款资助都很慷慨身份之“怪” 老单不是本地人 2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请你赏析第②节画线部分: 25.第④节中“老廖张了张嘴”,可能想说: (2025五下·香洲期末)实用阅读。【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是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方寸之间。【材料二】中国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秦以前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称印。到了汉代,皇帝、皇后、诸王等所用的印章称玺,官印、私印又出现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称。唐代称玺。宋元以来官印和私印又有记、朱记、关防、押、图章、戳子等名称。【材料三】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它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印石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等材质上。有篆刻爱好者将《游子吟》诗句刻成了印章,如下图。26.印章如同文房四宝,因此古人也说“文房五宝”,包括: 、 、纸、砚、印。27.根据材料二,不同时期不同人使用的印章称为“玺”。如:秦以前,所有印章都称为玺;秦朝, 使用的印章为玺;汉代, 使用的印章为玺。28.观察材料三的印章(下图),它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29.材料三的印章(下图)文字是“寸草春晖”,它是化自《游子吟》诗句: , 。三、表达与交流(30分)30.(2025五下·香洲期末)根据情境完成写作。漫画往往意味深长,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请你观察右边的这幅漫画,写一篇文章。写清楚这幅漫画的内容,再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思考。四、附加题 整本书阅读(3分)(2025五下·香洲期末)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完成下列阅读分享:31.回目“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出自古典名著:(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C.《水浒传》 D.《红楼梦》32.三顾茅庐、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请以其中一个带“三”的故事为例,说说故事中“三”的好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摩;赢;誉;航;眷;眺;鸥;凳【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的意思,“摩天大楼”的“摩”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手”;“赢得”的“赢”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美誉”的“誉”下面是“言”;“远航”的“航”是舟字旁,右边是“亢”;“眷恋”的“眷”下面是“目”;“远眺”的“眺”是目字旁,右边是“兆”;“海鸥”的“鸥”右边是“鸟”;“板凳”的“凳”下面是“几”;故答案为:摩;赢;誉;航;眷;眺;鸥;凳【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2.【答案】A【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A 项 “蚂蚱”“徘徊” 均书写正确。“蚂蚱” 是昆虫名称,“徘徊” 形容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字形符合规范。B 项 “暇想” 错误,应为 “遐想”;“遐” 指悠远,与 “想” 搭配时需用 “遐”。C 项 “劈膀” 错误,正确写法为 “臂膀”;“臂” 指胳膊,“劈” 指用刀斧砍,不符合语境。D 项 “筹强” 错误,常见正确词语为 “强壮”“倔强” 等,“筹” 指筹划、筹码,无法与 “强” 组成合理词语。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3.【答案】A【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结合句子理解词语,A 项 “孔君平诣其父” 中,“诣” 的意思是 “拜访”,而非 “召见”。这句话出自《杨氏之子》,讲述孔君平前来拜访孩子的父亲,体现的是亲友间的拜访,并非上级对下级的 “召见”,故解释错误。B 项 “其人弗能应也” 中,“弗” 是 “不” 的意思,符合语境(那人无法回应),解释正确。C 项 “没地不还你钱” 中,“没地” 是方言中表示反问的词语,可译为 “难道”,解释正确。D 项 “却看妻子愁何在” 中,“妻子” 是古今异义词,在古文中指 “妻子和孩子”,解释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4.【答案】A【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意思,A 项 “伙计” 在古典名著中通常指店铺里的店员、雇工,并非专指 “烧火的伙夫”。其含义更宽泛,侧重指从事杂务或辅助工作的人员,而非特定工种。B 项 “哥子” 在古代常用来称呼男孩子、男童,如《红楼梦》中对年轻男仆或晚辈男童的称呼,理解正确。C 项 “郎中” 是古代对医生的常见称谓,与 “大夫” 同义,理解正确。D 项 “墨客” 指擅长文辞的文人、读书人,因古代文人常以笔墨为工具创作,故以此代称,理解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进行正确作答。5.【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结合对句子的理解,A 项 “乐此不疲” 指因酷爱某事而不感到疲倦,符合人们沉迷刷短视频的状态,使用恰当。B 项 “情不自禁” 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形容因好消息而激动落泪的情景,符合语境。C 项 “哭笑不得” 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而句中 “久别重逢的战友” 相遇时,应是激动、喜悦的情绪,用 “哭笑不得” 不符合语境,此处应用 “喜出望外” 等词。D 项 “不由自主” 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形容走玻璃栈道时双腿发抖的本能反应,使用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答案】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知识点】古诗词运用【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故答案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故答案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村晚》,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故答案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答案】10.小人喻于利11.君子坦荡荡12.君子和而不同【知识点】格言、名言【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故答案为:小人喻于利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故答案为:君子坦荡荡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君子能与人和谐友善相处但不是无原则地附和苟同。故答案为:和而不同【答案】13.④⑤③①②14.蚕;闲15.北京大学;北” 字被设计成背对背的两个人形,“大” 字则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整体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既体现了北大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也寓意着北大师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字形辨析;汉字演变【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体演变、汉字结构以及校徽理解等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13.结合汉字字体演变的相关知识,汉字字体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故答案为:④⑤③①②14.“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是经典的拆字联,将 “鸿” 拆为 “江” 和 “鸟”,“蚕” 拆为 “天” 和 “虫”,对仗工整。“闲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 同样是拆字联,“闲” 字可拆成 “门” 和 “木”,“思” 字可拆成 “田” 和 “心”。故答案为:蚕;闲15.结合图中的校徽图案,校徽中的文字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篆体的 “北大” 二字。“北” 字被设计成背对背的两个人形,“大” 字则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整体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既体现了北大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也寓意着北大师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同时,篆体的运用增添了校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故答案为:北京大学;北” 字被设计成背对背的两个人形,“大” 字则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整体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既体现了北大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也寓意着北大师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答案】16.渲染了隐蔽的气氛,为后文借雾设伏提供合理条件。同时也体现了诸葛亮善用天时的军事智慧。17.船受箭面积大、均匀受箭;制造进攻假象,引曹军射箭18.B19.借;送/失【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6.结合课文内容,“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交代了草船借箭的天气环境,这是草船借箭成功的关键条件,也表现了诸葛亮善用天时的独特智慧。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渲染了隐蔽的气氛,为后文借雾设伏提供合理条件。同时也体现了诸葛亮善用天时的军事智慧。17.结合文中描写,“下令把船一字摆开”是为了船受箭面积大、均匀受箭;“下令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制造进攻假象,引曹军射箭;这些都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故答案为:船受箭面积大、均匀受箭;制造进攻假象,引曹军射箭18.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中“笑”描写了诸葛亮的神态,体现了诸葛亮对借箭计划胸有成竹。故答案为:B19.“草船借箭” 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设局向曹操 “借” 箭;曹操因多疑而盲目放箭,相当于 “送” 箭给诸葛亮,概括了情节的核心逻辑。故答案为:借;送【答案】20.自相矛盾21.善于/擅长;卖22.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郑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0.结合相关知识,《韩非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除了常见的之外,还有《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故答案为:自相矛盾21.薰指一种香草,也泛指香气,结合字形:“薰” 字从 “艹”,与植物相关,可推测其本义与草木有关。 鬻是动词,意为 “卖、出售”,是古文中表示 “卖” 的常用字,结合语境:如 “鬻矛与盾者”,通过 “矛、盾” 等物品,可推断 “鬻” 为 “售卖” 之意。故答案为:熏香;卖22.结合文中表述,楚人卖珠宝时过于注重对珠宝的装饰,而忽视了珠宝的内在品质;郑人买东西时只注重虚而不实的东西,而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宝物。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第2空、郑人: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答案】23.只收了顾客6块钱;;住在低矮的平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来到班长的家乡,替他报答父老乡亲。24.画线句子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了老单实在认真、对顾客负责的特点。25.老单,你为顾客修鞋忙活半天,收钱却太少了,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傻?【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3.结合文中对“老单”的描写,收费之“怪”表现在大热天,忙活得一头汗,只收了顾客6块钱;用钱之“怪”表现在自己生活简朴,捐资助学却非常慷慨;身份之“怪”表现在老单不是本地人,来到班长的家乡,替他报答父老乡亲。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故答案为:只收了顾客6块钱;住在低矮的平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来到班长的家乡,替他报答父老乡亲。24.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裂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股不躺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这句运用对老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单认真、负责为顾客服务的特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画线句子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了老单实在认真、对顾客负责的特点。25.结合上下文,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说明老廖心里觉得老单为顾客修鞋忙活半天,收钱却太少了,他觉得老单有些傻,但是听完老单的话,他觉得老单说的有些道理, 所以没再说话。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故答案为:老单,你为顾客修鞋忙活半天,收钱却太少了,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傻?【答案】26.笔;墨27.皇帝;皇帝、皇后、诸王28.C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6.结合相关知识,文房五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印;故答案为:笔;墨27.结合材料二,秦以前,所有印章都称为玺;秦朝,皇帝使用的印章为玺;汉代,皇帝、皇后、诸王使用的印章为玺。故答案为:皇帝;皇帝、皇后、诸王28.结合材料三中的印章,其中的字体为篆书;故答案为:C29.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故答案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0.【答案】 规则之外的温度 漫画中,孩子手持 “作业上说没倒第二杯,你自己倒吧” 的纸张,拒绝为父亲倒水,这一幕看似荒诞,却在现实中屡屡上演。当规则成为冰冷的挡箭牌,我们不禁要问:生活的温度,是否正被规则悄然吞噬?在校园里,常有学生以 “老师没说” 为由,拒绝参与集体活动。他们将规则视为逃避责任的盾牌,却忘记了规则的初衷是守护秩序,而非禁锢人性。就像漫画中的孩子,用作业上的文字作为冷漠的借口,忽略了亲情中本应有的关怀与温暖。社会中,这样的 “规则至上” 者并不鲜见。某超市员工因顾客未出示会员卡,强硬拒绝打折优惠,全然不顾顾客的窘迫与不满。他们坚守条文,却丢掉了服务的善意;捍卫规则,却忘记了人心的柔软。规则本应是社会运行的保障,而非人际交往的壁垒。然而,总有人在规则与温情间找到平衡。医院里,护士为哭闹的患儿偷偷塞糖;公交上,司机为孕妇多停一分钟。这些举动未被规则明文允许,却让世界多了份暖意。就像那个为父亲倒水的孩子,或许没有作业的提醒,却懂得亲情的珍贵。规则是冰冷的条文,而人是温暖的存在。当我们用规则丈量一切时,别忘了为善意留一扇窗。因为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规则之外的那一抹温情里。【知识点】其他类写话【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根据漫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把故事内容写清楚,并分析体会漫画故事背后包含的人生哲理,进行作答。【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漫画的内容”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规则之外的应有的人间温度,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答案】31.D32.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次前往隆中拜访。“三” 在这里起到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从情节塑造上,“三” 的反复行为让故事更具节奏感和吸引力,使读者更能沉浸其中。其次,“三” 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第二次,又遇诸葛亮访友;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这三次拜访,刘备都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前往,展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最后,“三” 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声望,让读者对诸葛亮充满期待。这种 “三” 的设计,使得 “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更加经典,成为了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象征。【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红楼梦》【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31.结合《红楼梦》原著内容,“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是《红楼梦》第四回的回目。这一回中,“薄命女” 指的是甄英莲(香菱),她幼时被拐,长大后被薛蟠强买为妾,命运坎坷;“薄命郎” 指冯渊,他本想娶英莲,却被薛蟠打死。“葫芦僧” 是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遇到的门子,他曾在葫芦庙当和尚,后成为门子,向贾雨村献计,让他胡乱判断了这桩命案,以讨好四大家族。这一回通过这个案件,展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四大家族的权势。故答案为:D32.结合对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内容的理解,分析“三”在故事中的具体含义,进行分析作答。故答案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次前往隆中拜访。“三” 在这里起到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从情节塑造上,“三” 的反复行为让故事更具节奏感和吸引力,使读者更能沉浸其中。其次,“三” 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第二次,又遇诸葛亮访友;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这三次拜访,刘备都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前往,展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最后,“三” 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声望,让读者对诸葛亮充满期待。这种 “三” 的设计,使得 “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更加经典,成为了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象征。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