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课堂无忧】1.1《土壤的成分》课件+教案+分层练习-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课堂无忧】1.1《土壤的成分》课件+教案+分层练习-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青岛版五四制(2025年)科学三年级上册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课题 1.1 土壤的成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土壤由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组成。 2. 理解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土壤具有一定肥力。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归纳土壤的成分,发展分析推理能力。 2. 运用实验证据解释“土壤如何为植物提供营养”,培养逻辑思维。
探究实践: 1. 完成“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加热土壤”等实验,记录并分析现象。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取土壤成分的实证资料。
态度责任: 1. 激发探究土壤奥秘的兴趣,养成严谨观察的科学态度。 2. 认识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
难点:理解实验现象与土壤成分的对应关系(如分层现象与沙、黏土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教师活动: 1. 播放背景音乐,朗诵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花瓣落入土壤的图片,提问:“花瓣落下来后去了哪里?为什么说‘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与生命的联系,聚焦主题:“土壤里藏着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猜想花瓣在土壤中的变化,产生探究兴趣。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研究土壤的成分 任务1: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 发放干燥土壤样本,提问:“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土壤,你能发现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里面有没有小石子、植物碎片等?”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分组观察土壤,用放大镜查看细节,记录发现(如“土壤中有褐色的小颗粒”“有干枯的树叶碎片”等)。 教师总结: 板书学生的发现,肯定观察的细致性,引出“土壤可能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猜想。 任务2: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实验1:土块放入水中 教师引导: 演示将土块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提问:“仔细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这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强调实验时轻放土块,避免水溅出。 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观察到水面冒出气泡,讨论得出“土壤中有空气”的结论,记录现象。 教师总结: 板书“空气”,解释气泡是土壤空隙中的空气逸出形成的。 实验2:搅拌静置土壤水 教师引导: 指导学生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土壤水,静置5分钟,提问:“搅拌时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静置后沉淀物分几层?每层是什么样的?”提示搅拌时力度适中,避免液体溅出。 学生活动: 分组操作,观察到水变浑浊,静置后沉淀物分为两层(上层细腻、下层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 教师总结: 展示土壤成分分解图,讲解上层是黏土(细腻颗粒),下层是沙(粗糙颗粒),板书“沙、黏土”。 实验3:加热土壤 教师引导: 演示加热土壤的操作(土壤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提醒学生佩戴护目镜,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提问:“加热时土壤表面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气味?这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到土壤冒热气,闻到焦糊味(类似草木燃烧),讨论得出“土壤中有水分和腐殖质”。 教师总结: 板书“水、腐殖质”,解释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形成的,能为植物提供养分。 知识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通过三个实验,我们发现土壤由哪些成分组成?”板书完整成分: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强调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活动二: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教师活动: 1. 播放“土壤与农业”的视频,展示农田、果园中植物生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土壤为植物提供了什么?” 2. 出示资料:“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疏松物质,具有肥力,能提供动植物生长的营养。”引导学生讨论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如粮食、蔬菜生产)。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交流发现(如“土壤让庄稼生长”“没有土壤就没有食物”),认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第三部分:反思评价 教师引导: 提问:“今天我们通过哪些实验研究了土壤的成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为什么要保护土壤?” 学生活动: 回顾实验过程,复述土壤成分,分享保护土壤的想法(如不乱扔垃圾、减少污染)。 第四部分:拓展迁移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请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下节课分享你的发现。”提示可以从“岩石风化”“生物作用”等角度探索。 学生活动: 记录任务,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课堂 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重点: “土壤由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组成,其中腐殖质来自动植物残体腐烂。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土壤。”
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一、土壤的成分: 沙、黏土(实验:分层现象) 空气(实验:放入水中冒气泡) 水、腐殖质(实验:加热冒热气、有焦味) 二、腐殖质: 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为植物提供养分。 三、土壤的作用: 农业生产的基础,提供动植物生长的营养。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实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看、闻、做”多感官体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土壤成分。 诗句导入与生活情境结合,激发了探究兴趣,实验步骤的安全性指导到位。 2. 改进之处: 加热实验时部分学生对“腐殖质”的概念理解不深,可增加动植物残体腐烂的动画演示,强化认知。 静置分层实验等待时间较长,可提前准备一组已分层的样本对比,节约课堂时间。 3. 延伸思考: 课后可开展“校园土壤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采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成分差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第1课 土壤的成分
第一单元 地球家园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科学观念
1. 知道土壤由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组成。2. 理解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土壤具有一定肥力。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归纳土壤的成分,发展分析推理能力。2. 运用实验证据解释“土壤如何为植物提供营养”,培养逻辑思维。
探究实践
1. 完成“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加热土壤”等实验,记录并分析现象。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取土壤成分的实证资料。
态度责任
1. 激发探究土壤奥秘的兴趣,养成严谨观察的科学态度。2. 认识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核心素养
聚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落下来,会逐渐变成土壤的成分。土壤的成分有哪些?
活动一:研究土壤的成分
任务一:
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
探索
任务一: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
探索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土壤,你能发现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里面有什么?
任务一: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
探索
颜色:棕色、黑色、黄色等。
状态:土壤摸起来是固态的,软软的,能感觉到里面有小颗粒。有的土壤还很潮湿。
土壤里面有:沙粒、岩石碎屑、动植物残体,像落叶、枯草、小虫子尸体等。
活动一:研究土壤的成分
任务二:
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任务二: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实验1:土块放入水中
实验步骤:
将土块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这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注意实验时轻放土块,避免水溅出。
任务二: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实验1:土块放入水中
实验现象:
水面冒出气泡。
实验结论:
土壤中有空气。
任务二: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实验2:搅拌静置土壤水
实验步骤: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土壤水,静置5分钟,观察:搅拌时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静置后沉淀物分几层?每层是什么样的?注意搅拌时力度适中,避免液体溅出。
任务二: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实验2:搅拌静置土壤水
实验现象:
水变浑浊,静置后沉淀物分为两层(上层细腻、下层粗糙),上层漂浮着杂草、枯叶等。
实验结论:
土壤里面有黏土(细腻颗粒)和沙(粗糙颗粒)还有落叶、枯草、小虫子尸体等。
任务二: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实验3:加热土壤
实验步骤:
土壤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要佩戴护目镜,观察现象并闻气味,并思考:加热时土壤表面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气味?这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
任务二: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实验3:加热土壤
实验现象:
土壤冒热气,闻到焦糊味(类似草木燃烧)。
实验结论:
土壤中有水分和腐殖质。
任务二:进行实验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探索
土壤里有砂、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活动二: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探索
活动二: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探索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根基
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载体,为各类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条件。它所具备的保水、保肥能力,以及适宜的透气性和酸碱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例如,肥沃的黑土地因富含腐殖质和矿物质,能够为大豆、玉米等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使这些作物茁壮成长,从而保障了粮食的稳定供应,满足人类的基本食物需求。
活动二: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探索
土壤是建筑建设的支撑
在建筑领域,土壤承担着为建筑物提供稳定地基的重要职责。不同类型的土壤,其承载能力和压缩性存在差异,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决定性影响。例如,在建设高层建筑时,工程师需要通过对土壤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确定合适的基础类型和施工方案,以确保建筑物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固,避免因土壤问题导致的倾斜、沉降等安全隐患。
活动二: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探索
土壤是水资源净化的守护者
土壤在水资源净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就像一个天然的“过滤器”。当污水流经土壤时,土壤中的颗粒物质能够吸附和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还能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例如,湿地土壤通过这种净化机制,能够有效改善流入河流、湖泊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活动二: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探索
土壤是生态平衡的维护者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小型动物等构成了复杂的生物群落,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同时,蚯蚓还是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维持了食物链的稳定。如果土壤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活动二: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探索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反思
用看、摸、捻的方式进行直观观察,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以及给土壤加热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土壤的成分,获得对土壤的相对全面认识,就是在对土壤进行充分观察。
回顾反思
评价
评价表
评价标准 评价情况
知道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能通过观察土壤的实验,分析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能用多种方法探究土壤的成分。
乐于动手做观察土壤的实验,并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观察研究活动。
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一、选择题。
练习
1. 下列属于土壤成分的是( )。
A. 玻璃碎片
B. 腐殖质
C. 塑料块
B
一、选择题。
练习
2. 将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空气
B. 水
C. 沙
A
一、选择题。
练习
3. 搅拌土壤水并静置后,上层的细腻颗粒是( )。
A. 沙
B. 黏土
C. 腐殖质
B
二、判断题。
练习
1. 土壤由沙、黏土、空气、水和腐殖质组成。( )
2. 把土块放入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水。( )
3.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 )
4. 加热土壤时出现的热气是土壤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
5. 土壤分层实验中,上层是沙,下层是黏土。( )

×


×
三、综合题。
练习
1.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重要的资源?
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人类生存所需的粮食、蔬菜等食物都依赖植物生长。因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总结
土壤的成分
一、土壤的成分:
沙、黏土(实验:分层现象)
空气(实验:放入水中冒气泡)
水、腐殖质(实验:加热冒热气、有焦味)
二、腐殖质:
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为植物提供养分。
三、土壤的作用:
农业生产的基础,提供动植物生长的营养。
科学态度
合作学习
评价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S
青岛版/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1《土壤的成分》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土壤成分的是( )。
A. 玻璃碎片
B. 腐殖质
C. 塑料块
2. 将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空气
B. 水
C. 沙
3. 土壤中能为植物提供养分的是( )。
A. 黏土
B. 腐殖质
C. 小石子
4. 搅拌土壤水并静置后,上层的细腻颗粒是( )。
A. 沙
B. 黏土
C. 腐殖质
5. 加热土壤时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腐殖质
B. 水
C. 空气
6.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壤中只有沙子和黏土
B.土壤永远不会被破坏
C.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二、判断题
1. 土壤由沙、黏土、空气、水和腐殖质组成。( )
2. 把土块放入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水。( )
3.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 )
4. 加热土壤时出现的热气是土壤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
5. 土壤分层实验中,上层是沙,下层是黏土。( )
【能力提升】
三、综合探究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加热土壤时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分别说明什么?
2. 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重要的资源?
3. 请写出两种保护土壤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 A
6. 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综合探究
1. 加热土壤时会观察到土壤表面冒热气,同时闻到焦糊味。冒热气说明土壤中含有水,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后的物质)。
2. 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人类生存所需的粮食、蔬菜等食物都依赖植物生长。因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3. ① 不乱扔垃圾:避免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② 减少化肥过量使用:过量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③ 植树造林:植物根系能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任选两种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