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2025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2025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2025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深圳模拟)2025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下列做法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相符的是
A.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B.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放
C.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D.兴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2.(2025·深圳模拟)安全是生产生活中的第一要素。2025年春节期间,四川一“小孩哥”将点燃的爆竹扔进化粪池,引发剧烈爆炸,造成路面严重损毁、多辆车辆受损。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长期浸泡食物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水浇灭
C.化粪池、面粉加工厂、煤矿井等场所都必须严禁烟火
D.关于硫的燃烧的实验说明,无需标注图2中的③④
3.(2025·深圳模拟)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展示的国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岩。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氧等,下列说法及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Si
B.亚铁离子:
C.2个钙原子:
D.1个氧分子:
4.(2025·深圳模拟)华东理工大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创新性地采用单层石墨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复合结构,相关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5个原子构成 B.属于氧化物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5.(2025·深圳模拟)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展示了“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下图呈现了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B.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C.锆原子的中子数为40
D.锆元素是金属元素
6.(2025·深圳模拟)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B.图2甲和丙表示的都是纯净物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7.(2025·深圳模拟)、KCl可用作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比KCl的大
B.在70℃时,将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
C.d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8.(2025·深圳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证明铜生锈与、和有关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2025·深圳模拟)基于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问题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B 除去KCl中的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验证Cu、Al的金属活动性 将洁净的铝丝浸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D 稀释浓硫酸 取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A.A B.B C.C D.D
10.(2025·深圳模拟)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在铜粉处加热
D.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二、【科普阅读】
11.(2025·深圳模拟)纳米海绵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依据科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HCHO)为原料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已知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纳米海绵具有   的结构特性,适用解决石油泄露所造成的污染。
(2)由1图可知,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   (填“强”或“弱”)。
(3)已知中氯元素为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由2图可得到结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清洁等方面
B.纳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C.纳米海绵可循环利用
D.图1的几种油品中环己烷的油品密度最大
12.(2025·深圳模拟)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品尝松花蛋,感受松花蛋的酸碱性。
(1)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生活中食用时可加入________(选填“料酒、食醋或酱油”)来减少涩味。
【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2)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使用________测得滤液,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3)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其中碳酸钠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它的水溶液显碱性。
【分析推理】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②________
【提出猜想】
(4)猜想1:NaOH;猜想2:NaOH和;
猜想3:NaOH和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
(5)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操作1: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不成立
操作2: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________ 猜想2成立
【讨论交流】
(6)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操作1中除可用稀盐酸外,还可选用______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 氯化钾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13.(2025·深圳模拟)《本经逢原》中关于绿矾()记载道:“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
下面是以废铁(含有少量C、Zn等)和废硫酸作为原料制备绿矾的流程:
(1)原料预处理时将废铁块粉碎、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I的名称是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任写一个)。
(3)滤液a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可得硫酸亚铁()。用低温干燥,说明硫酸亚铁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4)制得的绿矾晶体中含有少量杂质,你分析可能是   (写化学式)。
(5)“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其反应原理如下:
第一步:
第二步:
X的化学式为   。
14.(2025·深圳模拟)化学项目组为测定造纸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取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用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测得滴加过程中溶液的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问题解答: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图中a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4)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保护水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降低尾气排放,符合生态环境改善要求,不符合题意;
B、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符合题意;
D、兴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是对风能的利用,风电属于清洁能源,可替代传统燃煤发电,符合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低碳出行,开发新能源,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回收再利用有限资源来爱护环境来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能用甲醛溶液长期浸泡食物,不符合题意;
B、油为液态可燃物,密度比水小,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油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不能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
C、化粪池会产生可燃性沼气,面粉加工厂有可燃性粉尘,煤矿井中有可燃性瓦斯气体,这些场所遇到明火都易发生爆炸,所以必须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D、硫燃烧会放热,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需要通风处理,所以需要标注图 2 中的③(表示热烫、④(表示打开排风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甲醛的毒性分析;
B、根据液体可燃物灭火需采用隔离氧气的灭火方法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硫燃烧放热,生成有毒气体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地壳中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不符合题意;
B、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亚铁离子符号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C、2个钙原子应表示为2Ca,不符合题意;
D、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O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及铝元素符号书写分析;
B、根据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分析;
C、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D、根据氧气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构成的,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5):(16×2)=15: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少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 2 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B、 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单位“1”,省略不写,不是“g”,不符合题意;
C、锆原子质子数为40,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锆原子的中子数为91-40=51,不符合题意;
D、锆元素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省略不写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D、根据名称带“钅”的属于金属元素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乙中含有氧分子和氧原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不符合题意;
B、图2甲只含一种分子,表示的是纯净物,丙中含有两种分子,表示的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分析;
B、根据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分析;
C、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没有指明温度,不能判断出和KCl的溶解度大小,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70℃时KNO3的溶解度为138g,则70℃时,238gKNO3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38g,溶剂质量为100g,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4g,在70℃时,将238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则析出KNO3的质量=138g-64g=74g,符合题意;
C、d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下方,说明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e点表示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分析;
B、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及溶剂质量,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将铝合金和铝相互刻划,通过划痕可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符合题意;
B、所给实验中催化剂种类和溶液浓度都不同,无法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试管中铜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缺少氧气,不生锈,第2个试管中铜与氧气和水接触,不接触二氧化碳,不生锈,第3个试管中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同时接触,生锈,由此可证明铜生锈与氧气、二氧化碳有关,但缺少证明与水有关的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烧杯中进行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刻划时划痕不同分析;
B、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分析;
C、根据铜生锈的条件及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分析;
D、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会使带火星木条熄灭,用带火星木条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除去KCl中的MnO2应溶解后过滤,还需蒸发滤液得到KCl,不符合题意;
C、铝浸入CuSO4溶液,析出红色固体,可证明Al>Cu(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除去可溶性固体中难溶物需溶解、过滤、蒸发分析;
C、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即起点)为 20.99%,不符合题意;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C、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在铜粉处(集中)加热,以防止玻璃管受热不均炸裂,不符合题意;
D、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拐点 C 至终点 D 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图像的起点分析;
B、根据铜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分析。
11.【答案】(1);网状多孔
(2)强
(3)+4
(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5)A;B;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适用解决石油泄露所造成的污染;
(2)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强;
(3)已知中氯元素为价,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4)由图2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5)A、由题干可知,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故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清洁等方面,符合题意;
B、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故纳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海绵可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D、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纳米海绵对四氯化碳的吸附能力最强,则图1的几种油品中四氯化碳的油品密度最大,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文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及图示中吸油质量比的数据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根据图中的数据及图示变化趋势分析;
(5)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1)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适用解决石油泄露所造成的污染;
(2)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强;
(3)已知中氯元素为价,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4)由图2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5)A、由题干可知,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故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清洁等方面,符合题意;
B、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故纳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海绵可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D、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纳米海绵对四氯化碳的吸附能力最强,则图1的几种油品中四氯化碳的油品密度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2.【答案】(1) 食醋
(2) pH试纸
(3) 盐
(4) Na2CO3
(5) 3 生成白色沉淀
(6) 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用盐的用途;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松花蛋略有涩味,是因为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食用时可加入呈酸性的食醋,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减轻涩味。
(2)使用pH试纸测得滤液的pH,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3)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除了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
(4)若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一:只有NaOH,若氢氧化钙过量,猜想二:有NaOH和Ca(OH)2,若碳酸钠过量,猜想三:有NaOH和Na2CO3。
(5)操作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碳酸钠,因此猜想3不成立。
操作2:实验结论是猜想2成立,即含有和氢氧化钙,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氢氧化钙,即猜想2成立。
(6)A、氯化钾溶液与碳酸钠不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不能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溶液与碳酸钠不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不能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故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酸碱反应分析;
(2)根据pH试纸可测定溶液pH分析;
(3)根据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4)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剩余分析;
(5)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结合实验中的现象分析;
(6)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分析。
13.【答案】(1)加快反应速率
(2)过滤;烧杯(合理即可)
(3)高温分解
(4)ZnSO4
(5)Fe2O3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原料预处理时将废铁块粉碎、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故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硫酸亚铁()用低温干燥,说明硫酸亚铁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高温分解。
(4)废铁中含有少量锌,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绿矾晶体中含有少量杂质,分析可能是硫酸锌。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Fe、2个S、10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S、7个O、4个H,故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
【分析】(1)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3)根据低温实验的物质可能受热易分解分析;
(4)根据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原料预处理时将废铁块粉碎、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加快反应速率。
(2)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故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烧杯(合理即可)。
(3)硫酸亚铁()用低温干燥,说明硫酸亚铁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高温分解,故填:高温分解。
(4)废铁中含有少量锌,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绿矾晶体中含有少量杂质,分析可能是硫酸锌,故填:ZnSO4。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Fe、2个S、10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S、7个O、4个H,故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
14.【答案】(1)放热
(2)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3)4.9
(4)解:设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4g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图中a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a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3)图中可知,pH=7时消耗10%稀硫酸的质量为49.0g,溶质的质量为:49.0g×10%=4.9g;
【分析】(1)根据酸碱反应放热分析;
(2)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恰好反应时消耗的硫酸质量(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再由氢氧化钠质量/废水质量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分析。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图中a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a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3)图中可知,pH=7时消耗10%稀硫酸的质量为49.0g,溶质的质量为:49.0g×10%=4.9g;
(4)见答案。
1 / 1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2025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深圳模拟)2025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下列做法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相符的是
A.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B.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放
C.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D.兴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保护水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降低尾气排放,符合生态环境改善要求,不符合题意;
B、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符合题意;
D、兴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是对风能的利用,风电属于清洁能源,可替代传统燃煤发电,符合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低碳出行,开发新能源,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回收再利用有限资源来爱护环境来解答。
2.(2025·深圳模拟)安全是生产生活中的第一要素。2025年春节期间,四川一“小孩哥”将点燃的爆竹扔进化粪池,引发剧烈爆炸,造成路面严重损毁、多辆车辆受损。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长期浸泡食物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水浇灭
C.化粪池、面粉加工厂、煤矿井等场所都必须严禁烟火
D.关于硫的燃烧的实验说明,无需标注图2中的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能用甲醛溶液长期浸泡食物,不符合题意;
B、油为液态可燃物,密度比水小,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油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不能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
C、化粪池会产生可燃性沼气,面粉加工厂有可燃性粉尘,煤矿井中有可燃性瓦斯气体,这些场所遇到明火都易发生爆炸,所以必须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D、硫燃烧会放热,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需要通风处理,所以需要标注图 2 中的③(表示热烫、④(表示打开排风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甲醛的毒性分析;
B、根据液体可燃物灭火需采用隔离氧气的灭火方法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硫燃烧放热,生成有毒气体分析。
3.(2025·深圳模拟)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展示的国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岩。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氧等,下列说法及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Si
B.亚铁离子:
C.2个钙原子:
D.1个氧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地壳中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不符合题意;
B、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亚铁离子符号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C、2个钙原子应表示为2Ca,不符合题意;
D、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O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及铝元素符号书写分析;
B、根据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分析;
C、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D、根据氧气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4.(2025·深圳模拟)华东理工大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创新性地采用单层石墨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复合结构,相关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5个原子构成 B.属于氧化物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构成的,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5):(16×2)=15: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5.(2025·深圳模拟)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展示了“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下图呈现了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B.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C.锆原子的中子数为40
D.锆元素是金属元素
【答案】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少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 2 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B、 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单位“1”,省略不写,不是“g”,不符合题意;
C、锆原子质子数为40,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锆原子的中子数为91-40=51,不符合题意;
D、锆元素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省略不写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D、根据名称带“钅”的属于金属元素分析。
6.(2025·深圳模拟)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B.图2甲和丙表示的都是纯净物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乙中含有氧分子和氧原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不符合题意;
B、图2甲只含一种分子,表示的是纯净物,丙中含有两种分子,表示的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分析;
B、根据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分析;
C、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析。
7.(2025·深圳模拟)、KCl可用作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比KCl的大
B.在70℃时,将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
C.d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没有指明温度,不能判断出和KCl的溶解度大小,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70℃时KNO3的溶解度为138g,则70℃时,238gKNO3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38g,溶剂质量为100g,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4g,在70℃时,将238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则析出KNO3的质量=138g-64g=74g,符合题意;
C、d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下方,说明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e点表示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分析;
B、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及溶剂质量,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8.(2025·深圳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证明铜生锈与、和有关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将铝合金和铝相互刻划,通过划痕可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符合题意;
B、所给实验中催化剂种类和溶液浓度都不同,无法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试管中铜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缺少氧气,不生锈,第2个试管中铜与氧气和水接触,不接触二氧化碳,不生锈,第3个试管中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同时接触,生锈,由此可证明铜生锈与氧气、二氧化碳有关,但缺少证明与水有关的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烧杯中进行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刻划时划痕不同分析;
B、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分析;
C、根据铜生锈的条件及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分析;
D、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9.(2025·深圳模拟)基于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问题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B 除去KCl中的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验证Cu、Al的金属活动性 将洁净的铝丝浸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D 稀释浓硫酸 取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会使带火星木条熄灭,用带火星木条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除去KCl中的MnO2应溶解后过滤,还需蒸发滤液得到KCl,不符合题意;
C、铝浸入CuSO4溶液,析出红色固体,可证明Al>Cu(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除去可溶性固体中难溶物需溶解、过滤、蒸发分析;
C、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
10.(2025·深圳模拟)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在铜粉处加热
D.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即起点)为 20.99%,不符合题意;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C、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在铜粉处(集中)加热,以防止玻璃管受热不均炸裂,不符合题意;
D、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拐点 C 至终点 D 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图像的起点分析;
B、根据铜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分析。
二、【科普阅读】
11.(2025·深圳模拟)纳米海绵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依据科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HCHO)为原料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已知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纳米海绵具有   的结构特性,适用解决石油泄露所造成的污染。
(2)由1图可知,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   (填“强”或“弱”)。
(3)已知中氯元素为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由2图可得到结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清洁等方面
B.纳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C.纳米海绵可循环利用
D.图1的几种油品中环己烷的油品密度最大
【答案】(1);网状多孔
(2)强
(3)+4
(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5)A;B;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适用解决石油泄露所造成的污染;
(2)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强;
(3)已知中氯元素为价,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4)由图2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5)A、由题干可知,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故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清洁等方面,符合题意;
B、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故纳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海绵可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D、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纳米海绵对四氯化碳的吸附能力最强,则图1的几种油品中四氯化碳的油品密度最大,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文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及图示中吸油质量比的数据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根据图中的数据及图示变化趋势分析;
(5)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1)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适用解决石油泄露所造成的污染;
(2)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强;
(3)已知中氯元素为价,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4)由图2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5)A、由题干可知,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故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炉具、油烟机清洁等方面,符合题意;
B、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故纳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海绵可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D、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纳米海绵对四氯化碳的吸附能力最强,则图1的几种油品中四氯化碳的油品密度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2.(2025·深圳模拟)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品尝松花蛋,感受松花蛋的酸碱性。
(1)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生活中食用时可加入________(选填“料酒、食醋或酱油”)来减少涩味。
【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2)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使用________测得滤液,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3)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其中碳酸钠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它的水溶液显碱性。
【分析推理】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②________
【提出猜想】
(4)猜想1:NaOH;猜想2:NaOH和;
猜想3:NaOH和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
(5)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操作1: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不成立
操作2: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________ 猜想2成立
【讨论交流】
(6)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操作1中除可用稀盐酸外,还可选用______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 氯化钾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答案】(1) 食醋
(2) pH试纸
(3) 盐
(4) Na2CO3
(5) 3 生成白色沉淀
(6) 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用盐的用途;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松花蛋略有涩味,是因为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食用时可加入呈酸性的食醋,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减轻涩味。
(2)使用pH试纸测得滤液的pH,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3)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除了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
(4)若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一:只有NaOH,若氢氧化钙过量,猜想二:有NaOH和Ca(OH)2,若碳酸钠过量,猜想三:有NaOH和Na2CO3。
(5)操作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碳酸钠,因此猜想3不成立。
操作2:实验结论是猜想2成立,即含有和氢氧化钙,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氢氧化钙,即猜想2成立。
(6)A、氯化钾溶液与碳酸钠不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不能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溶液与碳酸钠不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不能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故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酸碱反应分析;
(2)根据pH试纸可测定溶液pH分析;
(3)根据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4)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剩余分析;
(5)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结合实验中的现象分析;
(6)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分析。
13.(2025·深圳模拟)《本经逢原》中关于绿矾()记载道:“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
下面是以废铁(含有少量C、Zn等)和废硫酸作为原料制备绿矾的流程:
(1)原料预处理时将废铁块粉碎、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I的名称是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任写一个)。
(3)滤液a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可得硫酸亚铁()。用低温干燥,说明硫酸亚铁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4)制得的绿矾晶体中含有少量杂质,你分析可能是   (写化学式)。
(5)“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其反应原理如下:
第一步:
第二步:
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加快反应速率
(2)过滤;烧杯(合理即可)
(3)高温分解
(4)ZnSO4
(5)Fe2O3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原料预处理时将废铁块粉碎、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故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硫酸亚铁()用低温干燥,说明硫酸亚铁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高温分解。
(4)废铁中含有少量锌,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绿矾晶体中含有少量杂质,分析可能是硫酸锌。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Fe、2个S、10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S、7个O、4个H,故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
【分析】(1)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3)根据低温实验的物质可能受热易分解分析;
(4)根据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原料预处理时将废铁块粉碎、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加快反应速率。
(2)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故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烧杯(合理即可)。
(3)硫酸亚铁()用低温干燥,说明硫酸亚铁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高温分解,故填:高温分解。
(4)废铁中含有少量锌,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绿矾晶体中含有少量杂质,分析可能是硫酸锌,故填:ZnSO4。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Fe、2个S、10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S、7个O、4个H,故X中有2个Fe、3个O,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
14.(2025·深圳模拟)化学项目组为测定造纸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取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用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测得滴加过程中溶液的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问题解答: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图中a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4)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放热
(2)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3)4.9
(4)解:设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4g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图中a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a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3)图中可知,pH=7时消耗10%稀硫酸的质量为49.0g,溶质的质量为:49.0g×10%=4.9g;
【分析】(1)根据酸碱反应放热分析;
(2)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恰好反应时消耗的硫酸质量(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再由氢氧化钠质量/废水质量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分析。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图中a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a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3)图中可知,pH=7时消耗10%稀硫酸的质量为49.0g,溶质的质量为:49.0g×10%=4.9g;
(4)见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