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堂学习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堂学习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堂学习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本大题5小题,共27分)
1.(2025六下·顺德月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通xiāo     恐jù     挑tī     惊huáng    
苦xíng     旗páo     领yù     花ruǐ    
【答案】宵;惧;剔;惶;刑;袍;域;蕊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通宵:指整夜、从天黑到天亮 ,如 “通宵工作” ,强调时间上贯穿夜晚。恐惧:是一种极度害怕、惊慌的心理状态 ,比如 “面对危险,他内心充满恐惧” 。挑剔:在细节上过分严格地指摘、要求 ,像 “他对食物很挑剔,不合口味就不吃” ,有苛求完美之意。惊惶:侧重于因意外而慌乱、惊恐 ,例如 “突然的巨响让大家惊惶失措” 。苦刑:指让人痛苦的刑罚、折磨 ,如 “他遭受了敌人的苦刑却坚贞不屈”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款式多样,展现东方女性美 ,像 “她身着旗袍,十分优雅” 。领域:可指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也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 ,比如 “在数学领域他有很深的研究”“我国在海域领域的主权不容侵犯” 。花蕊:是花的组成部分,分为雌蕊和雄蕊 ,位于花的中心部位 ,如 “蜜蜂在花蕊间忙碌采蜜” 。
故答案为:宵、惧、剔、惶、刑、袍、域、蕊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字词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字词。
2.(2025六下·顺德月考)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焉知   福    头丧气 五   四海 自愧   如
【答案】非;垂;湖;弗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自愧弗如: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
故答案为:非、垂、湖、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补充词语。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2025六下·顺德月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思援弓缴而射之 缴:   
4.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   
【答案】3.弓和箭
4.全、全然
【知识点】字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思援弓缴而射之” 中 “缴”:指带有丝绳的箭 ,这里可理解为 “箭” ,整句是说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鸿鹄等) 。
故答案为:弓和箭
4.“粉骨碎身浑不怕” 中 “浑”意思是 “全、全然” ,表示即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体现决心。
故答案为:全、全然
(2025六下·顺德月考)词句段运用。
顺德区某小学六⑴班开展了“做有志少年”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5.下面是奇奇在活动中准备的演讲稿,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笔走龙蛇 天籁之音 画龙点睛 不以为然 赴汤蹈火 走马观花
做有志少年,就要以①   的决心,②   的智慧,拒绝③   的浮躁,以④   的才情书写青春篇章。
6.强强所在的班级拟邀请顺德区某上市公司的王董事长来做“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报告,请你帮他完成活动策划书。
“做有志少年”活动策划书 活动目的:①    时间地点:2025年6月25日,六 (1) 班课 活动流程:向嘉宾敬献红领巾,鲜花 ②   ③    合影留念,记录精彩瞬间
7.学校电视台主持人到各班进行“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采访,请你作即兴发言,说说你的志向和缘由。要求:讲缘由时需要分点陈述,用上“一是……;二是……;三是……”等词语,不少于50字。
【答案】5.赴汤蹈火;画龙点睛;走马观花;笔走龙蛇
6.引导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奋斗动力,明确成长方向;王董事长开展 “少年当立凌云志” 主题报告;设置互动问答,同学与嘉宾交流探讨
7.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一是我对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二是航天事业能为国家争光,我想贡献力量;三是航天领域的科技突破,能推动人类进步,所以我愿为此奋斗。
【知识点】成语运用;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综合性学习。我们要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信息,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解答或者正确地判断所给信息是否正确。为了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同学们要深刻理解题干信息,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题,平时还要注意积累不同类型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等,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5.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挥洒自如。天籁之音:指自然界的声音或美妙如自然之声的音乐,形容声音极其动听。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一笔,使内容更生动传神。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视。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决心极大。走马观花:骑在马上看花,比喻观察不细致,粗略地看。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依次选:赴汤蹈火、画龙点睛、走马观花、笔走龙蛇。
故答案为:赴汤蹈火、画龙点睛、走马观花、笔走龙蛇
6.根据活动主题和上下文逻辑补充内容。①处:活动目的需体现主题意义,“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热情”符合教育目标。②处:活动流程需补充报告环节,“聆听王董事长主题报告”是核心内容。③处:需补充活动收尾环节,“合影留念”是常见流程。
故答案为:引导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奋斗动力,明确成长方向;王董事长开展 “少年当立凌云志” 主题报告、设置互动问答,同学与嘉宾交流探讨
7.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说说志向和缘由,并需要分点陈述即可。
故答案为: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一是我对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二是航天事业能为国家争光,我想贡献力量;三是航天领域的科技突破,能推动人类进步,所以我愿为此奋斗。
(2025六下·顺德月考)快乐读书吧。
8.小说《骑鹅旅行记》是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读物,请根据下面的内容,绘制一幅人物成长轨迹图。
被变成小人 恢复原形 逐渐成长 遇到各种动物 得罪小精灵 骑鹅旅行
说明:可以是环形图、思维导图、树状图、鱼骨图等形式,简要绘制即可。
9.结合小说《骑鹅旅行记》的内容,请你谈谈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的成长变化。
【答案】8.起始:得罪小精灵 → 被变成小人
过程:骑鹅旅行 → 遇到各种动物 → 逐渐成长
结果:恢复原形
9.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从调皮捣蛋变得善良勇敢,从自私自利变得有责任感。
【知识点】《骑鹅旅行记》
【解析】【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8.若需更直观图形,可手绘:中心写 “尼尔斯成长”,分支依次列出各关键节点并连线 。
故答案为:起始:得罪小精灵 → 被变成小人
过程:骑鹅旅行 → 遇到各种动物 → 逐渐成长
结果:恢复原形
9.尼尔斯在《骑鹅旅行记》中的旅行,促使他完成了显著的蜕变。旅程伊始,他是个调皮、自私、不负责任的孩子,经常欺负小动物。然而,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一系列冒险中,他逐渐学会了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他积极帮助弱小的动物,勇敢地面对危险,承担起保护雁群的责任,最终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富有责任感的人。他从一个自私自利的顽童,转变为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少年。
故答案为: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从调皮捣蛋变得善良勇敢,从自私自利变得有责任感。
二、古诗词积累。 (本大题1小题,共8分)
(2025六下·顺德月考)古诗词默写。
10.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1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12. 何当金络脑,   。 (李贺《马诗》)
13.千磨万击还坚劲,   。 (郑燮《竹石》)
14.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应怜屐齿印苍苔,   。 (叶绍翁《游园不值》)
16.才始送春归,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7.   ,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
【答案】10.盈盈一水间
11.老大徒伤悲
12.快走踏清秋
13.任尔东西南北风
14.渭城朝雨浥轻尘
15.小扣柴扉久不开
16.又送君归去
17.若有人知春去处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故答案为:盈盈一水间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为: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出自《长歌行》。
故答案为:老大徒伤悲
1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故答案为:快走踏清秋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为:在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打击后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故答案为:任尔东西南北风
1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柳叶也格外新鲜。
故答案为:渭城朝雨浥轻尘
1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是: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故答案为:小扣柴扉久不开
16.“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意思是: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出自于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故答案为:又送君归去
17.“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的意思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就要把它呼唤回来,留它同住。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故答案为:若有人知春去处
三、阅读与理解。 (本大题9小题,共30分)
(2025六下·顺德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①国强永远都会记得7岁那年奶奶下葬时他流下的泪水,像是两条河从他心底通过眼睛,流过腮边,然后钻进脖领里的那种冰冷。那一天,奶奶的骨灰盒被放进了一个土坑,一锹锹的土呼呼地扬起来覆在上面,他知道再也没有疼他的奶奶了。
②母亲和国强随着亲戚们从坟地里往回走,她把国强的手攥得紧紧的:你上二年级了,要学会不哭了。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国强似懂非懂地点头。一点头,泪水又流出来了。
③国强永远会记得 15岁那年暑假,他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干活,胳膊被机器划开一道血口子时,自己惊恐地哭泣。那年夏天,学校要求学生在暑假勤工俭学,他便和父亲商量着到工地上帮着做一些活。看着长到自己鼻梁处的儿子,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劳动到第三天时,国强不小心滑倒了,胳膊顺着进料口划了下来,一道十几厘米长的伤口顿时渗出血来。国强看着滴滴答答流进水泥里的血,吓坏了。他感觉自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掉,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
④国强任由父亲给自己做简易的包扎,阳光照在他微闭的眼睛上,他感觉模糊的双眼前是一片血红。父亲给他止住血后,心疼地对他说,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疼也不哭,就长成真正的男人了。
⑤国强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兵入伍那天,在暗夜中沁出眼角的泪水一直流到嘴里时,那种咸咸的滋味。读到大三时,国强意识到如果再不参军,恐怕机会会越来越少。他喜欢军营里那种钢铁力量汇聚到一起澎湃着的感觉,他梦想汗水在训练场上浸透青春的那种疲惫,他更羡慕在国庆阅兵队伍中闪过的那一张张刚毅的脸。
⑥然而,让国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未能如愿。那年,学校的参军指标太少,哪怕他体检政审都没问题,他还是与梦想失之交臂。大四的这一年对于他来讲,有些煎熬,他在做着所有入伍准备,而且更加关注部队上发生的事。那一年,他在新闻中看到有战士牺牲在了抗洪一线;那一年,他听说又有一艘航母下海奔向了一片蔚蓝。他更加为自己没有入伍而觉得遗憾。
⑦当在秋季接到入伍通知书时,早已经发誓不再哭的国强躲在黑夜中,藏在被子里,再也没忍住泪水。他努力地安慰自己,这不是哭,这是兴奋。这种兴奋随着血液沸腾着。
⑧国强入伍后被选进了三军仪仗队,而且入伍一年后,他又被选出来参加一次盛会的护旗任务。一双双皮靴在迎接盛会的时光里磨损着,一件件军衬衣被汗水浸渍着,一声声口号在胸膛中响亮着,一寸寸目光在风里雨里坚定着。盛会终于开幕了。
⑨国强的任务是在主会场站礼宾哨。他站立的位置对于偌大的体育场来讲算是一个偏僻的角落,他笔直得像是一棵白杨。他的眼前是摇晃着的各国国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国强听着现场的音乐,心潮起伏着,他努力地不去想这个美轮美奂的会场里最美的画面。他按照训练的要求,脸颊微微地上扬,坚定中透着自豪。背对着舞台,面对观众,此时的他就是东方的面孔。
⑩国强听到了迎国旗的指令。通过现场的音效,他听到国旗班的战友铿锵的正步行进的声音。那整齐的脚步每向前踢一下,他都感觉胸膛胀成了一面巨大的鼓,在有节奏的咚咚地响着,他的呼吸不畅起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
国歌奏响了,那熟悉的旋律,那豪迈的声音,那神圣的乐曲,猛地让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了。渐渐地,国强好像听不到国歌在奏,只有温热的泪水划过脸颊的声音。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
一滴泪滑过国强的脸颊。
18.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时间 原因 国强的心情
第一次落泪 7岁那年     伤心、不舍
第二次落泪 15岁那年 担心自己失血过多而死    
第三次落泪 当兵入伍那天     兴奋、激动
第四次落泪 盛会当天 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展示自己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A.《男儿有泪》
B.《国强的参军梦》
C.《从此流汗不流泪》
我选   (填序号),理由是   。
21.文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国强的成长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句子】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
【答案】18.奶奶离世;惊恐;梦想实现;坚定、自豪
19.文章以 “泪水” 为线索,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7 岁时因奶奶去世哭泣,母亲教导他 “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15 岁在工地受伤时因恐惧流泪,父亲教育他 “疼也不哭才是男人”;大三时因参军指标不足未能入伍而遗憾,大四收到入伍通知书时躲在被子里流泪;入伍后入选三军仪仗队,在盛会护旗时听到国歌,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次落泪。通过四次流泪的经历,展现了国强从脆弱到坚强、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的蜕变。
20.A.;因为选文围绕国强的四次流泪经历展开叙述。选用《男儿有泪》这一标题能更好地概括文章内容,表现文章主旨。
2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
22.通过以“红”为线索,对“红”的多重描绘,深刻传递了国强在执行护旗任务时的复杂情感与对祖国的深厚情怀。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8.本题考查情节是梳理。根据文章第①段中“国强永远都会记得7岁那年奶奶下葬时他流下的泪水”“他知道再也没有疼他的奶奶了”可知,①空应填写“奶奶离世”;根据文章第③段中“国强永远会记得15岁那年暑假….……自己惊恐地哭泣”可知,国强第二次落泪是在15岁那年暑假,国强的心情是“惊恐”;文章第⑤~⑦段记叙了国强梦想入伍,在经历过失败后终于收到了人伍通知书,国强为此而落泪,据此可知,④空应填写“梦想实现”;根据文章第⑨段“他按照训练的要求,脸颊微微地上扬,坚定中透着自豪”可知,国强第四次落泪时的心情是“坚定、自豪”的。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奶奶离世;惊恐;梦想实现;坚定、自豪
19.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结合第一题结构的梳理可知,文章以 “泪水” 为线索,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7 岁时因奶奶去世哭泣,母亲教导他 “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15 岁在工地受伤时因恐惧流泪,父亲教育他 “疼也不哭才是男人”;大三时因参军指标不足未能入伍而遗憾,大四收到入伍通知书时躲在被子里流泪;入伍后入选三军仪仗队,在盛会护旗时听到国歌,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次落泪。通过四次流泪的经历,展现了国强从脆弱到坚强、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的蜕变。
故答案为:文章以 “泪水” 为线索,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7 岁时因奶奶去世哭泣,母亲教导他 “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15 岁在工地受伤时因恐惧流泪,父亲教育他 “疼也不哭才是男人”;大三时因参军指标不足未能入伍而遗憾,大四收到入伍通知书时躲在被子里流泪;入伍后入选三军仪仗队,在盛会护旗时听到国歌,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次落泪。通过四次流泪的经历,展现了国强从脆弱到坚强、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的蜕变。
20.本题考查题目的选择。A:因为选文围绕国强的四次流泪经历展开叙述。选用《男儿有泪》这一标题能更好地概括文章内容,表现文章主旨。
B:选文前四段与参军毫无关系,用此标题不能完整地概括文章内播容;
C:与文章主题不符。由此可知,选文重在叙述主人錳柿公的成长经历,而不是在叙述怎样才是“男子汉”。
故答案为:A
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本文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大学参军的流泪经历,运用第三人称,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国强的成长经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
22.本题考查句子品析。“ 一整片一整片的红 ”指的是五星红旗,红色是国旗的基础色 , 象征革命与斗争,而五颗黄星则代表人民大团结。 象征革命与斗争,而五颗黄星则代表人民大团结。
所以说,这句话通过以“红”为线索,对“红”的多重描绘,深刻传递了国强在执行护旗任务时的复杂情感与对祖国的深厚情怀。
故答案为:通过以“红”为线索,对“红”的多重描绘,深刻传递了国强在执行护旗任务时的复杂情感与对祖国的深厚情怀。
(2025六下·顺德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①农谚说: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
④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⑤最后, “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⑦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⑧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
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⑨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23.第⑧段画线句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24.读段落,回答问题。
【文段】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⑴下面的文段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应该放回   处。
A.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
C.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
D.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
⑵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2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6.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下图中的A和B处分别是   和   。
【答案】2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24.B;承上启下
25.D
26.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列举了塞罕坝森林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中为了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这一观点,列举了塞罕坝森林的例子。通过塞罕坝森林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的实际情况,让读者能更切实地理解森林对水系的重要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画线句列举了具体数据“1.37亿立方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一具体数字让读者能清晰地认识到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能力,更有力地说明了森林是重要水源地,也使文章的说明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24.(1)本题考查句子之间的衔接。这是一个设问句,核心是 “森林‘水库’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第②段总述森林通过 “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 调蓄水源,第③-⑤段则分别具体说明这四个层次的作用,是对 “如何调蓄” 的详细阐释。因此,设问句应放在第②段(总起)和第③段(具体说明)之间,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故选 B。
(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该句上承第②段提到的森林 “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下启第③-⑤段对各结构层次调蓄水源的具体说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段逻辑更连贯。
故答案为:B;承上启下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BC:正确;
D:有误,文章第8段提到“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这里清晰表明雨、雪属于垂直降水形态,并非水平降水形态。
故答案为:D
26. 本题考查图文理解。结合选文第 ② 自然段“ 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可知,A为“枯枝落叶层”,B为“林地土壤层”。
故答案为: 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
四、习作。 (本大题1小题,共35分)
27.(2025六下·顺德月考)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童年时,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新发现,这些点点滴滴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请你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我的发现 在我的生活中,但是。
在我六岁那年,我到伙伴家去玩,就被他家的大鱼缸吸引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五颜六色。看了好半天,眨也没眨一下?睡觉也睁着眼吗,她说也不知道!我回去问爸爸:“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吗。”我又问:“那鱼儿为什么睡觉睁着眼呢?”爸爸说:“孩子。”
我带着疑问朝新华书店跑去,终于找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鱼是没有眼睑的。我们看见鱼在静止的时候。但是。我这才恍然大悟,即使在死了之后。我合上书,连忙跑回家去告诉爸爸,也很满意、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那天。这也让我明白:做任何一件事,勤于思考。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我的发现”为话题,写—篇记叙文。回顾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想—想你都有哪些发现,哪些发现让你感到很有趣、难忘,让你印象深刻,从中能筛选出令你感到最有趣的、最深刻的去写,选材要新颖。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如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或启发。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篇文章开篇点题,提出“我发现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我”和爸爸的对话和“我”去书店查资料,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结尾给人以启示,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五、附加题。 (本大题4小题,共20分)
(2025六下·顺德月考)顺德区某小学六(1)班开展“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材料一:说文解“志”
《说文解字》中,“志”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心,之声(或士声),本义指内心始终存有的意愿、决心或目标。它引申为志气、意志,也可用作姓氏,有时解释为记载、记录。在文化中,“志”代表着人的追求、理想和信仰,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与“德”、“行”等概念紧密相连。
材料二:诗词之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辍②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 “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④曰: “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①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②辍:停止。③若:你。④太息:长叹。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28.结合材料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标记、象征 B.意志、决心 C.记载、记录 D.意愿、心愿
⑴矢志不渝   
⑵众志成城   
⑶永志不忘   
⑷志得意满   
29.材料二中列举了古人谈立志的诗词,像这类的诗词还有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杜甫的“   ,一览众山小”。当然,还有像材料二中那样含有“志”的诗词,如   的“   ,   。”
30.结合材料三,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1.读了以上四则材料,你对“少年立志”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在毕业晚会上发表一段演讲,题目自拟。
要求:必须关联材料,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150字。
【答案】28.B;A;C;D
29.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0.唉!燕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
31.以志为帆,逐梦远航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 “志” 的传承,从 “志存高远” 的古训,到陈胜 “鸿鹄之志” 的呐喊,“少年立志” 从未褪色。“志” 是理想的火种,如材料中先辈以报国、济世为志,照亮前行路。我们少年之 “志”,应扎根家国,像材料里的志士,不被 “燕雀” 短视束缚。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是逐梦新起点,愿我们以 “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勇气,凭 “会当凌绝顶” 的豪情,将个人志向融入时代浪潮,让青春因 “志” 闪耀!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28.(1)“矢志不渝” 指坚守决心、志向不变。志:意志、决心。
(2)众志成城 :指众人团结意志如城墙,抵御困难。志:标记、象征 ,这里引申为众人意志凝聚的象征 。
(3)永志不忘:即永远铭记,不忘记。志:记载、记录 ,这里是铭记。
(4)“志得意满” 指心愿实现,内心满足。志:意愿、心愿。
故答案为:B、A、C、D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给人以激励。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望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故答案为: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0.“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意思是:唉!燕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 (“嗟乎” 是感叹词,可译 “唉” ;“安” 是 “怎么” ;“鸿鹄” 指天鹅,比喻志向远大之人 )
故答案为:唉!燕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
31.根据题干内容,关联材料中 “志” 的内涵、古人事例,结合毕业场景,呼吁以志逐梦,满足字数与演讲要求。
1 / 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堂学习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本大题5小题,共27分)
1.(2025六下·顺德月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通xiāo     恐jù     挑tī     惊huáng    
苦xíng     旗páo     领yù     花ruǐ    
2.(2025六下·顺德月考)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焉知   福    头丧气 五   四海 自愧   如
(2025六下·顺德月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思援弓缴而射之 缴:   
4.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   
(2025六下·顺德月考)词句段运用。
顺德区某小学六⑴班开展了“做有志少年”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5.下面是奇奇在活动中准备的演讲稿,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笔走龙蛇 天籁之音 画龙点睛 不以为然 赴汤蹈火 走马观花
做有志少年,就要以①   的决心,②   的智慧,拒绝③   的浮躁,以④   的才情书写青春篇章。
6.强强所在的班级拟邀请顺德区某上市公司的王董事长来做“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报告,请你帮他完成活动策划书。
“做有志少年”活动策划书 活动目的:①    时间地点:2025年6月25日,六 (1) 班课 活动流程:向嘉宾敬献红领巾,鲜花 ②   ③    合影留念,记录精彩瞬间
7.学校电视台主持人到各班进行“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采访,请你作即兴发言,说说你的志向和缘由。要求:讲缘由时需要分点陈述,用上“一是……;二是……;三是……”等词语,不少于50字。
(2025六下·顺德月考)快乐读书吧。
8.小说《骑鹅旅行记》是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读物,请根据下面的内容,绘制一幅人物成长轨迹图。
被变成小人 恢复原形 逐渐成长 遇到各种动物 得罪小精灵 骑鹅旅行
说明:可以是环形图、思维导图、树状图、鱼骨图等形式,简要绘制即可。
9.结合小说《骑鹅旅行记》的内容,请你谈谈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的成长变化。
二、古诗词积累。 (本大题1小题,共8分)
(2025六下·顺德月考)古诗词默写。
10.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1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12. 何当金络脑,   。 (李贺《马诗》)
13.千磨万击还坚劲,   。 (郑燮《竹石》)
14.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应怜屐齿印苍苔,   。 (叶绍翁《游园不值》)
16.才始送春归,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7.   ,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
三、阅读与理解。 (本大题9小题,共30分)
(2025六下·顺德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①国强永远都会记得7岁那年奶奶下葬时他流下的泪水,像是两条河从他心底通过眼睛,流过腮边,然后钻进脖领里的那种冰冷。那一天,奶奶的骨灰盒被放进了一个土坑,一锹锹的土呼呼地扬起来覆在上面,他知道再也没有疼他的奶奶了。
②母亲和国强随着亲戚们从坟地里往回走,她把国强的手攥得紧紧的:你上二年级了,要学会不哭了。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国强似懂非懂地点头。一点头,泪水又流出来了。
③国强永远会记得 15岁那年暑假,他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干活,胳膊被机器划开一道血口子时,自己惊恐地哭泣。那年夏天,学校要求学生在暑假勤工俭学,他便和父亲商量着到工地上帮着做一些活。看着长到自己鼻梁处的儿子,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劳动到第三天时,国强不小心滑倒了,胳膊顺着进料口划了下来,一道十几厘米长的伤口顿时渗出血来。国强看着滴滴答答流进水泥里的血,吓坏了。他感觉自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掉,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
④国强任由父亲给自己做简易的包扎,阳光照在他微闭的眼睛上,他感觉模糊的双眼前是一片血红。父亲给他止住血后,心疼地对他说,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疼也不哭,就长成真正的男人了。
⑤国强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兵入伍那天,在暗夜中沁出眼角的泪水一直流到嘴里时,那种咸咸的滋味。读到大三时,国强意识到如果再不参军,恐怕机会会越来越少。他喜欢军营里那种钢铁力量汇聚到一起澎湃着的感觉,他梦想汗水在训练场上浸透青春的那种疲惫,他更羡慕在国庆阅兵队伍中闪过的那一张张刚毅的脸。
⑥然而,让国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未能如愿。那年,学校的参军指标太少,哪怕他体检政审都没问题,他还是与梦想失之交臂。大四的这一年对于他来讲,有些煎熬,他在做着所有入伍准备,而且更加关注部队上发生的事。那一年,他在新闻中看到有战士牺牲在了抗洪一线;那一年,他听说又有一艘航母下海奔向了一片蔚蓝。他更加为自己没有入伍而觉得遗憾。
⑦当在秋季接到入伍通知书时,早已经发誓不再哭的国强躲在黑夜中,藏在被子里,再也没忍住泪水。他努力地安慰自己,这不是哭,这是兴奋。这种兴奋随着血液沸腾着。
⑧国强入伍后被选进了三军仪仗队,而且入伍一年后,他又被选出来参加一次盛会的护旗任务。一双双皮靴在迎接盛会的时光里磨损着,一件件军衬衣被汗水浸渍着,一声声口号在胸膛中响亮着,一寸寸目光在风里雨里坚定着。盛会终于开幕了。
⑨国强的任务是在主会场站礼宾哨。他站立的位置对于偌大的体育场来讲算是一个偏僻的角落,他笔直得像是一棵白杨。他的眼前是摇晃着的各国国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国强听着现场的音乐,心潮起伏着,他努力地不去想这个美轮美奂的会场里最美的画面。他按照训练的要求,脸颊微微地上扬,坚定中透着自豪。背对着舞台,面对观众,此时的他就是东方的面孔。
⑩国强听到了迎国旗的指令。通过现场的音效,他听到国旗班的战友铿锵的正步行进的声音。那整齐的脚步每向前踢一下,他都感觉胸膛胀成了一面巨大的鼓,在有节奏的咚咚地响着,他的呼吸不畅起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
国歌奏响了,那熟悉的旋律,那豪迈的声音,那神圣的乐曲,猛地让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了。渐渐地,国强好像听不到国歌在奏,只有温热的泪水划过脸颊的声音。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
一滴泪滑过国强的脸颊。
18.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时间 原因 国强的心情
第一次落泪 7岁那年     伤心、不舍
第二次落泪 15岁那年 担心自己失血过多而死    
第三次落泪 当兵入伍那天     兴奋、激动
第四次落泪 盛会当天 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展示自己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A.《男儿有泪》
B.《国强的参军梦》
C.《从此流汗不流泪》
我选   (填序号),理由是   。
21.文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国强的成长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句子】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
(2025六下·顺德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①农谚说: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
④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⑤最后, “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⑦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⑧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
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⑨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23.第⑧段画线句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24.读段落,回答问题。
【文段】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⑴下面的文段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应该放回   处。
A.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
C.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
D.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
⑵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2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6.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下图中的A和B处分别是   和   。
四、习作。 (本大题1小题,共35分)
27.(2025六下·顺德月考)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童年时,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新发现,这些点点滴滴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请你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五、附加题。 (本大题4小题,共20分)
(2025六下·顺德月考)顺德区某小学六(1)班开展“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材料一:说文解“志”
《说文解字》中,“志”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心,之声(或士声),本义指内心始终存有的意愿、决心或目标。它引申为志气、意志,也可用作姓氏,有时解释为记载、记录。在文化中,“志”代表着人的追求、理想和信仰,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与“德”、“行”等概念紧密相连。
材料二:诗词之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辍②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 “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④曰: “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①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②辍:停止。③若:你。④太息:长叹。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28.结合材料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标记、象征 B.意志、决心 C.记载、记录 D.意愿、心愿
⑴矢志不渝   
⑵众志成城   
⑶永志不忘   
⑷志得意满   
29.材料二中列举了古人谈立志的诗词,像这类的诗词还有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杜甫的“   ,一览众山小”。当然,还有像材料二中那样含有“志”的诗词,如   的“   ,   。”
30.结合材料三,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1.读了以上四则材料,你对“少年立志”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在毕业晚会上发表一段演讲,题目自拟。
要求:必须关联材料,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1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宵;惧;剔;惶;刑;袍;域;蕊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通宵:指整夜、从天黑到天亮 ,如 “通宵工作” ,强调时间上贯穿夜晚。恐惧:是一种极度害怕、惊慌的心理状态 ,比如 “面对危险,他内心充满恐惧” 。挑剔:在细节上过分严格地指摘、要求 ,像 “他对食物很挑剔,不合口味就不吃” ,有苛求完美之意。惊惶:侧重于因意外而慌乱、惊恐 ,例如 “突然的巨响让大家惊惶失措” 。苦刑:指让人痛苦的刑罚、折磨 ,如 “他遭受了敌人的苦刑却坚贞不屈”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款式多样,展现东方女性美 ,像 “她身着旗袍,十分优雅” 。领域:可指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也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 ,比如 “在数学领域他有很深的研究”“我国在海域领域的主权不容侵犯” 。花蕊:是花的组成部分,分为雌蕊和雄蕊 ,位于花的中心部位 ,如 “蜜蜂在花蕊间忙碌采蜜” 。
故答案为:宵、惧、剔、惶、刑、袍、域、蕊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字词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字词。
2.【答案】非;垂;湖;弗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自愧弗如: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
故答案为:非、垂、湖、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补充词语。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答案】3.弓和箭
4.全、全然
【知识点】字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思援弓缴而射之” 中 “缴”:指带有丝绳的箭 ,这里可理解为 “箭” ,整句是说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鸿鹄等) 。
故答案为:弓和箭
4.“粉骨碎身浑不怕” 中 “浑”意思是 “全、全然” ,表示即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体现决心。
故答案为:全、全然
【答案】5.赴汤蹈火;画龙点睛;走马观花;笔走龙蛇
6.引导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奋斗动力,明确成长方向;王董事长开展 “少年当立凌云志” 主题报告;设置互动问答,同学与嘉宾交流探讨
7.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一是我对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二是航天事业能为国家争光,我想贡献力量;三是航天领域的科技突破,能推动人类进步,所以我愿为此奋斗。
【知识点】成语运用;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综合性学习。我们要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信息,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解答或者正确地判断所给信息是否正确。为了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同学们要深刻理解题干信息,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题,平时还要注意积累不同类型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等,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5.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挥洒自如。天籁之音:指自然界的声音或美妙如自然之声的音乐,形容声音极其动听。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一笔,使内容更生动传神。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视。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决心极大。走马观花:骑在马上看花,比喻观察不细致,粗略地看。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依次选:赴汤蹈火、画龙点睛、走马观花、笔走龙蛇。
故答案为:赴汤蹈火、画龙点睛、走马观花、笔走龙蛇
6.根据活动主题和上下文逻辑补充内容。①处:活动目的需体现主题意义,“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热情”符合教育目标。②处:活动流程需补充报告环节,“聆听王董事长主题报告”是核心内容。③处:需补充活动收尾环节,“合影留念”是常见流程。
故答案为:引导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奋斗动力,明确成长方向;王董事长开展 “少年当立凌云志” 主题报告、设置互动问答,同学与嘉宾交流探讨
7.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说说志向和缘由,并需要分点陈述即可。
故答案为: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一是我对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二是航天事业能为国家争光,我想贡献力量;三是航天领域的科技突破,能推动人类进步,所以我愿为此奋斗。
【答案】8.起始:得罪小精灵 → 被变成小人
过程:骑鹅旅行 → 遇到各种动物 → 逐渐成长
结果:恢复原形
9.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从调皮捣蛋变得善良勇敢,从自私自利变得有责任感。
【知识点】《骑鹅旅行记》
【解析】【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8.若需更直观图形,可手绘:中心写 “尼尔斯成长”,分支依次列出各关键节点并连线 。
故答案为:起始:得罪小精灵 → 被变成小人
过程:骑鹅旅行 → 遇到各种动物 → 逐渐成长
结果:恢复原形
9.尼尔斯在《骑鹅旅行记》中的旅行,促使他完成了显著的蜕变。旅程伊始,他是个调皮、自私、不负责任的孩子,经常欺负小动物。然而,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一系列冒险中,他逐渐学会了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他积极帮助弱小的动物,勇敢地面对危险,承担起保护雁群的责任,最终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富有责任感的人。他从一个自私自利的顽童,转变为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少年。
故答案为: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从调皮捣蛋变得善良勇敢,从自私自利变得有责任感。
【答案】10.盈盈一水间
11.老大徒伤悲
12.快走踏清秋
13.任尔东西南北风
14.渭城朝雨浥轻尘
15.小扣柴扉久不开
16.又送君归去
17.若有人知春去处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故答案为:盈盈一水间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为: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出自《长歌行》。
故答案为:老大徒伤悲
1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故答案为:快走踏清秋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为:在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打击后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故答案为:任尔东西南北风
1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柳叶也格外新鲜。
故答案为:渭城朝雨浥轻尘
1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是: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故答案为:小扣柴扉久不开
16.“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意思是: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出自于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故答案为:又送君归去
17.“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的意思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就要把它呼唤回来,留它同住。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故答案为:若有人知春去处
【答案】18.奶奶离世;惊恐;梦想实现;坚定、自豪
19.文章以 “泪水” 为线索,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7 岁时因奶奶去世哭泣,母亲教导他 “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15 岁在工地受伤时因恐惧流泪,父亲教育他 “疼也不哭才是男人”;大三时因参军指标不足未能入伍而遗憾,大四收到入伍通知书时躲在被子里流泪;入伍后入选三军仪仗队,在盛会护旗时听到国歌,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次落泪。通过四次流泪的经历,展现了国强从脆弱到坚强、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的蜕变。
20.A.;因为选文围绕国强的四次流泪经历展开叙述。选用《男儿有泪》这一标题能更好地概括文章内容,表现文章主旨。
2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
22.通过以“红”为线索,对“红”的多重描绘,深刻传递了国强在执行护旗任务时的复杂情感与对祖国的深厚情怀。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8.本题考查情节是梳理。根据文章第①段中“国强永远都会记得7岁那年奶奶下葬时他流下的泪水”“他知道再也没有疼他的奶奶了”可知,①空应填写“奶奶离世”;根据文章第③段中“国强永远会记得15岁那年暑假….……自己惊恐地哭泣”可知,国强第二次落泪是在15岁那年暑假,国强的心情是“惊恐”;文章第⑤~⑦段记叙了国强梦想入伍,在经历过失败后终于收到了人伍通知书,国强为此而落泪,据此可知,④空应填写“梦想实现”;根据文章第⑨段“他按照训练的要求,脸颊微微地上扬,坚定中透着自豪”可知,国强第四次落泪时的心情是“坚定、自豪”的。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奶奶离世;惊恐;梦想实现;坚定、自豪
19.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结合第一题结构的梳理可知,文章以 “泪水” 为线索,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7 岁时因奶奶去世哭泣,母亲教导他 “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15 岁在工地受伤时因恐惧流泪,父亲教育他 “疼也不哭才是男人”;大三时因参军指标不足未能入伍而遗憾,大四收到入伍通知书时躲在被子里流泪;入伍后入选三军仪仗队,在盛会护旗时听到国歌,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次落泪。通过四次流泪的经历,展现了国强从脆弱到坚强、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的蜕变。
故答案为:文章以 “泪水” 为线索,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7 岁时因奶奶去世哭泣,母亲教导他 “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15 岁在工地受伤时因恐惧流泪,父亲教育他 “疼也不哭才是男人”;大三时因参军指标不足未能入伍而遗憾,大四收到入伍通知书时躲在被子里流泪;入伍后入选三军仪仗队,在盛会护旗时听到国歌,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次落泪。通过四次流泪的经历,展现了国强从脆弱到坚强、从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的蜕变。
20.本题考查题目的选择。A:因为选文围绕国强的四次流泪经历展开叙述。选用《男儿有泪》这一标题能更好地概括文章内容,表现文章主旨。
B:选文前四段与参军毫无关系,用此标题不能完整地概括文章内播容;
C:与文章主题不符。由此可知,选文重在叙述主人錳柿公的成长经历,而不是在叙述怎样才是“男子汉”。
故答案为:A
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本文讲述了国强从童年到大学参军的流泪经历,运用第三人称,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国强的成长经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
22.本题考查句子品析。“ 一整片一整片的红 ”指的是五星红旗,红色是国旗的基础色 , 象征革命与斗争,而五颗黄星则代表人民大团结。 象征革命与斗争,而五颗黄星则代表人民大团结。
所以说,这句话通过以“红”为线索,对“红”的多重描绘,深刻传递了国强在执行护旗任务时的复杂情感与对祖国的深厚情怀。
故答案为:通过以“红”为线索,对“红”的多重描绘,深刻传递了国强在执行护旗任务时的复杂情感与对祖国的深厚情怀。
【答案】2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24.B;承上启下
25.D
26.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列举了塞罕坝森林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中为了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这一观点,列举了塞罕坝森林的例子。通过塞罕坝森林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的实际情况,让读者能更切实地理解森林对水系的重要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画线句列举了具体数据“1.37亿立方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一具体数字让读者能清晰地认识到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能力,更有力地说明了森林是重要水源地,也使文章的说明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24.(1)本题考查句子之间的衔接。这是一个设问句,核心是 “森林‘水库’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第②段总述森林通过 “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 调蓄水源,第③-⑤段则分别具体说明这四个层次的作用,是对 “如何调蓄” 的详细阐释。因此,设问句应放在第②段(总起)和第③段(具体说明)之间,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故选 B。
(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该句上承第②段提到的森林 “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下启第③-⑤段对各结构层次调蓄水源的具体说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段逻辑更连贯。
故答案为:B;承上启下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BC:正确;
D:有误,文章第8段提到“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这里清晰表明雨、雪属于垂直降水形态,并非水平降水形态。
故答案为:D
26. 本题考查图文理解。结合选文第 ② 自然段“ 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可知,A为“枯枝落叶层”,B为“林地土壤层”。
故答案为: 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
27.【答案】我的发现 在我的生活中,但是。
在我六岁那年,我到伙伴家去玩,就被他家的大鱼缸吸引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五颜六色。看了好半天,眨也没眨一下?睡觉也睁着眼吗,她说也不知道!我回去问爸爸:“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吗。”我又问:“那鱼儿为什么睡觉睁着眼呢?”爸爸说:“孩子。”
我带着疑问朝新华书店跑去,终于找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鱼是没有眼睑的。我们看见鱼在静止的时候。但是。我这才恍然大悟,即使在死了之后。我合上书,连忙跑回家去告诉爸爸,也很满意、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那天。这也让我明白:做任何一件事,勤于思考。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我的发现”为话题,写—篇记叙文。回顾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想—想你都有哪些发现,哪些发现让你感到很有趣、难忘,让你印象深刻,从中能筛选出令你感到最有趣的、最深刻的去写,选材要新颖。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如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或启发。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篇文章开篇点题,提出“我发现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我”和爸爸的对话和“我”去书店查资料,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结尾给人以启示,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答案】28.B;A;C;D
29.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0.唉!燕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
31.以志为帆,逐梦远航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 “志” 的传承,从 “志存高远” 的古训,到陈胜 “鸿鹄之志” 的呐喊,“少年立志” 从未褪色。“志” 是理想的火种,如材料中先辈以报国、济世为志,照亮前行路。我们少年之 “志”,应扎根家国,像材料里的志士,不被 “燕雀” 短视束缚。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是逐梦新起点,愿我们以 “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勇气,凭 “会当凌绝顶” 的豪情,将个人志向融入时代浪潮,让青春因 “志” 闪耀!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28.(1)“矢志不渝” 指坚守决心、志向不变。志:意志、决心。
(2)众志成城 :指众人团结意志如城墙,抵御困难。志:标记、象征 ,这里引申为众人意志凝聚的象征 。
(3)永志不忘:即永远铭记,不忘记。志:记载、记录 ,这里是铭记。
(4)“志得意满” 指心愿实现,内心满足。志:意愿、心愿。
故答案为:B、A、C、D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给人以激励。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望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故答案为: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0.“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意思是:唉!燕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 (“嗟乎” 是感叹词,可译 “唉” ;“安” 是 “怎么” ;“鸿鹄” 指天鹅,比喻志向远大之人 )
故答案为:唉!燕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
31.根据题干内容,关联材料中 “志” 的内涵、古人事例,结合毕业场景,呼吁以志逐梦,满足字数与演讲要求。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