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一、积累和运用 (35分)1.(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并给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有些年轻人狂wàng 自大,其实在德高wàng 重的智者面前,他们的行为可笑之极。②这片植被显得极不协调,路左边是参 差不齐的灌木野草,右边却是齐刷刷的参 天大树。【答案】妄;望;cēn;cān【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狂 wàng 自大” 中,“wàng” 对应的汉字是 “妄”。“妄” 有胡乱、荒诞不合理的意思,“狂妄自大” 指极其狂傲,自以为了不起,用 “妄” 能准确体现出这种态度。“德高 wàng 重” 里,“wàng” 应为 “望”。“望” 有名望、声望的含义,“德高望重” 指道德高尚,声望很高,“望” 契合该词对人声望的描述。②“参差不齐” 的 “参” 读 “cēn”。这个词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cēn” 的读音专门用于该成语,体现出事物的不整齐状态。“参天大树” 的 “参” 读 “cān”。“参天” 指高悬或高耸于天空,“cān” 的读音能准确表达出大树高耸入云的态势。故答案为:妄;望;cēn;cān【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2.(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查字典,并理解运用。“慕”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慕”字的第九笔是 。“慕”的意思有:①羡慕,仰慕;②思念。“慕”在“慕名”中应选意思 。“摹”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这个字的意思是 。【答案】艹;11;丿;①;M;mo;仿效,照着样子做【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查字典方法。对于 “慕” 字,用部首查字法时,先确定其部首为 “艹”,这是因为 “慕” 的字形结构中,“艹” 是表意的部首。去掉部首后,计算剩余笔画数为 11 画,这需要准确数出除部首外的笔画,避免漏数或多数。“慕” 的笔顺依次为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捺、竖钩、点、点、点,仔细数来,第九笔是 “丿”(撇)。理解 “慕” 在 “慕名” 中的含义,要结合词语 “慕名” 指仰慕名气这一意思,所以选①羡慕、仰慕。对于 “摹” 字,音序查字法要求先查音序,即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 “M”,再查对应的音节 “mo”。“摹” 的意思是仿效、照着样子做,这一含义与其常用于 “临摹” 等词语中所表达的照着原样描画的意思相符。故答案为:艹;11;丿;①;M;mo;仿效,照着样子做【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3.(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精兵简政 聚精会神B.能歌善舞 循循善诱 惩恶扬善C.志同道合 凌云壮志 鸿鹄之志D.滔滔不绝 千古绝唱 悲痛欲绝【答案】C【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义。A.“精” 在 “精益求精” 里指完美、最好;在 “精兵简政” 中是经过提炼或挑选的意思;在 “聚精会神” 中表示精神、精力。三个词语中 “精” 的意思不同。B.“善” 在 “能歌善舞” 和 “循循善诱” 中均为擅长、善于之意;但在 “惩恶扬善” 中指善良、好事。所以该选项中 “善” 的意思不完全相同。C.“志” 在 “志同道合”“凌云壮志”“鸿鹄之志” 里都表示志向。三个词语中 “志” 的意思完全相同。D.“绝” 在 “滔滔不绝” 中是断绝、停止的意思;在 “千古绝唱” 中指独一无二的;在 “悲痛欲绝” 中表示断、气息中止。三个词语中 “绝” 的意思不同。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4.(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关于“杭州亚运会”的新闻报道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运动健儿们积极备战,刻苦训练,对即将到来的亚运会胸有成竹。B.6月2日,“亚运中国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人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C.为了办好亚运会,杭州政府齐心协力打造美好城市,表现出锲而不舍的决心。D.亚运会志愿者招募启动后,大学生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都踊跃报名。【答案】B【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前心中已有竹的形象,后比喻做事前有成熟计划或充分把握。中国运动健儿刻苦备战,对亚运会有充分准备,用 “胸有成竹” 形容其状态,符合语境。B.“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亚运中国星” 卫星发射是为亚运会助力的重要事件,具有特殊意义,并非日常常见的普通事物,用 “司空见惯” 形容人们对其的态度,不符合语境,属于使用不当。C.“锲而不舍”:意为不断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杭州政府为办好亚运会齐心协力、持续打造美好城市,体现出坚持到底的决心,“锲而不舍” 能准确表达这种态度,符合语境。D.“来之不易”:表示得到某物或机会很不容易。亚运会志愿者机会珍贵,大学生们踊跃报名体现对其的珍惜,“来之不易” 符合对该机会的描述,使用恰当。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5.(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二十年里,一批批科技特派员把科技致富的种子播撒在乡野沃土里。B.核酸检测时,为了避免绝不发生交叉感染,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C.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D.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在各类比赛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答案】A【知识点】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正确;B.“为了避免绝不发生交叉感染” 存在否定不当的问题。“避免” 本身带有否定意味,与 “绝不” 连用,表意相反,应删去 “绝不”。C.“培养学生…… 的水平” 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水平” 不能与 “培养” 搭配,可改为 “培养学生…… 的能力”。D .“良好的心态是…… 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良好的心态” 是肯定的一面,“能否” 是两面,可删去 “能否”。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6.(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关于我国的文化常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为“诗佛”的是王维。B.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品行。C.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D.元宵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习俗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答案】C【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BD.正确;C.马克 吐温是美国作家,而非英国作家,其笔下的汤姆 索亚是经典儿童形象,该选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7.(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按要求改写句子。(1)日本政府争夺钓鱼岛的事件令人气愤。(改成反问句) (2)那是一座用石头砌墙、木头作支架的白色小房子。(缩句) (3)我们要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 我们要认识网络之外的世界。(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4)刘老师嘱咐班长:“我今天去区里参加培训,由王老师代替我上语文课。”如果你是班长,你会这样转告同学: 【答案】难道日本政府争夺钓鱼岛的事件不令人气愤吗?;那是房子。;我们既要科学、文明的使用网络,也要认识网络之外的世界。;刘老师说他今天去区里参加培训,由王老师替他上语文课。【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缩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改写句子。(1)陈述句改反问句时,要在肯定词前加反问语气词,将肯定改为否定,句末加疑问助词并改句号为问号,通过反问增强语气。(2)缩句需保留句子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删去修饰限制的定语、状语、补语,使句子更简洁。(3)合并句子要先判断分句间关系,此处为并列关系,选用 “既…… 也……” 等关联词,让句子连贯且逻辑清晰。(4)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要去掉引号,转换人称(将 “我” 改为 “他”),保持原意不变,符合转述语境。故答案为:(1)难道日本政府争夺钓鱼岛的事件不令人气愤吗?(2)那是房子。(3)我们既要科学、文明的使用网络,也要认识网络之外的世界。(4)刘老师说他今天去区里参加培训,由王老师替他上语文课。【点评】本道题考查句子的改写,要注意根据要求作答,注意语序的调整等等.(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名著阅读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8.上面的文字出自 (书名)中的 这一情节。本书的作者是 。9.选文体现了唐僧 的性格特点。【答案】8.《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吴承恩9.不辨是非,不明事理,斯文迂腐【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西游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从选段中 “唐僧”“行者(孙悟空)”“《紧箍咒》” 以及 “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出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文中孙悟空打死 “平人” 却被唐僧认为是行凶,结合名著情节,这是 “三打白骨精” 中的内容,白骨精三次变化成普通人迷惑唐僧,孙悟空识破并将其打死,却遭唐僧误解。《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故答案为:《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吴承恩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选段中,唐僧不听孙悟空关于 “他是妖精” 的辩解,坚持认为孙悟空 “行凶”“无心向善”“有意作恶”,执意要赶走孙悟空。这体现出唐僧不辨是非、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且性格斯文迂腐的特点,他过于拘泥于 “出家人耳听善言” 的教条,不能认清妖精的真面目。故答案为: 不辨是非,不明事理,斯文迂腐10.(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口语交际临近毕业,小学的学校门口公告栏专门为六年级毕业生开辟了《依依惜别》专栏,请你敞开心扉,写下对母校的临别赠言或合理化建议吧。【答案】示例:感谢母校,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今日的少年。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匆匆而去,我有的是不舍和留恋,但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我会永远记住在母校经历过的美好时光!【知识点】见解表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写临别赠言时,可回忆在母校的成长经历,表达不舍与感恩之情,语言要饱含真情,体现对母校的眷恋;提合理化建议时,需结合学校实际,针对校园环境、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想法,语气要诚恳礼貌。无论是赠言还是建议,都要符合毕业生的身份,避免空洞笼统,让文字充满温度与诚意。故答案为: 示例:感谢母校,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今日的少年。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匆匆而去,我有的是不舍和留恋,但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我会永远记住在母校经历过的美好时光!【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11.(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名句默写。(1)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 ”——《论语》(2)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3)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七律·长征》(4)李商隐登上乐游原,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出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感叹:“ , 。 ”——李商隐《登乐游原》(5)司马迁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答案】勿施于人;家祭无忘告乃翁;万水千山只等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1)(2)(3)(5)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祭,鸿。(4)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精准描绘了李商隐登上乐游原所见的辉煌黄昏斜阳之景。“夕阳无限好” 展现了黄昏夕阳的灿烂美好,“只是近黄昏” 则流露出嗟老伤穷、感叹时光易逝的残光末路之感,与题目中描述的情境完全契合。故答案为:(1)勿施于人(2)家祭无忘告乃翁(3)万水千山只等闲(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5)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二、古诗词赏析。(4分)(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 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这里指奸臣邪佞。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12.“飞来峰上千寻塔”这句诗 (正面 侧面)写塔之高,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 1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奸臣邪佞。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的政治抱负。【答案】12.正面;闻说鸡鸣见日升13.敢于斗争,为实现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生活杂感;登飞来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飞来峰上千寻塔” 中,“千寻” 是古时长度单位,用 “千寻” 直接形容塔的高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属于正面描写塔之高。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 “闻说鸡鸣见日升”。“鸡鸣见日升” 意为听说在塔上,鸡鸣时分就能看到太阳升起。通过 “鸡鸣时分便能见日出” 这一情景,从侧面烘托出塔的高耸 —— 正因塔足够高,才能在更早的时间看到日出,以间接描写凸显塔高的特点。故答案为:正面;闻说鸡鸣见日升13.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浮云遮望眼” 中,“浮云” 结合注释可知指奸臣邪佞。而诗人以 “不畏” 二字开篇,表明自己不惧怕这些 “浮云” 的遮挡。这体现出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被奸邪势力所动摇,有着敢于与保守势力斗争、为实现改革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政治情怀。故答案为: 敢于斗争,为实现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三、文言文阅读。(10分)(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4.字义解释:(1)执: (2) 亦: (3)俄: (4) 至: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16.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答案】14.拿;也;不久;到15.(1)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2)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16.无论做什么事,正确的方法非常重要,若方法不对,再努力也是徒劳。做事不能太死板,要懂得变通。遇事要学会思考,要有主见,不能轻信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建议【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2)(3)【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执” 在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中,结合 “长竿” 和 “入城门” 的情境,可理解为 “拿”;(2)“亦不可入” 中 “亦” 连接 “竖执之” 和 “横执之” 两种情况,表同样,即 “也”;(3)“俄有老父至” 中 “俄” 形容时间短,意为 “不久”;(4)“至” 结合 “老父” 的动作,指 “到”。故答案为:拿;也;不久;到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重点词:“初” 是 “起初”,“执” 为 “拿”(2)重点词:“何以” 是 “为什么用”,“中截” 指 “从中间截断”。故答案为: (1)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2)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16.本题考查道理启示。这则故事通过鲁人执竿入城时不知变通,以及老父出主意截断长竿的情节,传达出多重道理。鲁人面对问题缺乏灵活思考,说明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死板;老父看似解决问题实则破坏了长竿,警示人们不要自作聪明、盲从他人意见,解决问题需选正确方法,否则徒劳无功。结合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结果,可提炼出这些寓意。故答案为: 无论做什么事,正确的方法非常重要,若方法不对,再努力也是徒劳。做事不能太死板,要懂得变通。遇事要学会思考,要有主见,不能轻信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建议四、课外阅读(14分)(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生之喜悦①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②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③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④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⑤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1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以手掩面: 契机: 18.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19.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20.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21.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答案】17.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本文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本文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关键。18.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19.①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②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③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20.因为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21.示例:生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2)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17.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以手掩面”:从字面看是用手遮住脸部,结合文中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 可知,这里指女护士因不忍看到马修承受痛苦而做出的动作。“契机”:原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文中 “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 表明,马修将痛楚视为自身病情好转、向康复迈进的关键节点。故答案为: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本文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本文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关键。18.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对于全身瘫痪的马修而言,曾经的无知觉如同 “死寂的沙漠”,而痛楚的出现让他真切感受到自己 “还活着”,这是生命存在的证明。这种对生命存在的感知,以及从中看到的康复希望,便是他 “生之喜悦” 的来源,体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望和希望对生命的重要性。故答案为: 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19.本题考查语句摘抄。文中直接描写马修痛苦的句子,如 “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 —— 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直接展现了痛苦的程度和他的无助;侧面通过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从护士的反应烘托出马修痛苦之深。故答案为: ①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②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③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马修曾长期处于无知觉的状态,而痛楚的出现意味着 “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让他 “体验到了存在”,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这是医疗价值和康复价值的体现,所以他感激痛楚。故答案为:因为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21.本题考查阅读启示。马修在剧痛中依然能感受到 “生之喜悦”,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顽强的意志。这启示我们,生命本身就是值得珍惜的,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心怀希望、积极面对,就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喜悦。故答案为: 示例:生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五、写作(30分)22.(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按要求作文《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然。”说的是汉代人黄香,从小对父母很孝顺,夏日炎热,其父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体现了一颗感恩的心。其实,在生活中,感恩之心的表现是很多的,回报师长的传道授业,回报朋友的悉心关照,回报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是生活的大智慧。请以“感恩 ”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得少于 500 字,书写要工整。(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答案】例文:感恩遇见世界这么大,感恩遇见你。——题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在初三这一年,压力大得几次让我崩溃。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学不懂的数学。考试压力,老师家长的期望都像一个无形的担子压在我肩上,好像每天来学校都成了一种负担。体育要中考,理化实验要拿满分,政治历史加分,这些都像一个紧箍咒天天在脑子里面响,提醒我要努力坚持。那天,我和以往一样坐在位置上用无奈的表情看着班主任新安排的座位表,又要换座位,又不晓得要和谁坐了。很巧,也很不幸,我和他在一组。其实我们之前玩得挺好的,但再好的情感几个月不联系也会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时间消磨了吧。我看着他学习的样子和他在课上发言所讲的话,都有一种让我想立马冲回家看书的冲动,我也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努力,他说不要相信那些不劳而获的童话,真正强大的人,他们信奉的是天道酬勤,好像这句话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在努力的日子里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但我也没有答案,直到前几节语文课上一位女同学念的作文:“现在的努力不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是为了以后去超市买菜可以不看价钱,在父母病倒时自己可以成为他们的依靠。”但努力这么久都没有大进步,我也想过放弃,和他说着我的感受,他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他的强大和决心,这也让我更加有了向前的动力。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操场上奋力拼搏的我们,也不会忘记在黑夜星星的照耀下挑灯苦读的我们,更不会忘记我们一起努力过的初三生活。我会赞美严冬,赞美酷暑,因为严寒酷暑你我同感同受,让体验更为丰富;赞美怎么都不会解的数学,因为我们拿到的是同一份不会做的数学卷子,但仍旧绞尽脑汁去解答。语文老师常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过客,你能遇见的人都要感恩。感恩遇见,让我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材料以《三字经》中 “香九龄,能温席” 的典故引出 “感恩” 主题,随后拓展到生活中感恩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感恩师长、朋友、陌生人等),并点明 “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是生活的大智慧”。整体围绕 “感恩” 展开,核心关键词为 “感恩”,强调感恩在个人品德修养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题干分析】① 材料解析:黄香温席的典故,体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传统孝道中感恩的典型表现,传递出 “感恩应从身边亲人做起” 的理念。生活中感恩的多种场景,说明感恩的对象并非局限于亲人,还包括师长、朋友乃至陌生人,拓宽了感恩的范围,强调感恩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是生活的大智慧”,则升华了感恩的价值,指出感恩不仅是品德要求,更能指引人更好地生活。② 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应围绕 “感恩” 展开,可从 “感恩是什么”“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三个维度切入。写作误区:容易出现补题随意(如补题过大导致内容空洞)、事例堆砌缺乏情感共鸣、只写 “被感恩” 的事件而忽略 “感恩的动与心理” 等问题。需重点刻画感恩的原因(对方的付出)和感恩带来的影响(对自己或他人的改变),略写与主题关联较弱的铺垫内容。开头可引用材料中的黄香典故,或用生活中一个细微的感恩场景(如清晨母亲准备的早餐)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选取历史典故(如韩信报漂母一饭之恩)、身边小事(如老师深夜批改作业、朋友困境中的陪伴)、社会热点(如志愿者默默奉献后收到的感谢)等;结尾可升华主题,强调感恩是循环的善意,能让生活更温暖。【立意提取】1.感恩那双温暖的手2.感恩那束照亮前路的光3.感恩陌生人的微光4.感恩挫折教会我的事【点评】这篇例文以 “感恩遇见” 为题,紧扣感恩主题,选取初三与同学共同奋斗的经历,情感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遇见带来的动力,语言朴实自然,结尾升华主旨,体现了感恩遇见对成长的意义,符合写作要求。1 / 1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一、积累和运用 (35分)1.(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并给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有些年轻人狂wàng 自大,其实在德高wàng 重的智者面前,他们的行为可笑之极。②这片植被显得极不协调,路左边是参 差不齐的灌木野草,右边却是齐刷刷的参 天大树。2.(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查字典,并理解运用。“慕”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慕”字的第九笔是 。“慕”的意思有:①羡慕,仰慕;②思念。“慕”在“慕名”中应选意思 。“摹”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这个字的意思是 。3.(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精兵简政 聚精会神B.能歌善舞 循循善诱 惩恶扬善C.志同道合 凌云壮志 鸿鹄之志D.滔滔不绝 千古绝唱 悲痛欲绝4.(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关于“杭州亚运会”的新闻报道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运动健儿们积极备战,刻苦训练,对即将到来的亚运会胸有成竹。B.6月2日,“亚运中国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人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C.为了办好亚运会,杭州政府齐心协力打造美好城市,表现出锲而不舍的决心。D.亚运会志愿者招募启动后,大学生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都踊跃报名。5.(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二十年里,一批批科技特派员把科技致富的种子播撒在乡野沃土里。B.核酸检测时,为了避免绝不发生交叉感染,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C.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D.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在各类比赛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6.(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关于我国的文化常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为“诗佛”的是王维。B.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品行。C.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D.元宵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习俗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7.(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按要求改写句子。(1)日本政府争夺钓鱼岛的事件令人气愤。(改成反问句) (2)那是一座用石头砌墙、木头作支架的白色小房子。(缩句) (3)我们要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 我们要认识网络之外的世界。(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4)刘老师嘱咐班长:“我今天去区里参加培训,由王老师代替我上语文课。”如果你是班长,你会这样转告同学: (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名著阅读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8.上面的文字出自 (书名)中的 这一情节。本书的作者是 。9.选文体现了唐僧 的性格特点。10.(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口语交际临近毕业,小学的学校门口公告栏专门为六年级毕业生开辟了《依依惜别》专栏,请你敞开心扉,写下对母校的临别赠言或合理化建议吧。11.(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名句默写。(1)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 ”——《论语》(2)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3)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七律·长征》(4)李商隐登上乐游原,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出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感叹:“ , 。 ”——李商隐《登乐游原》(5)司马迁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二、古诗词赏析。(4分)(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 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这里指奸臣邪佞。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12.“飞来峰上千寻塔”这句诗 (正面 侧面)写塔之高,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 1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奸臣邪佞。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的政治抱负。三、文言文阅读。(10分)(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4.字义解释:(1)执: (2) 亦: (3)俄: (4) 至: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16.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四、课外阅读(14分)(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生之喜悦①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②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③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④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⑤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1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以手掩面: 契机: 18.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19.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20.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21.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五、写作(30分)22.(2024七上·临湘开学考)按要求作文《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然。”说的是汉代人黄香,从小对父母很孝顺,夏日炎热,其父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体现了一颗感恩的心。其实,在生活中,感恩之心的表现是很多的,回报师长的传道授业,回报朋友的悉心关照,回报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是生活的大智慧。请以“感恩 ”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得少于 500 字,书写要工整。(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妄;望;cēn;cān【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狂 wàng 自大” 中,“wàng” 对应的汉字是 “妄”。“妄” 有胡乱、荒诞不合理的意思,“狂妄自大” 指极其狂傲,自以为了不起,用 “妄” 能准确体现出这种态度。“德高 wàng 重” 里,“wàng” 应为 “望”。“望” 有名望、声望的含义,“德高望重” 指道德高尚,声望很高,“望” 契合该词对人声望的描述。②“参差不齐” 的 “参” 读 “cēn”。这个词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cēn” 的读音专门用于该成语,体现出事物的不整齐状态。“参天大树” 的 “参” 读 “cān”。“参天” 指高悬或高耸于天空,“cān” 的读音能准确表达出大树高耸入云的态势。故答案为:妄;望;cēn;cān【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2.【答案】艹;11;丿;①;M;mo;仿效,照着样子做【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查字典方法。对于 “慕” 字,用部首查字法时,先确定其部首为 “艹”,这是因为 “慕” 的字形结构中,“艹” 是表意的部首。去掉部首后,计算剩余笔画数为 11 画,这需要准确数出除部首外的笔画,避免漏数或多数。“慕” 的笔顺依次为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捺、竖钩、点、点、点,仔细数来,第九笔是 “丿”(撇)。理解 “慕” 在 “慕名” 中的含义,要结合词语 “慕名” 指仰慕名气这一意思,所以选①羡慕、仰慕。对于 “摹” 字,音序查字法要求先查音序,即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 “M”,再查对应的音节 “mo”。“摹” 的意思是仿效、照着样子做,这一含义与其常用于 “临摹” 等词语中所表达的照着原样描画的意思相符。故答案为:艹;11;丿;①;M;mo;仿效,照着样子做【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3.【答案】C【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义。A.“精” 在 “精益求精” 里指完美、最好;在 “精兵简政” 中是经过提炼或挑选的意思;在 “聚精会神” 中表示精神、精力。三个词语中 “精” 的意思不同。B.“善” 在 “能歌善舞” 和 “循循善诱” 中均为擅长、善于之意;但在 “惩恶扬善” 中指善良、好事。所以该选项中 “善” 的意思不完全相同。C.“志” 在 “志同道合”“凌云壮志”“鸿鹄之志” 里都表示志向。三个词语中 “志” 的意思完全相同。D.“绝” 在 “滔滔不绝” 中是断绝、停止的意思;在 “千古绝唱” 中指独一无二的;在 “悲痛欲绝” 中表示断、气息中止。三个词语中 “绝” 的意思不同。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4.【答案】B【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前心中已有竹的形象,后比喻做事前有成熟计划或充分把握。中国运动健儿刻苦备战,对亚运会有充分准备,用 “胸有成竹” 形容其状态,符合语境。B.“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亚运中国星” 卫星发射是为亚运会助力的重要事件,具有特殊意义,并非日常常见的普通事物,用 “司空见惯” 形容人们对其的态度,不符合语境,属于使用不当。C.“锲而不舍”:意为不断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杭州政府为办好亚运会齐心协力、持续打造美好城市,体现出坚持到底的决心,“锲而不舍” 能准确表达这种态度,符合语境。D.“来之不易”:表示得到某物或机会很不容易。亚运会志愿者机会珍贵,大学生们踊跃报名体现对其的珍惜,“来之不易” 符合对该机会的描述,使用恰当。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5.【答案】A【知识点】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正确;B.“为了避免绝不发生交叉感染” 存在否定不当的问题。“避免” 本身带有否定意味,与 “绝不” 连用,表意相反,应删去 “绝不”。C.“培养学生…… 的水平” 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水平” 不能与 “培养” 搭配,可改为 “培养学生…… 的能力”。D .“良好的心态是…… 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良好的心态” 是肯定的一面,“能否” 是两面,可删去 “能否”。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6.【答案】C【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BD.正确;C.马克 吐温是美国作家,而非英国作家,其笔下的汤姆 索亚是经典儿童形象,该选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7.【答案】难道日本政府争夺钓鱼岛的事件不令人气愤吗?;那是房子。;我们既要科学、文明的使用网络,也要认识网络之外的世界。;刘老师说他今天去区里参加培训,由王老师替他上语文课。【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缩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改写句子。(1)陈述句改反问句时,要在肯定词前加反问语气词,将肯定改为否定,句末加疑问助词并改句号为问号,通过反问增强语气。(2)缩句需保留句子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删去修饰限制的定语、状语、补语,使句子更简洁。(3)合并句子要先判断分句间关系,此处为并列关系,选用 “既…… 也……” 等关联词,让句子连贯且逻辑清晰。(4)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要去掉引号,转换人称(将 “我” 改为 “他”),保持原意不变,符合转述语境。故答案为:(1)难道日本政府争夺钓鱼岛的事件不令人气愤吗?(2)那是房子。(3)我们既要科学、文明的使用网络,也要认识网络之外的世界。(4)刘老师说他今天去区里参加培训,由王老师替他上语文课。【点评】本道题考查句子的改写,要注意根据要求作答,注意语序的调整等等.【答案】8.《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吴承恩9.不辨是非,不明事理,斯文迂腐【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西游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从选段中 “唐僧”“行者(孙悟空)”“《紧箍咒》” 以及 “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出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文中孙悟空打死 “平人” 却被唐僧认为是行凶,结合名著情节,这是 “三打白骨精” 中的内容,白骨精三次变化成普通人迷惑唐僧,孙悟空识破并将其打死,却遭唐僧误解。《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故答案为:《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吴承恩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选段中,唐僧不听孙悟空关于 “他是妖精” 的辩解,坚持认为孙悟空 “行凶”“无心向善”“有意作恶”,执意要赶走孙悟空。这体现出唐僧不辨是非、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且性格斯文迂腐的特点,他过于拘泥于 “出家人耳听善言” 的教条,不能认清妖精的真面目。故答案为: 不辨是非,不明事理,斯文迂腐10.【答案】示例:感谢母校,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今日的少年。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匆匆而去,我有的是不舍和留恋,但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我会永远记住在母校经历过的美好时光!【知识点】见解表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写临别赠言时,可回忆在母校的成长经历,表达不舍与感恩之情,语言要饱含真情,体现对母校的眷恋;提合理化建议时,需结合学校实际,针对校园环境、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想法,语气要诚恳礼貌。无论是赠言还是建议,都要符合毕业生的身份,避免空洞笼统,让文字充满温度与诚意。故答案为: 示例:感谢母校,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今日的少年。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匆匆而去,我有的是不舍和留恋,但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我会永远记住在母校经历过的美好时光!【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11.【答案】勿施于人;家祭无忘告乃翁;万水千山只等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1)(2)(3)(5)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祭,鸿。(4)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精准描绘了李商隐登上乐游原所见的辉煌黄昏斜阳之景。“夕阳无限好” 展现了黄昏夕阳的灿烂美好,“只是近黄昏” 则流露出嗟老伤穷、感叹时光易逝的残光末路之感,与题目中描述的情境完全契合。故答案为:(1)勿施于人(2)家祭无忘告乃翁(3)万水千山只等闲(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5)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答案】12.正面;闻说鸡鸣见日升13.敢于斗争,为实现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生活杂感;登飞来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飞来峰上千寻塔” 中,“千寻” 是古时长度单位,用 “千寻” 直接形容塔的高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属于正面描写塔之高。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 “闻说鸡鸣见日升”。“鸡鸣见日升” 意为听说在塔上,鸡鸣时分就能看到太阳升起。通过 “鸡鸣时分便能见日出” 这一情景,从侧面烘托出塔的高耸 —— 正因塔足够高,才能在更早的时间看到日出,以间接描写凸显塔高的特点。故答案为:正面;闻说鸡鸣见日升13.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浮云遮望眼” 中,“浮云” 结合注释可知指奸臣邪佞。而诗人以 “不畏” 二字开篇,表明自己不惧怕这些 “浮云” 的遮挡。这体现出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被奸邪势力所动摇,有着敢于与保守势力斗争、为实现改革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政治情怀。故答案为: 敢于斗争,为实现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答案】14.拿;也;不久;到15.(1)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2)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16.无论做什么事,正确的方法非常重要,若方法不对,再努力也是徒劳。做事不能太死板,要懂得变通。遇事要学会思考,要有主见,不能轻信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建议【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2)(3)【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执” 在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中,结合 “长竿” 和 “入城门” 的情境,可理解为 “拿”;(2)“亦不可入” 中 “亦” 连接 “竖执之” 和 “横执之” 两种情况,表同样,即 “也”;(3)“俄有老父至” 中 “俄” 形容时间短,意为 “不久”;(4)“至” 结合 “老父” 的动作,指 “到”。故答案为:拿;也;不久;到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重点词:“初” 是 “起初”,“执” 为 “拿”(2)重点词:“何以” 是 “为什么用”,“中截” 指 “从中间截断”。故答案为: (1)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2)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16.本题考查道理启示。这则故事通过鲁人执竿入城时不知变通,以及老父出主意截断长竿的情节,传达出多重道理。鲁人面对问题缺乏灵活思考,说明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死板;老父看似解决问题实则破坏了长竿,警示人们不要自作聪明、盲从他人意见,解决问题需选正确方法,否则徒劳无功。结合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结果,可提炼出这些寓意。故答案为: 无论做什么事,正确的方法非常重要,若方法不对,再努力也是徒劳。做事不能太死板,要懂得变通。遇事要学会思考,要有主见,不能轻信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建议【答案】17.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本文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本文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关键。18.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19.①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②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③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20.因为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21.示例:生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2)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17.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以手掩面”:从字面看是用手遮住脸部,结合文中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 可知,这里指女护士因不忍看到马修承受痛苦而做出的动作。“契机”:原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文中 “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 表明,马修将痛楚视为自身病情好转、向康复迈进的关键节点。故答案为: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本文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本文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关键。18.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对于全身瘫痪的马修而言,曾经的无知觉如同 “死寂的沙漠”,而痛楚的出现让他真切感受到自己 “还活着”,这是生命存在的证明。这种对生命存在的感知,以及从中看到的康复希望,便是他 “生之喜悦” 的来源,体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望和希望对生命的重要性。故答案为: 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19.本题考查语句摘抄。文中直接描写马修痛苦的句子,如 “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 —— 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直接展现了痛苦的程度和他的无助;侧面通过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从护士的反应烘托出马修痛苦之深。故答案为: ①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②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③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马修曾长期处于无知觉的状态,而痛楚的出现意味着 “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让他 “体验到了存在”,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这是医疗价值和康复价值的体现,所以他感激痛楚。故答案为:因为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21.本题考查阅读启示。马修在剧痛中依然能感受到 “生之喜悦”,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顽强的意志。这启示我们,生命本身就是值得珍惜的,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心怀希望、积极面对,就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喜悦。故答案为: 示例:生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22.【答案】例文:感恩遇见世界这么大,感恩遇见你。——题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在初三这一年,压力大得几次让我崩溃。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学不懂的数学。考试压力,老师家长的期望都像一个无形的担子压在我肩上,好像每天来学校都成了一种负担。体育要中考,理化实验要拿满分,政治历史加分,这些都像一个紧箍咒天天在脑子里面响,提醒我要努力坚持。那天,我和以往一样坐在位置上用无奈的表情看着班主任新安排的座位表,又要换座位,又不晓得要和谁坐了。很巧,也很不幸,我和他在一组。其实我们之前玩得挺好的,但再好的情感几个月不联系也会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时间消磨了吧。我看着他学习的样子和他在课上发言所讲的话,都有一种让我想立马冲回家看书的冲动,我也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努力,他说不要相信那些不劳而获的童话,真正强大的人,他们信奉的是天道酬勤,好像这句话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在努力的日子里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但我也没有答案,直到前几节语文课上一位女同学念的作文:“现在的努力不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是为了以后去超市买菜可以不看价钱,在父母病倒时自己可以成为他们的依靠。”但努力这么久都没有大进步,我也想过放弃,和他说着我的感受,他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他的强大和决心,这也让我更加有了向前的动力。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操场上奋力拼搏的我们,也不会忘记在黑夜星星的照耀下挑灯苦读的我们,更不会忘记我们一起努力过的初三生活。我会赞美严冬,赞美酷暑,因为严寒酷暑你我同感同受,让体验更为丰富;赞美怎么都不会解的数学,因为我们拿到的是同一份不会做的数学卷子,但仍旧绞尽脑汁去解答。语文老师常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过客,你能遇见的人都要感恩。感恩遇见,让我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材料以《三字经》中 “香九龄,能温席” 的典故引出 “感恩” 主题,随后拓展到生活中感恩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感恩师长、朋友、陌生人等),并点明 “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是生活的大智慧”。整体围绕 “感恩” 展开,核心关键词为 “感恩”,强调感恩在个人品德修养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题干分析】① 材料解析:黄香温席的典故,体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传统孝道中感恩的典型表现,传递出 “感恩应从身边亲人做起” 的理念。生活中感恩的多种场景,说明感恩的对象并非局限于亲人,还包括师长、朋友乃至陌生人,拓宽了感恩的范围,强调感恩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感恩是做人的道德,是生活的大智慧”,则升华了感恩的价值,指出感恩不仅是品德要求,更能指引人更好地生活。② 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应围绕 “感恩” 展开,可从 “感恩是什么”“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三个维度切入。写作误区:容易出现补题随意(如补题过大导致内容空洞)、事例堆砌缺乏情感共鸣、只写 “被感恩” 的事件而忽略 “感恩的动与心理” 等问题。需重点刻画感恩的原因(对方的付出)和感恩带来的影响(对自己或他人的改变),略写与主题关联较弱的铺垫内容。开头可引用材料中的黄香典故,或用生活中一个细微的感恩场景(如清晨母亲准备的早餐)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选取历史典故(如韩信报漂母一饭之恩)、身边小事(如老师深夜批改作业、朋友困境中的陪伴)、社会热点(如志愿者默默奉献后收到的感谢)等;结尾可升华主题,强调感恩是循环的善意,能让生活更温暖。【立意提取】1.感恩那双温暖的手2.感恩那束照亮前路的光3.感恩陌生人的微光4.感恩挫折教会我的事【点评】这篇例文以 “感恩遇见” 为题,紧扣感恩主题,选取初三与同学共同奋斗的经历,情感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遇见带来的动力,语言朴实自然,结尾升华主旨,体现了感恩遇见对成长的意义,符合写作要求。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