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提升(一)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社会类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组织 社会贡献原始 社会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变化非常缓慢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封建社会 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之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形成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出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领导阶级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用1.(2024·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无不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随时代而行,是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下列作品与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一致的是( )序号 作品 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① 《炎黄始祖》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产品,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② 《红楼梦》 冶铁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③ 《诗经》 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④ 《焦裕禄》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⑤ 《巴黎圣母院》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A.①③ B.①⑤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红楼梦》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特点,地主不是占有所有土地,而是占有绝大部分土地,②错误。《焦裕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状况,个人消费品不是实行按需分配,而是按劳分配,④错误。《巴黎圣母院》反映的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非占有价值,⑤错误。应用2.(2024·河北保定六校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材料二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次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判断社会形态更替是否是历史的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建立以后,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二、人类社会的发展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1)社会形态及其发展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普遍性:社会形态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②特殊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2)社会形态的本质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趋向,也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项目 内涵或表现 原因统一性 社会形态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 统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应用3.(2024·如皋期初)《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大工业发展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前提B.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C.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克服的痼疾D.阶级斗争和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是大工业发展的条件,A错误。“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这说明生产力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B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C排除。材料未体现阶级斗争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应用4.(2024·河南驻马店重点高中期中联考)现代化是一个多面向的变迁过程,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必经的阶段,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化的必然选择。由于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差异,各国现代化道路和结果也不同,西方式现代化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类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①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③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有中国特色。受我国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1.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之处理论层面 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实践层面 从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再到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这充分说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只是从道德原则出发,作理性的而非现实的批判,对无产阶级只是从人道原则出发,表示同情而非依靠;对现存统治秩序,只是从改良原则出发,主张渐变而非革命。因而,他们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由于有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社会力量以及现实道路这三大理论难题。同时,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所激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互斗争的分析,指明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这些理论上的创新,使变革资本主义有了科学的指南,从而在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与历史必然性(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范畴,属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共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释了中国这一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所要走的路,因此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范畴,属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个性”联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②“中国特色”是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科学社会主义衍生出来的“流”。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用5.(2024·河北承德高一期末)2024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划时代命题提出42周年,这一伟大命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表明( )①社会主义正迈向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征程 ②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 ③科学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必然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正迈向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征程,也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应用6.(2024·广东中山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象。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答案:①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剩余价值学说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②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理论。解析:本题为认识类主观题,说明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审材料,获取材料信息,链接教材知识。信息①: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可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信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可联系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应用7.(2024·安徽铜陵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真理之光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加璀璨夺目。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由。答案:①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照亮了人类探索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并指导实践,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本题的设问是原因类,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让科学社会主义真理之光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加璀璨夺目→可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关键词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可联系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考向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2023·浙江6月选考)《共产党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见( )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③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阶级矛盾是必然存在的,②符合题意。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④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①错误。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③不符合题意。2.(2023·河北卷)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错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错误。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3.(2023·江苏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B解析:该观点反映的是科技创新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没有看到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科技创新能够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自我调节功能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该观点体现的是科技创新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D不符合题意。考向二 空想社会主义4.(2024·浙江6月选考)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的主张主要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表达了对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实现财产公有和资源共享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①④正确。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5.(2024·全国新课标卷)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①排除。“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和谐制度”构想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其构想和原则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而巴黎公社则是一场实际的革命运动,它试图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③排除。考向三 科学社会主义6.(2023·海南卷)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7.(2024·湖南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错误。“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8.(2024·黑吉辽卷)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两个必然”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决不会”论述的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两者都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①③正确。“两个决不会”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漫长的,“两个必然”没有论证这一点,②错误。两者都阐释了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两个必然”强调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并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④错误。课时测评4 第一课 易错清零时间:25分钟 分值:45分(以下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易错点: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高一某同学在学习“原始社会的特点”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从图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②石器工具的使用与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与压迫,是最理想的社会 ④通过简单劳动就可以获得丰富的肉食来果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并不是最理想的社会,③错误。原始社会人们经常要忍受饥饿,并不是通过简单劳动就可以获得丰富的肉食来果腹,④错误。2.易错点:误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诗经》中曾描述过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下列关于奴隶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因此它不是文明社会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已迈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隶主阶级通过国家暴力机关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④奴隶制国家的产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奴隶社会时期有了国家,此时已经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奴隶社会促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制国家刚刚诞生时促进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后期则阻碍了生产力发展,④错误。3.易错点:误认为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2024·安徽宿州高一期末)考古学家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和石器,以及大量的墓葬和祭祀场所。这些发现表明,良渚文化时期一些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力。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水稻遗存和灌溉系统遗址,这表明该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这种发达的农业为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可以得出( )①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 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③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④石器等生产工具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②错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④错误。4.易错点:误解题干文言文意思(2024·湖南邵阳高一期末)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公作指奴隶在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奴隶隐藏力气,生产进展缓慢;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佃农愿出力气,生产进展迅速。《吕氏春秋》这一记载表明( )①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②不同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不同的反作用 ③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公作指奴隶在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奴隶隐藏力气,生产进展缓慢;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佃农愿出力气,生产进展迅速,说明不同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不同的反作用,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②④符合题意。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更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①错误。材料强调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是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5.易错点: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把握不准下列古诗反映我国封建时期的社会现象。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张俞《蚕妇》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①劳动产品全部归地主占有和支配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封建社会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剥削最根本因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这两首诗都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导致这种现象是由于地主阶级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土地,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受地主阶级奴役,③④符合题意。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产品绝大部分归地主占有和支配,①错误。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是毫无人身自由,②错误。6.易错点:不能准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表现及原因(2024·河南商丘高一期末)华尔街“黑天鹅基金”创始人马克·斯皮茨纳格尔警告称,美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大的信贷泡沫中,市场正走向一场“巨大的崩盘”。他指出,由于人为的低利率和经济流动性,市场泡沫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错误。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跌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③错误。7.易错点:没有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25·江苏盐城高一期末)因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无法在9月底与资方达成新协议,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重要港口数万名码头工人开始罢工。这是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港口码头工人自1977年以来首次大规模罢工。罢工瘫痪了从缅因州到得克萨斯州数十个港口的正常运作,阻碍了从食品到汽车等各种货物的运输。分析人士警告,罢工每天令美国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并威胁就业,引发通货膨胀。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重要港口数万名码头工人罢工主要是为了向资方施压,要求为工人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这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④符合题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但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危机,②排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排除。【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③,错选原因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有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8.易错点:混淆不同生产关系的特征(2024·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某同学对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很感兴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最确切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被剥削的直接原因 ②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奴隶被剥削的直接原因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①③正确。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因此,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并不能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②错误。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错误。9.易错点:混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024·湖南常德高一期中)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和他的战友恩格斯一道,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①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揭示了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揭示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排除。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排除。10.易错点:没有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2024·天津静海期末)有专家指出,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勾画美好社会蓝图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空想社会主义勾画了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①符合题意。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正确,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排除。【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④,错选原因是没有正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理论成果渊源。从思想来源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从历史前提看,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从理论基石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要正确理解并区分这三点,做题时要看清材料强调的是哪一点。11.易错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共产党宣言》毫不掩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把无产阶级看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 ②论证了共产党的特殊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明确了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①正确。《共产党宣言》毫不掩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这说明《共产党宣言》明确了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④正确。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②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排除。12.易错点: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024·山西大同高一期末)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断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②生产关系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生产力的发展会阻碍生产关系的变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里的“手推磨、蒸汽磨”指的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状况,这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①③符合题意。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④错误。13.易错点:因果关系选择题中的因果判断(2024·湖北A9高一期中联考)拉美国家现代化运动的实践证明,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不仅不会推动后发国家步入现代化,反而使得后发国家成为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循环中的“低端环节”,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是因为( )①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②由资本自发力量驱动的现代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等现象 ③后发国家失去了发展的自主性,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④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题目要求说明后发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①④是材料体现的道理,不能揭示引发该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②③分别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本身的弊端、后发国家丧失自主性两个方面揭示了后发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符合题意。14.易错点: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2024·山东烟台高一期中)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支配世界和天才论的唯心史观出发,认为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障碍是理性的迷误和先前没有出现解除这种迷误的天才人物。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认为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这启示我们( )①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实现社会主义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③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④从理性出发,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就能建立理想社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却没有看到阶级斗争才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道路;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任何历史主动性,因此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即人民群众,故空想社会主义者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①②正确。材料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重要性,未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必要性,③排除。建立理想社会必须发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仅靠“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不能建立理想社会,④错误。15.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2024·广东汕头高一期末)下图反映的是世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①②处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②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B.①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C.①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②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D.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答案:D解析:①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综合检测卷(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山东滨州期末)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采集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与题意不符。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不符合题意。2.(2024·河北唐山高一期中)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 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 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 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在材料所述的三种国家形式中,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是赤裸裸的剥削方式,而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①②正确。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并非完全相同,③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错误。3.(2024·陕西宝鸡期中)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服劳役、战乱时充兵,有自己的财产,不可以被买卖。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是( )A.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B.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C.农民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D.农民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自己支配答案:A解析: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说明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服劳役、战乱时充兵,有自己的财产,不可以被买卖,说明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A符合题意。B项是奴隶社会的特点,不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C、D两项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4.(2024·浙江名校联盟高一期中)有史学家认为,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如“轻徭薄赋”“减轻刑罚”等“让步政策”。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农民战争作用的一个方面。对于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农民战争可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生产关系 ②农民战争有利于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③农民战争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农民战争能从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生产关系,①错误。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让步政策”,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这表明农民战争能从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农民战争迫使封建统治者改变生产关系,但不是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③错误。5.(2024·河南南阳高一期末)在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下列同学的发言,你支持的是( ) 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非常激烈 乙: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丙:在封建社会,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 丁: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A.甲和乙 B.乙和丙C.甲和丁 D.丙和丁答案:D解析: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对立阶级,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甲观点错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乙观点错误。在封建社会,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他们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丙观点正确。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丁观点正确。6.(2024·河北保定期末)有人这样通俗地解释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首先是一种生产关系,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按资本瓜分剩余价值,一部分人可以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这一解释( )A.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剥削更加显性B.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承认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D.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的剥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A错误。资本主义首先是一种生产关系,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按资本瓜分剩余价值,一部分人可以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这一解释承认了剩余价值学说,而不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不符合题意。该解释认为按资本瓜分剩余价值,一部分人可以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是资本主义的特征,承认了剩余价值学说,承认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不是这一解释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D错误。7.(2024·天津静海高一期末)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上述现象( )①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④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②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大量的商品被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①③符合题意。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错误。8.(2024·安徽阜阳高一期中)在班级学习交流中,某同学做了“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机器——资本主义社会”的主题发言。从“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角度,其发言的内在逻辑是( )A.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劳动工具更新→社会形态更替B.劳动工具更新→改变经济基础→改变生产关系→社会形态更替C.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改变→社会形态更替D.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社会形态更替答案:D解析:石器、青铜器等都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生产工具更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A错误。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改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涉及上层建筑,C不符合题意。生产工具更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D正确。9.(2024·广东佛山高一期中)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热情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当时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 )①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激励人们不断为之奋斗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引发早期工人运动 ③巴黎公社失败暴露出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人们不断为之奋斗,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不是其诞生的历史条件,①排除。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热情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当时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引发早期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之一,②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而巴黎公社运动的时间是1871年,这时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诞生,③排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当时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正确。10.(2024·河南开封高一期末)下表显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及最后结局。这直接体现出( )代表人物 理想社会 最后结局圣西门 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 均以失败告终傅立叶 建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欧文 新和谐公社①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但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其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①②正确。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③错误。材料不涉及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④排除。11.(2024·山西大同高一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专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时,自制了许多学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错误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错误,但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错误,但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③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2025·江苏苏州高二上期末)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77周年。发表至今已被译为200多种文字2 200多个版本。1920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成红糖,造就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共产党宣言》中“真理的味道”在于它( )A.对资本主义弊端的首次揭露B.对人类寻求解放道路的正确指引C.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我国的社会实践D.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答案:B解析:《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B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已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进行揭露,A错误。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不涉及起源问题,C不符合题意。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错误。13.(2024·广东揭阳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场的经典著作。重读《共产党宣言》,既能确认中国革命的伟力之源,也能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之基。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①具有科学性,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具有人民性,是致力于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③具有斗争性,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具有实践性,其全部理论产生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错误。《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场的经典著作,这表明《共产党宣言》具有人民性,是致力于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具有斗争性,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②③入选。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的人民性和斗争性,不强调其来自于实践,④不选。14.(2024·山西名校联考)1917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圣彼得堡爆发。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随着冬宫上方红旗的挥舞,人类历史发展的画卷上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十月革命( )①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③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②④正确。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运动,排除①。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③。15.(2024·陕西渭南高一期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①③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反映的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不符合题意。16.(2024·河北邢台高一期末)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苏东国家的结局,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今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并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主要告诉我们( )①科学社会主义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却是发展的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①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境遇,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②错误。材料提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今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并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是曲折的,但是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同样是发展的,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④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10分)(2024·山东泰安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远洋航行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开始在全球进行殖民掠夺。英国对外贸易急剧扩大,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猛涨,养羊有利可图。贵族们把原来租种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1)结合材料一,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生产关系特点。(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4分)答案:(1)当时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其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解析:第(1)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生存状态,运用教材中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关键信息①:新航路开辟后,远洋航行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开始在全球进行殖民掠夺,可联系教材知识: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关键信息②:贵族们把原来租种土地的农民赶走,可联系教材知识: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18.(12分)(2024·河南部分学校高一期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弊病丛生。这一时期,除了劳动力不足的美国,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社会财富分配极为不均,劳动者生活非常困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资本主义显露出其固有的内在矛盾。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成为时代之问。当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潮和学说都不能回答这个时代之问。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也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归于失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回答了这一时代之问。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科学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的。答案:《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是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为工人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解析: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科学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的,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显露出其固有的内在矛盾→可联系《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关键信息②: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都不能回答这个时代之问→可联系《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关键信息③: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也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归于失败→可联系《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是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为工人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9.(12分)(2024·安徽蚌埠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材料二 在生产资料方面,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在产品交换方面,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正确性。答案: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可联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可联系资产阶级的缓和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由材料二可知,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过程由少数资本家管理,产品由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0.(18分)(2024·湖北黄冈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理论维度上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从初步探索到日益成熟的飞跃。这一历史进程,生动展现了理论和实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辩证法则。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1)结合材料一,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何指导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启示。(6分)答案:(1)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2)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积极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国情、实际相结合。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共126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综合提升(一)认知深化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社会类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组织 社会贡献原始社会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变化非常缓慢社会类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组织 社会贡献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封建社会 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之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形成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出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类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组织 社会贡献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领导阶级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用1.(2024·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无不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随时代而行,是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下列作品与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一致的是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序号 作品 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① 《炎黄始祖》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产品,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② 《红楼梦》 冶铁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③ 《诗经》 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④ 《焦裕禄》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⑤ 《巴黎圣母院》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红楼梦》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特点,地主不是占有所有土地,而是占有绝大部分土地,②错误。《焦裕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状况,个人消费品不是实行按需分配,而是按劳分配,④错误。《巴黎圣母院》反映的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非占有价值,⑤错误。应用2.(2024·河北保定六校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二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次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判断社会形态更替是否是历史的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建立以后,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二、人类社会的发展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1)社会形态及其发展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普遍性:社会形态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②特殊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2)社会形态的本质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趋向,也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项目 内涵或表现 原因统一性 社会形态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统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应用3.(2024·如皋期初)《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大工业发展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前提B.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C.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克服的痼疾D.阶级斗争和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是大工业发展的条件,A错误。“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这说明生产力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B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C排除。材料未体现阶级斗争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应用4.(2024·河南驻马店重点高中期中联考)现代化是一个多面向的变迁过程,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必经的阶段,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化的必然选择。由于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差异,各国现代化道路和结果也不同,西方式现代化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类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①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③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有中国特色。受我国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1.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之处理论层面 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实践层面 从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再到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这充分说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只是从道德原则出发,作理性的而非现实的批判,对无产阶级只是从人道原则出发,表示同情而非依靠;对现存统治秩序,只是从改良原则出发,主张渐变而非革命。因而,他们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由于有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社会力量以及现实道路这三大理论难题。同时,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所激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互斗争的分析,指明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这些理论上的创新,使变革资本主义有了科学的指南,从而在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与历史必然性(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范畴,属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共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释了中国这一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所要走的路,因此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范畴,属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个性”联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②“中国特色”是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科学社会主义衍生出来的“流”。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用5.(2024·河北承德高一期末)2024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划时代命题提出42周年,这一伟大命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表明①社会主义正迈向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征程 ②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 ③科学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必然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正迈向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征程,也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应用6.(2024·广东中山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象。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答案:①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剩余价值学说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②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理论。本题为认识类主观题,说明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审材料,获取材料信息,链接教材知识。信息①: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可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信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可联系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应用7.(2024·安徽铜陵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真理之光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加璀璨夺目。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由。答案:①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照亮了人类探索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并指导实践,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题的设问是原因类,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让科学社会主义真理之光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加璀璨夺目→可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关键词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可联系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返回真题演练考向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2023·浙江6月选考)《共产党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见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③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阶级矛盾是必然存在的,②符合题意。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④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①错误。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③不符合题意。2.(2023·河北卷)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错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错误。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3.(2023·江苏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观点反映的是科技创新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没有看到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科技创新能够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自我调节功能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该观点体现的是科技创新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D不符合题意。考向二 空想社会主义4.(2024·浙江6月选考)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的主张主要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表达了对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实现财产公有和资源共享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①④正确。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5.(2024·全国新课标卷)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①排除。“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和谐制度”构想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其构想和原则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而巴黎公社则是一场实际的革命运动,它试图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③排除。考向三 科学社会主义6.(2023·海南卷)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7.(2024·湖南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错误。“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8.(2024·黑吉辽卷)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两个必然”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决不会”论述的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两者都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①③正确。“两个决不会”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漫长的,“两个必然”没有论证这一点,②错误。两者都阐释了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两个必然”强调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并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④错误。返回课时测评1.易错点: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高一某同学在学习“原始社会的特点”时,搜集到以下图片。 从图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②石器工具的使用与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与压迫,是最理想的社会 ④通过简单劳动就可以获得丰富的肉食来果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并不是最理想的社会,③错误。原始社会人们经常要忍受饥饿,并不是通过简单劳动就可以获得丰富的肉食来果腹,④错误。1415123456789101112132.易错点:误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诗经》中曾描述过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下列关于奴隶社会认识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因此它不是文明社会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已迈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隶主阶级通过国家暴力机关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④奴隶制国家的产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4152345678910111213奴隶社会时期有了国家,此时已经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奴隶社会促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制国家刚刚诞生时促进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后期则阻碍了生产力发展,④错误。1141523456789101112133.易错点:误认为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2024·安徽宿州高一期末)考古学家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和石器,以及大量的墓葬和祭祀场所。这些发现表明,良渚文化时期一些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力。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水稻遗存和灌溉系统遗址,这表明该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这种发达的农业为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可以得出①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 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③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④石器等生产工具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14152345678910111213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②错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④错误。1141523456789101112134.易错点:误解题干文言文意思(2024·湖南邵阳高一期末)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公作指奴隶在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奴隶隐藏力气,生产进展缓慢;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佃农愿出力气,生产进展迅速。《吕氏春秋》这一记载表明①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②不同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不同的反作用 ③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4152345678910111213公作指奴隶在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奴隶隐藏力气,生产进展缓慢;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佃农愿出力气,生产进展迅速,说明不同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不同的反作用,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②④符合题意。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更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①错误。材料强调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是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1141523456789101112135.易错点: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把握不准下列古诗反映我国封建时期的社会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①劳动产品全部归地主占有和支配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封建社会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剥削最根本因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415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张俞《蚕妇》2345678910111213这两首诗都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导致这种现象是由于地主阶级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土地,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受地主阶级奴役,③④符合题意。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产品绝大部分归地主占有和支配,①错误。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是毫无人身自由,②错误。11415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张俞《蚕妇》23456789101112136.易错点:不能准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表现及原因(2024·河南商丘高一期末)华尔街“黑天鹅基金”创始人马克·斯皮茨纳格尔警告称,美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大的信贷泡沫中,市场正走向一场“巨大的崩盘”。他指出,由于人为的低利率和经济流动性,市场泡沫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415234567891011121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错误。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跌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③错误。1141523456789101112137.易错点:没有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25·江苏盐城高一期末)因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无法在9月底与资方达成新协议,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重要港口数万名码头工人开始罢工。这是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港口码头工人自1977年以来首次大规模罢工。罢工瘫痪了从缅因州到得克萨斯州数十个港口的正常运作,阻碍了从食品到汽车等各种货物的运输。分析人士警告,罢工每天令美国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并威胁就业,引发通货膨胀。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4152345678910111213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重要港口数万名码头工人罢工主要是为了向资方施压,要求为工人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这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④符合题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但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危机,②排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排除。11415234567891011121311415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③,错选原因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有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23456789101112138.易错点:混淆不同生产关系的特征(2024·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某同学对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很感兴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最确切的是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被剥削的直接原因 ②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14152345678910111213奴隶被剥削的直接原因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①③正确。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因此,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并不能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②错误。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错误。1141523456789101112139.易错点:混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024·湖南常德高一期中)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和他的战友恩格斯一道,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①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揭示了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4152345678910111213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揭示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排除。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排除。11415234567891011121310.易错点:没有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2024·天津静海期末)有专家指出,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勾画美好社会蓝图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4152345678910111213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空想社会主义勾画了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①符合题意。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正确,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排除。11415234567891011121311415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④,错选原因是没有正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理论成果渊源。从思想来源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从历史前提看,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从理论基石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要正确理解并区分这三点,做题时要看清材料强调的是哪一点。234567891011121311.易错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共产党宣言》毫不掩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把无产阶级看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可见,《共产党宣言》①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 ②论证了共产党的特殊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明确了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4152345678910111213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①正确。《共产党宣言》毫不掩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这说明《共产党宣言》明确了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④正确。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②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排除。11415234567891011121312.易错点: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024·山西大同高一期末)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断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②生产关系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生产力的发展会阻碍生产关系的变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415234567891011121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里的“手推磨、蒸汽磨”指的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状况,这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①③符合题意。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④错误。11415234567891011121313.易错点:因果关系选择题中的因果判断(2024·湖北A9高一期中联考)拉美国家现代化运动的实践证明,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不仅不会推动后发国家步入现代化,反而使得后发国家成为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循环中的“低端环节”,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是因为①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②由资本自发力量驱动的现代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等现象 ③后发国家失去了发展的自主性,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④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4152345678910111213题目要求说明后发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①④是材料体现的道理,不能揭示引发该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②③分别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本身的弊端、后发国家丧失自主性两个方面揭示了后发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符合题意。1141523456789101112131414.易错点: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2024·山东烟台高一期中)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支配世界和天才论的唯心史观出发,认为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障碍是理性的迷误和先前没有出现解除这种迷误的天才人物。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认为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这启示我们①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实现社会主义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③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④从理性出发,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就能建立理想社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5234567891011121314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却没有看到阶级斗争才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道路;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任何历史主动性,因此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即人民群众,故空想社会主义者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①②正确。材料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重要性,未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必要性,③排除。建立理想社会必须发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仅靠“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不能建立理想社会,④错误。11523456789101112131415.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2024·广东汕头高一期末)图反映的是世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①②处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②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B.①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C.①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②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D.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115返回234567891011121314①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115综合检测卷1.(2024·山东滨州期末)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采集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与题意不符。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不符合题意。2.(2024·河北唐山高一期中)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 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 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 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在材料所述的三种国家形式中,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是赤裸裸的剥削方式,而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①②正确。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并非完全相同,③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错误。3.(2024·陕西宝鸡期中)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服劳役、战乱时充兵,有自己的财产,不可以被买卖。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是A.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B.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C.农民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D.农民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自己支配√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说明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服劳役、战乱时充兵,有自己的财产,不可以被买卖,说明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A符合题意。B项是奴隶社会的特点,不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C、D两项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4.(2024·浙江名校联盟高一期中)有史学家认为,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如“轻徭薄赋”“减轻刑罚”等“让步政策”。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农民战争作用的一个方面。对于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农民战争可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生产关系 ②农民战争有利于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③农民战争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农民战争能从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生产关系,①错误。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让步政策”,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这表明农民战争能从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农民战争迫使封建统治者改变生产关系,但不是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③错误。5.(2024·河南南阳高一期末)在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下列同学的发言,你支持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丙C.甲和丁 D.丙和丁√ 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非常激烈 乙: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丙:在封建社会,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 丁: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对立阶级,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甲观点错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乙观点错误。在封建社会,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他们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丙观点正确。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丁观点正确。6.(2024·河北保定期末)有人这样通俗地解释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首先是一种生产关系,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按资本瓜分剩余价值,一部分人可以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这一解释A.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剥削更加显性B.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承认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D.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资本主义的剥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A错误。资本主义首先是一种生产关系,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按资本瓜分剩余价值,一部分人可以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这一解释承认了剩余价值学说,而不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不符合题意。该解释认为按资本瓜分剩余价值,一部分人可以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是资本主义的特征,承认了剩余价值学说,承认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不是这一解释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D错误。7.(2024·天津静海高一期末)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上述现象①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④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②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大量的商品被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①③符合题意。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错误。8.(2024·安徽阜阳高一期中)在班级学习交流中,某同学做了“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机器——资本主义社会”的主题发言。从“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角度,其发言的内在逻辑是A.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劳动工具更新→社会形态更替B.劳动工具更新→改变经济基础→改变生产关系→社会形态更替C.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改变→社会形态更替D.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社会形态更替√石器、青铜器等都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生产工具更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A错误。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改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涉及上层建筑,C不符合题意。生产工具更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D正确。9.(2024·广东佛山高一期中)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热情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当时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①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激励人们不断为之奋斗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引发早期工人运动 ③巴黎公社失败暴露出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人们不断为之奋斗,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不是其诞生的历史条件,①排除。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热情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当时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引发早期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之一,②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而巴黎公社运动的时间是1871年,这时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诞生,③排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当时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正确。10.(2024·河南开封高一期末)下表显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及最后结局。这直接体现出①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代表人物 理想社会 最后结局圣西门 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 均以失败告终傅立叶 建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欧文 新和谐公社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但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其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①②正确。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③错误。材料不涉及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④排除。11.(2024·山西大同高一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专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时,自制了许多学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错误的是①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错误,但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错误,但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③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2025·江苏苏州高二上期末)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77周年。发表至今已被译为200多种文字2 200多个版本。1920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成红糖,造就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共产党宣言》中“真理的味道”在于它A.对资本主义弊端的首次揭露B.对人类寻求解放道路的正确指引C.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我国的社会实践D.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B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已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进行揭露,A错误。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不涉及起源问题,C不符合题意。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错误。13.(2024·广东揭阳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场的经典著作。重读《共产党宣言》,既能确认中国革命的伟力之源,也能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之基。这表明《共产党宣言》①具有科学性,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具有人民性,是致力于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③具有斗争性,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具有实践性,其全部理论产生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错误。《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场的经典著作,这表明《共产党宣言》具有人民性,是致力于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具有斗争性,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②③入选。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的人民性和斗争性,不强调其来自于实践,④不选。14.(2024·山西名校联考)1917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圣彼得堡爆发。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随着冬宫上方红旗的挥舞,人类历史发展的画卷上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十月革命①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③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②④正确。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运动,排除①。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③。15.(2024·陕西渭南高一期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①③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反映的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不符合题意。16.(2024·河北邢台高一期末)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苏东国家的结局,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今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并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主要告诉我们①科学社会主义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却是发展的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①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境遇,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②错误。材料提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今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并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是曲折的,但是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同样是发展的,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④正确。17.(10分)(2024·山东泰安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远洋航行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开始在全球进行殖民掠夺。英国对外贸易急剧扩大,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猛涨,养羊有利可图。贵族们把原来租种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1)结合材料一,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生产关系特点。(6分)答案:当时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其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生存状态,运用教材中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知识作答即可。(2)结合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4分)答案: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关键信息①:新航路开辟后,远洋航行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开始在全球进行殖民掠夺,可联系教材知识: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关键信息②:贵族们把原来租种土地的农民赶走,可联系教材知识: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18.(12分)(2024·河南部分学校高一期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弊病丛生。这一时期,除了劳动力不足的美国,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社会财富分配极为不均,劳动者生活非常困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资本主义显露出其固有的内在矛盾。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成为时代之问。当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潮和学说都不能回答这个时代之问。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也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归于失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回答了这一时代之问。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科学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的。答案:《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是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为工人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科学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的,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显露出其固有的内在矛盾→可联系《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关键信息②: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都不能回答这个时代之问→可联系《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关键信息③: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也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归于失败→可联系《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是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为工人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9.(12分)(2024·安徽蚌埠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 在生产资料方面,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在产品交换方面,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正确性。答案: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可联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可联系资产阶级的缓和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由材料二可知,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过程由少数资本家管理,产品由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0.(18分)(2024·湖北黄冈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理论维度上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从初步探索到日益成熟的飞跃。这一历史进程,生动展现了理论和实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辩证法则。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1)结合材料一,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何指导意义。(12分)答案: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启示。(6分)答案: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积极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国情、实际相结合。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综合提升(一)学案.docx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综合提升(一)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