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3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基础知识积累1. 下列词语中,与“追根求源”意思最接近的是( )A. 半途而废 B. 刨根问底 C. 浅尝辄止2. 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花圃 B. 花莆 C. 花浦3. 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预言了( )A. 人工智能 B. 智能手机 C. 量子计算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B. 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C.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都善于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 )A. 分论点 B. 论据 C. 中心论点6. 课文中,波义耳发现石蕊试纸的过程体现了( )A. 偶然的巧合 B. 坚持不懈的探索 C. 对权威的盲从二、基础知识1. 叶永烈的代表作《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预言了智能手机等未来科技。2. “锲而不舍”的读音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 “见微知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三、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1. 选段中提到的三个事例分别对应哪位科学家?2. 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在文中的作用。3. 结合课文,说说这三个事例是如何共同论证中心论点的。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北斗牵着我的手》(节选)“爷爷,北斗卫星真的能找到回家的路吗?”我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拽着爷爷的衣角问。爷爷是北斗卫星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他总是笑着说:“北斗不仅能指路,还能守护整个地球呢!”那年暑假,我跟着爷爷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巨大的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像一位沉默的巨人。技术员叔叔告诉我,北斗卫星就像太空中的“灯塔”,能为轮船、飞机、汽车甚至登山者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一天深夜,我偷偷溜进控制中心,看见爷爷正盯着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爷爷,这些数字是什么呀?”我踮起脚尖问。爷爷指着屏幕说:“这是卫星传回的信号,我们正在调试新的导航算法。”突然,警报声响起,数据曲线剧烈波动。“不好,卫星遇到干扰了!”爷爷立刻冲向控制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接下来的三天三夜,爷爷和团队成员几乎没合眼。他们一遍遍地模拟信号干扰场景,调整参数,终于在第四天清晨锁定了故障原因。当卫星重新传回稳定的数据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爷爷摸着我的头说:“科学探索就像走夜路,总会遇到迷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找到光。”1. 文中的“我”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经历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爷爷调试导航算法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3. 结合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分析“科学探索就像走夜路”这句话的含义。4. 北斗卫星的研发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五、写作以“一次科学探索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探索过程中的困难与坚持。参考答案A卷答案一、选择题1. B 2. A 3. B 4. C 5. C 6. B二、填空题1. 小灵通漫游未来 2. qiè ér bù shě、坚持不懈 3. 见到细微的迹象就能知道事物的实质 4. 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三、课内阅读1. 波义耳(紫罗兰变色)、魏格纳(蚯蚓分布)、阿瑟林斯基(眼珠转动)。2. 作用:强调科学探索需要不断追问的精神,引出下文事例。3. 三个事例均通过“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取得成果”的过程,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中心论点。四、课外阅读1. “我”目睹爷爷团队调试北斗卫星导航算法,经历信号干扰危机并成功解决。2. 困难:卫星信号受干扰,数据波动;解决方法:模拟干扰场景,调整参数。3. 含义:科学探索充满未知和困难,但坚持与探索能带来突破,呼应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题。4. 科学精神:严谨、坚持、创新,与课文中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一致。五、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