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热量 比热容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热量 比热容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基础练 逐点通关
1 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1.【教材实验改编】如图所示,小亮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
(1)实验中要求两只烧杯中放入 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从而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2)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 、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3)每隔2 min测量一次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数据可知,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更 (选填“长”或“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加热时间t/min 0 2 4 6 8 10
温度 T/℃ 水 10 15 20 25 30 35
食用油 10 20 30 40 50 60
(4)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2 比热容
2.小明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c/[J·(kg·℃)-1]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沙子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固体的比热容都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末温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温度都降低5 ℃,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3.(湖北武汉中考改编)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B.用水冷却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易错点 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锅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在相同时间内(   )
A.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B.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C.水和油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提升练 融会贯通
5.下列与比热容有关的生活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活写照
B.工厂中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介质
C.城市建设人工湖用来缓解热岛效应,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沙子比海水升温慢
6.【跨学科·地理】(江苏苏州中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由于海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易形成海陆风.这是海洋和陆地间的温度差造成的,风由低温地区吹向高温地区.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
(1)设计实验方案时,某同学认为以下都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体积相同
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D.盛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
(2)在此实验中,用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 来反映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物质 沙子 水
质量/g 30 30
升温10 ℃所需时间/s 64 96
升温20 ℃所需时间/s 89 163
升温30 ℃所需时间/s 124 220
(4)另一位同学认为该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还具有的优点是 .
8.(贵阳云岩区月考)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A、B两种液体加热,A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已知A液体的比热容比B液体的小,请在图中画出B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拓展练 学科素养
9.【地域特色——地理位置】(铜仁期末)美丽的锦江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全境,如一条玉带缠绕着铜仁城,形成了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锦江较大的水面也大大缓解了铜仁城的热岛效应(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请你试着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基础练 逐点通关
1.一杯水由80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 ℃升高到90 ℃吸收的热量为Q2,则(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比较
2.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降低的温度分别为Δt水、Δt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 J/(kg·℃),则Δt水∶Δt酒精为(   )
A.4∶7 B.7∶4 C.1∶2 D.2∶1
3.【地域特色——地方活动】“贵水迎天下,铜仁话未来”,首届贵州(铜仁)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在民族风情园隆重开幕,铜仁的矿泉水水源丰富,水质上乘,倍受消费者青睐.小明把初温为25 ℃质量为1 kg的农夫山泉矿泉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水放出8.4×104 J的热量,则水温变化了 ℃.[c水=4.2×103 J/(kg·℃)]
4.某金属块的质量为1.5 kg、温度为80 ℃,把它放置在室外自然冷却,当放出6.6×104 J的热量时,该金属块温度降低了50 ℃,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可能是哪种金属?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铝 0.88×103
铁、钢 0.46×103
铜 0.39×103
水银 0.14×103
5.【教材习题改编】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 kg的水和0.3 kg的另一种液体加热8 min,水的温度升高了15 ℃,另一种液体的温度由20 ℃升高到50 ℃.求:[c水=4.2×103 J/(kg·℃)]
(1)水在8 min内吸收的热量.
(2)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
易错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忽略水的沸点不变,为100 ℃
6.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质量为500 g的高温物体投入质量为5 kg、温度为20 ℃的水中,若物体放出的热量是1.89×106 J,不计热量损失,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提升练 融会贯通
7.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10 ℃的冰到0 ℃的冰,吸收热量Q1;②0 ℃的冰变为10 ℃的水,吸收热量Q2;③10 ℃的水到20 ℃的水,吸收热量Q3.已知c冰<c水,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   )
A.Q1=Q2=Q3 B.Q1<Q2<Q3
C.Q1<Q3<Q2 D.Q1<Q2=Q3
8.(多项选择)(山东泰安中考改编)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水
B.0~12 min乙温度降低了20 ℃
C.0~12 min甲物质放出了8.4×104 J 的热量
D.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 J/(kg·℃)
9.甲、乙两铁块,质量之比为3∶1,当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甲温度升高了10 ℃,乙温度升高了 ℃;若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10.(贵阳南明区期中)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均为m且初温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甲物质的比热容是水的一半,请在图中画出给甲物质加热10 min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11.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比热容最小的是 .
12.在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 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 ℃后,立即投入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水的温度升高了30 ℃.[c水=4.2×103 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3)取出金属块后,给水继续加热,水又吸收了1.05×105 J的热量,水的末温是多少?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基础练 逐点通关
1 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1.【教材实验改编】如图所示,小亮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
(1)实验中要求两只烧杯中放入 相同 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从而通过 加热时间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2)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 质量 、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3)每隔2 min测量一次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数据可知,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更 长 (选填“长”或“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加热时间t/min 0 2 4 6 8 10
温度 T/℃ 水 10 15 20 25 30 35
食用油 10 20 30 40 50 60
(4)实验表明,  水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2 比热容
2.小明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c/[J·(kg·℃)-1]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沙子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固体的比热容都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末温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温度都降低5 ℃,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3.(湖北武汉中考改编)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D )
A.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B.用水冷却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易错点 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锅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在相同时间内( C )
A.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B.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C.水和油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提升练 融会贯通
5.下列与比热容有关的生活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B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活写照
B.工厂中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介质
C.城市建设人工湖用来缓解热岛效应,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沙子比海水升温慢
6.【跨学科·地理】(江苏苏州中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由于海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易形成海陆风.这是海洋和陆地间的温度差造成的,风由低温地区吹向高温地区.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D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
(1)设计实验方案时,某同学认为以下都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B (选填字母代号).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体积相同
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D.盛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
(2)在此实验中,用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 升高的温度 来反映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物质 沙子 水
质量/g 30 30
升温10 ℃所需时间/s 64 96
升温20 ℃所需时间/s 89 163
升温30 ℃所需时间/s 124 220
(4)另一位同学认为该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还具有的优点是 确保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合理即可) .
8.(贵阳云岩区月考)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A、B两种液体加热,A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已知A液体的比热容比B液体的小,请在图中画出B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拓展练 学科素养
9.【地域特色——地理位置】(铜仁期末)美丽的锦江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全境,如一条玉带缠绕着铜仁城,形成了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锦江较大的水面也大大缓解了铜仁城的热岛效应(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请你试着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锦江较大的水面可以有效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基础练 逐点通关
1.一杯水由80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 ℃升高到90 ℃吸收的热量为Q2,则( C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比较
2.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降低的温度分别为Δt水、Δt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 J/(kg·℃),则Δt水∶Δt酒精为( A )
A.4∶7 B.7∶4 C.1∶2 D.2∶1
3.【地域特色——地方活动】“贵水迎天下,铜仁话未来”,首届贵州(铜仁)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在民族风情园隆重开幕,铜仁的矿泉水水源丰富,水质上乘,倍受消费者青睐.小明把初温为25 ℃质量为1 kg的农夫山泉矿泉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水放出8.4×104 J的热量,则水温变化了 20 ℃.[c水=4.2×103 J/(kg·℃)]
4.某金属块的质量为1.5 kg、温度为80 ℃,把它放置在室外自然冷却,当放出6.6×104 J的热量时,该金属块温度降低了50 ℃,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可能是哪种金属?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铝 0.88×103
铁、钢 0.46×103
铜 0.39×103
水银 0.14×103
解:金属块的比热容:
c===0.88×103 J/(kg·℃).
查表可知,该比热容与铝的比热容相同,所以该金属可能是铝.
5.【教材习题改编】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 kg的水和0.3 kg的另一种液体加热8 min,水的温度升高了15 ℃,另一种液体的温度由20 ℃升高到50 ℃.求:[c水=4.2×103 J/(kg·℃)]
(1)水在8 min内吸收的热量.
(2)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
解:(1)水在8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水=c水m(t-t0)=4.2×103 J/(kg·℃)×0.2 kg×15 ℃=1.26×104 J.
(2)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另一种液体加热8 min吸收的热量:Q吸液=Q吸水=1.26×104 J,
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c液===1.4×103 J/(kg·℃).
易错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忽略水的沸点不变,为100 ℃
6.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质量为500 g的高温物体投入质量为5 kg、温度为20 ℃的水中,若物体放出的热量是1.89×106 J,不计热量损失,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解:不计热量损失,水吸收的热量:
Q吸=Q放=1.89×106 J,
由Q吸=cmΔ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
Δt===90 ℃,
水的末温:t=t0+Δt=20 ℃+90 ℃=110 ℃,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因此水的温度只会升高到100 ℃.
@提升练 融会贯通
7.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10 ℃的冰到0 ℃的冰,吸收热量Q1;②0 ℃的冰变为10 ℃的水,吸收热量Q2;③10 ℃的水到20 ℃的水,吸收热量Q3.已知c冰<c水,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 C )
A.Q1=Q2=Q3 B.Q1<Q2<Q3
C.Q1<Q3<Q2 D.Q1<Q2=Q3
8.(多项选择)(山东泰安中考改编)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甲物质是水
B.0~12 min乙温度降低了20 ℃
C.0~12 min甲物质放出了8.4×104 J 的热量
D.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 J/(kg·℃)
9.甲、乙两铁块,质量之比为3∶1,当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甲温度升高了10 ℃,乙温度升高了 30 ℃;若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9∶2 .
10.(贵阳南明区期中)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均为m且初温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甲物质的比热容是水的一半,请在图中画出给甲物质加热10 min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11.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丙 ,比热容最小的是 甲 .
12.在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 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 ℃后,立即投入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水的温度升高了30 ℃.[c水=4.2×103 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3)取出金属块后,给水继续加热,水又吸收了1.05×105 J的热量,水的末温是多少?
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4.2×103 J/(kg·℃)×1 kg×30 ℃=1.26×105 J.
(2)水的末温:
t=Δt+=30 ℃+20 ℃=50 ℃,
根据题意可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放=Q吸=1.26×105 J,
最终二者温度相同,由Q放=cm(t0-t)得金属块的比热容:
c金===0.14×103 J/(kg·℃).
(3)由Q吸=cmΔ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Δt'===25 ℃,
水的末温:t'=50 ℃+25 ℃=75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