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班级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诗韵鹰城】
小语担任“鹰城诗意地图”采诗官,请帮他补全采诗笔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尧山深处,在雾霭liáo( )绕的群峰间感受北国山川的磅礴气势;眺望白龟湖,看山光水影,听鸟鸣湖边,不由吟诵“ ① , ②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赞叹环境清幽。穿行于鲁山万亩桃园,青草绵软,落花纷飞,脑海自然浮现“ ③ , ④ ”(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句,沉醉于这人间仙境;游玩梅园公园,见落梅化泥,方知“ ⑤ , ⑥ ”(陆游《卜算子·咏梅》)所赞梅花的高洁风骨;驻足郏县三苏园,在苍劲古树的荫蔽下聆听“大江东去”的旷远回响……故乡的美景令人目xuàn( )神迷,如果远离,必然会枕月难眠,似《关雎》中“ ⑦ , ⑧ ”那般长夜无眠、思念绵长。游故乡,爱故乡,在山水与诗行的交融中,让美好永驻心间。
1.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liáo( )绕 眺望( ) 苍劲( ) 目xuàn( )神迷
2. 请把语段中相关诗句补充完整。
诗韵传承】
3.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小语搜集了以下材料,但在电脑上操作时不小心把材料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源泉。
②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让我们知兴替、明得失;
③中国古典诗词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④对塑造健全的人格起着无可估量、潜移默化的作用。
⑤中国古典诗词更是一汪精神道德素养的海洋。
A. ①③⑤②④ B. ⑤④②①③ C. ⑤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⑤④
【诗韵活动】
4. 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策划“古诗美韵”分享交流活动,请你补全下面的活动构想。
宣传标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 诗歌朗诵: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注意朗诵技巧,提升朗诵技能。
活动二 诗歌鉴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诗歌辑录: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语想要为自己辑录的“送别诗集”选一幅图作为封面,下面两幅图中哪一幅更合适?请结合画面内容阐释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当披荆斩棘,拥有自己的光芒
①15岁念高一的时候,我还不认识陈小棠,但常听班里人说:“陈小棠真是个奇怪的人,经常迟到、早退,天天沉迷手工,也算是坏学生的典范了。”这些话语像一片片乌云,笼罩在“陈小棠”这个名字之上。
②高二分班,第一天老师点名,点到最后,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小棠。常听到她的大名,却没有见到真面目,不禁转头看她。一个瘦瘦高高的女孩自教室最末一排的位置站起,她穿着宽大的蓝色校服,有一张很干净的脸庞,目光清澈如溪,嘴角微微上扬,大声应了一声“到”。在她坐下的那一刻,我们的目光相遇,她对我微微一笑。
③我渐渐发现,陈小棠的世界和我们不太一样。她的课桌里,藏着一本翻得卷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花卉的草图,还有各种奇怪的符号和数字。原来,陈小棠从小迷恋手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老街巷口遇到一位流浪艺人。那位艺人戴着破旧的斗笠,坐在斑驳的青石板上,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灵巧地将通草纸变成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陈小棠蹲在那艺人身边,一看就是一整天,缠着艺人教她。从那以后,她便对通草花念念不忘,时常坐在最后一排,悄悄研究通草花的制作工艺。
④有一回,我好奇地凑过去,陈小棠小心翼翼地从抽屉深处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各种形状的通草花瓣。她的眼睛里闪着光,认真地给我讲解,“手艺人要经过裁剪、粘连、染色、护色等好多步骤,才能用通草纸制成各种仿真花卉,它被称为‘中国真正的永生花’呢。”
⑤然而,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后来几天,陈小棠都没有来。她在晚上放学路上出了事故,被一块儿铁片扎伤了眼睛。
⑥两个月后,陈小棠出院了,但她的左眼视力只剩下隐约的光感,她母亲决定带她回乡休养。我与同学去看望她,她的书桌上放着一些制作完成的通草花,每片花瓣形状大致相同,又各有姿态,仿佛每一朵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⑦陈小棠坐在窗边,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她身上,她眯着眼望向天空,仿佛在追随一束看不见的光,嘴角弯起一道倔强的弧线:“我曾追随一束光很久,是它让我学会什么叫坚持。所以我也想把自己变成一束光,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女孩,远比我想象中要坚强得多。
⑧时光如白驹过隙,多年后的一天,我在小城闲逛。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洒下斑驳的光影,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通草花博物馆。怀着好奇,我走了进去。柔和的灯光下,展柜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通草花配饰,每一件都宛如凝固的诗意。有复古的中式花卉发簪,纤薄如蝉翼的通草花瓣层层晕染着胭脂色,簪头绽放的牡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随风摇曳;有大小不一的通草花串联成灵动的花链,花瓣间缠绕着银丝,在颈间勾勒出一抹温婉的东方韵致;还有精致的胸针、耳环……每一件都美得让人屏息,移不开眼。
⑨展架旁边的介绍牌上是黄色光线组成的一句话,“请务必永远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⑩我的心底有一种预感,环顾四周,果然发现不远处陈小棠的身影。忽然的重逢令我措手不及,陈小棠也无法置信地挑起了眉,高喊着:“你、你……”
这么多年,我以为那个失去左眼视力的少女一定与我一样,被生活改变得面目全非。我想起她时,眼前只有她失去光明呆滞的左眼。然而,事实不是这样。这些年陈小棠开了一间通草花工作室,她每次在工作室做通草花时,可以连续几小时不说话,浑然忘我,内心澄澈清明,全身心沉浸在制作的过程中。随着技艺日臻成熟,她除了做传统的花形,还尝试了绣球花、睡莲花、沙漠玫瑰等几十种新花形,她的通草花工艺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眼前的陈小棠素衣布履,容颜姣好,那只失去视力的瞳孔里有着超脱于凡尘的无忧无惧。
与陈小棠分别的那个夜晚,我一个人默默望着星空,未能猜透命运的谜底。只觉得有些人的命运像直升机,起起落落都在一瞬间,原以为世间无路可走,没想到终也有云开雾散之时。
汪曾祺说——我有时看山不是山,看太阳不是太阳。我看天空是大海,我看大海是宇宙。我的脑中可以飞出蝴蝶,再开出繁花。我掌管自己的草木枯荣,我包容万物的悲欢离合。
大抵,一个人能掌管自己的草木枯荣,便能于荒芜中植下希望的种子,即使生活在最暗淡的时候,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在披荆斩棘中,拥有自己的光芒,生命便有了重量和意义。
(作者:麦淇琳。有删改)
6. 请梳理“我”与陈小棠之间的事,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高二分班后,_______——有一回,_______——陈小棠出院后,_______——多年后的一天,____________
7. 揣摩下面的语句,按括号内的要求完成任务。
A陈小棠小心翼翼地从抽屉深处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各种形状通草花瓣。(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B有复古的中式花卉发簪,纤薄如蝉翼的通草花瓣层层晕染着胭脂色,簪头绽放的牡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随风摇曳;有大小不一的通草花串联成灵动的花链,花瓣间缠绕着银丝,在颈间勾勒出一抹温婉的东方韵致;还有精致的胸针、耳环……(细致描写展柜中的物品,有何作用?)
8. 陈小棠是个怎样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9.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段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春雨为何“润物细无声”?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笔下的一场春雨,穿越千年时光,仍带着画意,沁着诗意,留在人们的心间。
②春雨为何“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春天来临后,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成为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频繁交锋的主阵地。暖湿气流从海洋带来充沛水汽,与南下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当暖湿气流势力相对较弱、冷空气推进缓慢时,便容易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势通常较为轻柔,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绵绵春雨”。3月多阴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之一,一个月有近半个月时间都在下雨,且降雨多淅淅沥沥、细密绵长。
③北方的春雨则有所不同。比如,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3-5月平均降水量仅50-100毫米。春季前期暖湿空气柔弱,难以占据华北地区,强劲而干冷的西北风快速掠过,天气现象常表现为大风、降温。仅在大气中水汽较充足且存在辐合上升运动时,才可能产生短时弱降水。因此,北方的春雨更多时候是“小雨润如酥”,降水量级不大,强度也不强。
④从历史统计数据看,春雨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多于北方;在时空上,春季前期降水相对较少,后期随着暖湿气流增强逐渐增多;在强度上,整体偏弱,但南方偶有短时强降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⑤“春雨贵如油”。在北方,春季承接着秋、冬两个少雨季节,气温回升快,大风天多,蒸发强烈,易形成连续干旱。此时,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水多,玉米、棉花等播种成苗也要求充足水分。此时如有雨水降临,特别是出现连续两三天的绵绵细雨,土壤得以补充水分,有利于夏粮生产。在南方,春雨为早稻播种育秧、谷类作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因此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选自2025年03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春雨贵如油,多了又发愁
①“春雨如膏”形容春天雨水像脂膏一样可以滋养农作物,宋《至治集》和《元诗选》中就有“春雨如膏三万里,尽将嵩呼祝尧年”。后来才转化成了“春雨贵如油”的农谚,如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中说:“春雨贵如油,膏雨也”。
②“春雨贵如油”主要流行于“十年九春旱”的华北地区。因为春季四月冬小麦拔节起身以后,需水量急剧增加,可是华北春雨却又很少,以至没有灌溉的麦田产量和降雨量几乎成正比,“下雨等于下粮食”,春雨贵重得像油一样。
③但到了东北地区,春雨便并不都是“油”了。在当地,“春雨贵如油”的后面,还有“多了又发愁”的后半句。原来,东北地区春季虽也旱,可是因为当地纬度偏北,春季温度较低,春雨过少固然会因旱减产,但春雨多了,春寒的影响会比春旱还严重——如果春季阴雨天过多,气温低,地下冻土就会融化慢,种子不爱发芽;即使发了芽,生长发育也慢,秋季作物将要成熟时遭霜一打,收成便很差。所以说春雨“多了又发愁”。
④其实,华北①地区春雨多了也会发愁,只不过雨量的阈值比东北地区高许多罢了。例如1964年春,华北春雨特多,冬小麦虽非因低温减产,却因过湿气候导致了小麦严重锈病,结果也大大减产,只是因为这种年份绝少,不至于在人们印象中成“忧”罢了。
⑤可见,如膏春雨,过多了也会从资源转化为灾害。
【注释】①华北:指山西、河北二省,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以北地区。
10. 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相对”“之一”“近”表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B. 文本一第③段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北方春雨降水量较小的特点。
C. 根据文本二的说明内容我们了解到,在华北地区春雨越多越好,在东北地区则是越少越好。
D. 文本一和文本二说明的侧重点不同,文本一侧重说明南北方春雨的特点及成因,文本二侧重说明春雨虽然难得,适量最好。
11. 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行文思路。
12.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小语查阅资料,发现今年河南省春季降水量显著低于历年同期水平,而平均气温则明显高于同期均值。因此,他认为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来之前如果能连续下几场大雨,今年的小麦收成就会好了。你是否赞同小语的想法?请结合两个文本相关内容解释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谒寇莱①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②微雪,天气飚飘③,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④。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注释】①寇莱公:寇准,宋真宗时封莱国公。②重阴:天阴得很。③飚(liáo)飘:凄冷的样子。④槁死:枯死。
13.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悄怆幽邃 【查阅字典】①深,幽深;②精通。 (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 (填序号)
(2)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课内迁移】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 甲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6. 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完成填空。
两篇选文都采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写法。甲文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之后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__________进行了描绘。乙文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作者登②__________,看长江和群山,又登③__________,之后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远及近,通过环视群山、近观古木、俯视瀑布溪流的立体视角,集中展现白云亭周围景色④__________的特点。
(二)(4分)
1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班级计划将《卖炭翁》拍摄成短视频,你将扮演老翁,请从所给诗句中任选一句,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老翁这一人物形象的,为你的角色扮演作准备。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四、整本书阅读。(5分)
18. 本学期我们重点进行了《经典常谈》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请调动你的阅读体验,任选一题作答。
(1)某出版社决定面向中学生重新出版《经典常谈》。编辑部拟了以下两句话作为书籍的腰封。你建议选择哪句?请结合作品简要阐述理由。
A.这是一艘畅游中国文化源流的可靠“航船”。
B.这是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堂国学常识课。
(2)亲情可贵,友情无价。即使在残酷的战斗生活中,它们也可以发出动人的光芒。请从下面两组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情节,简述他们之间体现的人间真情。
①保尔与朱赫来 ②保尔与达雅
五、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从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人们都渴望一帆风顺,但总会有逆风时刻。有人选择逃避畏缩,但也有人选择逆风前行。不是因为喜欢挑战,而是因为他们深知,只有逆风,才能磨砺出真正的坚韧。逆风,是梦想和命运的考验,也是机遇的赠礼。它让人学会在困境中找寻希望,在挫折中汲取力量。风越大,越要挺直腰板,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任务一:请以“逆风前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任务二:班级将推荐一名同学在学校“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中进行演讲,请以“逆风前行”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观点明确,有针对性。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缭 ②. 眩 ③. tiào ④. jìng
2. ①山光悦鸟性
②潭影空人心
③芳草鲜美
④落英缤纷
⑤零落成泥碾作尘
⑥只有香如故
⑦悠哉悠哉
⑧辗转反侧 3. D
4. ①. 示例:赏古诗华章,品诗意美好 ②. 示例:举办诗词品鉴会,品析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③. 示例:编辑班级诗集,设计图文排版,交流分享成果。
5. 示例一:图A更合适。图中一人立于岸边,与船上的远行者告别。水中的行船、远处的山峰,暗示行程遥远。岸上有几株柳树,“柳”与“留”谐音,是诗词中常用的表达依依惜别的意象。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都展现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符合“送别”这一主题。
示例二:图B更合适。图中一人骑马出阳关,另一人挥手作别。背景的夕阳、飞鸟、关隘,衬托出苍茫、惆怅之感。图片上方“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经典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画面上人物的动作、整体场景和题诗直接体现出“送别”之意,符合“送别”这一主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①. “我”初识陈小棠,渐渐了解到她沉迷通草花制作的缘由; ②. 陈小棠让“我”看她做的通草花,并讲解通草花制作步骤; ③. “我”和同学去看望陈小棠,发现她很坚强; ④. “我”与陈小棠在小城重逢,得知她不懈做通草花的经历和成绩。
7. A.“小心翼翼”生动地写出了陈小棠拿出小木盒时的动作轻柔,“整整齐齐”准确地写出了通草花在小木盒中端正摆放的样子,这两个词语体现了她对亲手制作的通草花的珍爱。(意思对即可)
B.细致的描写突出了展柜中用通草花制作的配饰种类多、样式精美,侧面表现出陈小棠的通草花制作工艺娴熟、高超,对通草花工艺无比执着热爱。(意思对即可)
8. ①执着坚定:陈小棠从小沉迷通草花制作,常悄悄研究通草花的制作工艺,失去左眼视力后仍坚持研究,开设通草花工作室,浑然忘我地投入到通草花制作中,内心澄澈,不为外界评价动摇。
②乐观坚强:眼睛受伤后,没有被厄运击垮,倔强地立志要让自己成为一束光,一直做通草做花,坚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有超脱于凡尘的无忧无惧。
③心灵手巧:她制作的通草花样式精美、花形繁多,不断尝试开发了几十种新花形。
9. 陈小棠凭着对通草花制作的喜爱,不被左眼失明的厄运击垮,一直掌握着自己的生活与命运,开设通草花工作室,研发新花形,积极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方向,让自己的生命闪光。这句话深化了主题,启示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坚守内心热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拥有生命的光芒。
(二)(共11分)
【10~12题答案】
【答案】10. C 11. 首先,用杜甫的诗句引出春雨的特征;然后,分别阐释南、北方春雨的成因与特点;接着,从统计数据系统分析春雨在地域、时空和强度上的分布规律;最后,说明“春雨贵如油”说法的原因(“春雨贵如油”的农业价值)。
12. 我不赞同小语的想法。因为从文本一、文本二可知,我国北方春季易形成连续干旱,而在华北地区的春季四月,冬小麦拔节起身后的给水量几乎决定麦田产量。此时如果有雨水降临,特别是出现连续两三天的绵绵细雨,土壤得以补充水分,有利于夏粮生产;但春雨过多也可能会引发小麦锈病等病害。所以我认为小语期望下雨缓解旱情的心愿是好的,但最好是适量的绵绵细雨,而不能是连续下几场大雨。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13~16题答案】
【答案】13. ①. ① ②. 于是,就
14.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5. 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
16. ①. 潭周边景物 ②. 秋风亭 ③. 双柏堂、白云亭 ④. 幽奇绝境(壮美秀丽)
(二)(4分)
【17题答案】
【答案】示例一:(1)句诗人运用了外貌(肖像)描写,塑造出了一个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贫苦老翁形象,突出了卖炭翁的苍老与艰辛。
示例二:(2)句诗人运用了心理描写,描写出老翁穿着单薄但心中仍盼望天气更寒冷的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辛与不易。
四、整本书阅读。(5分)
【18题答案】
【答案】(1)示例一:A句言语生动,将《经典常谈》比作一艘“航船”,能够指引我们畅游中国文化源流,形象表明了本书在经典阅读方面的导航作用,同时呼应了朱自清在该书序中所说的读者能把本书“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选这句话作腰封内容,能突出书的特点、价值,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B句点明了本书的作者、内容、性质等信息,将十三篇文章定位为朱自清写给读者的“十三堂国学常识课”,让读者产生亲近感。选这句话作为腰封内容,既表明了本书的定位,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示例一:我选①。朱赫来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教保尔英国式拳击,提高了保尔反抗的能力;向他传授革命知识、革命道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后,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不顾个人安危去救朱赫来,与朱赫来一起逃走。这些都表现了二人之间可贵的真情。
示例一:我选②。保尔在疗养时认识了达雅,并与达雅相恋。保尔一边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本领。而达雅不仅照顾保尔的身体,也帮助病重的保尔提高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知。两人互帮互助,体现了可贵的人间真情。
五、作文(50分)
【19题答案】
【答案】例文一:
逆风前行
秋的风卷着枯叶砸在脸上时,我总想起那个在操场角落反复练习起跑的傍晚。
那时我刚被选入校田径队,四百米跑是我的噩梦。每次冲过终点线,双腿都像灌了铅,胸腔里像塞着团火。教练总说:“你起跑太慢,得练反应力。”可我总在发令枪响的瞬间僵住——不是怕累,是怕旁边队友如离弦之箭般冲出时,自己落在后面的窘迫。
第一次队内测试那天,风特别大。站在起跑线上,我盯着地面上被风吹得打旋的沙粒,手心全是汗。“预备——”发令员的声音被风撕成碎片,我突然想起前一晚在纪录片里看到的画面:候鸟穿越台风时,从不会盯着身后的浪,只会盯着前方的星。
枪响的刹那,我没再看左右的人。风灌进喉咙,带着沙砾的刺痛;耳边全是呼啸声,像有无数双手在往后拉。可我盯着终点线旁那面飘动的红旗,那抹红在狂风里明明灭灭,却始终没倒下。最后五十米,双腿已经麻木,可我突然想起教练说的“逆风时身体前倾,风会变成推力”。
我猛地把肩膀压得更低,胸膛几乎要贴上跑道。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刚才还蛮横的风,此刻竟顺着脊背的弧度滑过,像一只有力的手掌,稳稳地托着我的腰往前送。红旗越来越近,那抹红在视野里炸开时,我终于冲破了终点线。
冲过终点线时,我摔在草地上,胸口剧烈起伏,却笑出了声。后来才知道,那次成绩比之前快了整整五秒。
现在每次路过操场,看到逆风奔跑的学弟学妹,我总会想起那个傍晚。原来逆风从不是阻力,它只是在提醒你:挺住时,风会成为你的铠甲;奔跑时,风会成为你的翅膀。真正的前行,从来不是等风停,而是学会在风中站稳脚跟,然后朝着目标,一步也不回头。
例文二:
做逆风里的奔跑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逆风”这个词。
我们总说“一帆风顺”是祝福,但生命里真正的成长,往往藏在逆风的时刻。就像去年运动会上,我们班的接力队在第三棒掉棒时,没有停下脚步——掉棒的同学立刻扑过去抓起接力棒,下一棒的同学提前起跑接棒,最后竟然反超了两个队伍。他们冲过终点线时,全班都站起来鼓掌,那掌声比夺冠时还要响亮。
这让我想起航天员训练时的故事。他们在离心机里承受数倍重力,在水下模拟失重环境,每一次挑战身体极限的训练,都是在和“逆风”较量。可正是这些“逆风”时刻,让他们拥有了飞向太空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的青春何尝不是如此?月考失利的沮丧,是学业的逆风;尝试新事物时的胆怯,是勇气的逆风;和同伴产生分歧时的犹豫,是成长的逆风。但你发现了吗?那些让我们皱着眉挺过去的时刻,最后都成了最亮的勋章。
或许有人会说:“逆风太苦了,我只想顺顺利利。”可就像种子必须冲破土壤的压力才能发芽,蝴蝶必须挣破茧的束缚才能展翅。真正的青春从不是温室里的花期,而是暴雨里的奔跑——你可能会被淋湿,可能会摔跤,但跑过风雨的人,眼神里会有光,脚步下会有力量。
所以,当逆风来临时,别转身,别退缩。把腰挺直,让风穿过胸膛;把目光放远,让目标照亮方向。要知道,所有能让你变强的东西,起初都带着点疼。但当你迎着风跑起来就会发现:风越大,翅膀越有力量;路越难,脚步越坚定。
愿我们都能做逆风里的奔跑者——不盼风停,只盼自己更有力量。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