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惊闻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寄托哀思。
C.许多学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了“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D.为了后代能仰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二、名句名篇默写
2.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
(2)《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但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句子是“ , 。”
(4)《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形象的诗句是:“ , ”
三、基础知识综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研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启新征程。科研团队持续创新,不断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队伍工作一丝不苟,zhāng( )显了骇人听闻的航天精神,一次次书写了探索浩瀚太空的新篇章!他们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淬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串串奋斗的足迹,铺就一条飞天之路。人生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qiè( )而不舍、鞠躬尽瘁的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zhāng( )显 ②qiè( )而不舍
③浩瀚( ) ④淬( )炼
(2)文段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骇人听闻 C.百折不挠 D.轻而易举
四、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礼记》是 (朝代)经学家 编纂的。
5.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讲信修睦( )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 )
③男有分( )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
6.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注]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洎(jì):及。④趺(fū):同“附”,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8.翻译句子
①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②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9.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辄执书立窗下( ) ②如是者十四年( )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10.结合语境,说明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的含义及作用。
11.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12.请对画横线的两句进行分析,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①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
②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13.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说“我”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1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5.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17.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对5G—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本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名著阅读
18.《经典常谈》是作者①________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杨振声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全书共②________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③《________》放在首篇。
(1)请将文段中画线处补充完整。
(2)学校举办了《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分享,作为读书分享家的你,请从书目中选择一篇,并说明推荐理由。
选择篇目:
分享心得:
七、综合性学习
19.中国,三千年文明历史,崇尚“和”,和文化的思想源远流长,和形式丰富多彩,和为贵历来就是中国人民待人处事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出了“和谐”的社会建设。我校八(5)班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员,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1)材料与“和为贵”无关的一项是( )
A.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2)此次活动中你积极参与,对“和”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班级举行“以和为贵”的黑板报,班长已经设计了两个板块,请你再帮助设计两个板块。
板块一:探和之义 板块二:寻和之用
板块三: 板块四:
(3)根据下面的文字,请你拟写一副宣传“和文化”的对联。
张文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将垣墙后退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桐城县志略》,有改动)
上联:有容乃大,相如宽待将军心怀天下
下联:以和为贵,张家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把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
(5)小林想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帮他完成。
八、作文
20.题目:当好自己故事的主角
作文要求:
(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茅盾说过,“只有对于最后胜利有确信,而又能够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的,方始能作韧战”。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2. 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3.(1) 彰 锲 hàn cuì
(2)B
4. 西汉 戴圣 5. 培养 同“鳏”,老而无妻 职分,职守 兴起 6.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
8.(1)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
(2)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9. 拿 这样 ①学习贵在坚持;②学习没有开始(起步)早晚。
10.“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11.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1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13.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14.说明对象:5G—A;顺序:逻辑顺序 15.举例子、列数字;举了中国在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技术的例子,并列举了“24倍”“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等相关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5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 16.不能删去。“近”表示“接近,将近”。准确地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删去了就变成了“有70%的重叠”,与事实不符。“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D
18.(1)①朱自清 ②13 ③说文解字
(2) 示例:《〈说文解字〉第一》 朱自清在这一篇中以通俗笔触解读了《说文解字》这部文字学经典的价值。他从汉字起源讲起,梳理了许慎著书的背景与体例,尤其清晰地阐释了“六书”理论如何揭示汉字构造规律。对中学生而言,这不仅能帮我们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更能让我们意识到日常使用的文字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朱先生避开了学术化的晦涩表达,用“文字像活物一样有演变轨迹”这样的比喻,让这部看似枯燥的典籍变得生动可感,教会我们从字形追溯文化根脉,培养对母语的深层热爱。
19.(1)D
(2) 谈“和”之论 倡“和”之议
(3)退让垣墙情感乡邻
(4) C B A
(5)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以和为舟渡人际,用善作桥连人心。
20.
例文:
当好自己故事的主角
后台的幕布像块浸了墨的绒布,把舞台光挡得严严实实。我的指尖攥着演出服衣角,布料被汗浸得发潮——这是我第三次躲在这里了。
上周排课本剧《愚公移山》,我攥着课本默读愚公台词,那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句子撞得心口发烫。可当班长问谁演愚公时,我张了张嘴,终究把话咽了回去,只说“让XX来吧,他演过”。
那天放学,我在操场边坐了很久。看台上的座椅被夕阳染成暖红,想起小时候披着床单当披风,站在沙发上给玩偶讲故事,那时从不知道“怕”字怎么写。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自己故事里的观众?
排练时我果然露了怯。愚公怒斥智叟的台词,要么声音发飘,要么忘词,总觉得台下目光像小针扎背。忘词后听见后排窃笑,我捏着剧本的手开始发抖。老师把我拉到舞台侧:“你看台下的树,不管有没有人看,该发芽时发芽,该开花时开花,它们知道自己就是风景。”
那晚我对着镜子练了两小时。念到“叩石垦壤”时,手不自觉做出刨土动作,指尖在空气里划着坚定弧线。镜子里的影子起初缩着肩,后来慢慢挺直背,眼里有了光。
演出那天,大幕拉开的瞬间,我深吸一口气。念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时,忽然不怕了。台下掌声或许不热烈,但我知道,此刻站在聚光灯下的,是重新敢为自己发声的少年。
谢幕时朝台下鞠躬,看见老师眼里的笑意。原来当好自己故事的主角,不必轰轰烈烈,只需该站出来时不躲闪,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脚步算数。就像愚公,从拿起锄头那一刻起,他就已是自己人生里最耀眼的主角。
21.
例文:
那束不熄的灯光
琴房的木地板被月光浸得发潮,我盯着谱架上的《渔舟唱晚》,指尖在冰凉的琴弦上打滑。第七个错音响起时,松香末簌簌落在裤腿上,像谁撒了把碎雪。
“这首曲子下周就要考级了。”老师上周的话还悬在耳边。可泛音总像躲猫猫的孩子,要么出不来,要么尖锐得像玻璃刮过铁器。我把弓子往琴盒里一摔,金属搭扣撞上木头的闷响,惊飞了窗外槐树上的夜鸟。趴在谱架上数错音标记时,瞥见琴凳下的纸箱——那是去年学素描时用的。忽然想起画静物写生的日子,陶罐的阴影总画得像团墨迹,老师在旁敲着画板:“暗部要沉下去,但亮部得留着光,不然物体就‘站’不起来。”
那天晚上,我把谱子抄在笔记本上,用红笔圈出总出错的乐句,像解剖标本似的拆解节奏。泛音难就慢练,从每分钟六十拍降到四十拍,弓子像拖着千斤重的锚,一寸寸碾过琴弦。指尖被松香染成淡黄色,左手按弦的地方磨出浅浅的茧,碰一下就发麻。
有次练到凌晨,楼下传来收废品的铃铛声。我突然发现,泛音其实像素描里的高光,得先把周围的音压稳,它才能像星星一样跳出来。于是我改练音阶,从D大调到降B小调,把手指的灵敏度重新打磨。琴房的灯光在墙上投下我弓起的脊背,像只固执的鸵鸟,明知暂时飞不起来,也不肯收起翅膀。
考级那天,候场时听见别人流畅的演奏,手心又开始冒汗。但当指尖触到琴弦,那些重复了无数次的乐句突然活了过来。泛音响起的瞬间,我仿佛看见月光落在平静的湖面上,碎成一片晃动的银鳞。
成绩出来是良好,不算顶尖。但我抱着琴走出考场时,风掀起琴盒的布套,露出琴身上被松香浸出的暗痕。忽然明白,韧战不是非要赢到辉煌,而是像这把琴,在无数次摩擦里生出包浆,在认清难点后依然弓不离弦——就像老师说的,暗部沉得下去,亮部才守得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