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南通市高一学年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脂肪、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类物质的元素组成都是C、H、O
B.等量的脂肪比淀粉、糖原含能量多
C.组成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不同
D.三类物质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2.幽门螺杆菌定植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均有核膜
C.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癌可遗传给后代
D.幽门螺杆菌增殖过程由线粒体供能
3.物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材料选择、所用试剂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碘液—蓝色
B.梨汁—斐林试剂—橘黄色
C.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紫色
D.豆浆—双缩脲试剂—砖红色沉淀
4.某酶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催化ATP的合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跨膜区富含疏水基团
B.该酶为ATP的合成提供化学能
C.ATP中的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D.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的进行
5.为研究某工业污水对染色体的致畸效应,研究人员用工业污水处理蚕豆种子并萌发生根,下图为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两个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制作装片进行观察
B.常选择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观察微核
C.工业污水可能使染色体片段在有丝分裂后期发生断裂
D.只需统计染色体异常细胞数量即可确定污水的致畸效应
6.植物的一片叶从形成到凋落,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有关。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形成过程中通过有丝分裂使细胞增多
B.叶片中细胞一旦发生分化即失去分裂能力
C.叶片中衰老细胞的细胞骨架受损,代谢速率减慢
D.叶片脱落与叶柄基部部分细胞的凋亡有关
7.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由衣壳、包膜和线性双链DNA组成,可感染人体上皮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SV-1的DNA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HSV-1的DNA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形成
C.HSV-1的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的催化
D.HSV-1的衣壳需要上皮细胞的核糖体参与合成
8.如图是利用白菜(AA,2n=20)、黑芥(BB,2n=16)和甘蓝(CC,2n=18)相互杂交后,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三种可育新物种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新物种的育种方法均为单倍体育种
B.芥菜型油菜的可育说明白菜和黑芥无生殖隔离
C.甘蓝型油菜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9对同源染色体
D.埃塞俄比亚芥减数分裂可产生BB、CC和BC三种配子
9.5-BU是一种碱基类似物,可与A或G配对。在含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多种突变型菌株,这些菌株中的碱基数目不变。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5-BU是一种能提高突变频率的化学因素
B.突变菌株中主要发生DNA碱基对的替换
C.突变菌株DNA中A+T与C+G的比值可能改变
D.多种突变型菌株的产生体现了突变的普遍性
10.果蝇正常复眼(由很多小眼组成)呈圆形,若小眼数量偏少,则集中分布呈棒眼。两种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区段的差异如图,16A片段越多棒眼越明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棒眼果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B.棒眼果蝇的X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断16A片段的数量
D.X染色体的16A片段越多,小眼数量越多
11.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的环境有较大差别,群岛上生活着具有共同祖先的多种地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群岛上地雀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存在不同的变异
C.自然选择决定不同地雀种群的进化方向
D.隔离是该地区多种地雀形成的必要条件
12.某同学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需用到吸水纸、镊子、酒精灯等
B.第一次观察时可见细胞多呈长条形,原生质层呈紫色
C.用0.3g·mL-1蔗糖溶液替换清水,质壁分离常先发生在细胞角隅处
D.通过观察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化,可推测表皮细胞的吸、失水状态
13.为提取和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某同学进行相关操作并获得如图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有利于将滤纸条放入试管
B.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C.图中b、c的颜色分别呈蓝绿色、黄绿色
D.因为a的含量少,所以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
14.根据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对下列实验过程产生的实验结果的推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A 将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培养 培养基上只长出R型细菌
B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感染正常烟草 烟草出现病斑
C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搅拌、离心后获得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D 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 两次分裂后,经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两条DNA带
A.A B.B C.C D.D
15.某学习小组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看到图示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
B.①、②分别为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含抗生素的纸片
C.从抑菌圈边缘挑取菌落重复实验,抑菌圈直径会逐渐减小
D.为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旦病症减轻就应停止抗生素的使用
16.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其中Ⅱ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系谱图中的女性患者均为杂合子
C.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1/2
D.该病可通过染色体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二、多选题
17.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葡萄糖代谢的部分过程,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B分别是丙酮酸、NADH
B.过程①、②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过程③不需要O2参与,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
D.①~④中释放的能量都用于合成ATP
18.VDAC1是线粒体外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研究发现,高血糖会导致VDAC1基因过量表达,机制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VDAC1可能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的一种蛋白
B.VDAC1基因过量表达可能是染色体结构松散引起
C.组蛋白的乙酰化改变了VDAC1基因的遗传信息
D.原核细胞中也存在相同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19.为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某学生利用三支注射器、三通阀(可以控制注射器连通情况)设计了如图装置。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a.控制三通阀将③与①、②相互隔离;
b.控制三通阀连通②和③,将③中气体推入②;
c.控制三通阀连通①和③,将③中培养液推入①。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操作前,需保证③中培养液上方无空隙
B.经b操作后,②中的溶液由透明变成浑浊
C.经c操作后,①中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③选择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重复上述实验,①、②均不出现类似现象
三、实验题
20.水稻胚乳细胞中富含谷蛋白。图1是胚乳细胞中谷蛋白合成、加工、运输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表示 ,丙表示GPA3蛋白的 。
(2)水稻胚乳细胞中谷蛋白加工的场所除甲、乙外还有 。
(3)图中的H+通过 (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一方面防止液泡中 ,影响VPE酶等物质的活性;另一方面驱动Na+进入液泡,提高细胞液的 。
(4)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株胚乳萎缩的异常水稻,经分析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谷蛋白前体的合成受阻;假设二:谷蛋白前体的运输异常。为验证假设,研究人员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并检测相应部位的放射性相对强度,结果如图2。
①实验结果支持假设 ,判断依据是 。
②GPA3蛋白可诱导膜融合,据此推测:异常水稻细胞壁附近放射性强度高的原因是异常的GPA3蛋白诱发了囊泡膜与 的错误融合。
21.钝叶草(一种C4植物)浓缩CO2能力较强。如图表示钝叶草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部分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O2固定的过程有 (填序号)。过程④表示 ,场所是 ,需光反应提供 。
(2)叶肉细胞中生成的苹果酸通过 (结构名称)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后,分解产生的丙酮酸的去路主要有 。
(3)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高羊茅(一种C3植物)和钝叶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对照组正常供水),测定两种植物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植物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1·g-1 胞间CO2浓度/μL·L-1
钝叶草 对照 19 120 160
干旱 15 35 80
高羊茅 对照 14 150 180
干旱 9 70 200
①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 (填“钝叶草”或“高羊茅”)气孔导度的下降幅度高但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其原因是一方面可以减少 ,避免水分散失过多;另一方面 ,可维持卡尔文循环。
②有人认为“气孔导度降低限制了高羊茅对外界CO2的吸收而抑制了光合作用”,该观点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
22.雌性东亚飞蝗(2n=2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2n=23)为XO。学习小组将某一东亚飞蝗的性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图1为观察到的减数分裂I不同时期分裂图像,其中X为X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蝗虫的性别是 ,通过观察细胞中 可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图1中,①时期核DNA数为 个,②时期正在发生的染色体行为有 ,④时期四分体数目为 个。
(3)图1中③时期的细胞 (填“含有”或“不含有”)染色单体,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4)某同学发现了一个含两条X染色体的精细胞,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原因是 ,该变异类型属于 。
(5)某蝗虫的精原细胞如图2(仅显示相关染色体),产生了一个如图3所示的精细胞。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绘制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I后期的分裂图像示意图(示染色体及相应基因) 。
23.大肠杆菌中DNA连接酶(LigA)活性与其空间构象紧密相关。应激状态下,若LigA翻译起始速度过快会导致错误折叠,同时ArcZ(一种非编码小RNA分子)可与LigAmRNA结合,可调控翻译过程,相关解释模型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LigA的基本单位是 。LigA空间构象从根本上由基因中 序列决定。
(2)核糖体大、小亚基的组成成分是 ,过程①需要的条件除图示外还有 。
(3)ArcZ由相应基因经 (过程)形成。ArcZ与LigAmRNA的 区按 原则结合,阻止核糖体移动,翻译暂停,肽链正确折叠。过程⑤中ArcZ被 催化水解后,继续翻译形成LigA。
(4)为进一步验证ArcZ对LigA表达的调控机理,研究人员以过量表达ArcZ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置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LigA的相对含量和活性,结果如图2、图3。
①据图2分析,过量表达ArcZ对LigA合成的影响是 。
②结合图1分析,图3中过量表达ArcZ后LigA活性较高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
24.小麦(两性花)穗部颜色(由E/e、G/g控制)与穗部表层蜡粉含量有关,蜡粉含量较高时,穗部呈灰色,反之呈黄色。研究人员利用纯种小麦甲、乙、丙进行了图1、图2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实验中,对小麦甲的操作步骤是 →授粉→套袋。灰穗和黄穗中,显性性状是 。乙的基因型是 。
(2)图1中F2黄穗的基因型有 种,F2灰穗自交产生的F3中纯合灰穗占 。
(3)丙的基因型是 。图2中F2的灰穗与黄穗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是 。
(4)研究人员对甲进行诱变处理,经筛选获得一株抗锈病小麦(丁),并用丁与不抗锈病的乙杂交,F1全为灰穗抗锈病小麦。为探究抗锈病基因和E/e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选择F1自交并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若抗锈病基因位于E/e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则表型及比例 。
2025年南通市高一学年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D B B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A C B C D B AB ACD ABC
20.(1) 高尔基体 受体
(2)液泡
(3) 协助扩散 pH过低 渗透压
(4) 二 正常水稻细胞液泡中放射性远高于异常水稻液泡中的放射性,说明高尔基体的囊泡在靶向运输GPA3蛋白到液泡的过程中异常 细胞膜
21.(1) ①③ C3的还原 叶绿体基质中 ATP和NADPH
(2) 胞间连丝 可以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以返回叶肉细胞中生成PEP
(3) 钝叶草 蒸腾作用 浓缩CO2能力强 不合理;干旱胁迫下,高羊茅的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升高
22.(1) 雄性 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2) 46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1
(3) 含有 次级精母细胞
(4) 减数分裂Ⅱ后期,两条X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染色体数目变异
(5)
23.(1) 氨基酸 碱基
(2) RNA和蛋白质 tRNA、氨基酸和能量(ATP )
(3) 转录 翻译 碱基互补配对 RNA 酶
(4) 实验组LigA 含量增长较对照组而言,合成速率减慢,但最终合成量不变 ArcZ与LigA结合使翻译暂停,为肽链提供正确折叠时间,减少错误折叠,使LigA 能正确折叠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
24.(1) 去雄套袋 灰穗 eegg
(2) 5/五 1/4
(3) eeGG或EEgg 灰穗:黄穗=2:1
(4)灰穗抗锈病:黄穗抗锈病∶黄穗不抗锈病=9∶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