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牛顿第二定律同步练习梳理基础知识: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 、跟它的质量成 ,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2.表达式F= ,其中力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 。二、力的单位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 ,符号为N。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即1 N= 。3.公式F=kma中k的取值(1)k的数值取决于F、m、a的单位的选取。(2)在质量的单位取kg,加速度的单位取m/s2,力的单位取N时,F= 中的k= ,此时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 。注意:实际物体所受的力往往不止一个,式中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梳理基础知识答案: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kma,其中力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二、力的单位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2.“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即1 N=1 kg·m/s2。3.公式F=kma中k的取值(1)k的数值取决于F、m、a的单位的选取。(2)在质量的单位取kg,加速度的单位取m/s2,力的单位取N时,F=kma中的k=1,此时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ma。注意:实际物体所受的力往往不止一个,式中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A组基础训练题一、单选题1.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独立存在2.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3.如图所示,小孙同学用力传感器A和B做“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当用A匀速拉动固定在滑块上的B时( )A.A对应示数比B对应示数大B.B对应示数比A对应示数大C.A和B对应示数有时不相等D.A和B对应示数任何时刻都相等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受力物体必定也是施力物体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D.鸡蛋碰石头鸡蛋破,因为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5.已知点电荷A的电量是点电荷B的3倍,则A对B作用力大小跟B对A作用力大小的比值为A.3∶1 B.1∶3C.1∶1 D.不确定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辆小车,酒精灯及试管固定在小车支架上构成小车整体,在酒精灯燃烧一段时间后塞子喷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小车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大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B.由于塞子的质量小于小车的质量,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小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C.塞子喷出瞬间,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小车整体的重力D.若增大试管内水的质量,则小车整体惯性不变7.如图甲,用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出示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观察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真实实验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变化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0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同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在同一挂钩上8.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9.拔河比赛是常见的群众性体育比赛项目。如图是某校的拔河比赛获胜队(甲队)的现场照片,该队缓慢地将对手(乙队)拉过线,关于这次拔河比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大于乙对绳的拉力B.甲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C.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甲对绳的拉力与地面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10.如图所示,中国三一重工的一台62米长的泵车,参与某次消防救火冷却作业,对泵车在水平地面上以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泵车受到的重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车对地面的压力C.开车时要求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司机的惯性D.若泵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增为原来的2倍时,泵车的加速度将大于二、多选题1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G表示运动员的重力,则( )A.先有F1后有F2B.运动员静止站立在跳板上,F2与G是一对平衡力C.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因人离开跳板前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F2大于F11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可能是弹力B.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C.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D.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13.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们可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力叫做反作用力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C.先有作用力,再产生反作用力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14.如图所示,两个石块A、B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受到的支持力是B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B.B对地面的压力是地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C.B对A的支持力和A对B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B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三、填空题15.在进行桌球运动时,若母球击中色球后静止,母球对色球的力 (选填:>,=,<)色球对母球的力;若母球击中色球而后退,母球对色球的力 (选填:>,=,<)色球对母球的力;若母球击中色球后继续前进,则母球对色球的力 (选填:>,=,<)色球对母球的反作用力。16.如图所示。A、B木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在水平恒力F拉动下恰匀速运动,B却静止。A、B之间存在 对作用反作用力。其中B施于A的支持力其反作用力是 ,这两个力的性质分别是 与 。其中与接触面平行的一对力其性质是 ,B施于A的滑动摩擦力,A施于静止的B是 摩擦力,地施于B的是 摩擦力。四、实验题17.如图所示,是利用DIS实验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时得到的图像。从图像上可以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总结出如下结论:(1) ;(2) 。18.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B是两个力传感器,B固定在木块C上,固定木块,用A拉B,传感器显示两钩子受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①②③19.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两个力传感器按如图甲方式对拉,其中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出力,如图乙所示。(1)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 。(2)由图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填字母)。A.两力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B.两力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C.两力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变化D.两力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0.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对拉(如图所示),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同时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 (选填“有”或“没有”)先后。五、解答题21.“人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作用力,人才能前进.”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22.“以卵击石,石头无恙而鸡蛋碎了,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这个说法对吗?怎样解释这个现象?23.有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细绳水平牵引木块,弹簧测力计有示数但木块没有移动,则:(1)涉及木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几对?(2)木块一共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3)试说明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24.树上一个质量为0.3kg的苹果。求:(1)受到的重力是多大?(2)该重力的反作用力多大?(3)如果地球只受这样大的一个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将以多大的加速度运动?(地球的质量是6×1024kg,g取10m/s2。)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一、单选题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D.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桌面上2.对于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离地面的原因是A.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小于地球对人的吸引力B.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吸引力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D.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吸引力4.中国选手张国伟曾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男子跳高决赛中以2米33的成绩获得银牌。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对张国伟跳高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在最高点处于平衡状态B.跳高过程中,张国伟的重心始终在身体上C.起跳时他对地面的压力大他的重力D.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5.如图所示,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桥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的轮胎要恢复形变,对桥面产生了向下的压力D.桥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由于桥面发生了形变6.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在保持该姿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环对人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B.当运动员双臂的夹角变小时,运动员会相对轻松一些C.环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环对运动员的作用力7.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下,沿竖直粗糙墙壁一起匀速向下运动。关于斜面体A和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一定受到四个力B.B可能受到四个力C.B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D.B对A的静摩擦力沿接触面斜向上8.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分开时,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D.在分开后,甲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运动的加速度大小9.甲乙两人进行拔河比赛,他们穿同种款式的运动鞋,设甲对乙的力为F1,乙对甲的力为F2,比赛中如果是甲赢得比赛A.一定是F1>F2B.一定是甲的体重大于乙的体重C.甲乙在决出胜负的瞬间乙的加速度为a,则有F1=m乙aD.比赛中乙一定产生了方向指向甲的加速度10.如图所示,竖直轻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A、B相连,物块A、B所受重力均为mg,物块B放在固定于水平面上的压力传感器上,物块A在初始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对物块A施以大小为的力将其下压一段距离x保持静止,然后撤去力F,当物块A向上运动到初始位置上方距离也是x时( )A.压力传感器的读数是零B.压力传感器的读数是C.压力传感器的读数是2mgD.压力传感器的读数是mg二、多选题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12.如图所示,G为球所受重力,F1为球所受支持力,F2为平台所受压力.它们均静止在水平面上,则( )A.F1与G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F1与G是一对平衡力D.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13.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和质量为m2的长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而长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1+m2)gB.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1+m2)gC.若改变F的大小,当F>μ1(m1+m2)g时,长木板一定不运动D.若将F作用于长木板,长木板与木块有可能会相对滑动三、填空题14.力是 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 物体和 物体。15.在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DIS实验中,我们获得了如图所示的图线,仅根据这个图线,我们可以得出实验题的结论是: 。四、实验题16.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B是两个力传感器,B固定在木块C上,固定木块,用A拉B,传感器显示两钩子受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①②③17.(1)如图所示是“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在测量之前弹簧测力计应该先进行 。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A,两个弹簧测力计读数大小 ,它们受力的方向 。(2)如图所示,将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连接一块木块,A用手拉着,匀速拉动木块时,观察到两弹簧测力计读数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在弹簧测力计的槽沟间放置泡沫塑料,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记,手拉弹簧测力计A使木块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泡沫塑料就停在前一过程中拉力最大的示数上。实验中观察到这两个示数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前面的实验中观察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同一时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五、计算题18.下图是早期的蒸汽汽车示意图,车上有一个蒸汽动力系统,当蒸汽动力系统向后喷出气体时,由于气体的反作用力,车就会向前运动;改变喷气的方向,汽车沿气体的反方向运动。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19.当一只质量为1kg的皮球从高处下落时,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那么该球作用在地球上的力有多大?由此引起地球的加速度多大?(地球的质量为)20.甲图为装载运输原木的工程车,它由车身、吊臂、液压支架、钢缆、夹臂组成。工程车(包括吊臂,液压支架)质量为,夹臂的质量为,假设钢缆质量不计,夹臂内侧竖直。现伐木工人通过收放钢缆、旋转吊臂的方式,夹起质量为的原木,使其获得大小为的瞬时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则夹臂对原木的摩擦力多大?(2)若瞬时加速度的方向水平向右,如图乙所示,则夹臂对原木的摩擦力多大?(3)若瞬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方向与水平方向夹斜向上,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工程车对地面压力多大?A组基础训练题答案1.A【详解】A.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故A正确;B.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的效果不可能相互抵消,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C错误;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不可以独立存在,故D错误;故选A。2.D【详解】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物体对地面产生压力的同时地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选项A错误;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平衡,不能合成,选项B错误;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故选:D3.D【详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和B对应示数任何时刻都相等。故选D。4.B【详解】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故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故A错误;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某个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其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故B正确;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相互作用,如万有引力、电磁力,故C错误;D.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力和石头对鸡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二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B。5.C【详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作用力跟B对A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它们的比值为1:1,ABD错误,C正确.6.C【详解】A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和小车受到的冲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C. 塞子喷出瞬间,试管内的气体对小车有斜向左下的作用力,所以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小车自身的重力,故C正确;D. 若增大试管内水的质量,则小车整体惯性增大,因为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故D错误.7.A【详解】AC.根据图像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变化,故A正确,C错误;B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不能合成,故BD错误;故选A。8.B【详解】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B正确;C.人所受的重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B。9.B【详解】A.甲对绳的拉力等于乙对绳的拉力,故A错误;B.拔河时,以乙为研究对象,他们受到:地面给乙的最大静摩擦力和绳子的拉力,乙败北,是因为地面能给乙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比绳子的拉力小,使乙所受合力方向偏向甲队,同理可知,地面能给甲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比绳子的拉力大,而甲对绳的拉力等于乙对绳的拉力,所以甲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故B正确;C.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甲对绳的拉力与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10.D【详解】泵车受到的重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二个不同的物体上,故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车对地面的摩擦力,而不是压力,选项B错误;开车时要求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司机的惯性所造成的危害,而不是减小惯性,选项C错误;当拉力为F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若拉力变为2F,则2F-f=ma′,解之得a′>2a,故选项D正确.11.BC【详解】ACD.F1为人对跳板的弹力,F2为跳板对人的弹力,所以F1与F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任何时刻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D错误,C正确;B.运动员静止站立在跳板上,受力平衡,则F2与G都作用在人身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故选BC。12.CD【详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弹力的反作用力也是弹力,故CD正确,AB错误。故选CD。13.CD【详解】A.我们可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力叫做反作用力,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是由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它们不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D。14.AC【详解】A.弹力的产生都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则A受到的支持力是B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A正确;B.B对地面的压力是B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C.B对A的支持力和A对B的压力是两物体之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B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是两物体之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C。15. = = =【详解】[1][2][3]母球对色球的力与色球对母球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运动状态无关。故三种情况均相等。16. 两 A施于B的压力 弹力 摩擦力 摩擦力 滑动 静【详解】[1][2][3][4]A、B之间存在两对作用反作用力,分别是: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其中B施于A的支持力其反作用力是A施于B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性质分别是弹力与摩擦力。[5][6][7]其中与接触面平行的一对力其性质是摩擦力,B施于A的滑动摩擦力,A施于静止的B是滑动摩擦力,地施于B的是静摩擦力。17.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或同时产生消失【详解】[1]由图像可知,图像上下两部分大小相同,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2]由图像可知,图像横轴为时间,且图像变化的时刻相同,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消失;由于图像上下两部分相反,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18.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详解】[1][2][3]固定木块C,用A拉B,传感器显示两钩子受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19. 时间 ABC【分析】考查牛顿第三定律探究实验。【详解】(1)[1]由题可知,图乙表示的是力传感器上的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以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时间,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力;(2)[2]从图乙可以看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变化,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20. 相等 相反 没有【详解】[1][2][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没有先后。21.说法不对;理由见解析【详解】这个说法不对,人走路时,地对脚的作用力等于脚蹬地的作用力,因为这是相互作用力,而人前进,是因为地对脚的作用力大于人受到的阻力.22.说法错误,见解析【详解】这种说法不对,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鸡蛋碎了是因为鸡蛋承受力差,而石头无恙是因为石头承受力强.23.(1)4对(2)2对(3)见解析【详解】(1)涉及木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4对,即地球对木块的吸引力与木块对地球的吸引力、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和木块对地面的摩擦力、弹簧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拉力。(2)以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与支持力,二者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二者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块一共受到2对平衡力的作用。(3)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相互作用力在效果上不能抵消,平衡力在效果上能抵消;相互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平衡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4.(1)3N;(2)3N;(3)【详解】(1)受到的重力为(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该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地球上,与物体的重力等大反向,大小为。(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带入数据解得加速度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 答案1.C【详解】A.重力作用在物体上,桌面对物体支持力也作用在物体上,所以物体所受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 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B错误.CD.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故C正确D错误.2.D【详解】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但是分别作用在地面和物体上,故不是平衡力,A错误;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错误;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D正确;故选D。3.D【详解】AB.人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人的吸引力是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选项AB错误;C D.人之所以能跳起离开地面,地面对人的弹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人具有向上的合力。故D正确,C错误。故选D。4.C【详解】A.人在最高点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故不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B.跳高过程中,由于运动员的动作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人重心的变化,所以重心不一定在运动员身上,故B错误;C.起跳时人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人向上加速运动,所以支持力大于本身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他对地面的压力大他的重力,故C正确。D.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和他对地面的压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C。5.C【详解】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同时都作用在汽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B.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桥面受到汽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C.汽车的轮胎产生了形变,要恢复形变,对桥面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对桥面产生向下的压力,C正确;D.桥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由于汽车的轮胎要恢复形变而产生的,D错误。故选C。6.D【详解】A.人受到两个力,重力及环对人的作用力,二力平衡,所以环对人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运动员双臂的夹角变小时,两个环对人的作用力的夹角变小,在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分力夹角越小,分力越小。B正确,不符合题意;C.环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运动员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人对地球的吸引力。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ABC..以AB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AB匀速向下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由于AB右侧没有外力,由平衡条件可知,墙壁面与B无弹力,因此也没有摩擦力,故在竖直方向上以B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A对B垂直接触面向上的支持,由于这两个力不同线,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B一定受到A对B沿接触面向上的摩擦力,故B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以A进行受力分析,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A必受到重力、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外力F四个力的作用,A正确,BC错误;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沿接触面向下,故D错误。故选A。8.C【详解】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大小相等,在推的过程中,甲的推力等于乙的推力,故A错误;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甲推的乙的时间等于乙推甲的时间,故B错误;D.由于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μmg=ma,所以a=μg,即他们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D错误;C.由于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根据可知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故C正确。故选C。9.D【详解】A.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B.根据题给条件无法确定甲与乙的体重关系,选项B错误;D.比赛中甲赢得胜利,说明乙受到甲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则比赛中乙一定产生了方向指向甲的加速度,选项D正确;C.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选项C错误。故选D。10.D【详解】根据,对物块A施以大小为的力将其下压一段距离x,弹簧弹力的改变量为根据,撤去力F,当物块A向上运动到初始位置上方距离也是x时,弹簧长度的改变量为2x,弹簧弹力的改变量为解得撤去F时弹簧的弹力为所以,当物块A向上运动到初始位置上方距离也是x时弹簧的弹力为0,弹簧处于原长,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压力传感器的读数等于mg。故选D。11.BCD【详解】A.力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两个磁体不接触,两个磁体之间通过磁场,也会有磁力产生,但是并没有接触,力没有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C错误,符合题意;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CD。12.BC【详解】AC.F1与G都作用在球上,且它们使球平衡,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C正确;BD.F1与F2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它们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正确,D错误。故选BC。13.CD【详解】先对木块受力分析,受拉力F、重力、支持力和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为f1=μ1m1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木块对长木板有向前的滑动摩擦力,长木板还受到重力、压力、支持力和地面对其向后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f2=f1=μ1m1g≠μ2(m1+m2)g,故AB错误;若改变F的大小,当F>μ1(m1+m2)g时,滑块加速,但滑块与长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长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也不变,故木板不会运动;故C正确;若将力F作用在长木板上时,滑块受木板的作用力等于二者间的滑动摩擦力;当整体的加速度大于μ1g时,木块一定会发生相对木板的滑动;故D正确;故选CD.【点睛】本题关键是先对滑块受力分析,求出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对长木板受力分析,求出长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同时要分清楚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可以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作用效果、牛顿第三定律判断.14. 物体对物体 受力 施力【详解】略1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详解】根据这个图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6.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详解】[1][2][3]固定木块C,用A拉B,传感器显示两钩子受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17. 调零 相等 相反 相等 相等 相反 总是大小相等【详解】(1)[1][2][3]在测量之前弹簧测力计应该先进行调零, 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A,两个弹簧测力计读数大小相等,它们受力的方向相反。(2)[4]将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连接一块木块,A用手拉着,匀速拉动木块时,观察到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5]在弹簧测力计的槽沟间放置泡沫塑料,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记,手拉弹簧测力计A使木块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泡沫塑料就停在前一过程中拉力最大的示数上.实验中观察到这两个示数相等。(3)[6][7]前面的实验中观察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同一时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是大小相等。18.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详解】由于气体的反作用力,车就会向前运动;改变喷气的方向,汽车沿气体的反方向运动。这一现象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19.9.8N ;【详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该球作用在地球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引起地球的加速度20.(1);(2);(3)【详解】(1)原木受俩侧的摩擦力和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2)原木受到两侧的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3)把加速度分解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对于原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钢绳的拉力对于工程在竖直方向上解得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程车对地面压力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