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七年级同学将开展“青春传承者计划——英雄记忆与文化密码”语文学习之旅,小文是主要策划人,请你积极参加活动。
1. 下面是小文同学书写的活动导语,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亲爱的同学们!在浩hàn①________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们以锲③________而不舍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他们用深suì②________的目光穿透时代的迷雾,在挫④________折中磨砺出永恒的精神。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不仅要传承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更要铭记这些英雄的丰功伟绩。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担当而伟大。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英雄的气概,体悟文化的魅力,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1)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浩hàn①________ 深suì②________
(2)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为加点字注上拼音。
锲③________而不舍 挫④________折
(3)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 品读经典汲取力量,研读古籍获得启迪。小文请你帮忙判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羡林先生的《有为有不为》一文,篇幅短小,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先强调为与不为关键在是否“应该”,接着引用“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指出“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
B.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本书中《孙权劝学》一文。
C.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诗圣”杜甫所写的五绝《望岳》一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出了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而句中的“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灵活。
3. 红色经典是时代的火炬。读过《井冈翠竹》,小文在写读后感时引用了其中的部分语句,你认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
②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
③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
④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⑤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⑥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②③①④⑤ C. ②③①④⑥⑤ D. ⑥①④②③⑤
4. 英雄人物都可以称得上“最美”。为了解同学们心目中的最美英雄品格,小文进行了校园调查,制作了下侧的词云图。他想用词云图中的关键词,写一段赞颂英雄精神的文字。
请你从中选择两个词语,分别仿照例句续写句子,使之与前面语句构成排比。
要求:选词不得再用“坚韧”;所选词语用括号在句末标明。
英雄如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在风雨中展示坚韧的力量(坚韧);
英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是历史的丰碑。
5. 追寻历史,学习古人的高尚品质和情怀。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中相应的内容。
精神情怀 诗句 赏析 作者 出处
克难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只有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克服困难。 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忧国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________。 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耻辱,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④______ 《泊秦淮》
进取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告诉我们有些草木虽无艳丽花朵,却以飞舞姿态装点春色,展现万物珍惜时间,各显其长。 韩愈 《晚春》
信心 ⑦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 告诉我们⑧________________哲理。 陆游 《游山西村》
6.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写景状物的名篇。本次活动中,小文向七年级同学征集“草木有本心”文化展板内容。请仿照所给“兰”或“柳”的示例,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从以下两种植物中任选其一,写一个6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通过植物特征赋予其人格化精神,展现青春担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备选植物】A.月季 B.竹子
示例一:兰 幽谷中的你,从不与百花争艳。这份孤高,正如戍边战士的品格,远离喧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你的芬芳不需要喝彩,因为坚守本身就是最美的绽放。 示例二:柳 春风中的你,垂下万千绿丝绦,用柔韧的枝条丈量大地。这种姿态,恰似那些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俯身耕耘,用知识的甘露滋润每一寸贫瘠的土地。你的每一根枝条,都在诉说着谦逊柔和的力量。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贴在崖壁上的“生活费”
①周末,在县城读书的他,提前一周回到山里的老家,由于和班里男生比帅气,他买了一双好几百块钱的名牌运动鞋,扔掉了母亲在集上给他买的布鞋,为此他把这个月的生活费超前花光了,心里有点愧疚,但无奈囊中羞涩,他只得回来重新朝家里要。
②得知他回来要钱,母亲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明天我就上山采岩耳”,与母亲不同,父亲并未因他乱花钱而不高兴,反而异常兴奋地对他说,“城里一家饭店昨天朝我要6斤岩耳,给的价格比平时高!”
③父亲是一名“耳客”,农闲时,专门在悬崖绝壁上采摘一种地衣植物——“岩耳”。岩耳含高蛋白质和对身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山珍。
④之前,父亲并不是耳客,他曾在一个工地上干活,可由于长期沾凉水,以及恶劣的饮食,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再也不能干重活,只好回到家里,开始一边务农,一边采岩耳和卖岩耳,以此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并供他上学。
⑤由于平时要在县城里上学,他从未有机会得见父亲是如何采岩耳的,只是听母亲说过,采岩耳很危险。
⑥第二天,他决定陪同父亲一起上山。爬上山顶后,父亲将拇指粗的尼龙绳系在身上,扣上自制的保险锁,再将绳子的另一端拴在一棵树上,做完这些后,父亲开始拉着绳子,在险崖绝壁上一点点地下降,一边来回移动,一边采岩耳,他的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⑦父亲在崖壁上的每一秒,都让他提心吊胆不已,他几乎不敢去看父亲,生怕父亲出意外……
⑧好在,几小时后,父亲平安回到地面上,“只采到了半斤多。”父亲叹了口气道,“大的岩耳越来越少了,3年长一个疤,5年铜钱儿大,30年才长巴掌大,老耳客们说的一点都不假。”
⑨下午,父亲决定带他去另一个崖壁上采,“那上面有很多岩耳,几年前,我就蓄着一直没采,现在应该都长大了。”
⑩这次的岩壁比上午的更高耸,更陡峭,父亲在上面忙碌了很久,但也只采回了一斤多。他不解地问父亲:“您不是说上面有很多吗?为何不全采下来,趁着高价,多卖些钱?”
“是有不少,但很多都很小,”父亲回应道,“还得继续蓄着,我们不能因价高就不顾后果地去采,否则山上的生态就会遭到破坏。”
这天下来,父亲总共只采到了2斤岩耳,跟饭店要的量还差很远。
晚上,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很快便睡着了。他却难以入眠,他翻来覆去头脑中全是父亲贴在崖壁上的身影,思虑再三,就索性起身去问母亲父亲采岩耳都遇到过什么险情。母亲看着他像是揉红的双眼,告诉他,有一次,拴住父亲的尼龙绳缠到远处一块凸起的岩石上,任凭父亲怎么移动、回荡,绳子就是动不了,致使父亲被悬挂在岩壁上达两小时,最后才一点一点地被解开。等父亲着地后,才发现绳子已经被磨断三分之二,差点就完全断掉,那样自己就会葬身峡谷之中。
母亲还告诉他:“由于太危险,现在已无人愿意当‘耳客’了,除了你爸。”听完母亲的话,他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心里十分后悔,自己花的钱竟然是父亲用生命换来的,自己配做父亲的儿子吗!
第二天,父亲将岩耳送到县城里去,顺带用摩托车捎上了他。2斤岩耳,饭店老板给了父亲600元,父亲留下了50元,剩下的全给了他。
“你先用着,没了就回来跟爸要。”说完,父亲便骑上摩托车走了。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回想起母亲昨晚跟他说的那些事情,他感到特别沉重。
这些贴在万丈崖壁上的“生活费”,他知道再也不能轻易就花掉,他也知道去县城读书应该和别人比什么……
(作者徐立新,选自《意林原创版》2022年2期,有删改)
7. 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梳理故事情节,然后仿照提示在横线上补写文中“他”的几个决定。
①________→决定陪同父亲上山采岩耳→②________→决定改掉乱花钱的习惯
8. 第②段中母亲的言行举止耐人寻味,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得知他回来要钱,母亲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9. 请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10. 学校拟为“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主题学习活动编排一期专刊,打算选用《贴在崖壁上的“生活费”》这篇文章。你觉得此文放入下列哪个专栏最适合?请结合文本内容和活动专题说说理由。
专栏一:忆关爱的点滴 专栏二:看岁月的痕迹 专栏三:听成长的声音
(二)(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①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②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③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节选《太空一日》)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摘选自“学习强国”)
【材料三】
①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天山覆盖着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②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③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④……
⑤“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飞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层航行,安全返回地面。“落日六号”的航行开始很顺利,但在飞船航行15小时40分钟时,警报出现了。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飞船显然误入了地核区域。
⑥好在“落日六号”主舱的船体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信系统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着联系。在以后的一年中,“落日六号”航行组仍坚持工作,把从地核中得到的大量宝贵资料发送到地面。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⑦后来,航行组中的另外两名地航员在事故中受伤,不久相继去世。从那以后,在“落日六号”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节选自《带上她的眼睛》)
【材料四】
①《流浪地球》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②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带上她的眼睛》中所说的传感眼镜,可以把佩戴者的触觉、味觉发射出去,但不能把佩戴者看到的一切图像发射出去。
B. 选文《太空一日》划线句子属于心理描写,详细地描写了飞船在起飞和返回阶段杨利伟经历的九死一生,耐人寻味的过程。
C. 材料二是一则关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新闻,其中“17时17分”“约10分钟后”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D. 《带上她的眼睛》与《流浪地球》的作者都是刘慈欣,他曾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其科幻小说只需要注重幻想、想象这一特点。
12. 材料二:“神舟二十号”航天任务中,三名航天员需要在太空生活约六个月。为此同学们想写一副对联表达对航天员的敬意与祝福。但目前只想出了上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六月巡天,浩渺苍穹书壮志 下联: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如果把《带上她的眼睛》拍成科幻电影,请你借鉴电影《流浪地球》拍摄的成功经验,说说你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活板
沈括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 下面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来山上千寻塔”诗人用“千寻”进行夸张,意在表明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 诗的第二句意为听说在飞来峰顶鸡鸣时分就能看见旭日东升,表现出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也暗喻诗人高瞻远瞩的政治胸怀。
C. 诗中的“浮云”喻指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这里是运用典故来直抒胸臆,意在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
D. 诗的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承接前两句写景来议论抒情,富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15. 请结合释义方法,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释义方法(供参考) 解释加点字含义
一词多义 以我酌油知之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查阅字典】A.介词,用、把、拿;B.连词,表目的,来,用来;C.介词、凭借;D.动词,认为;E.…… ①___(填序号) ②___(填序号)
词类活用 则以纸帖之 【课内迁移】不蔓不枝(作动词用,横生藤蔓) ③________
通假字 活板 【指出通假】对镜帖花黄(“帖”同“贴”,将装饰物粘贴在额间) ④________
16. 把【甲】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7. 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场景,请你根据情境,结合【乙】文内容补充相应信息。背景:刻工毕昇长期刻字,眼花刻错字,被老板训斥。
场景 探究所得
【场景1】一日雨后,路边两小孩玩泥巴游戏,泥块上印手印,毕昇经过,对制字有所启发。 ①毕昇从中获取制字的启示:_________
【场景2】家里,毕昇面对一蜡灯,突然大悟,狂奔书局印刷作坊,解决了排版的问题。 从中获取的启示:排版时,在铁板上敷上松脂、蜡和纸灰,加热固定活板上的字,印完后再加热,拂落字印。
【场景3】毕昇经过多次实验,终得妙招,印书神速。 ②毕昇悟得的高效印刷办法:_________
18. 大宋汴京的繁荣离不开时人的开拓进取,请结合以上三则诗文内容,从民间手艺人(卖油翁)、科技工作者(毕昇)、北宋士大夫(王安石)为代表的三类人物的精神品格入手,探究他们对推动大宋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
探究结果:北宋的繁荣是因为有像卖油翁般的民间手艺人________的精神,还有像________的精神,更缺不了像________的精神。
四、整本书阅读(4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9. 人如草木,向阳而生,向土而归,中间那段风雨叫作活着!请从【链接材料】中任选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植物,来比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并说明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链接材料】
松树,历经风雪洗礼更显坚劲;蒲公英,借助风力把希望播撒在远方;柳树,枝条随风舞动,摇摆不定;牵牛花,茎易缠绕,好攀附。
20. 小配角在故事中也有大的作用,请结合以下的知识卡片,从《骆驼祥子》以下两个配角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知识卡片 小说中的配角有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或是为了表现主要人物,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指向主旨。
(1)老马 (2)孙侦探
五、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1. 总有一些人、一些地方,并不属于“第一眼美好”,我们只有在经历后才能发现他/她/它的好。
请以“我才发现你那么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22.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是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 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1) ①. 瀚 ②. 邃
(2) ①. qiè ②. cuò
(3)把“传承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与“铭记这些英雄的丰功伟绩”互换位置。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 ①. 示例: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在人海中散发正义的光芒(正义); ②. 铿锵的乐章,慷慨激昂,在社会中奏响爱国的旋律(爱国)。(答案不唯一,句式一致、内容合理、语句通顺即可,避免“选词”重复)
5.【答案】 ①. 政入万山围子里 ②. 一山放出一山拦 ③.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 杜牧 ⑤.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⑥.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⑦.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⑧.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境界(言之成理即可)
6.【答案】 ①. 示例一:A.月季 ②.
巷陌深处的你,总在尘埃中绽明媚笑颜。顶酷暑寒霜,花朵热烈盛放,像青年消防员,无畏浓烟烈火,以挺拔身姿赴险境,用热血守护安宁,青春化担当勋章。
示例二: B.竹子。山野中的你,以虚怀若谷拥清风。直躯刻年轮,柔枝在风雨中低吟,如实验室科研者,于数据林执着探索,甘坐冷板凳孕育创新,节节拔高即最美答卷。
【答案】7. ①. 决定回老家重新朝家里要生活费 ②. 决定询问母亲关于父亲采岩耳的险情。
8. 神态描写,“欲言又止”“不满”写出母亲因“他”不顾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回来要钱时表情,表现了母亲内心的不高兴,从侧面表现了“他”当时的不懂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9. 插叙。交代了父亲当耳客的原因;与后文母亲告诉他“现在没人愿意当耳客,除了你爸”相照应;表现了父亲支撑生活、供他读书的艰难和坚强;为下文“他”决定陪同父亲采岩耳,了解父亲采岩耳的危险做铺垫。(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 放在专栏三:《听成长的声音》。选文中“他”因与同学攀比乱花钱回家要生活费,亲眼看到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峭壁采岩耳供自己上学,内心深受触动,明白这些贴在万丈崖壁上的“生活费”来之不易,他不能随便花掉。要珍惜父母的良苦用心,好好读书,不和同学比穿着,思想上有了质的转变,“他”成长了。
【答案】11. C 12. ①. 示例一:三人探宇 ②. 辉煌使命铸丹心
示例二:三人逐梦,赤子豪情写华章
13. ①为影片设计宏大的背景:以地核为背景,配上岩浆奔流的场景、地航员的英雄形象等,使电影具有观赏性。②在影片中融入中国元素:融入地航员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等中国价值、东方理念,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答案】14. C 15. ①. C ②. B ③. 作动词用,标记 ④. 板同“版”,印刷版
16.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17. ①. 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②. 做两块铁板,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18. ①. 干一行钻一行、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精神 ②. 毕昇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发明科技的钻研、提效、创新 ③. 北宋士大夫王安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改革进取
19.【答案】示例:我用松柏比喻保尔。小时候受到折磨和侮辱、战场上受的重伤、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坚强;他甚至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顽强的意志在这些磨砺中更加凸显,这和松树历经风雪洗礼更显坚劲是相似的。
20.(1)老马 (2)孙侦探
【答案】示例:①老马,他第一次出场时饥寒交迫,困苦不堪,祥子为他买来羊肉包子救了他的命,引发了祥子对自己命运的思考;第二次出场时,他指点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揭开了小福子痛苦自杀的悲惨结局,浇灭了祥子的希望。老马既揭示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又引发祥子的思考和行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孙侦探,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车,被大兵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兵的头头儿就是孙排长;曹先生被搜查时,祥子遇到了已变身为孙侦探的孙排长,他搜刮走了祥子的全部积蓄,导致祥子最后的堕落。所以祥子两次买车失败,都直接或间接因为孙侦探,他是祥子堕落的主要推手之一。
21、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