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桃花的红色和有香味 B.家猫的长毛和玳瑁色C.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D.杜鹃花的紫色和狭叶2.某种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棕色雌马与白色雄马杂交,F1全为淡棕色马,F1自由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毛色中的淡棕色是隐性性状B.棕色雌马的基因型为AA或aaC.淡棕色马和白色马杂交,后代会出现棕色马D.该种马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玉米籽粒的甜度与其蔗糖含量成正相关,且玉米籽粒中的蔗糖和淀粉可相互转化,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1催化淀粉水解为蔗糖,基因B和基因D共同控制酶2的合成,蔗糖合成淀粉的过程需要酶2的参与,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与玉米籽粒甜度有关的三对基因独立遗传B.图示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比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甜度低D.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籽粒中淀粉可以大量转化为蔗糖4.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只存在于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B.染色体复制可使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加倍C.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可能含4条染色单体D.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都会发生染色体互换5.受精作用通过精卵细胞融合汇集并整合了亲本的遗传物质从而启动胚胎发育,产生新一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数目通常大于染色体数目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精子形成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D.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实现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6.假说—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基本过程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C.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梅塞尔森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7.眼—脑—肾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通常表现为眼—脑—肾功能异常或功能障碍。现有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有一患病男孩。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在男性中出现的概率比女性高B.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有可能患该病C.患病男孩的舅舅、外祖父和外祖母中至少有一位患该病D.患病男孩与表型正常的女性结婚,所生孩子不会患该病8.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红眼与白眼、长翅与短翅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的红眼长翅雌性个体和纯合的白眼短翅雄性个体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长翅∶红眼短翅∶白眼长翅∶白眼短翅=9∶3∶3∶1,且F2中具有白眼性状的个体全为雄性。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的长翅对短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B.控制该昆虫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F2的红眼长翅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D.F2红眼短翅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白眼短翅占1/49.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种逆转录病毒)含有两个相同的单链RNA分子,两者可通过局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吻式”结构,进而形成特殊的“共轴螺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的“吻式”结构中,碱基A+C的数量等于U+G的数量B.HIV的RNA双链解开合成DNA的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中C.该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其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产物D.图中虚线内的碱基C与G、C与A之间均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11.将双链DNA置于中性盐溶液中加热,使两条DNA单链分开的过程叫作DNA变性。某双链DNA片段中含1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变性时断开的主要是碱基之间的氢键B.不同DNA解旋成单链所需的温度可能不同C.该双链DNA片段中A+T所占比例为50%D.该双链DNA片段复制3次需要280个G12.核糖体上有3个供tRNA结合的位点,其中A位点是新进入的tRNA结合位点,P位点是肽链延伸过程中的tRNA结合位点,E位点是空载的tRNA释放位点,如图所示。(图中1~3代表氨基酸的序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翻译时,tRNA的移动顺序是E位点→P位点→A位点B.翻译时,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是从mRNA的5′端到3′端C.1种tRNA能识别并运输多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只被1种tRNA识别D.当tRNA与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碱基配对后,多肽链合成立即终止13.某mRNA的碱基序列为3′-AUGAGAUCUC(省略19个碱基)CAGUAGCUAA-5′(省略的碱基中不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以此mRNA翻译合成的肽链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为(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14.下列有关DNA甲基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通常可遗传给子代B.DNA甲基化修饰不会引起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DNA甲基化可能会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而影响翻译D.DNA甲基化程度受内外环境的影响,也受基因的调控15.我国在国际上首次空间在轨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中失重、高辐射环境可能引起水稻种子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B.进入太空的水稻种子中DNA发生碱基对缺失必定导致基因突变C.进入太空的水稻种子产生的新突变性状都能满足生产需要D.进入太空的水稻产生了新性状,则其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16.沃柑(2n=18)果实色泽艳丽,品质极优,但因果实有籽严重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某研究所培育出了两种三倍体无籽沃柑,三倍体1是由沃柑自花传粉形成的,三倍体2是由沃柑与砂糖橘杂交形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沃柑幼苗,可直接获得三倍体沃柑B.三倍体1和三倍体2的染色体组数相同,基因组成也相同C.若二倍体沃柑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产生三倍体沃柑D.与普通沃柑相比,三倍体沃柑的果实大、数量多可留种大量种植17.每个家庭都希望生出健康的孩子。甲家庭中,夫妻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血友病;乙家庭中,丈夫患白化病,妻子正常且家族中无该病史;丙家庭中,妻子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丈夫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家庭中妻子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B.乙家庭中生女孩比生男孩患病概率大C.丙家庭若生育女孩,则其一定患病D.B超检查可完全避免生出患病孩子18.产前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遗传咨询、孕妇血细胞检查、羊膜腔穿刺术、基因检测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咨询步骤中,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不需要了解丈夫的家庭病史B.抽取的羊水样本除了用于染色体分析,还可以用于性别鉴定、基因测序等C.通过孕妇血细胞检查,可以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D.通过基因检测,含有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必然表现出遗传病症状19.人类MN血型由LM和LN基因控制。LM基因纯合为M型血型,LN基因纯合为N型血型,两者杂合为MN型血型。某城市人群中LM基因频率为0.4,则在该群体中随机抽查1000人(男女比例为1∶1),血型为MN型的女性人数大约为( )A.240人 B.480人 C.400人 D.600人20.近期,研究人员将安徽、浙江等地发现的林猬属刺猬确认为独立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华东林猬。与常见的东北刺猬相比,华东林猬刺短,每根刺都是黑白(黄)相间,吻部皮肤裸露,身体颜色较深,体型较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对不同地区刺猬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有差别B.华东林猬的体型较小是相关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的结果C.华东林猬的祖先与东北刺猬间因地理隔离无法基因交流,最终出现生殖隔离D.华东林猬刺短的特性可能和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有关21.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其指导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基因转录时只有①链可作为模板,复制时两条链都可作模板B.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会改变该基因中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的比例C.若①链中6号碱基A突变为碱基G,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D.若①链中9号碱基A前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长度变长二、多选题22.某植物的传粉方式与豌豆相同。研究小组从一群结绿果的该植物品系中获得了两个结黄果的突变品系,为了确定该植物果皮颜色的遗传机制,研究小组让这两个结黄果的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绿果∶黄果∶白果=9∶6∶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植物果皮颜色的基因至少有两对B.F1自交时产生了4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C.F2结绿果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4/9D.F2结黄果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23.甲、乙、丙、丁四个图像表示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中的染色体行为,四幅图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来自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的细胞B.甲图~丁图可能来自同一器官的细胞C.甲图~丁图所处细胞中核DNA数和染色体数目相同D.甲图和丁图所处细胞发生的突变一定能遗传给下一代24.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性染色体Z和W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家蚕的体色有正常蚕和油蚕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如图表示家蚕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能解释该实验结果的是( )A.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可能仅位于W染色体上B.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可能仅位于Z染色体上C.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可能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可能仅位于常染色体上25.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一种涉及多器官组织的复杂遗传性疾病,科学家对某男性PWS患者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发现其一条15号染色体上出现一段19号染色体的片段,一条19号染色体上出现了15号染色体的片段(各片段上基因均未发生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患者15号染色体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B.该患者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常染色体C.该患者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观察到21个正常的四分体D.可能是父亲或母亲产生异常生殖细胞导致该男性患病三、解答题26.果蝇(2n=8)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图1为不同果蝇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存在四分体的区段是 (从①~⑦中选填),该区段果蝇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2)图1中③区段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是 ,图1中 (从①~⑦中选填)区段对应图2中BC段,孟德尔两大遗传学定律发生在图1中的 (从①~⑦中选填)区段。(3)图1所示的B时间段内发生了 (填生理过程),所形成的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分裂。(4)在果蝇细胞中,有时两条X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联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现有一只含有并联X的雌果蝇(X∧X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与亲本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联X保持系。 ①上述含有并联X的雌果蝇细胞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 。②已知并联X保持系中的雌雄亲本均能正常产生配子,且不存在配子致死现象。据此推测子代基因型与亲本完全相同的原因是性染色体组成为 胚胎致死。27.科研人员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HGDH(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含量与细胞衰老程度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某P蛋白(参与糖代谢的酶)可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发生不同位点的乙酰化,而PHGDH可与P蛋白结合,从而参与P蛋白乙酰化过程的调控,进而影响细胞的衰老进程,机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 ,需要的酶是 。人体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①的场所有 。(2)S蛋白的合成需要 和tRNA,共三种RNA参与,tRNA转运氨基酸时,氨基酸结合在tRNA (填“5′”或“3′”)端。(3)科研人员发现,PHGDH能和酶l竞争与P蛋白的结合位点,且与PHGDH结合的P蛋白更容易被酶2催化。结合图示可推测,PHGDH缺乏的细胞,P蛋白更容易被乙酰化为 ;同时,由于P-ac2能影响S基因的表达,此类细胞中P-acl的去乙酰化过程将 (填“加强”或“减弱”),从而进一步影响P蛋白的含量。根据图文信息可推测,P蛋白乙酰化为P-acl后被自噬降解,将 细胞衰老。28.下图是甲、乙两种独立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据调查发现,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由 (填“显”或“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具有 (答两点)特点。 (填“甲”或“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 。(2)Ⅱ1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 。若Ⅱ3含有乙病致病基因,Ⅱ3和Ⅱ4生出只患一种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 。若Ⅱ5与人群中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婚配,生出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 。四、实验题29.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4种表型:紫色、红色、粉色和白色,由3对等位基因(A/a、B/b和D/d)共同决定,同时含显性基因A、B、D时为紫花,只含显性基因A、B或A、D时为红花,只含显性基因A时为粉花,不含显性基因A时为白花。基因A/a与另外2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4个不同纯合品系甲、乙、丙和丁植株若干,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变异和致死。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杂交组合 F1 F1自交,得到F2I 甲(紫色)×乙(白色) 紫色 紫色∶粉色∶白色≈9∶3∶4Ⅱ 丙(红色)×丁(白色) 紫色 紫色∶红色∶白色≈6∶6∶4(1)基因B/b与基因D/d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理由是 。(2)在实验Ⅰ中,甲的基因型为 ,乙的基因型为 ,F2紫色个体有 种基因型。在实验Ⅱ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让实验ⅡF2的所有紫色植株自交一代得F3,F3中白色植株所占比例为 。(3)现有一株实验Ⅱ中F2紫花植株,欲鉴定其基因型,请选择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植株,设计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 。参考答案1.C2.B3.B4.C5.D6.C7.A8.D9.C10.D11.C12.B13.C14.C15.A16.C17.A18.B19.A20.B21.D22.ABD23.ACD24.BC25.BCD26.(1) ① 4/四(2) 0 ①②⑤ ①(3) 受精作用 有丝(4)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或染色体变异) YY,X∧XX(或XX∧X)27.(1) (四种)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细胞核、线粒体(2) rRNA,mRNA 3′(3) P-acl 减弱 加快(或促进,合理即可)28.(1) 隐 交叉遗传;隔代遗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甲 I3和I4均正常,其女儿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种遗传病中有一种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因此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 I2 1/4 1/20229.(1) 不遵循 实验Ⅰ、Ⅱ的F2表型比例均为9∶3∶3∶1的变式,基因A/a与另外2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三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基因B/b与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基因B/b与基因D/d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 AABBDD aabbdd 4 1/2 1/6(3) 让该紫花植株与亲本乙测交 若子代表型和比例为红花∶白花=1∶1,则紫花基因型为AaBbDd;若子代全为红花,则紫花基因型为AABbD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