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生物学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Ⅰ卷(1-3页)为选择题,15分;第II卷(4-6页)为非选择题,35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 选择题(共1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内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涂)正确。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案答在试题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睫状肌持续紧张,晶状体增厚。加之户外活动不足,眼轴逐渐变长,远处物体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形成模糊影像,最终发展为近视。右图能正确示意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办法的组合是A.甲、丙 B.甲、丁C.乙、丙 D.乙、丁2.小张同学参加校运会100米比赛,当发令枪响时,他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小张听觉形成的过程是①听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鼓膜 ⑤耳蜗 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⑦耳郭A.⑦→②→④→①→③→⑥→⑤ B.⑦→③→⑥→①→②→⑤→④C.⑦→⑥→③→②→⑤→①→④ D.⑦→③→④→②→⑤→①→⑥3.下列对概念图的理解(右图),不正确的是A.①是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B.③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④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D.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区别4.在体育比赛中,选手不能使用肾上腺素,否则有失公平。这是因为肾上腺素可能会使人体出现什么样的生理反应A.导致血压降低,心情放松 B.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获得更多的能量C.促进糖类的消化、吸收和转化 D.加快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5.为探究酒精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小秦进行了实验(图甲是小秦的爸爸在不同饮酒量下的测试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完成该测试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小秦的爸爸作出的反应属于简单反射C.测试得到的数据越大,反应速度越快D.小秦的爸爸饮酒越多,反应速度越快6.医生对某人的血糖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B血糖升高是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B. B→C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C. C→D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运动消耗了较多葡萄糖D. D-E点,检测发现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增加,则其作用可能与胰岛素相同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过多会患巨人症D.植物人有心跳和呼吸,不能自主活动,受到损伤的部位是脑干8.若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产生某种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灾害性天气。这里的某种气体和加剧的环境变化是A.二氧化碳 酸雨 B.臭氧 温室效应C.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D.水蒸气 沙尘暴9.为了保护环境,在购买下列生活用品时,你将优先选择哪些①纸质贺卡 ②节能荧光灯 ③含磷洗衣粉 ④一次性筷子 ⑤可充电电池 ⑥电子贺卡 ⑦无磷洗衣粉 ⑧塑料包装袋 ⑨纸质包装袋A.①③④⑦⑧ B.②⑤⑥⑦⑨ C.③⑤⑥⑦⑨ D.④⑤⑥⑦⑧10.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艾滋病病毒 C.“大脖子病”患者 D.夜盲症患者11.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C.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D.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2.小红患感冒时,她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药的是A.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B.用药前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6.按说明书用量的双倍服用,加快疗效 D.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就医13.1864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让人们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有了新的认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B.弯曲的瓶颈能阻止外界细菌的进入C.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肉汤自身产生的D.实验结论是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14.小芳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一章后,制作了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装置(如右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种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B.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C.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D.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15.某实验小组将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20毫升、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的蒸馏水浸泡1天,用浸出液做“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适量吸烟对健康有利B.清水中不含烟草浸出液,该组没有必要设置C.同一组水蚤可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5分)注意事项:1.第II卷要求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中。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16.(7分)甲流易引发发热、咳嗽等症状,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接种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图示及所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岁小丽看到接种的护士吓得大哭,该反射属于 反射,其感受器位于图一[ ] 内。小丽忍痛接种疫苗,痛觉形成的路径是 (用图一序号和箭头表示)。(注,[ ]中填图中序号或代码,其后填名称,以下同。)(2)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甲流。当再次感染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如图二所示),其中细胞⑩是 细胞,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这属于第 道防线。(3)某人想通过接种卡介苗来预防甲流,你认为能否起到预防作用 请简要说明理由: 。(4)疫苗一般要接种2-3次,下列图示选项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①、②表示首次、再次注射疫苗)17.(7分)肺炎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引起肺炎的病因比较多,如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等。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①] 和[②] 组成,而且个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2)乙为支原体,据图判断,它是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您认为支原体是否可以划归为“细菌”一类,为什么 。(3)丙为细菌,[④]细胞壁外有[③] ,具有保护作用。丁能产生 ,是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丙引起的疾病,但对甲和乙引起的疾病没有明显治疗效果。(4)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丙、丁的繁殖方式分别是 。18.(7分)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1979年,沃伦提出了“幽门螺杆菌能导致胃病”的猜想。他邀请马歇尔一起研究,并对100位胃病患者进行检验,发现几乎所有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的胃内都存在幽门螺杆菌。资料2: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率高达40%~60%,但大部分感染者的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病菌而不患病。资料3:C14呼气试验可以检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存在。幽门螺杆菌可产生高活性的尿素酶,患者服用的尿素胶囊(被C14标记)会被尿素酶迅速分解为氨和C14标记的二氧化碳,定时收集并检测呼出气体中 C14标记的二氧化碳含量即可。(1)幽门螺杆菌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沃伦和马歇尔对100位胃病患者和招募的36位志愿者进行实验,而不是选择1位患者或志愿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3)从传染病学角度分析, Hp是造成胃病的 。从免疫类型看,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杀死多种病菌,属于 免疫。(4)资料3,若受检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被C14标记的二氧化碳,可得出的结论是: 。(5)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是治疗 Hp感染的药物之一。患者购买该药物(右图), (填“不需要”或“需要”)医生的处方。(6)从传染病预防措施分析,将“家庭成员检测阳性者与患者同时治疗”属于 。19.(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酸奶”(古人称为酪)的制作进行了探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齐民要术》中制酪流程大致如下:(1)上述流程中提到的先成酪,含有的发酵菌种主要是 ,该菌种与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2)取先成酪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 步骤。【走访调查】为满足市场需求,酸奶厂会研发不同口味的酸奶。研发人员探究果汁添加比例、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对酸奶的色泽、滋味、气味等进行感官评价,其中一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3)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 。(4)分析右图可发现,酸奶感官评分随着桑葚汁添加比例的增加,呈 的趋势;当桑葚汁添加比例为是 %时,感官评分最高。【动手实践】制作酸奶的每一步都需严谨细致,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制作失败。(5)若发酵瓶中液体腐败变质,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①灭菌不彻底 ②发酵时间过短 ③密封不严实20.(7分)分析生活常识和现象一、二,回答下列问题:一: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车祸或其他危急情况。一旦发生出血、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等情况,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施救者按医学护理的要求,及时适当对伤病者进行急救,可有效争取拯救生命的机会。二:生活中,有的同学一旦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生气发脾气、迁怒于别人;也有的同学在遇到挫折而不能及时调整时,会紧张、烦恼,甚至焦虑、抑郁或封闭自己。(1)结合右图,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急救时,首先要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 。然后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要点是:双手叠放在一起,用力向下按压患者的[]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口对口吹气法操作要点是:救护者在患者口部垫一块纱布后,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颌,另一只手 ,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患者口部用力吹入。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如此反复,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2)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 出血。这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3) 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可采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受伤血管的 (用“近心端”或“远心端”填空)止血,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紧急呼救。(4)假若生“现象二”出现在自己身上,您会怎么调节 。答案1. A;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甲),需用凹透镜矫正(丙),A正确;乙是远视眼成像,丁是凸透镜矫正,B、C、D错误。2. D; 解析: 听觉形成过程为: 耳郭(⑦) →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②)→耳蜗(⑤)→听神经(①)→大脑皮层听觉中枢(⑥),D正确, A、B、C顺序错误。3. B;解析:③是小脑,调节人体生理活动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B不正确;A、C、D对概念图的理解正确。4. B;解析:肾上腺素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为肌肉提供更多能量,B 正确;A、C、D不是肾上腺素的作用。5. A;解析:该测试需大脑皮层参与,属于复杂反射,A正确;测试数据越小反应越快,饮酒越多反应越慢,B、C、D错误。6. D;解析:D→E血糖下降,可能是胰高血糖素升高,与胰岛素作用相反, D不正确; A、B、C叙述正确。7. B;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激素无导管,A错误;幼年甲状腺激素过少患呆小症,C错误;植物人脑干正常,大脑受损,D错误。8. C;解析:煤、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C正确;A、B、D气体与环境变化对应错误。9. B;解析:②节能荧光灯、⑤可充电电池、⑥电子贺卡、⑦无磷洗衣粉、⑨纸质包装袋有利于环保,B正确;①③④⑧不利于环保。10. A;解析: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A正确;艾滋病病毒是病原体,“大脖子病”和夜盲症患者不是传染源,B、C、D错误。11. D;解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D正确;A、B、C不是流感主要传播途径。12. C;解析:按双倍剂量服用药物不符合安全用药,C错误;A、B、D做法正确。13. C;解析:巴斯德实验证实细菌来自空气,不是肉汤自身产生,C不正确;A、B、D叙述正确。14. A;解析:该装置通过隔绝微生物保存食物,与冰箱通过低温保存原理不同,A不正确;B、C、D分析正确。15. D;解析: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使水蚤心率加快,D正确;吸烟有害健康,清水组是对照组,同一水蚤不能重复使用,A、B、C错误。16. (1) 复杂; [③]视网膜; ⑤→⑥→⑦→⑨; 解析: 看到护士大哭是复杂反射,感受器在视网膜,痛觉路径是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2)淋巴;抗体;三;解析:细胞1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3)不能,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对甲流无作用(合理即可);解析:疫苗具有特异性。(4)C;解析:再次注射疫苗抗体产生更快更多,C符合。17.(1)蛋白质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解析: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2)原核;不能,支原体无细胞壁(合理即可);解析: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与细菌不同。(3)荚膜;青霉素(或抗生素);解析:细菌荚膜起保护作用,真菌产生抗生素。(4)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解析:细菌分裂生殖,真菌孢子生殖。18.(1)细胞;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解析:多次实验减少误差。(3)病原体;非特异性;解析: Hp是病原体,溶菌酶和胃酸属于非特异性免疫。(4)受检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解析:C14标记的二氧化碳多说明有Hp感染。(5)需要;解析:奥美拉唑是处方药,需医生处方。(6)控制传染源;解析: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19.(1)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解析:制酸奶用乳酸菌,是原核生物。(2)接种;解析:加先成酪是接种菌种。(3)桑葚汁添加比例;解析:实验变量是桑葚汁添加比例。(4)先上升后下降;8;解析:感官评分在8%时最高。(5)①③;解析:灭菌不彻底或密封不严会导致腐败。20.(1)呼吸道畅通;[④]胸骨下段约1/3处;捏紧患者的鼻孔;解析:急救先保持呼吸道畅通,按压胸骨下段,吹气时捏紧鼻孔。(2)毛细血管;解析:小伤口多为毛细血管出血。(3)动脉;近心端;解析:动脉出血呈鲜红色,需压迫近心端。(4)向朋友倾诉、参加运动等(合理即可);解析: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