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东营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B.孟德尔所提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测交实验166株后代中,高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D.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骰子模拟“性状分离比”的相关实验。令骰子上的奇数点代表显性基因A、偶数点代表隐性基因a,掷骰子可代表基因的分离和组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模拟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随组合机结合的过程
B.若骰子上的1、3点数代表隐性基因,其余点数代表显性基因也可模拟得到1:2:1的分离比
C.若甲、乙容器中骰子上相应点数分别代表A/a、B/b,则该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若甲、乙容器中各放入分别代表A/a、B/b的2个骰子,多次投掷实验后记录4个骰子的基因组合有9种
3.爬行鸡因胫骨特别短,行走时像爬行而得名,控制该性状的基因(Cp)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爬行鸡做亲本杂交,后代中爬行鸡和野生型的比例总是2:1.研究发现某自然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子代(F1)中爬行鸡和野生型的比例为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实验结果推测爬行鸡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B.自然种群的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3
C.自然种群亲本中Cp基因频率为1/5
D.自然种群的F1自由交配,F2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18
4.某基因型为DdXeY的动物(2n=8)在产生配子时,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四分体中含D和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换,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
C.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D.甲时期细胞与该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5.某自花传粉植物有紫、红、白3种花色,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B/b控制。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只有基因A或只有基因B时植物开红花,且含a基因的花粉育性有所下降。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如表所示,已知亲本均为纯合子,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P F1 F2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紫花雌×红花雄 全为紫花 紫花:红花=9:1
实验二 红花雌×红花雄 全为紫花 ?
A.实验一亲本中,父本的基因型是aaBB
B.实验一分析可知,含a基因的花粉育性下降了75%
C.实验二的F2中红花植株有4种基因型
D.预期实验二中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27:12:1
6.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菌自溶时会释放自身的DNA片段进入R型活菌。之后这些DNA片段的双链被解开,其中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链与R型菌DNA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切除并替换相应的单链片段,形成一个杂种DNA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R型菌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原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B.该过程中会发生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C.含杂种DNA片段的R型菌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均为S型菌
D.推测DNA重组可实现细菌间性状的转移
7.“嘧啶型”三螺旋DNA由三条链组成,如图所示,中间一条链全部由嘌呤组成,两侧的链全部由嘧啶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三螺旋DNA含三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该DNA碱基中嘧啶与嘌呤的数量相等
C.双螺旋DNA边解旋边复制,三螺旋DNA可能无法完成复制
D.在基因治疗领域可利用DNA局部三链结构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用1个被32P充分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大肠杆菌裂解得到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
B.若用15N标记噬菌体进行实验,则会出现含有15N的子代噬菌体
C.理论上64个子代中含32P标记的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的DNA复制所需的原料和酶均来自大肠杆菌
9.细胞中存在多种具有调控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I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方式如图1中①~④所示,某IncRNA的部分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表示lncRNA调控DNA的复制和转录
B.图1中③表示IncRNA与细胞质中RNA分子结合影响翻译
C.图1中④体现了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RNA流向蛋白质的过程
D.据图2推测该IncRNA的部分序列所对应的DNA片段中A占1/6
10.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细胞中可检测到卵清蛋白基因和卵清蛋白mRNA
B.囊性纤维化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C.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
D.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11.镰状细胞贫血患者(hh)的红细胞只含异常血红蛋白,仅少数患者可存活到成年;正常人(HH)的红细胞只含正常血红蛋白;携带者(Hh)的红细胞含有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上述信息说明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C.疟疾流行地H的基因频率小于h的基因频率
D.H基因突变可发生于受精卵,也可发生于成体造血干细胞中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12.某动物(2n=4)的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在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转移至不含32P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由于等位基因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B.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精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为3个
C.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abcc、aBBbCC
D.该细胞含32P的核DNA分子可能有4个、5个或6个
13.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I4无乙病基因,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6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群中患乙病的女性远多于男性
B.若Ⅲ4与Ⅲ5再生1个女孩,两病均患的概率是1/52
C.若IV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推测是因Ⅲ 减数分裂异常所致
D.若Ⅱ1与人群中只患乙病的某男性结婚,所生后代患两病的概率是1/156
14.普通小麦(6n=42,AABBDD,一个字母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和黑小麦(6n=42,AABBRR)都是异源六倍体。黑小麦某条染色体上具有高千粒重、长粒等优良性状的基因,为将黑小麦的优良性状基因转入普通小麦,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麦进行人工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步骤是去雄→套袋→授粉→再套袋
B.F1的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组,F1产生的雄配子不育
C.理论上F2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介于35~49之间
D.对F2进行筛选是为了获得含有R染色体组中7条染色体的植株
15.某小岛上蜥蜴进化形成新种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决定蜥蜴原种进化的方向
B.如果没有Y的作用蜥蜴原种的基因频率不会变化
C.Z是蜥蜴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Y直接作用于蜥蜴的基因型来起作用
16.一个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卵原细胞联会时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融合,导致融合后含着丝粒的染色体失去着丝粒分裂功能,不含着丝粒的染色体丢失。融合染色体及正常的两条相应染色体会随机分配到细胞两极(一极至少有3条染色体中的1条),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个体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2种可能
B.该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AAa
C.发生图示异常的某个卵原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概率为1/6
D.图示异常发生于减数分裂I的前期
二、多选题
17.玉米籽粒大小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G/g和H/h控制。亲本的G/g基因对籽粒中H/h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正反交实验,相关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父本g基因纯合时抑制子代H基因的表达
B.F2大籽粒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杂合子占5/6
C.从F2小籽粒植株中随机选一株给F1小籽粒植株授粉,所结籽粒中小籽粒占1/2
D.从F2大籽粒植株中随机选一株自交,植株所结籽粒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概率为3/4
18.下图表示某些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基因表达过程不会在真核细胞内出现
B.真核细胞核基因转录与翻译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
C.图中RNA聚合酶沿模板链从右向左移动
D.图中有20条以上的肽链正在合成
19.某雌性三体果蝇(XXY)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两条配对,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但由于同型性染色体配对的概率明显大于异型,所以该雌性三体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含不同性染色体组合的配子比例为1:1:9:9,该果蝇与染色体组成正常且减数分裂正常的果蝇杂交,子一代中XYY果蝇雄性可育,XXX和YY果蝇胚胎致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一代中XYY果蝇产生的原因是雄性亲本减数分裂Ⅱ两条Y染色体未分离
B.该雌性三体果蝇减数分裂时XX染色体联会概率为80%
C.该三体果蝇XXY与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比为9:29
D.染色体组成正常且减数分裂正常的果蝇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
20.对某一地域同种植物的花色进行调查及基因检测,得知红花(DD)30株、粉红花(Dd)60株、白花(dd)10株,随机交配后子代中红花72株、粉红花96株、白花32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一地域同种植物的全部D和d的总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随机交配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最初调查时种群中d的基因频率为40%
三、实验题
21.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类型,受C、c(位于1号染色体上)和R、r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三个纯合品种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表型 F2表型及数量
实验一 红花品种A×白花品种B 红花 红花1799 白花601
实验二 白花品种B×白花品种C 红花 红花1350 白花1050
(1)统计分析实验一中F2的表型及数量得出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 ,从F1产生配子的角度解释此比例出现的原因为 。
(2)据题干推测,白花品种B的基因型为 ;选取实验二中F2红花植株自然状态下种植,得到的子代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3)由题干信息可知,当c或r基因纯合时,会掩盖显性基因的作用,这种现象叫作重复隐性上位。豌豆中控制花青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
基因D可通过另外的代谢途径将中间产物转化为花青素,利用转基因技术向实验二F1红花植株体细胞的1号染色体上导入一个外源基因D(不破坏相关基因),并将其培育成完整植株。可推测基因D能打破 (填“cc”“rr”或“cc和rr”)基因型的上位效应。
(4)为确定基因D导入的是C还是c所在的染色体,研究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思路:将该转基因植株自然状态下种植并收获子代,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 ;② 。
四、解答题
22.小鼠的毛色和尾型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有一只弯曲尾雄性小鼠与一只正常尾雌性小鼠杂交,子代尾型如图所示,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关于小鼠正常尾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 。
(2)若要确定正常尾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从Ⅱ代小鼠中选择 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预期出现三种结果,若实验结果为 ,则确定正常尾性状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
(3)已知II6小鼠体色为黄色,令其与一只灰色正常尾小鼠杂交,若后代黄色正常尾雌:灰色正常尾雌:黄色弯曲尾雄:灰色弯曲尾雄=1:1:1:1,根据子代表型及比例 (填“能”或“不能”)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原因是 。若黄色为显性性状,则II6小鼠的基因型为 。
23.某动物(2n=56)性别决定方式ZW型,其体色有斑纹和无斑纹分别由Ⅳ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对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进行辐射处理,得到了一只雌性突变体。镜检发现,该雌性个体一条Ⅳ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移接到Z染色体的末端,其余部分丢失。已知雌性突变体在减数分裂时,未移接的Ⅳ号常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该雌性突变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正常的四分体。
(2)假设该雌性突变体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ZA的极体,则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有 种可能。
(3)将这只雌性突变体与无斑纹雄性个体交配得大量子代,仅统计子代表型得出结论。
①若 ,说明A所在Ⅳ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移接到Z染色体的末端。
②若 ,说明a所在Ⅳ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移接到Z染色体的末端。
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能判定上述(3)中 (填“A”或“a”)基因是否丢失,可进一步根据子代中基因频率的不同判定。只考虑基因A、a,若未丢失基因则子代a的基因频率为 ;若丢失基因则子代A的基因频率为 。
24.遗传组成相似的雌性蜜蜂幼虫,若一直以蜂王浆为食将发育成蜂后(蜂王),若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蜜蜂细胞中的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DNMT3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AU、CAC:组氨酸;UUA、UUG:亮氨酸;CCU、CCC:脯氨酸;AGA:精氨酸;AAC:天冬酰胺;CAA:谷氨酰胺;GGG:甘氨酸;UCU:丝氨酸;GUU:缬氨酸。
(1)若DNMT3蛋白中起始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则图示DNMT3基因的一条链 (填“是”或“不是”)①过程的模板链,写出①过程产物的9个碱基5’ 3’。
(2)若图示DNMT3基因的一条链中6号碱基A替换为G,则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 (填“改变”或“不变”),原因是 。假设某种生物的氨基酸只有14种,其DNA和RNA的碱基组成分别只有A、T及A、U,则该生物的一个密码子至少由 个碱基组成。
(3)②过程中tRNA的作用是 ,据虚线框中mRNA上的部分碱基序列,按照核糖体移动方向写出此肽链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 (写3个氨基酸)。
(4)DNMT3蛋白使DNA甲基化后阻止了某些基因的表达,推测蜂王浆能 (填“促进”或“抑制”)DNMT3蛋白活性,从而解除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5.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的三个种群甲(浅色岩P区)、乙(深色熔岩床区)、丙(浅色岩Q区)的深色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遗传学和生物进化论的研究,可以通过 现象将甲、丙两种群界定为同一物种,物种 (填“是”或“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据图可知囊鼠在深色熔岩区深色表型的频率非常高,这是 的结果,但深色熔岩随时间推移,变为浅色熔岩,大多数深色囊鼠因毛色与环境差异大而易被天敌捕食,这说明适应具有 性,此特性的根本原因是 。
(3)若只考虑D、d基因,浅色岩P区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 。
1.A
2.B
3.D
4.C
5.B
6.C
7.B
8.A
9.B
10.A
11.C
12.C
13.D
14.D
15.C
16.A
17.AB
18.BCD
19.BD
20.ABC
21.(1) 3:1 两对等位基因中应该有一对等位基因是纯合,不会发生分离,而另一对则遵循分离定律,在形成配子时,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
(2) CCrr或ccRR 25/36
(3)rr
(4) 如果子代红花:白花=3:1,则基因D导入C所在的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红花:白花=11:5,则基因D导入c所在的染色体上
22.(1)伴Y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Ⅱ-3(Ⅱ-7)和Ⅱ-4 子代弯曲尾个体全为雄性
(3) 不能 不论黄色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后代表型及比例都相同 AaXbXb
23.(1)26
(2)2/二/两
(3) 子代雌全无斑纹 子代雌出现有斑纹
(4) a 3/4 1/3
24.(1) 是 AUGCAUCCU
(2) 不变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CAU、CAC均为组氨酸的密码子 4
(3)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脯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
(4)抑制
25.(1) 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不是
(2) 自然选择 相对性 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3)0.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