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课堂无忧】1.3《矿产资源》课件+教案+分层练习-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课堂无忧】1.3《矿产资源》课件+教案+分层练习-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3课 矿产资源
第一单元 地球家园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科学观念
1.了解矿产的定义、分类(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及其形成过程,认识到矿产是经过漫长地质变化形成的珍贵自然资源。2.理解矿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矿产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铁矿石、石墨矿等标本,归纳矿产的特征,培养分类与推理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矿产用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矿产的广泛应用。
探究实践
1.调查家乡的矿产资源,填写记录表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2.设计“保护矿产资源”倡议书,通过角色扮演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态度责任
1.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认识到资源有限性,倡导节约与循环利用(如回收废旧金属)。2.激发对家乡矿产资源的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
聚焦
同学们,看看这些物品,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呢?
聚焦
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这些由矿产制成的物品,会变成什么样呢?”
聚焦
矿产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利用矿产制造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用品?如何保护矿产资源?
活动一:了解矿产与人类的关系。
任务一:
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任务一: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什么是矿产?
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我们称之为矿产。它们就像地球给我们的宝藏一样。
任务一: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铁矿石
铁矿
任务一: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石墨
石墨矿
任务一: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煤炭
煤矿
任务一: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稀土
稀土矿
任务一: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矿产是自然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
任务一: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探索
李四光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为矿产资源勘探指明了方向。
资 料 卡
活动一:了解矿产与人类的关系。
任务二:
矿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探索
任务二: 矿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探索
铁矿
铁质厨具
收割机 钢材
任务二: 矿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探索
稀土矿
冶金 永磁电机 石油化工 军事
任务二:矿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探索
稀土其实不是土,而是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统称,在地壳中主要以矿物形式存在。稀土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的价值将越来越大。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资 料 卡
任务二: 矿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探索
矿产是人类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活动二:了解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探索
任务一:为什么要合理开采矿产?
任务一:为什么要合理开采矿产?
探索
矿产资源虽然重要,但是它们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 如果我们不合理开采,继续浪费矿产资源,会有什么后果呢?
任务一:为什么要合理开采矿产?
探索
过度开采的矿坑
活动二:了解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探索
任务二:我们可以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活动二:了解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探索
用法律途径保护矿产资源。
活动二:了解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探索
回收废旧铁制品,再利用。
活动二:了解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探索
制定保护矿产资源的倡议书或宣传册。
反思
依据矿产资源在生产、生活中被利用的事实,发现矿产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得出“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的重要资源”的结论,就是在依据事实得出结论。
回顾反思
评价
评价表
评价标准 评价情况
知道什么是矿产资源,了解矿产资源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能利用实例分析矿产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查阅资料,了解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分类回收废旧金属的意识。
拓展
调查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
一、选择题。
练习
1. 下列哪项属于矿产资源?( )
A. 森林
B. 铁矿石
C. 河水
D. 阳光
B
一、选择题。
练习
2. 铁矿的主要用途是?( )
A. 制作玻璃
B. 制造铁质厨具和机械
C. 发电
D. 制作塑料
B
一、选择题。
练习
3. 矿产资源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
A. 几年
B. 几百年
C. 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D. 几十年
C
二、判断题。
练习
11. 稀土矿主要用于食品加工。( )
2. 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
3. 回收废旧金属对保护矿产资源没有帮助。( )
4. 煤炭和石油都属于矿产资源。( )
5. 我们可以随意开采矿产资源,因为地球上的矿产很多。( )
×

×

×
三、综合题。
练习
1.什么是矿产资源?请举例说明。
矿产资源是指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如铁矿、石墨矿、稀土矿、煤矿等。它们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总结
矿产资源
1. 定义: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金属/非金属)
2. 形成:漫长地质变化(几百万年至几亿年)
3. 用途:
铁矿→钢材→厨具、机械
稀土→永磁电机、军事材料
萤石→牙膏、光学透镜
4. 保护措施:
依法开采(《矿产资源法》第三条)
回收利用、宣传节约
科学态度
合作学习
评价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S
青岛版/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3《矿产资源》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属于矿产资源?( )
A. 森林
B. 铁矿石
C. 河水
D. 阳光
2. 铁矿的主要用途是?( )
A. 制作玻璃
B. 制造铁质厨具和机械
C. 发电
D. 制作塑料
3. 稀土矿在以下哪个领域应用最广泛?( )
A. 食品加工
B. 冶金、永磁电机和军事
C. 纺织业
D. 农业
4. 矿产资源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
A. 几年
B. 几百年
C. 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D. 几十年
5. 下列哪项是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措施?( )
A. 随意开采
B. 回收废旧金属
C. 浪费矿产制品
D. 破坏矿区环境
6. 不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可能导致?( )
A. 资源枯竭
B. 环境改善
C. 经济发展
D. 气候变暖
二、判断题
1. 稀土矿主要用于食品加工。( )
2. 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
3. 回收废旧金属对保护矿产资源没有帮助。( )
4. 煤炭和石油都属于矿产资源。( )
5. 我们可以随意开采矿产资源,因为地球上的矿产很多。( )
【能力提升】
三、综合探究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矿产资源?请举例说明。
矿产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重要作用?请举例说明。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我们要合理开采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 B
6. 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综合探究
1. 矿产资源是指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如铁矿、石墨矿、稀土矿、煤矿等。它们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2. 矿产资源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例如:
铁矿用于制造铁质厨具、收割机、钢笔等;
稀土矿用于冶金、永磁电机、军事装备等;
煤矿用于发电、供暖等。
3. 例如:因为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它们的形成过程非常漫长(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如果不合理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影响人类未来的生产和生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青岛版五四制(2025年)科学三年级上册
《矿产资源》教学设计
课题 1.3 矿产资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了解矿产的定义、分类(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及其形成过程,认识到矿产是经过漫长地质变化形成的珍贵自然资源。 2.理解矿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矿产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铁矿石、石墨矿等标本,归纳矿产的特征,培养分类与推理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矿产用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矿产的广泛应用。
探究实践: 1.调查家乡的矿产资源,填写记录表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2.设计“保护矿产资源”倡议书,通过角色扮演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态度责任: 1.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认识到资源有限性,倡导节约与循环利用(如回收废旧金属)。 2.激发对家乡矿产资源的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矿产的定义、分类及用途,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难点:理解矿产形成的漫长性(几百万年至几亿年)及合理开采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课件展示一系列由矿产资源制成的日常用品图片(如铁锅、钢笔、手机外壳、玻璃杯等),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物品,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矿产资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问:“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这些由矿产制成的物品,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如“这些物品都是硬的”、“它们可能是由石头或金属制成的”。 进一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想象,如“没有铁锅,我们就不能炒菜了”、“没有手机,我们就不能和远方的朋友联系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矿产资源。 板书课题。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了解矿产与人类的关系。 任务1:地球上有哪些矿产? 教师介绍矿产资源的定义:“同学们,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我们称之为矿产。它们就像地球给我们的宝藏一样。” 以铁矿石为例,展示铁矿石的图片或实物,讲解铁矿的形成过程:“铁矿是经过很长时间,由地下的铁元素和其他物质慢慢聚集形成的。” 提问:“那么,铁矿可以制成哪些我们日常用的东西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展示其他矿产资源图片(如石墨矿、稀土矿、煤矿等),简要介绍其特性和用途,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矿产?它们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分组讨论铁矿的用途,每组派代表分享,如“铁矿可以制成铁锅、菜刀”、“铁矿还可以制成汽车、火车的零件”。 积极回答教师关于其他矿产的问题,分享自己知道的矿产和用途,如“我知道煤矿可以烧来发电”、“石墨矿可以做成铅笔芯”。任务2:矿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矿产资源在人类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矿产资源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用的东西,它们在工农业生产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举例说明:“比如,铁矿带来的铁质厨具让我们做饭更方便,收割机让农民收割庄稼更快捷;稀土矿带来的冶金永磁电机让我们的电器更节能,军事用品让我们的国家更安全。” 提问:“那么,你们还能想到矿产资源给人类带来的其他好处吗?” 学生合作,列举更多矿产资源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如“煤矿让我们的冬天更温暖,因为可以烧煤取暖”、“金矿可以做成首饰,让我们更漂亮”。 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总结并补充:“矿产资源真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工农业生产更高效。” 活动二:了解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任务1:为什么要合理开采矿产? 教师讲解矿产资源形成的漫长过程和有限性:“同学们,矿产资源虽然重要,但是它们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 展示矿产资源枯竭的图片或数据,提问:“如果我们不合理开采,继续浪费矿产资源,会有什么后果呢?” 引导学生讨论不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后果,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如“如果矿产资源用完了,我们就没有东西可用了”、“不合理开采会破坏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变得不美丽”。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任务2:我们可以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教师介绍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同学们,既然矿产资源这么重要又有限,我们该怎么保护它们呢?”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相关内容,强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矿产资源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制定保护矿产资源的倡议书或宣传册内容,如“节约使用矿产资源制成的物品”、“回收废旧金属,让它们再利用”、“宣传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每组派代表展示并朗读倡议书或宣传册内容,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大家积极行动起来。 三、反思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提问:“矿产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多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引导学生得出“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的重要资源,我们需要珍惜和保护它们”的结论。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如“我学到了矿产资源很重要,我们要节约使用”、“我知道了保护矿产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对矿产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四、拓展迁移 调查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 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通过查阅资料、访问当地地质部门或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 填写记录表,记录家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建议。
课堂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了常见的矿产资源及其用途,还探讨了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希望大家能够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日常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矿产资源的行动。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矿产资源 1. 定义: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金属/非金属) 2. 形成:漫长地质变化(几百万年至几亿年) 3. 用途: 铁矿→钢材→厨具、机械 稀土→永磁电机、军事材料 萤石→牙膏、光学透镜 4. 保护措施: 依法开采(《矿产资源法》第三条) 回收利用、宣传节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探究实践活动、反思评价和拓展迁移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树立了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通过提问和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但在讲解矿产资源形成过程时,部分学生表现出理解困难,今后需加强直观教学和实例分析,如使用动画或模型来展示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同时,在拓展迁移环节,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并鼓励他们将建议付诸实践,如向当地相关部门提交建议书等。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