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预测练习卷5(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预测练习卷5(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预测练习卷5-2024-2025学年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关于龙舟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龙舟匀速向前运动时,动力等于阻力
C.运动员用桨划水,船向前运动,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
D.运动员用桨给水一个推力,水也给桨一个向前的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体重约为500N
B.人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0Pa
C.珠穆朗玛峰上的大气压为3.2×105Pa
D.托起一张物理试卷的力大约为2N
3.物理课本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课桌受到书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4.如图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当巨木太重无法抬起时,下列改进方法可行的是(  )

A.减少横杆右端的人数 B.将支架向右移动
C.横杆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 D.减小横杆上悬绳与支架间的距离
5.下列图像中能够说明物体受平衡力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均为0.5N,单个钩码质量均为50g,则A、B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g取10N/kg)(  )
A.1N 0.5N B.2N 1N C.1.5N 0.5N D.1.5N 1N
7.如图所示各情景中,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 立在河水中的桥墩 B. 沉在水底的铁球
C. 航行中的“辽宁号” D. 浮在空中的热气球
8.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除四大发明以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机械。绞车是与辘轳相似的另一种机械,它从唐代起便被普遍应用,成为建筑、军事必备器械之一。如图是我国古人利用绞车提升巨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此装置可以省功
B.上方的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C.使用此装置可以省距离
D.绞车由动滑轮、定滑轮及轮轴组成
9.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滑雪时使用宽大的滑雪板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C.螺钉下加宽大的金属垫
D.汽车上安全锤头部做成锥
10.如图所示装置,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住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小明用竖直向下大小为2N的力F1拉重为1N的物体A时,物体B以0.06m/s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撤去F1小明只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2拉物体B时,物体A以0.3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轮重、绳重和滑轮与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B向右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N
B.用力F1竖直向下拉物体A时,物体A重力的功率为0.02W
C.水平向左拉物体B时,拉力F2功率为1.2W
D.水平向左拉物体B时,B的速度为0.1m/s,拉力F2的大小为3N
11.甲、乙两物体重叠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和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重为,乙的底面积为,重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压强为
B.乙对地面的压力为
C.甲受到的摩擦力为 8N,方向为水平向右
D.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3N,方向水平向左
12.有两个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和某种未知液体。现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圆柱体,先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和未知液体中,如图甲所示(水和未知液体都未溢出)。图乙、丙所示分别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着圆柱体下表面在水和未知液体中深度的变化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圆柱体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大于圆柱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最大浮力
B.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深度为60cm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6N
C.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25×103kg/m3
D.取下圆柱体放入水中,圆柱体静止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500Pa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3.一辆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N,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14.投掷实心球时,投掷出去的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是由于实心球受到 力的作用;若实心球到达最高点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实心球将 (选填“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15.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对地面的压强p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B的重力为 N,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为pA= Pa。
16.如图所示,工人们用同一滑轮组,根据需要用两种方式来提起等重的建筑材料,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F1 F2,机械效率ηA ηB(两空均选填“>”“=”或“<”),摩擦及绳重忽略不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因有 (写出一点即可)。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作图每问2分,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7(1).运动会开幕式上,小明举着红旗前进,如图所示。红旗受到风的水平阻力为F2,作用点在A处。旗杆可视为一个杠杆,为使小明施加在旗杆上的力F1最小,请你标出此时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力F1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请画出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18.某同学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甲、乙用的是相同的长木板,丙用的是与甲、乙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根据 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2)分析比较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超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请画出实验甲中木块对长木板的力的示意图 。
19.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是否平衡?答: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第一组同学按图乙进行实验,请在图乙中画出拉力F1的力臂l1 ;
(3)第二组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第二组实验更合理方便,理由是 ;
(4)若每个钩码质量为20g,则丙图中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0.童童和同学们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童童把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根据 两图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童童通过观察b,e两图,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选填“是”或“否”),请你说出理由 ;
(3)实验结束后童童联想到压强知识,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以下两空均选填“>”、“<”或“=”);
①b、d两图中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1、p2,则p1_____p2;
②b、c两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3、p4,则p3_____p4。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共18分。
21.小琪同学买了一只平底玻璃杯,经测算,玻璃杯的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2×10﹣3m2,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杯内装有0.4kg的水,水深15cm,离杯底5cm处有一点A,如图所示。通过计算回答:
(1)A点受到水的压强;
(2)水对杯底的压力;
(3)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

22.快递业务服务提升了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快递配送效率,可使用如图所示的物流机器人完成快速智能配送。若空载时该物流机器人的重力为,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当该物流机器人完成所有配送任务后返回服务站时,在某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了,用时,已知机器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为120N,g取。求此过程中:
(1)机器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2)机器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为多少焦?
(3)机器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预测练习卷5-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1.B
【知识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二力或多力平衡问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详解】A.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因为阻力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龙舟匀速向前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故B正确;
C.运动员用桨划水用桨向后划水给水一向后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浆一向前的力,使船前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C错误;
D.运动员用桨给水一个推力,水也给桨一个向前的力,受力物体有两个,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2.A
【知识点】标准大气压的值、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重力的计算与估算
【详解】A.中学生质量大约50kg,体重约为500N,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人双脚面积S=0.04m2;人的质量大约为50kg,压力为
压强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珠穆朗玛峰上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即小于1.0×105Pa,达不到3.2×105Pa,故C不符合题意;
D.托起一张物理试卷的力大约为0.01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知识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详解】A.书对桌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两个;故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方向相同,故不是平衡力,故B不起来符合题意;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大小也不相同,故不是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对书的支持力,都是书受到的力,且这两个力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知识点】杠杆的应用
【详解】A.如图所示,支架是杠杆支点,人对横杆右端施加向下的力是动力,当巨木太重无法抬起时,就需要更大的动力,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给横杆施加向下的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将支架向右移动,等于是动力臂减小,阻力臂增大,想要将巨木抬起需要比原来更大的动力,这是不可行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横杆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则是动力臂减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条件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需要更大的动力才能把巨木抬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
D.减小横杆上悬绳与支架间的距离,等同于是减小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动力臂不变的条件下,需要的动力减小了,就能把巨木抬起来,这种改进方式是可行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知识点】根据s-t图像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v-t图像研究物体运动、平衡状态的判断
【详解】A.由图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故A符合题意;
BC.由图可知,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速度大小改变,物体做变速运动,受力不平衡,故B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物体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力不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知识点】重力的计算与估算、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读数
【详解】在B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了两只钩码,B测力计受到钩码对它的拉力,示数为
FB=G=mg=0.05kg×2×10N/kg=1N
在A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B和两个钩码的总重力,故A测力计的示数
FA=G+GB=1N+0.5N=1.5N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A
【知识点】浮力的方向及产生原因
【详解】A.由图可知,圆柱形桥墩的下底面埋在地下,其下底面与河底紧密接触,桥墩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所以桥墩不受浮力作用,故A符合题意;
B.沉在水底的铁球,浸在水中,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其中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也就是铁球受到的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航行中的“辽宁号”,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即受到的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浮在空中的热气球,浸没在空气中,受到空气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知识点】动滑轮的概念、实质及特点、定滑轮的概念、实质及特点
【详解】A.使用任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时,都需要克服阻力做额外功,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上方的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此装置是由定滑轮和轮轴组成的,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 ,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轮轴的本质是省力杠杆,省力杠杆费距离,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此绞车由定滑轮和轮轴组成,并没有动滑轮,故D错误。
故选B。
9.D
【知识点】减小摩擦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增大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
【详解】A.滑雪时使用宽大的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螺钉下加宽大的金属垫,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螺钉对物体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上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锥尖对玻璃的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知识点】P=Fv、滑轮组承重绳子段数与绳端拉力、移动距离的关系、二力或多力平衡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详解】由图知道,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3。
A.当B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时,由题意和平衡条件知道,B受到的摩擦力
f=n(F1+GA)=3×(2N+1N)=9N
故A错误;
B.用力F1竖直向下拉物体A时,物体A的移动速度
vA=nvB=3×0.06m/s=0.18m/s
则物体A重力的功率
PA=GAvA=1N×0.18m/s=0.18W
故B错误;
CD.水平向左匀速拉物体B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为9N),方向水平向右,由力的平衡条件知道,此时的拉力
F2=3GA+f=3×1N+9N=12N
此时B移动的速度
则拉力F2功率
P2=F2vB=12N×0.1m/s=1.2W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A
【知识点】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详解】A.甲对乙的压力
受力面积为
甲对乙的压强为
故A正确;
B.乙对地面的压力
故B错误;
C.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和乙对甲向左的摩擦力f1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乙对甲的摩擦力
方向水平向左,故C错误;
D.把甲乙看做整体,整体受到和的合力
由整体静止可知,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
故D错误。
故选A。
12.D
【知识点】物体沉浮状态与浮力、重力和体积的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密度及质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的计算、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详解】A.由图乙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7.2N,当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为25cm时,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即圆柱体高25cm,将圆柱体继续往下浸入到水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再变化。圆柱体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由图丙可知,当圆柱体下表面在未知液体中的深度为20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则由称重法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7.2N,等于圆柱体的重力,圆柱体还未完全浸入到该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因此圆柱体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小于圆柱体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最大浮力,故A错误;
B.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
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深度为60cm时,圆柱体完全浸没,受到的浮力为

此时浸没,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不为0,因此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6N。故B错误;
C.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6N,则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则圆柱体的体积为
圆柱体的高度
则圆柱体的底面积
当圆柱体下表面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为20cm时,其受到的浮力为
圆柱体排开未知液体的体积为
未知液体的密度
故C错误;
D.取下圆柱体放入水中,圆柱体静止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6N,圆柱体重7.2N,则
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与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圆柱体静止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故D正确。
故选D。
13. 10 平衡
【知识点】二力或多力平衡问题、平衡状态的判断
【详解】[1][2]如图所示,在4~8s内小车的速度为4m/s保持不变,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说明其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的摩擦力等于牵引力为10N。
14. 重 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重力的概念、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1]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会不断改变实心球的运动状态,所以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
[2]实心球在最高点时,仍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若此时所受外力突然完全消失,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实心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5. 200 4000
【知识点】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详解】[1]由乙图可知L的最大值为10cm,所以正方体A的边长为LA=10cm=0.1m
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则B的边长为LB=20cm=0.2m
当L=0时,
B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P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压强公式可得
[2]当L=10cm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根据压强公式可得

故GA=40N;对于质量均匀的正方体,其对地面的压强,当A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h不变,所以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变,所以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A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A的底面积
A对地面的压力,所以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
16. < = 所提建筑材料的重力
【知识点】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1]工人们用同一滑轮组,根据需要有两种方式来提起等重的建筑材料,由图知n分别为3、2,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等重的建筑材料时拉力分别为
比较可知F1<F2;
[2]因不计摩擦及绳重,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因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提起物体的重力相同,故
[3]摩擦及绳重忽略不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因有所提建筑材料的重力和动滑轮得的重力等。
17(1).
【知识点】杠杆的最省力问题
【详解】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图中旗杆绕着上面的手转动,所以上面手与旗杆接触处为支点(O);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动力最小,动力臂需要最长,阻力的方向已标出,所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右,过C点作AC的垂线即为手对旗杆施加的最小动力F1,如下图所示:
(2).
【知识点】按照要求设计滑轮组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拉力的方向向上,然后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再绕回到动滑轮上端的挂钩上;动滑轮上绕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如下图所示:
18. 二力平衡 甲、乙
【知识点】二力或多力平衡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结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详解】(1)[1]实验时,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2)[2]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故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实验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3)[3]木块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长木板对其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故长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木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方向为垂直于木板向下。如图所示:
19. 平衡 右 便于测量力臂 1.2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结论和数据处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注意事项和错误分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详解】5(1)[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右端偏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3]从支点向F1力的作用线作垂线,F1的力臂l1如下图所示:
(3)[4]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丙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便于测量力臂。
(4)[5]设OA=4l,则l1=2l,A处3个钩码的重力
GA=mAg=3×20×10-3kg×10N/kg=0.6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OA GA=l1 F,代入数据可得
4l×0.6N=F×2l
解得F=1.2N。
20. bc 否 实验中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
【知识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探究浮力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详解】(1)[1]要验证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就要保证液体的密度相同,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bc两图符合题意。
(2)[2][3]由b图中看出,物体A没有浸没于水中,和e图中比较,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体的密度也不同,不能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结论是错的,因为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等。
(3)①[4]由图可知,b、d两图中液体都是水,密度相同,物体A下表面在b图中所处的深度小于在d图中的深度,由p=ρgh可知,p1<p2。
②[5]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浸入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物体同时给液体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加上物体的浮力,因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小,由F浮=G﹣F可知受到的浮力较大,所以c对桌面的压力大于b对桌面的压力,烧杯的底面积相同,由可知,p3<p4。
21.(1)1000Pa;(2)3N;(3)3×103Pa
【知识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详解】解:(1)A点的深度为
A点受到水的压强
(2)水对杯底的压强
水对杯底的压力
(3)杯对桌面的压力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
答:(1)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1000Pa;
(2)水对杯底的压力为3N;
(3)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3×103Pa。
22.(1);(2);(3)400W
【知识点】P=W/t、功的计算和估算、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详解】解:(1)机器人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机器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机器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
(3)机器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答:(1)机器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
(2)机器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3)机器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为400W。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