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预测练习卷8(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预测练习卷8(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预测练习卷8-2024-2025学年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轮滑鞋装有滚轮 B.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2.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是由于(  )
A.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C.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D.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3.生活中的许多工具用到了物理知识。下列生活工具与对应物理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饭锅——电流的磁效应
B.自制温度计——热胀冷缩
C.重垂线——重锤的质量不变
D.自制喷雾器——流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4.足球运动过程需要进行急起、急停、跳跃、变向跑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适宜的运动刺激,促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如图所示是学校足球比赛的一个精彩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离开脚后,在场地上滚动的过程中其惯性会逐渐减小
B.足球能在场地上滚动一段距离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足球在场地上滚动后会停下来说明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D.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若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足球会竖直向下落到地面
5.一个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受到的重力是1.5N,则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  )
A.15N B.1.5N C.3N D.10N
6.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逐渐走进普通家庭,混动汽车搭载了传统的内燃机,高效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组。行驶过程中内燃机提供动力,同时可为蓄电池充电,也可以由蓄电池和电动机提供动力。下列关于汽车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高速行驶时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
C.油电混动汽车的工作效率可以达到100%
D.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7.司机驾驶电动汽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这主要是减轻下列哪种情况时可能对人造成伤害(  )
A.车速过快 B.车速过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8.我市中小学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生活技能,同学们在植树活动中也大秀厨艺。下列与此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挖坑的锄头锋利可以减小压强
B.提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拉力做了功
C.烧烤时肉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同学们欢快的歌声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9.如图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容器,都装满水,如图所示放置,则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为(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10.“低碳出行,骑行天下”,骑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坡前加快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B.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是一个费力杠杆
C.自行车在水平路面快速行驶过程中,人和重力都做了功
D.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11.甲、乙两相同的容器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同种材料制作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两容器的液面等高,如图所示,则(  )
A.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
B.A受的浮力等于B受到的浮力
C.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D.甲杯和乙杯的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
12.第24届冬奥会于在北京张家口举办,运动员们正积极地 进行滑雪训练,如图所示,运动员谷爱凌沿斜坡滑下,获得一定速度后进人水平赛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从水平赛道末端飞出,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斜坡上,不计空气阻力谷爱凌在滑雪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B.滑至斜坡后运动员的重力将减小
C.运动员在斜坡上时对雪地的压强小于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强
D.为减小对雪地的压强,应将滑雪板做得短些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3.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在绳子拉力作用下绕手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此时橡皮受到的合力 (选填“为零”或“不为零”)。
“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适度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人在跑步时有惯性,停下来后惯
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登山运动时,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15.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400N的重物提升了1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工人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是 J,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绳重和摩擦不计).
16.把苹果和菠萝放入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则苹果和菠萝的平均密度较大的是 。已知苹果与菠萝的体积分别是、,质量分别是、,则苹果与菠萝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 。(用所给字母和g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作图每问2分,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7(1).小丽同学站在某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电动扶梯上,请在图中作出她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中所标黑点O为她的重心)。
(2).图是一台活塞式抽水机,在C处用力便可取水,画出在C处所用最小力F1的示意图及阻力臂L2。
18.某实验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敏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3 0.5 2 0.1 1.1 0.3 60.6
4 0.5 4 0.1 2 0.3 66.7
5 1 4 0.1 ① 0.3 ②
(1)实验中,小敏应沿 方向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比较第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无关;
(3)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第5次实验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N;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可知表格中编号②的数据应为 。(结果精确至0.1%)
19.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如上图所示,实验时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 大小相等;
(2)推理可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3)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___________(选填“A”或“B”)观点是正确的。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0.如图所示,是小强同学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已知水的密度和盐水密度。
(1)通过观察微小压强计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图甲、乙,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 是否有关?”;
(3)如图甲、丙实验中,他保持“探头”在两种液体中的 ,观察到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该实验可以验证“液体内部压强与 有关”。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共18分。
21.2024年1月6日,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热爱探索的小曼自制了一套潜标模型进行研究。如图所示,高20cm的圆柱体A与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B通过细线连接,构成潜标,将其放置在底面积为的薄壁柱状盛水容器中,正方体B沉在水底,圆柱体A在浮力的作用下将细线绷直,使整串潜标装置垂直于水面,此时圆柱体A的下底面距水面5cm。已知圆柱体A的质量为0.5kg,正方体B的体积为,水的密度为。求:(A、B物体均不吸水,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细线不可伸长,g取10N/kg)
(1)圆柱体A的重力大小;
(2)正方体B受到的浮力大小;
(3)调整潜标时,小曼将连接AB的细绳缩短2cm,使得圆柱体A恰好有一半浸入水中,此时正方体B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800Pa。求正方体B的密度。
22.如图所示滑轮组,在5s内将重500N货物匀速吊起1m高。绳的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280N。(不计绳重及轮与轴摩擦)。
(1)绳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多少?
(2)动滑轮重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答案】A
【详解】轮滑鞋装有滚轮,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故A符合题意;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使鞋底与地面间变得更粗糙,增大了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使鞋底与踏板间变得更粗糙,增大了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使手与足球之间变得更粗糙,增大了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2.D
【知识点】大气压的应用、用生活中的现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详解】吸墨水时,先把笔囊上的弹簧片接下,把里面的空气排出,再把笔囊上的弹簧片松开,此时管内的气压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强,墨水就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笔囊里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现象解释、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重力的方向
【详解】A.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工作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故B正确;
C.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自制喷雾器的工作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4.C
【知识点】惯性的概念、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A.惯性与物体质量有关,足球离开脚后,其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惯性不是一种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足球在场地上滚动时受到阻力作用,最后会停下来即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具有一定的速度,若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足球会以当时的速度和运动方向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B
【知识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力或多力平衡问题
【详解】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的重力是1.5N,它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它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也是1.5N。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现象解释、机械效率的定义、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详解】A.汽车向上凸起,汽车高速行驶时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A错误;
B.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
C.油电混动汽车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工作效率小于100%,故C错误;
D.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7.D
【知识点】惯性的利用及危害防止
【详解】司机驾驶电动汽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司机向前倾斜带来的伤害。
AB.车速过快或车速过慢,司机都不会受伤,故AB不符合题意;
C.突然启动,司机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不会向前倾斜,故C不符合题意;
D.紧急刹车时,司机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安全带可以减轻司机受到的伤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扩散现象、力做功的必要因素、增大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
【详解】A.挖坑的锄头锋利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提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水桶移动的方向和拉力方向垂直,拉力没有做功,故B错误;
C.烧烤时肉香扑鼻,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同学们欢快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9.C
【知识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压力的概念
【详解】由于容积相同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所以水的体积、质量、受到的重力都相同,因为甲、乙为圆柱形容器,所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G
所以甲、乙两容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
F甲=F乙
由图知,容器中水的深度h甲p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知识点】力做功的必要因素、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模型、杠杆的分类、惯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增大摩擦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
【详解】A.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力等外界因素无关,故A错误;
B.使用自行车的刹车手闸,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是一个省力杠杆,故B错误;
C.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一段距离,没有在重力方向上通过距离,则重力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D。
11.C
【知识点】物体沉浮状态与浮力、重力和体积的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密度及质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详解】A.甲、乙两相同的容器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将实心物体、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液面等高,则甲液体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等于乙液体与B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
由图可知,漂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B悬浮,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所以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实心物体、B由同种材料制作,则密度相等,根据可知,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根据可知,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B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因为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所以受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漂浮,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B悬浮,B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实心物体、B由同种材料制作,则密度相等,所以,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静止时液面等高,根据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C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增大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重力的计算与估算
【详解】A.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故A错误;
B.滑至斜坡后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重力也不变,故B错误;
C.运动员在斜坡上时对雪地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而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在受力面积一定时,运动员在斜坡上时对雪地的压强小于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强,故C正确;
D.滑雪板做得越短,受力面积越小,在压力一定时,对雪地的压强越大,故D错误。
故选 C。
13. 运动状态 不为零
【知识点】合力及力的合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1]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橡皮的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此时橡皮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14. 不变 减小
【知识点】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惯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详解】[1]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人在跑步时和停下来后都具有惯性,人在跑步时有惯性,停下来后惯性不变。
[2]大气压受到海拔高低的影响,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登山运动时,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15. 400 250
【详解】试题分析:有用功为:W有=Gh=400N×1m=400J;
由η=得:总功为:W总===500J;
绳子通过的距离为:s=2h=2×1m=2m;
由W总=Fs变形得:拉力为:F===250N;
16. 菠萝 mAg ρ水gVB
【知识点】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比较浮力和密度的大小、根据物体的浮沉状态判断密度大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密度及质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详解】[1]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菠萝处于沉底状态,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苹果和菠萝的平均密度较大的是菠萝。
[2]苹果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苹果受到的浮力
[3]菠萝下沉到容器底部,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则菠萝受到的浮力
17(1).
【知识点】重力的示意图
【详解】过小丽同学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出所画重力的符号G,如图所示:
(2).
【知识点】力和力臂的作图、杠杆的最省力问题
【详解】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连接支点O和力的作用点C,以OC为力臂是最长的动力臂,过C点作OC的垂线画出最小力,方向向下,连接支点到阻力作出阻力臂L2,如图:
18.(1)竖直 (2)1和2 (3) 2.3 58.0
【知识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让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
(2)要探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高度的关系,应保持动滑轮的重力、钩码重力不变,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比较1和2次实验可达到目的。
(3)[1]由图示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2.3N,所以第5次实验编号①处数据应为2.3N。
[2]由表格数据知,第5次实验中,机械效率
19.(1) 同一 速度
(2)匀速直线
(3)B
【知识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结论
【详解】(1)[1][2]由控制变量法,实验中为了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相等,需要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2)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在木板表面上通过的距离最长,速度减小得最慢。推理可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观点是正确的。
20. 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深度 深度相同 液体的密度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装置和步骤
【详解】(1)[1]根据转换法的思想,实验中无法直接测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的液体的压强。
(2)[2]甲、乙两次实验,液体相同,探头在液体的深度不同,U形管两端的液面的高度差不同,故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3][4]甲、丙两次实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两液体的密度不同,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差不同,故该实验可以验证: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1.(1)5N
(2)10N
(3)3.5×103kg/m3
【知识点】物体沉浮状态与浮力、重力和体积的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密度及质量、重力的计算与估算
【详解】(1)圆柱体A的重力
GA=mAg=0.5kg×10N/kg=5N
(2)正方体B受到的浮力
F浮B=ρ水gV排B=ρ水gVB=1.0×103kg/m3×10N/kg×1×10-3m3=10N
(3)将连接AB的细绳缩短Δh=2cm,使得圆柱体A恰好有一半浸入水中,则水面上升的高度
又因为SAΔh=(S容-SA)h2,即
SA×2cm=(200cm2-SA)×3cm解得SA=120cm2,此时A受到的浮力
此时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拉力及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则此时细线受到的拉力
T=F浮A-GA=12N-5N=7N则细线对B的拉力
T'=T=7N又因为此时正方体B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800Pa,B对容器底的压力
则容器底对B的支持力
F'=F=18N此时B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拉力、支持力及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则B的重力
GB=F浮B+T'+F'=10N+7N+18N=35N由G=mg=ρVg可知,正方体B的密度
22.(1)0.4m/s;(2)60N;(3)89.29%
【知识点】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滑轮组承重绳子段数与绳端拉力、移动距离的关系
【详解】解:(1)由图可知,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h=2×1m=2m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不计绳重及摩擦,该装置中的动滑轮重
G动=nF-G=2×280N-500N=60N
(3)有用功
W有=Gh=500N×1m=500J
总功
W总=Fs=280N×2m=56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0.4m/s。
(2)动滑轮重60N。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9.2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