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关于声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进行诊断,是因为听诊器能增大声源振动幅度,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的超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声
2.如图所示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3.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对于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
D.“柴门闻犬吠”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
5.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对于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B.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
D.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B.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炮声震聋了耳朵
8.防控噪声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录播教室的内墙常用吸声软装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建筑工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声音嘶哑又称声嘶,是喉部(特别是声带)病变的主要症状。声嘶时,声音会失去圆润、清亮的本色,出现低沉、沙哑等现象。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声嘶时,发生变化的是( )
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
C.音调、音色 D.只有音色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以演奏二胡为例,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二胡时用不同的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B.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摩擦二胡的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人们可以根据所演奏歌曲的响度来判断这是二胡发出的声音
D.距离二胡远近不同的人听到二胡声音的音色不同
12.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音调最高的是乙
C.响度最小的是甲 D.乙和丙音调相同
13.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噪声
B.如图乙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C.如图丙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如图丁所示: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14.如图所示,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音色
C.图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图丁:静止的烛焰随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5.下列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图乙: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C.图丙: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图丁: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6.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中,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 。发生地震时会伴有 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20 Hz。
17.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 的传声能力较强。
18.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中所显示的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属于噪声的是 图。
甲 乙 丙 丁
19.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如图所示)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 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则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是由声源的 而产生的;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探测距离,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0题6分,21题9分,22题8分,共23分)
20.小桂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令一端伸出桌面,同力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保持钢尺伸出桌边长度相同,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振幅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选填“改变”或“不变”),音调 (选填“改变”或“不变”)。
22.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A和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 的,理由是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
(5)在评估交流中,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应该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3题6分,24题12分,共18分)
23.反坦克炮瞄准一辆敌人的坦克,开炮0.6 s后看到炮弹在敌方坦克上爆炸,再经过1.5 s才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声速是340 m/s,求:
(1)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2)炮弹飞行的速度。
2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4 000 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匀速行驶2 km用时100 s。声速取340 m/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测试后,汽车以20 m/s的速度远离峭壁而去,某一时刻鸣笛,司机在4 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司机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第二章 声现象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关于声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进行诊断,是因为听诊器能增大声源振动幅度,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的超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声
2.如图所示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3.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对于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
D.“柴门闻犬吠”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
5.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对于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B.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
D.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B )
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B.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炮声震聋了耳朵
8.防控噪声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学校录播教室的内墙常用吸声软装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建筑工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声音嘶哑又称声嘶,是喉部(特别是声带)病变的主要症状。声嘶时,声音会失去圆润、清亮的本色,出现低沉、沙哑等现象。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声嘶时,发生变化的是( C )
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
C.音调、音色 D.只有音色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以演奏二胡为例,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演奏二胡时用不同的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B.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摩擦二胡的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人们可以根据所演奏歌曲的响度来判断这是二胡发出的声音
D.距离二胡远近不同的人听到二胡声音的音色不同
12.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甲 乙 丙 丁
A.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音调最高的是乙
C.响度最小的是甲 D.乙和丙音调相同
13.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噪声
B.如图乙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C.如图丙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如图丁所示: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14.如图所示,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音色
C.图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图丁:静止的烛焰随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5.下列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图乙: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C.图丙: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图丁: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6.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到同学们耳中,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发生地震时会伴有 次声 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20 Hz。
17.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 骨头(固体) 传播的, 固体 的传声能力较强。
18.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中所显示的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甲 图和 乙 图,响度相同的是 乙 图和 丙 图,属于噪声的是 丁 图。
甲 乙 丙 丁
19.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如图所示)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 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则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3 000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是由声源的 振动 而产生的;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探测距离,原因是 真空不能
传声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0题6分,21题9分,22题8分,共23分)
20.小桂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令一端伸出桌面,同力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 钢尺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并由此推理可知 真空不能传声 。
2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D (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选填“振幅”或“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 钢尺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保持钢尺伸出桌边长度相同,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低 (选填“高”或“低”)了。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振幅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音调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
22.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A 、 B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55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A和 C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 错误 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5)在评估交流中,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应该是 人耳不易区分音调的变化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3题6分,24题12分,共18分)
23.反坦克炮瞄准一辆敌人的坦克,开炮0.6 s后看到炮弹在敌方坦克上爆炸,再经过1.5 s才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声速是340 m/s,求:
(1)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2)炮弹飞行的速度。
解析:(1)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s=v1t1=340 m/s×1.5 s=510 m。
(2)炮弹的速度v2===850 m/s。
答案:(1)510 m (2)850 m/s
2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4 000 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匀速行驶2 km用时100 s。声速取340 m/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测试后,汽车以20 m/s的速度远离峭壁而去,某一时刻鸣笛,司机在4 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司机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解析:(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t1===500 s。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v2===20 m/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10 m/s。
(4)汽车在4 s内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 m/s×4 s=80 m,
声音在4 s内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 m/s×4 s=1 360 m,
设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峭壁的路程为s,则2s=s车+s声,
s=(s车+s声)=×(80 m+1 360 m)=720 m。
答案:(1)500 s (2)20 m/s (3)10 m/s (4)720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