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综合评价卷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册综合评价卷 (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全册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养成了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下列估测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合理的是( C )
A.你的质量约为40 g
B.你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0 cm
C.你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 kg/m3
D.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cm/s
2.如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80.0 c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点,测出小车到达B点(40.0 cm处)的时间为1.6 s。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该大一些
B.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C.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 m/s
3.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所示。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认为航天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C )
A.地面  B.太阳 
C.飞船  D.火箭发射架
4.如图所示,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 )
A.杆的影子 B.雨后彩虹
C.汽车观后镜 D.水中倒影
5.2024年9月13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了交响套曲《东方旭日》。交响乐队与古琴、二胡、竹笛、唢呐4件典型民族乐器融合谐鸣,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不同的力拨动古琴的琴弦,能改变琴声的音色
B.观众能区分出古琴、二胡、竹笛、唢呐的演奏声,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不同
C.吹奏唢呐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D.乐曲声在空气传播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
6.音乐厅内正在举行一场大型的音乐会,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敲击鼓面时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
B.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D.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7.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8.甲、乙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棱长分别为10 cm和5 cm。用同一台电子秤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结果如图所示,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为( A )
甲 乙
A.1∶4 B.1∶2 C.1∶1 D.4∶1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日食和月食现象,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②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③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④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这是光的镜面反射
现象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10.足球赛常使用的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主要是通过场上的12个跟踪摄像头确定足球与球员的实时位置,生成图像来精准判断球员是否越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运动员通过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摄像头成像原理和潜望镜成像原理相同
C.生成图像时运动员在镜头前1倍焦距内
D.运动员靠近摄像头像将变大
11.如图所示是有关光现象的四种情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蜡烛略微靠近小孔,光屏上倒立的实像会略微变大
B.乙图中用手电筒照射白墙上的小镜子,人在手电筒的位置看,墙是亮的镜子是暗的
C.丙图中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竖直白屏上从上到下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D.丁图中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2.有一体积为20 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3
B.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小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13.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D )
A.荷花在湖面的倒影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海市蜃楼” D.墙壁上的投影
14.下面是小旋同学测菜籽油密度的实验步骤,①把适量的菜籽油倒入烧杯中测总质量m2;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菜籽油的质量m1;③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动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④由ρ=计算出菜籽油的密度;⑤将一部分菜籽油倒入量筒中读出菜籽油的体积V。其中合理的顺序是( C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③①⑤②④ D.以上均正确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D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物质的密度为2 kg/m3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5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6.一位工程师以1.6 m/s的速度走过刚建成的一座大桥,用时
1 250 s,桥长 2 000  m。驾驶员驾驶工程车以40 km/h的速度在桥上行驶,看到桥栏杆向西运动,可知大桥是 东西 (选填“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工程车驶过大桥用时 3  min。
17.如图所示,小桥、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 反射 形成的,小桥的倒影看起来比它本身暗,这是射向水面的一部分光发生 折射 进入水中造成的。从水中看岸边的树木看起来的高度要比实际高度要 略高 (选填“略高”或“略低”)一些。
18.小明的爷爷是老花眼,爸爸是近视眼,如图甲、乙所示,图 乙 (选填“甲”或“乙”)是爸爸眼睛的成像示意图,矫正需戴眼镜的镜片应选用图 丙 (选填“丙”或“丁”)。爷爷想看书,小明应拿图戊中 A (选填“A”或“B”)眼镜给他。
19.优美的诗句描绘了一些物理现象,如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钟受到撞击后 振动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定的。又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 反射 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折射 现象。再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影”是光的 直线传播 现象。
20.如图所示是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由图1可知,空烧杯的质量m杯为 35 g;装入一定酱油后如图2所示可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把烧杯中的酱油全倒进量筒后测得体积如图3所示,由此可得酱油的密度为 1.125×103  kg/m3。实际测量中这种操作方式将导致所测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图1 图2  图3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1.如图所示,两透镜的焦点正好完全重合,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2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3题4分,24题9分,25题5分,共18分)
23.在跨学科实践《排箫的制作与展示》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资源:奶茶专用吸管若干、杯子、水、胶带、剪刀、排箫架、手机(内置调试好的测量声音的软件)等。要求学生用以上器材制作一个中国传统乐器——排箫,通过手机软件矫正音调,最终形成能真正吹奏的乐器,并当场进行吹奏表演。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 乙 丙
(1)制作排箫时,如何调整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 请你运用老师提供的器材,写出你的操作方法: 选用7根相同规格的奶茶专用吸管,将奶茶专用吸管一端用胶带堵住,依次放入排箫架,杯子中装水,然后用杯子向吸管中加水,使吸管中水的质量依次变多,即吸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依次变短,再通过手机测试声音,通过改变吸管中水的多少来矫正音调 。
(2)图甲是某同学制作的排箫,能吹奏出do、re、mi、fa、sol、la、si七个音阶,则do音阶对应的吸管是 B (选填“A”或“B”)。
(3)图乙、图丙分别是同学自制排箫和真正排箫吹奏同一首乐曲显示声音的波形图,两个波形的复杂程度不同,主要体现的是两个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24.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甲 乙 丙
丁 戊
(1)如图甲所示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如果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远离小孔。
(2)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戊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若没有刻度尺但还要验证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接下来的操作是 沿图中的横线对折,观察像点和对应的物点是否重合 。
(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图丁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在A点向烛焰尖部持续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简单合理的调整是 D ;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
④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尽可能靠近烛焰,并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A 。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25.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图1   图2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的 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62 g。
(3)如图2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 g;
b.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c.取出小石块,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到达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4 g;
d.小石块的体积为 31  cm3。
图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2  g/cm3。
(5)小军还测量了橙汁饮料的密度,他选择了天平和容积为V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等器材。两个瓶子分别装满水和橙汁,放在已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游码示数为m0,如图3所示。则橙汁的密度ρ=  ρ水+ (用字母V、m0、ρ水和来表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6题7分,27题9分,共16分)
26.小华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鸣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113次车身振动,从第一次振动到最后一次振动所用时间是70 s。若车身总长720 m,每节铁轨长12.5 m,则:
(1)当时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2)山洞的长度是多少 (假设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解析:(1)已知车长s1=720 m,听到鸣笛后的行驶时间t=70 s,车在70 s内行驶的距离s=(113-1)×12.5 m=1 400 m,
火车的速度v===20 m/s。
(2)由v=可得,听到鸣笛声的时间t1===2 s,
在听到鸣笛声之前车行驶的距离s2=vt1=20 m/s×2 s=40 m,
山洞长度L洞=s+s2-s1=1 400 m+40 m-720 m=720 m。
答案:(1)20 m/s (2)720 m
27.小李生日收到一个礼物——俄罗斯套娃,它是由七个同样图案的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的,只有最小的一个是实心的,其他的全是空心的,如图所示。小李测出最大的套娃的质量为60 g,体积为900 cm3,最小的一个木娃娃的质量为12 g,体积为15 cm3。求:
(1)制作套娃的木材的密度。
(2)最大套娃的内部空心体积。
(3)制作一个与最大套娃等体积的实心玩偶,相比最大套娃需要多使用同样木材的质量。
解析:(1)最小的一个是实心的,则制作套娃的木材的密度
ρ===0.8 g/cm3。
(2)最大套娃实心部分体积V实===75 cm3,
内部空心体积V空=V-V实=900 cm3-75 cm3=825 cm3。
(3)需要多使用的木材质量为m=ρV空=0.8 g/cm3×825 cm3=660 g。
答案:(1)0.8 g/cm3 (2)825 cm3  (3)660 g全册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养成了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下列估测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合理的是( )
A.你的质量约为40 g
B.你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0 cm
C.你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 kg/m3
D.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cm/s
2.如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80.0 c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点,测出小车到达B点(40.0 cm处)的时间为1.6 s。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该大一些
B.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C.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 m/s
3.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所示。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认为航天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太阳 
C.飞船  D.火箭发射架
4.如图所示,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杆的影子 B.雨后彩虹
C.汽车观后镜 D.水中倒影
5.2024年9月13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了交响套曲《东方旭日》。交响乐队与古琴、二胡、竹笛、唢呐4件典型民族乐器融合谐鸣,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拨动古琴的琴弦,能改变琴声的音色
B.观众能区分出古琴、二胡、竹笛、唢呐的演奏声,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不同
C.吹奏唢呐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D.乐曲声在空气传播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
6.音乐厅内正在举行一场大型的音乐会,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鼓面时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
B.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D.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7.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8.甲、乙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棱长分别为10 cm和5 cm。用同一台电子秤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结果如图所示,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为( )
甲 乙
A.1∶4 B.1∶2 C.1∶1 D.4∶1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日食和月食现象,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②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③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④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这是光的镜面反射
现象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10.足球赛常使用的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主要是通过场上的12个跟踪摄像头确定足球与球员的实时位置,生成图像来精准判断球员是否越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通过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摄像头成像原理和潜望镜成像原理相同
C.生成图像时运动员在镜头前1倍焦距内
D.运动员靠近摄像头像将变大
11.如图所示是有关光现象的四种情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蜡烛略微靠近小孔,光屏上倒立的实像会略微变大
B.乙图中用手电筒照射白墙上的小镜子,人在手电筒的位置看,墙是亮的镜子是暗的
C.丙图中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竖直白屏上从上到下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D.丁图中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2.有一体积为20 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3
B.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小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13.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
A.荷花在湖面的倒影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海市蜃楼” D.墙壁上的投影
14.下面是小旋同学测菜籽油密度的实验步骤,①把适量的菜籽油倒入烧杯中测总质量m2;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菜籽油的质量m1;③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动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④由ρ=计算出菜籽油的密度;⑤将一部分菜籽油倒入量筒中读出菜籽油的体积V。其中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③①⑤②④ D.以上均正确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物质的密度为2 kg/m3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5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6.一位工程师以1.6 m/s的速度走过刚建成的一座大桥,用时
1 250 s,桥长 m。驾驶员驾驶工程车以40 km/h的速度在桥上行驶,看到桥栏杆向西运动,可知大桥是 (选填“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工程车驶过大桥用时 min。
17.如图所示,小桥、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 形成的,小桥的倒影看起来比它本身暗,这是射向水面的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水中造成的。从水中看岸边的树木看起来的高度要比实际高度要 (选填“略高”或“略低”)一些。
18.小明的爷爷是老花眼,爸爸是近视眼,如图甲、乙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是爸爸眼睛的成像示意图,矫正需戴眼镜的镜片应选用图 (选填“丙”或“丁”)。爷爷想看书,小明应拿图戊中 (选填“A”或“B”)眼镜给他。
19.优美的诗句描绘了一些物理现象,如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钟受到撞击后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又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 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再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影”是光的 现象。
20.如图所示是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由图1可知,空烧杯的质量m杯为 g;装入一定酱油后如图2所示可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把烧杯中的酱油全倒进量筒后测得体积如图3所示,由此可得酱油的密度为 kg/m3。实际测量中这种操作方式将导致所测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图1 图2  图3
三、作图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1.如图所示,两透镜的焦点正好完全重合,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2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23题4分,24题9分,25题5分,共18分)
23.在跨学科实践《排箫的制作与展示》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资源:奶茶专用吸管若干、杯子、水、胶带、剪刀、排箫架、手机(内置调试好的测量声音的软件)等。要求学生用以上器材制作一个中国传统乐器——排箫,通过手机软件矫正音调,最终形成能真正吹奏的乐器,并当场进行吹奏表演。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 乙 丙
(1)制作排箫时,如何调整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 请你运用老师提供的器材,写出你的操作方法: 。
(2)图甲是某同学制作的排箫,能吹奏出do、re、mi、fa、sol、la、si七个音阶,则do音阶对应的吸管是 (选填“A”或“B”)。
(3)图乙、图丙分别是同学自制排箫和真正排箫吹奏同一首乐曲显示声音的波形图,两个波形的复杂程度不同,主要体现的是两个乐器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24.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甲 乙 丙
丁 戊
(1)如图甲所示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如果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远离小孔。
(2)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戊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若没有刻度尺但还要验证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接下来的操作是 。
(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图丁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在A点向烛焰尖部持续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简单合理的调整是 ;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
④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尽可能靠近烛焰,并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25.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图1   图2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的 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2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 g;
b.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c.取出小石块,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到达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4 g;
d.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图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5)小军还测量了橙汁饮料的密度,他选择了天平和容积为V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等器材。两个瓶子分别装满水和橙汁,放在已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游码示数为m0,如图3所示。则橙汁的密度ρ= (用字母V、m0、ρ水和来表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26题7分,27题9分,共16分)
26.小华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鸣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113次车身振动,从第一次振动到最后一次振动所用时间是70 s。若车身总长720 m,每节铁轨长12.5 m,则:
(1)当时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2)山洞的长度是多少 (假设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27.小李生日收到一个礼物——俄罗斯套娃,它是由七个同样图案的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的,只有最小的一个是实心的,其他的全是空心的,如图所示。小李测出最大的套娃的质量为60 g,体积为900 cm3,最小的一个木娃娃的质量为12 g,体积为15 cm3。求:
(1)制作套娃的木材的密度。
(2)最大套娃的内部空心体积。
(3)制作一个与最大套娃等体积的实心玩偶,相比最大套娃需要多使用同样木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