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课堂无忧】1.1《常见的植物》课件+教案+分层练习-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课堂无忧】1.1《常见的植物》课件+教案+分层练习-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1《常见的植物》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
一、选择题
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
A. 杨树
B. 柳树
C. 松树
2. 苔藓的特点是?( )
A. 长得很高大
B. 植株矮小,贴地生长
C. 有粗壮的树干
3. 桃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
A. 针形
B. 卵形(像小扇子)
C. 圆形
4. 蒲公英最特别的特征是?( )
A. 种子像“小伞”能飞
B. 树干很粗
C. 叶子是红色的
5. 下列哪种植物属于灌木?( )
A. 冬青
B. 杨树
C. 狗尾草
6. 松树的叶子像什么?( )
A. 鳞片
B. 针
C. 羽毛
二、判断题
1. 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能生长。( )
2. 柳树的枝条很柔软,容易弯曲。( )
3. 冬青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植物。( )
4. 桃树的树干表面很光滑,没有纹路。( )
5. 蒲公英的“小伞”是它的种子,能随风传播。( )
【能力提升】
三、综合探究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请说出柳树的两个特征。
2. 观察桃树时,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至少写3点)
3. 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有什么不同?(用简单的话描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 A
6. 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综合探究
1. 枝条柔软下垂,叶子呈长条形,春天会发芽。
2. 整体外形、树干的粗细和颜色、叶子的形状和颜色、果实的形状和气味。
3. 松树的叶子像细细的针,柏树的叶子像小小的鳞片,摸起来更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1.常见的植物
第一单元 植物与环境
青岛版科学五四制(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科学观念
1.认识柳树、冬青、蒲公英、苔藓等常见植物,知道它们属于“植物”这一生物类别,初步建立“植物具有多样性”的观念。2.了解桃树、蒲公英等植物在外形(如叶、茎、果实)上的典型特征,感知植物与环境的联系。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比较植物的异同,培养初步的观察与分类能力。2.在探究“松树与柏树的不同”时,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发现植物特征,发展逻辑推理思维。
探究实践
1.掌握“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的方法,能按步骤观察桃树的外形、树干、叶和果实,并记录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2.通过收集叶子制作标本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学习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记录、分类)。
态度责任
1.激发对身边植物的好奇心,养成主动观察自然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2.树立“爱护植物、不随意破坏植物”的环保意识,体会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
01 情境·问题
01 情境·问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中描写了哪种植物?它有哪些特征?你还认识哪些植物?
01 情境·问题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想一想:校园里有哪些植物?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想一想:校园里有哪些植物?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柳树
长枝条像头发,细叶子像小船。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冬青
冬天也绿,硬叶亮又滑。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蒲公英
黄花像太阳,白球变伞兵。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苔藓
绿毯地上铺,爱在湿处住。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02 探究·实践
柳树、冬青、蒲公英、苔藓等属于植物。
活动二:观察植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02 探究·实践
活动二:观察植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02 探究·实践
观察植物要注意:
1.安全第一,不乱摸乱尝。
2.爱护植物,做个好园丁。
3.专心观察,用好小工具。
4.保持整洁,注意天气。
5.尊重其他生命。
活动二:观察植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02 探究·实践
观察植物小儿歌:
眼看手不动,
小嘴绝不尝。
走路轻轻巧,
花草不受伤。
带上小本本,
专心看模样。
安全又环保,
观察乐洋洋!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1.整体观察桃树的树形。
2.观察树干的样子。
3.分别观察桃树叶和桃子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操作指南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树形
像一把撑开的大伞: 桃树的树枝会向四面八方伸展,树叶长满后,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大大的、绿色的伞。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树干
又矮又粗,穿着棕色“衣服”:桃树的树干不算很高(比大树矮),摸起来有点粗糙。它的“衣服”(树皮)是深棕色的,上面有一条条竖着的裂纹。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树叶
绿绿的长条小船,边上有小波浪:叶子是绿色的(春天嫩绿,夏天深绿),形状是细细长长的,像一条条绿色的小船。仔细看,叶子的边缘是弯弯曲曲的,像小波浪一样。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桃子
圆圆的带个小尖尖:桃子长得圆滚滚、胖乎乎的,最顶上有一个小小的尖儿。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桃树的样子
绿伞棕衣矮树桩,
长叶带波绿衣裳。
春天粉花飘甜甜,
夏结毛桃脸蛋香!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植物名称 主要特征
记录表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蒲公英
春天开黄花,像草地上的小太阳;花谢后变白毛毛球,风一吹就像小伞兵飞走啦!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狗尾草
细细长长的绿杆子上,顶着一条毛茸茸的“尾巴”,摸起来软软的、痒痒的。风一吹,“小尾巴”就摇啊摇。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石榴树
树枝有点弯弯曲曲,叶子是绿绿的、长长的小船形。夏天开红红火红的花,秋天结圆圆的果子(石榴),像挂着一个个红脸蛋的小灯笼,剥开里面全是亮晶晶的红宝石籽。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02 探究·实践
杨树
长得高又直,像站岗的士兵!树皮是灰白色的,上面有很多眼睛一样的花纹(其实是皮孔)。叶子是绿色的大爱心,风一吹哗啦哗啦响。
任务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02 探究·实践
任务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02 探究·实践
松树:树枝长得比较 开,像个 撑开的尖顶大伞(尤其是大松树)。
柏树: 很多柏树长得 又高又直,树枝喜欢 贴着树干往上长,整个形状像 尖尖的宝塔(比如侧柏)。也有些柏树形状比较奇特(比如圆柏像大圆球)。
树形
任务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02 探究·实践
松树:叶子是 又细又长的“松针”,摸起来有点扎手,像一根根绿色的缝衣针,通常 一簇一簇 地长(比如两根一簇、三根一簇或五根一簇)。
柏树:叶子是 小小的、一片片扁扁的鳞片或者 非常短的小刺,密密麻麻地贴在树枝上,像 鱼鳞 或者绿色的瓦片,摸起来比较硬,但不像松针那么扎人。
叶子
任务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02 探究·实践
树皮
松树:树皮是 深棕色或红棕色 的,像 一块块不规则的巧克力片拼起来的,摸起来 很粗糙、有裂纹,有时候还会掉下来一小片一小片的。
柏树: 树皮通常是 灰褐色或浅棕色 的,上面有很多 细细的、竖着的条纹,像很多条 小麻绳 紧紧地绑在树干上,摸起来也是 粗糙的,但不像松树皮那样容易剥落。
任务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02 探究·实践
果子
松树:结松果。松果 大大的,像一座 棕色的小木塔,上面有很多 一片片的鳞片,摸起来 硬硬的,掉在地上很容易看到。
柏树:也结小球果,但通常 小小的(像小豆子或小圆球),上面有 疙疙瘩瘩的纹路,颜色是 绿色或棕色,不太显眼,常常藏在枝叶里。
任务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02 探究·实践
松树:如果你靠近它,或者用手轻轻搓一搓它的 针叶(松针),会闻到一股 很特别、很清新的香味。
柏树:它的叶子(鳞片或小刺)也有气味,但需要 凑得很近闻,或者 轻轻折断一小根枝叶才能闻到。它的味道比较 特别,有点像 草药 或者 清凉的风油精 那种感觉,不如松树香味那么明显和常见。
气味
任务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02 探究·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特征认识植物。
回顾反思:
03 反思·评价
认识常见植物时,利用多种方法对植物进行有序观察,可以更全面的认识植物的特征。
回顾反思:
03 反思·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情况
知道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植物的特征。
能用比较的方法识别周围常见的植物。
对常见植物的观察活动感兴趣。
评价表
拓展活动:
04 拓展·迁移
收集周围植物的叶子,做叶子标本册。
一、选择
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
A. 杨树
B. 柳树
C. 松树


05 巩固·练习
B
一、选择
2. 桃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
A. 针形
B. 卵形(像小扇子)
C. 圆形

05 巩固·练习
B
一、选择
3. 蒲公英最特别的特征是?( )
A. 种子像“小伞”能飞
B. 树干很粗
C. 叶子是红色的
05 巩固·练习
A
二、判断
1. 冬青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植物。( )
2. 桃树的树干表面很光滑,没有纹路。( )
3. 蒲公英的“小伞”是它的种子,能随风传播。( )
04 巩固·练习

×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青岛版(2025年)科学二年级上册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
课题 1.1 常见的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认识柳树、冬青、蒲公英、苔藓等常见植物,知道它们属于“植物”这一生物类别,初步建立“植物具有多样性”的观念。 2. 了解桃树、蒲公英等植物在外形(如叶、茎、果实)上的典型特征,感知植物与环境的联系。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比较植物的异同,培养初步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2. 在探究“松树与柏树的不同”时,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发现植物特征,发展逻辑推理思维。
探究实践: 1. 掌握“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的方法,能按步骤观察桃树的外形、树干、叶和果实,并记录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2. 通过收集叶子制作标本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学习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记录、分类)。
态度责任: 1. 激发对身边植物的好奇心,养成主动观察自然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树立“爱护植物、不随意破坏植物”的环保意识,体会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在外形(如叶、茎、果实)上的典型特征,感知植物与环境的联系。
难点: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比较植物的异同,培养初步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 教师朗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柳树图片:“诗中说的‘绿丝绦’是什么?你见过柳树吗?它的枝条有什么特点?” 2. 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植物,引出课题《常见的植物》。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 播放校园植物视频,暂停时提问:“画面里哪些是植物?怎么判断的?” 2. 展示苔藓、蒲公英等实物(或仿真模型),让学生触摸感知,说说“植物和石头、玩具的不同”。 3. 教师:植物会生长,有根、茎、叶等,是有生命的。 总结:柳树、冬青、蒲公英、苔藓等属于植物。 活动二:观察植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任务一:桃树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桃树图片或标本,发放“观察记录表”(画有桃树轮廓,留空填写颜色、形状等)。 学生按“整体→树干→叶→果实”的顺序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提醒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果实若为仿真品,可强调“不品尝”)。 操作指南: 1. 整体观察:桃树的外形是高大还是矮小?树冠像什么形状? 2. 观察树干:树干是粗还是细?颜色是棕色、灰色还是其他?表面光滑还是粗糙? 3. 观察叶和果实: 桃树叶:颜色(如深绿/浅绿)、形状(像小船还是羽毛?边缘有没有小锯齿?) 桃子:颜色(成熟时是否有粉红色?)、形状(圆圆的还是椭圆的?)、气味(闻起来有没有香味?) 小组分享:“桃树的叶子像……树干摸起来……” 2. 任务二:其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分组领取蒲公英、狗尾草等材料(或图片),用“任务一”的方法观察,记录在表格中(如“植物名称”“叶子形状”“特别发现”)。 以蒲公英、狗尾草、石榴树、杨树为例,分组观察: 蒲公英:轻轻吹一吹,它的“小伞”有什么特点?茎是粗还是细? 狗尾草:叶子像什么?顶端的“尾巴”摸起来是软的还是硬的? 石榴树:树叶和桃树的叶有什么不同?果实的形状和颜色呢? 杨树:树干上有没有特别的图案?叶子飘落时是什么样子? 小组汇报:如“蒲公英的‘小伞’能飞起来,因为上面有绒毛”“狗尾草的‘尾巴’像小狗的尾巴,软软的”。 活动三:松树和柏树有什么不同? 1. 展示松树和柏树的图片或枝叶标本,引导学生对比: 树叶:松树的叶像“针”还是“鳞片”?柏树的叶是软的还是硬的? 树干:颜色和纹理有什么不同? 树形:整体是尖尖的还是圆圆的? 2. 小组讨论后绘制“不同点记录表”(用简单图画或符号记录)。 3.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叶子(教师准备安全放大镜),用手轻触感受质地,小组讨论后用贴纸(如“针形叶”“鳞形叶”贴纸)贴在对应的植物图片上。 4. 教师归纳:松树的叶像针,柏树的叶像鳞片,树形也有区别。 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特征认识植物。 三、反思评价 认识常见植物时,利用多种方法对植物进行有序观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植物的特征。 四、拓展迁移 1. 展示教师制作的标本册范例,讲解步骤:“找不同形状的叶子,夹在书里压平,再贴起来哦!” 2. 布置任务:课后收集5-10片不同的叶子,下节课展示,比一比谁的标本册“最丰富”。
课堂 小结 1. 回顾:“今天认识了哪些植物?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 2. 升华:“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怎样保护它们?”(不摘花、不踩草坪等)
板书设计 常见的植物 观察桃树 观察步骤: 1. 整体(大树/小树) 2. 树干(颜色、纹路) 3. 叶(形状、颜色) 4. 果实(桃子:香味、颜色) 松树和 柏树 植物 叶子样子 松树 像针 柏树 像鳞片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用古诗和实物观察激发了学生兴趣,“任务一”的分步观察指南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数学生能准确描述植物特征;对比松树与柏树时,通过“触摸+贴纸”的方式降低了难度,互动性强。 2. 改进之处: 部分学生在观察苔藓时,对“植物也有根”的理解有困难,下次可准备带根的苔藓标本;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主导话语权,需加强“轮流发言”的规则引导。 3. 创新思考: 可结合校园植物开展“植物寻宝”游戏,让学生根据特征寻找对应植物,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