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评价卷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评价卷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小明妈妈新买了一部大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思考,他认为手机的待机时间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作出判断是科学探究中(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论证
2.如图所示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 )
A.5 cm B.15 cm
C.30 cm D.40 cm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长度时,多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4.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2.5 dm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40 km/h
C.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大约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6 km=3.6 km×1 000 m=3 600 m
B.3.6 km=3.6 km×1 000=3 600 cm
C.3.6 km=3.6×1 000 m=3 600 m
D.3.6 km=3.6×1 000=3 600 m
6.在南朝诗人萧绎的《早发龙巢》中有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河岸 B.行舫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7.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8.同学们要测量课本的宽度,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B.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误差了
D.多次实验只能减小实验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9.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4~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0~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10.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1.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2.54 cm、2.34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 cm B.2.352 5 cm
C.2.35 cm D.2.39 cm
12.小明同学佩戴“智能手环”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环记录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总步数:2 700步 步频:180步/分钟
时速:9.2千米/小时 消耗:135大卡
A.运动时间为0.1 h
B.通过的路程为2.3 km
C.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0.6 m
D.每跑一步需要的平均时间为0.25 s
1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图乙,将一根无弹性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根据地图比例尺可以求得实际线路长度
C.图丙,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图示方式测出纪念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图丁,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
14.如果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2 m/s,乙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秒一定通过2 m
B.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秒一定通过2 m
C.因甲、乙速度均为2 m/s,所以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一样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
C.10~12 min,甲处于静止状态
D.12~16 min,乙的平均速度为4 m/s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6.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2)小球B的运动速度为 m/s。
(3)小球A和B在第1 s至第6 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A (选填“=”“>”或“<”)vB。
17.如图所示,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甲测得的结果是 cm,乙测得的结果是 cm,刻度尺 (选填“甲”或“乙”)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甲   乙
18.如图所示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自行车是图中 (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m/s。
19.“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 直线运动,乙球做 直线运动。(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 s闪亮一次,则甲球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所用时间为 s,甲球所用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所用时间。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1小题,共4分)
20.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请你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1题8分,22题7分,23题6分,共21分)
21.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
(1)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这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操作错误的是 同学,这个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 不同。
(4)如果正确测量的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cm。
2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运动,小球运动时间 (选填“用”或“不用”)停表测量。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选填“>”“<”或“=”)vBC。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sBC=0.9 m tBC=0.5 s vBC=
sCD= tCD=0.5 s vCD=3 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 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
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
23.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
(1)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刻度尺、细棉线、蚊香外,还要 和 。
(2)测量方法和步骤
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 ,用刻度尺测出 ;
②点燃这小段蚊香,并计时,测出这段蚊香 ;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4.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增强,马拉松运动逐渐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之一。如图为选手们通过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全程长度为21 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70 min。
(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 670 m。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长江大桥用了多长时间
(3)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4 m/s,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500 s,马拉松队伍有多长
25.近些年中国高铁的发展十分迅速,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11:25 11:45
路程/km 330 558 617 1 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 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刻是多少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小明妈妈新买了一部大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思考,他认为手机的待机时间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作出判断是科学探究中( C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论证
2.如图所示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 B )
A.5 cm B.15 cm
C.30 cm D.40 cm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长度时,多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4.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2.5 dm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40 km/h
C.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大约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3.6 km=3.6 km×1 000 m=3 600 m
B.3.6 km=3.6 km×1 000=3 600 cm
C.3.6 km=3.6×1 000 m=3 600 m
D.3.6 km=3.6×1 000=3 600 m
6.在南朝诗人萧绎的《早发龙巢》中有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B )
A.河岸 B.行舫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7.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8.同学们要测量课本的宽度,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B.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误差了
D.多次实验只能减小实验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9.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4~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0~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10.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1.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2.54 cm、2.34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C )
A.2.36 cm B.2.352 5 cm
C.2.35 cm D.2.39 cm
12.小明同学佩戴“智能手环”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环记录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总步数:2 700步 步频:180步/分钟
时速:9.2千米/小时 消耗:135大卡
A.运动时间为0.1 h
B.通过的路程为2.3 km
C.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0.6 m
D.每跑一步需要的平均时间为0.25 s
1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C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图乙,将一根无弹性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根据地图比例尺可以求得实际线路长度
C.图丙,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图示方式测出纪念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图丁,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
14.如果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2 m/s,乙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秒一定通过2 m
B.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秒一定通过2 m
C.因甲、乙速度均为2 m/s,所以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一样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
C.10~12 min,甲处于静止状态
D.12~16 min,乙的平均速度为4 m/s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6.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A (选填“A”或“B”)。
(2)小球B的运动速度为 0.008  m/s。
(3)小球A和B在第1 s至第6 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A = (选填“=”“>”或“<”)vB。
17.如图所示,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甲测得的结果是 4.7 cm,乙测得的结果是 4.70 cm,刻度尺 乙 (选填“甲”或“乙”)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甲   乙
18.如图所示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自行车是图中 OA (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2.4 m/s。
19.“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 匀速 直线运动,乙球做 变速 直线运动。(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 s闪亮一次,则甲球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所用时间为 0.1 s,甲球所用时间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所用时间。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1小题,共4分)
20.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请你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1题8分,22题7分,23题6分,共21分)
21.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
(1)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误差 ,这是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操作错误的是 丁 同学,这个是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 分度值 不同。
(4)如果正确测量的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 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没有估计值 。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12.82  cm。
2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变速 (选填“变速”或“匀速”)运动,小球运动时间 不用 (选填“用”或“不用”)停表测量。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1.8 m/s,CD段的路程为 1.5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 (选填“>”“<”或“=”)vBC。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sBC=0.9 m tBC=0.5 s vBC= ▲
sCD= ▲ tCD=0.5 s vCD=3 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 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
 4.8 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 (选填“>”“<”或“=”)v2。
23.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
(1)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刻度尺、细棉线、蚊香外,还要 停表 和 火柴(合理即可) 。
(2)测量方法和步骤
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 拉直棉线 ,用刻度尺测出 两标记间的距离s ;
②点燃这小段蚊香,并计时,测出这段蚊香 完全烧完所用的时
间t ;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 v=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4.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增强,马拉松运动逐渐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之一。如图为选手们通过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全程长度为21 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70 min。
(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 670 m。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长江大桥用了多长时间
(3)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4 m/s,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500 s,马拉松队伍有多长
解析:(1)半程马拉松路程为s=21 km=21 000 m,所用时间t=70 min=
4 200 s,
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
v===5 m/s。
(2)武汉长江大桥全长s桥=1 670 m,
由v=可得,这名选手通过长江大桥所用时间t′===334 s。
(3)由v=可得,队伍通过的总路程
s′=v′t″=4 m/s×500 s=2 000 m,
队伍长度为s队伍=s′-s桥=2 000 m-1 670 m=330 m。
答案:(1)5 m/s (2)334 s (3)330 m
25.近些年中国高铁的发展十分迅速,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11:25 11:45
路程/km 330 558 617 1 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 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刻是多少
解析:(1)列车从南京到北京所用的时间
t=13:15-9:15=4 h,
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
v===256 km/h。
(2)列车从南京到徐州所用的时间
t′===1.25 h=75 min,
所以,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刻为10:30。
答案:(1)256 km/h (2)10: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