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5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历史的星空,因科学家、诗人、探险家等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邓稼先鞠躬尽cuì( ),至死不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让人心生敬意;闻一多锲( )而不舍A□无私无畏,他的革命精神感染着一代代青年;斯科特探险队在返程途中气冲斗牛,与厄运搏斗,忠实1ǚ( )行为对手作证的职责,感动了整个世界。他们使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文学的舞台,同样因《阿长与〈山海经〉》B□《老王》等篇章中的“小人物”而五彩斑lán( )。长妈妈为鲁迅带回了《山海经》,书虽然粗拙( ),却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C□形容枯槁的老王为杨绛一家送来香油和鸡蛋,充满深情厚意,也令杨绛心生愧怍( );哈尼族小姑娘们照料着哀牢山深处荒僻( )的小木屋,为疲惫不堪的路人提供庇护所,让雷锋精神家喻户晓D□他们让我们领悟到生命之美。1.下列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锲(qiè)而不舍 B.粗拙(zhuō)C.愧怍(zuò) D.荒僻(bì)2.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鞠躬尽cuì lǚ 行 五彩斑lán 3.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至死不懈 B.气冲斗牛 C.形容枯槁 D.疲惫不堪【答案】1.D2.瘁;履;斓3.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做好此题的关键要熟知成语的意义,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常用成语。1.本题考查字音。ABC.正确;D.“荒僻” 的 “僻” 正确读音为 “pì”,而非 “bì”。“僻” 意为偏僻、荒远,读音为 pì。故答案为:D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鞠躬尽 cuì” 写作 “鞠躬尽瘁”,“瘁” 指劳累,注意是病字头,不要误写为 “粹”;“lǚ行” 写作 “履行”,“履” 有执行、实行的意思,笔画较多,需正确书写;“五彩斑 lán” 写作 “五彩斑斓”,“斓” 指颜色驳杂,是文字旁,不要写成 “澜”。故答案为:瘁;履;斓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至死不懈” 体现邓稼先对事业的执着,正确。B.“气冲斗牛”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而句中描述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在返程途中与厄运搏斗的坚韧不拔,该词语与语境不符,运用有误C.“形容枯槁” 描绘老王的外貌,正确。D.“疲惫不堪” 表现路人的状态,正确。故答案为:B4.(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____________。①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②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③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④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A.③④①②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答案】C【知识点】句子排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④句描绘了中国辽阔土地上的不同景象,“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 承接开篇对国度的总体描述,适合作为首句;①句紧承④句,列举黄河、长江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文明象征,进一步展现土地上的文明印记,与④句构成由整体景象到具体标志性事物的衔接;③句则从历史文明的具体体现入手,列举良渚、殷墟甲骨等文明成果,是对 “传承着伟大的文明” 的具体阐释,承接前文对自然与文明关联的描述;②句作为总结句,概括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的特点,点明这是自信和力量的源泉,收束全文。综上,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5.(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小杭编写了一副对联,将部分航天器的名称嵌入联中。这副对联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夸父逐日,① 指路,神舟游宇宙下联:嫦娥探月,② 传书,天问③A.①北斗 ②鸿雁 ③冲霄汉B.①鸿雁 ②北斗 ③赴星河C.①北斗 ②鸿雁 ③赴星河D.①鸿雁 ②北斗 ③冲霄汉【答案】C【知识点】对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上联中 “夸父逐日”“神舟游宇宙” 与下联 “嫦娥探月”“天问③” 需对应。“游宇宙” 是动宾结构,③处也应是动宾结构,“赴星河” 和 “冲霄汉” 均符合,但结合 “天问” 这一航天器探索宇宙的使命,“赴星河” 更贴合其探索太空的语境。再看①②处,“指路” 是 “北斗” 的功能,“北斗” 是导航系统,能起到指路作用;“传书” 常用 “鸿雁” 来象征,“鸿雁传书” 是经典意象,所以①为 “北斗”,②为 “鸿雁”。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二、名著阅读(共7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于是,A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便住在人和厂。不拉B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更有人说,B大概是看上了A,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B一死,将来人和厂就一定归了A。6.以上文段选自名著 ,作者是 。文中A、B分别是 和 。7.下面关于作品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C.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D.小福子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答案】6.《骆驼祥子》;老舍;祥子;刘四爷7.D【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骆驼祥子》【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理解。文段中提到的 “人和厂” 是《骆驼祥子》中重要的地点,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产业。“A 找到了包月,住在人和厂却不拉 B 的车” 这一情节,符合祥子为杨家拉包月后仍住在人和厂,而人和厂老板是刘四爷的内容。所以,,作者是老舍,文中 A 是祥子,B 是刘四爷。故答案为:《骆驼祥子》;老舍;祥子;刘四爷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理解。ABC.正确;D.在《骆驼祥子》中,难产而死的是虎妞,她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与祥子结为夫妻后,因难产去世。而小福子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堪凌辱,最终选择上吊自杀,并非难产。故答案为:D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8.(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以下是紫冰花少年利用暑假搜集整理的诗句,请你帮忙补充完整。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乐府诗集》里木兰“愿为市鞍马,(1) ”的忠孝两全;是《陋室铭》里刘禹锡“斯是陋室,(2) ”的高尚情操;是《望岳》里杜甫“(3) ,(4) ”的雄心壮志;是陆游《游山西村》里“(5) ,柳暗花明又村”的积极乐观;是《己亥杂诗》(其五)里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6) ”的奉献精神;是《泊秦淮》里杜牧“(7) ,(8) ”的忧国忧民;是《使至塞上》里王维“大漠孤烟直,(9) ”的慷慨悲壮;是《饮酒》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10) ”的悠然淡泊。【答案】从此替爷征;惟吾德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化作春泥更护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长河落日圆;悠然见南山【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自《木兰诗》,木兰为替父从军,决定购置鞍马出征。“替”“征” 是易错字,默写时需注意笔画正确,避免误写。(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陋室铭》的核心句,刘禹锡以 “德馨” 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惟” 是 “只” 的意思,不要误写成 “唯”;“馨” 指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下面是 “香” 字底,需规范书写。(3)(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展现了杜甫攀登泰山顶峰的雄心壮志。“会当” 意为 “终当,终要”;“凌” 是 “登上” 的意思,不要写成 “临”;“览” 是 “眺望”,需注意结构。这两句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出了困境中蕴含希望的哲理。“疑” 是 “怀疑”,不要多写笔画;“暗” 形容柳树茂密,与 “明” 相对,需准确书写。(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自喻,表达奉献精神。“作” 在这里是 “化作” 的意思,不要误写成 “做”;“护” 体现保护之意,需注意右边结构。(7)(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商女唱亡国之音,表达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商女” 指歌女,“隔” 是 “隔着”,“犹” 是 “还”,“庭” 不要写成 “廷”,这些字词需重点关注。(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塞外壮阔景象,“长” 指黄河,“圆” 写出落日的形态。默写时要注意 “长”“圆” 的简洁书写,体现诗句的画面感。(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了陶渊明的悠然淡泊。“悠然” 指闲适的样子,“见” 是 “不经意间看见”,不要写成 “现”,这句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相融的心境。故答案为:(1)从此替爷征(2)惟吾德馨(3)会当凌绝顶(4)一览众山小(5)山重水复疑无路(6)化作春泥更护花(7)商女不知亡国恨(8)隔江犹唱后庭花(9)长河落日圆(10)悠然见南山【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四、(11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9.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等不同发展阶段。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将会越过“距离”的鸿沟。10.请你为“材料二”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11.根据材料,请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你觉得5G还能运用在什么领域呢?【答案】9.C10.示例:①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 ②5G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 ③5G助力各地抗疫11.(1)行业变化:①5G将会变革教育体系。②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③5G将让民航业安全更有保障。(2)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基建等等。(举出一例即可)【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拟写新闻材料标题;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2)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3)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9.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内容理解。ABD.正确;C.“所有行业都会受到 5G 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 与材料三 “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 5G 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不符,“所有”“已发生” 与原文 “大多数”“将会发生” 存在差异。故答案为:C10.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拟写。材料二主要讲述了疫情期间 5G 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北京用无人机发放口罩、广州用无人驾驶汽车消毒、南京进行远程考试以及医疗领域的线上会诊等。基于此,标题需体现 “5G”“疫情期间”“广泛应用” 等关键信息,示例 “5G 助力各地抗疫” 既简洁明了,又准确涵盖了材料核心内容。故答案为:示例:①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 ②5G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 ③5G助力各地抗疫1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从材料三可知,5G 对行业的影响包括:教育领域,将变革教育行业体系,打破距离限制,实现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医疗领域,低时延特性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保障手术安全性;民航领域,通过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和即时分析,建立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民航业安全保障。在应用领域拓展方面,结合 5G 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还可应用于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设备的精准协同和远程控制;智慧城市,优化交通管理、能源分配等城市运行环节;智能农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等。故答案为: (1)行业变化:①5G将会变革教育体系。②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③5G将让民航业安全更有保障。(2)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基建等等。(举出一例即可)五、(本题22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潘玉毅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黏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全当没听见。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12.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13.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①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划线的词的表达效果)②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14.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外公的形象。【答案】12.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走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13.①“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盛大,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敬爱②运用排比修辞,描述了“我”随从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幽默、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14.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心里丰盈美好,而且在合适的机会,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15.沉默寡言,吃苦耐劳,敬爱他人,喜欢晚辈,有自己的爱和爱好。【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散文;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中第③段写 “我” 插秧插得横七竖八,外公从不指责,任由 “我” 随意发挥,这是外公对 “我” 的包容与疼爱;第⑤⑥段提到外公带 “我” 看戏,还在戏班减少后给 “我” 讲戏,体现了他愿意与 “我” 分享爱好,传递情感;第⑦段描述每次 “我” 离开外婆家,外公都坚持送 “我” 到车站,即便身体变差也不例外,这一行为饱含着对外孙的不舍与关爱。将这些内容梳理整合,即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走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1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①“轻轻地” 这一修饰词,精准描绘出外公放钱时的动作状态。结合上下文,外公知晓演员讨生活不易,“轻轻地放” 而非 “胡乱抛掷”,既体现了他对演员劳动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做事郑重、心怀善意的态度,细节之中凸显人物品格。②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看到了…… 听到了…… 捡起了……” 的句式,依次列举了 “我” 在田间地头感受到的春、夏、秋三季的美好事物。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势,全面展现了 “我” 童年在大自然中的快乐体验,也从侧面烘托出外公陪伴带来的温暖氛围。故答案为:①“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盛大,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敬爱②运用排比修辞,描述了“我”随从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幽默、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1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句子将不善言辞之人心中的爱与喜好比作 “美丽的花园”,“多姿的花朵开出园外” 则指他们的情感与喜好会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出来。文中外公平时沉默寡言,却会带 “我” 看戏、给 “我” 讲戏,这正是他内心的爱与喜好 “开出园外” 的体现。此句旨在说明生活中许多看似沉默的人,内心也充满丰盈的情感与美好,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时机恰当便会流露。故答案为: 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心里丰盈美好,而且在合适的机会,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从 “平日里话很少”“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可见外公沉默寡言;“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 体现他吃苦耐劳;带 “我” 看戏、坚持送 “我” 到车站,表现出他疼爱晚辈;看戏后 “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不胡乱抛掷”,反映出他尊重他人;喜欢看戏并能讲戏文,说明他有自己的爱好与精神世界。综合这些信息,可清晰勾勒出外公的形象。故答案为: 沉默寡言,吃苦耐劳,敬爱他人,喜欢晚辈,有自己的爱和爱好。六、文言文阅读(18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革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沈括《活板》)【乙】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则字平如砥 (2)瞬息可就 (3)旋刻之 (4)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1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18.请根据内容填空。【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 、布板、 、平板。【乙】瓷器制作过程: 、装钵、 、举火。19.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答案】16.(1)磨刀石 (2)完成 (3)立即 (4)能够17.(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2)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了,这样就应该停止烧窑了。18.冒板;炀板/烤板;画釉;入窑19.因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重点不同。甲文的火只是制作字印和印制过程的环节之一,重点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而乙文的烧瓷重点突出其用火过程的讲究,如先发门火,火力从下攻上,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参考译文】 【甲】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印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凡是瓷器经过画彩和上釉之后,装入匣钵中。大的瓷器一个匣钵装一个,小的瓷器十几个装在一个匣钵里。好的匣钵可以装烧十几次,差的一两次就坏了。凡是匣钵装着瓷器放进窑里,然后开始烧火。窑顶上面有十二个圆孔,叫做天窗。烧火以十二个时辰为限度。先从窑门烧十个时辰,火力从下往上攻,然后从天窗投柴烧两个时辰,火力从上往下透。瓷器在窑里的时候柔软得像棉絮一样,用铁叉取出一个来检验火候是否足够。辨别确实烧够了火候,然后停止烧火。总计一件瓷器的人工,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其中细微的环节还没有完全说尽。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翻译。(1)“则字平如砥”:“砥” 的本义是磨刀石,在句中用来形容字印平整的程度,就像磨刀石一样,生动展现了活字排版后平整的状态,所以解释为 “磨刀石”。(2)“瞬息可就”:“就” 有 “完成、达到” 等意思,结合前文 “更互用之” 可知,这里指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能完成印刷,因此 “就” 解释为 “完成”。(3)“旋刻之”:“旋” 有 “旋转、随即” 等含义,句中是说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奇字,能立刻刻制出来,体现了活字印刷的便捷,所以 “旋” 解释为 “立即”。(4)“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克” 有 “能够、战胜” 等意思,此句是说瓷器制作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克” 在这里表示具备制成的条件,故解释为 “能够”。故答案为:(1)磨刀石(2)完成(3)立即(4)能够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词:“每韵” 指每个韵部,“帖” 是 “标签”,“贮” 为 “贮存”。(2)重点词:“认真足” 是 “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绝薪止火” 即 “停止烧窑”。故答案为: (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2)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了,这样就应该停止烧窑了。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排版步骤:“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在铁板上覆盖松脂等混合物,这一步是 “冒板”;“持就火炀之” 是将排好字的铁板拿到火上烘烤,即 “炀板(或烤板)”,所以两空分别为 “冒板”“炀板 / 烤板”。【乙】文瓷器制作过程:“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在装钵之前的步骤是 “画釉”;“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装钵之后、举火之前的步骤是 “入窑”,因此两空分别为 “画釉”“入窑”。故答案为:冒板;炀板/烤板;画釉;入窑1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活板》的核心是突出活字印刷术的 “活”,这是其最显著的优势。文中用火只是制作字印(“火烧令坚”)和排版(“持就火炀之”)中的一个辅助环节,并非体现 “活” 的关键,所以无需详细描述,仅简单提及即可,重点放在字印可灵活排版、重复使用、效率高等 “活” 的特点上,如 “每一字皆有数印”“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等内容。而《天工开物》中瓷器制作,烧火是决定瓷器质量的关键环节。文中详细描述 “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是因为不同阶段的火力和烧火时长对瓷器成型至关重要,这部分内容能突出瓷器制作工艺的精细与讲究,所以作者会详写烧火过程。故答案为:因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重点不同。甲文的火只是制作字印和印制过程的环节之一,重点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而乙文的烧瓷重点突出其用火过程的讲究,如先发门火,火力从下攻上,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七、(7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用“白日斜”点明离京的时间,描绘出夕阳西沉,暮色苍茫之景,烘托诗人心中的离愁。B.“吟鞭”是挥响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即天涯”这里既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回归的喜悦。C.诗的前两句,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D.这首诗将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辞官回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1.诗的最后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写了“落花成泥”这一境况。请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写这一境况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答案】20.C21.两位作者都是以“落花”自喻,龚自珍借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零落成泥的梅花,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但仍坚守节操的决心。【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建功立业;己亥杂诗【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2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ABD.正确;C.诗的前两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前句借 “白日斜” 之景抒离愁,后句叙 “吟鞭东指” 之事表复杂心境,主要表达的是离愁与回归的感慨,而 “无私奉献的精神” 是后两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所体现的,前两句并未体现。故答案为:C21.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理解。龚自珍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以 “落红” 自喻。此时诗人虽辞官离京,但 “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明,他即便脱离官场,也依然心系国家命运,愿意像落花化作春泥滋养春花一样,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他不变的报国之志。陆游在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以 “零落成泥” 的梅花自喻。梅花即便被碾作尘泥,香气依旧不散,这象征着诗人自己即便历经人生的艰辛磨难,遭受种种挫折,也始终坚守自己的气节与操守,绝不改变,表达了他对高尚品格的执着坚守。故答案为:两位作者都是以“落花”自喻,龚自珍借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零落成泥的梅花,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但仍坚守节操的决心。八、作文(60分)22.(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莘莘学子邀游着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请用“以_________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日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例文以书为舟在烟波浩渺的人生大海上,我以书为舟,向着理想的彼岸前进,不彷徨。——题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一直坚信这句真理。因为是书,教给我知识,开拓我的视野,启迪我的人生。我爱读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他那奇异的经历与发现吸引着我,在一次次摸索与实践中,我学会了对于科学的践行与探索;我爱读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简妮特,她用人生来追求平等,用行动来完善自我。我爱读培根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他的睿智与机敏令我钦佩,他教我,要珍惜时间,拖延会耽误一切……当然,我更愿走进中国文学的殿堂。我会为侠肝义胆的梁山好汉聚义造反、除暴安良而拍手叫好;我会为周瑜心狭气小病入膏肓而扼腕叹息;我会为黛玉葬花心力憔悴而叹息芳春的消歇;我更会被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而牵引,不禁一个筋头云神飞天外。我愿在每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低吟“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的辗转缠绵;愿在每一个菊花落尽的深秋回想易安“人比黄花瘦”的面庞。看到那激流冲荡的黄果树瀑布,我会高声唱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慷慨激昂!在秋夜微凉的夜晚,我想起“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凄婉;在喧闹繁华的春日,我难忘“笑从双脸生”的朝气蓬勃……我常常想起张爱玲在繁华的灯红酒绿中独自守着内心如那“惨白的日”一样的孤寂凄叹那样一个弱女子如何在大上海谋生;我更不敢忘史铁生在生命的尽头淡定自若,沉着地告诉亲人“节日已经来临”,“在时光被忽略的角落,生死同一”。我还记得,龙应合在《1964》中,沉痛而又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人生由无数淡淡的悲伤与淡淡的幸福组或,在小小的期盼、短短的失望、沉默的痛苦中终其一生”。我知道这是在教导我,要看淡人生的成败,走好每一步!“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如是说。而我要说:以书为鉴,可以明事理,可以知人生。我愿以书为舟,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不彷徨。【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材料是一组富有诗意的排比句,以 “笔”“书”“梦” 三种事物作为 “舟” 的具体体现,引出 “舟” 的象征意义。核心关键词是 “舟”,其象征着远行的依靠、成长的阶梯、圆梦的翅膀,中心话题围绕 “以什么为舟” 及 “舟” 对人的意义展开。【题干分析】①材料中 “以笔为舟” 体现了创作是文人探索与表达的载体;“以书为舟” 表明书籍是学子获取知识、成长进步的工具;“以梦为舟” 展现了梦想是航天英雄实现太空探索的动力与依托。“舟” 的关键词含义为:能帮助人们前行、促进成长、实现梦想的事物或力量。②写作思路:首先要补全题目,选择能体现 “舟” 的象征意义的事物,如 “坚持”“勇气”“爱” 等。写作中心是阐述所选事物为何能成为 “舟”,以及它如何助力自己或他人成长、达成目标。可从 “是什么”(所选事物的内涵)、“为什么”(它能作为 “舟” 的原因)、“怎么做”(如何借助它前行)三个角度展开。学生易出现的误区是对 “舟” 的象征意义体现不充分,只描述事物本身而忽略其作用;重点应放在所选事物作为 “舟” 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上,略写对事物本身的介绍。开头可运用比喻手法引出所选事物,如 “人生如远航,以坚持为舟,方能破浪前行”;事例素材可选取个人经历或名人故事,如用司马迁以 “信念为舟” 完成《史记》的事例;结尾可升华主题,强调这只 “舟” 对未来的意义。【立意提取】1.以坚持为舟2.以勇气为舟【点评】这篇例文以 “以书为舟” 为题,紧扣 “舟” 作为成长阶梯和探索工具的内涵。通过列举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感悟,展现了书籍带来的知识、视野与人生启迪。引用名言、诗词增添文采,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情感真挚,结尾呼应题记,强化了 “以书为舟” 在人生航行中的重要意义,符合写作要求。1 / 1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5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历史的星空,因科学家、诗人、探险家等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邓稼先鞠躬尽cuì( ),至死不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让人心生敬意;闻一多锲( )而不舍A□无私无畏,他的革命精神感染着一代代青年;斯科特探险队在返程途中气冲斗牛,与厄运搏斗,忠实1ǚ( )行为对手作证的职责,感动了整个世界。他们使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文学的舞台,同样因《阿长与〈山海经〉》B□《老王》等篇章中的“小人物”而五彩斑lán( )。长妈妈为鲁迅带回了《山海经》,书虽然粗拙( ),却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C□形容枯槁的老王为杨绛一家送来香油和鸡蛋,充满深情厚意,也令杨绛心生愧怍( );哈尼族小姑娘们照料着哀牢山深处荒僻( )的小木屋,为疲惫不堪的路人提供庇护所,让雷锋精神家喻户晓D□他们让我们领悟到生命之美。1.下列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锲(qiè)而不舍 B.粗拙(zhuō)C.愧怍(zuò) D.荒僻(bì)2.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鞠躬尽cuì lǚ 行 五彩斑lán 3.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至死不懈 B.气冲斗牛 C.形容枯槁 D.疲惫不堪4.(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____________。①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②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③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④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A.③④①②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5.(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小杭编写了一副对联,将部分航天器的名称嵌入联中。这副对联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夸父逐日,① 指路,神舟游宇宙下联:嫦娥探月,② 传书,天问③A.①北斗 ②鸿雁 ③冲霄汉B.①鸿雁 ②北斗 ③赴星河C.①北斗 ②鸿雁 ③赴星河D.①鸿雁 ②北斗 ③冲霄汉二、名著阅读(共7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于是,A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便住在人和厂。不拉B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更有人说,B大概是看上了A,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B一死,将来人和厂就一定归了A。6.以上文段选自名著 ,作者是 。文中A、B分别是 和 。7.下面关于作品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C.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D.小福子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8.(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以下是紫冰花少年利用暑假搜集整理的诗句,请你帮忙补充完整。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乐府诗集》里木兰“愿为市鞍马,(1) ”的忠孝两全;是《陋室铭》里刘禹锡“斯是陋室,(2) ”的高尚情操;是《望岳》里杜甫“(3) ,(4) ”的雄心壮志;是陆游《游山西村》里“(5) ,柳暗花明又村”的积极乐观;是《己亥杂诗》(其五)里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6) ”的奉献精神;是《泊秦淮》里杜牧“(7) ,(8) ”的忧国忧民;是《使至塞上》里王维“大漠孤烟直,(9) ”的慷慨悲壮;是《饮酒》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10) ”的悠然淡泊。四、(11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9.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等不同发展阶段。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将会越过“距离”的鸿沟。10.请你为“材料二”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11.根据材料,请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你觉得5G还能运用在什么领域呢?五、(本题22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潘玉毅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黏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全当没听见。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12.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13.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①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划线的词的表达效果)②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14.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外公的形象。六、文言文阅读(18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革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沈括《活板》)【乙】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则字平如砥 (2)瞬息可就 (3)旋刻之 (4)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1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18.请根据内容填空。【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 、布板、 、平板。【乙】瓷器制作过程: 、装钵、 、举火。19.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七、(7分)(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用“白日斜”点明离京的时间,描绘出夕阳西沉,暮色苍茫之景,烘托诗人心中的离愁。B.“吟鞭”是挥响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即天涯”这里既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回归的喜悦。C.诗的前两句,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D.这首诗将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辞官回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1.诗的最后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写了“落花成泥”这一境况。请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写这一境况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八、作文(60分)22.(2024八上·凉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莘莘学子邀游着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请用“以_________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日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瘁;履;斓3.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做好此题的关键要熟知成语的意义,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常用成语。1.本题考查字音。ABC.正确;D.“荒僻” 的 “僻” 正确读音为 “pì”,而非 “bì”。“僻” 意为偏僻、荒远,读音为 pì。故答案为:D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鞠躬尽 cuì” 写作 “鞠躬尽瘁”,“瘁” 指劳累,注意是病字头,不要误写为 “粹”;“lǚ行” 写作 “履行”,“履” 有执行、实行的意思,笔画较多,需正确书写;“五彩斑 lán” 写作 “五彩斑斓”,“斓” 指颜色驳杂,是文字旁,不要写成 “澜”。故答案为:瘁;履;斓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至死不懈” 体现邓稼先对事业的执着,正确。B.“气冲斗牛”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而句中描述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在返程途中与厄运搏斗的坚韧不拔,该词语与语境不符,运用有误C.“形容枯槁” 描绘老王的外貌,正确。D.“疲惫不堪” 表现路人的状态,正确。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句子排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④句描绘了中国辽阔土地上的不同景象,“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 承接开篇对国度的总体描述,适合作为首句;①句紧承④句,列举黄河、长江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文明象征,进一步展现土地上的文明印记,与④句构成由整体景象到具体标志性事物的衔接;③句则从历史文明的具体体现入手,列举良渚、殷墟甲骨等文明成果,是对 “传承着伟大的文明” 的具体阐释,承接前文对自然与文明关联的描述;②句作为总结句,概括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的特点,点明这是自信和力量的源泉,收束全文。综上,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5.【答案】C【知识点】对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上联中 “夸父逐日”“神舟游宇宙” 与下联 “嫦娥探月”“天问③” 需对应。“游宇宙” 是动宾结构,③处也应是动宾结构,“赴星河” 和 “冲霄汉” 均符合,但结合 “天问” 这一航天器探索宇宙的使命,“赴星河” 更贴合其探索太空的语境。再看①②处,“指路” 是 “北斗” 的功能,“北斗” 是导航系统,能起到指路作用;“传书” 常用 “鸿雁” 来象征,“鸿雁传书” 是经典意象,所以①为 “北斗”,②为 “鸿雁”。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答案】6.《骆驼祥子》;老舍;祥子;刘四爷7.D【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骆驼祥子》【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理解。文段中提到的 “人和厂” 是《骆驼祥子》中重要的地点,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产业。“A 找到了包月,住在人和厂却不拉 B 的车” 这一情节,符合祥子为杨家拉包月后仍住在人和厂,而人和厂老板是刘四爷的内容。所以,,作者是老舍,文中 A 是祥子,B 是刘四爷。故答案为:《骆驼祥子》;老舍;祥子;刘四爷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理解。ABC.正确;D.在《骆驼祥子》中,难产而死的是虎妞,她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与祥子结为夫妻后,因难产去世。而小福子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堪凌辱,最终选择上吊自杀,并非难产。故答案为:D8.【答案】从此替爷征;惟吾德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化作春泥更护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长河落日圆;悠然见南山【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自《木兰诗》,木兰为替父从军,决定购置鞍马出征。“替”“征” 是易错字,默写时需注意笔画正确,避免误写。(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陋室铭》的核心句,刘禹锡以 “德馨” 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惟” 是 “只” 的意思,不要误写成 “唯”;“馨” 指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下面是 “香” 字底,需规范书写。(3)(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展现了杜甫攀登泰山顶峰的雄心壮志。“会当” 意为 “终当,终要”;“凌” 是 “登上” 的意思,不要写成 “临”;“览” 是 “眺望”,需注意结构。这两句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出了困境中蕴含希望的哲理。“疑” 是 “怀疑”,不要多写笔画;“暗” 形容柳树茂密,与 “明” 相对,需准确书写。(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自喻,表达奉献精神。“作” 在这里是 “化作” 的意思,不要误写成 “做”;“护” 体现保护之意,需注意右边结构。(7)(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商女唱亡国之音,表达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商女” 指歌女,“隔” 是 “隔着”,“犹” 是 “还”,“庭” 不要写成 “廷”,这些字词需重点关注。(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塞外壮阔景象,“长” 指黄河,“圆” 写出落日的形态。默写时要注意 “长”“圆” 的简洁书写,体现诗句的画面感。(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了陶渊明的悠然淡泊。“悠然” 指闲适的样子,“见” 是 “不经意间看见”,不要写成 “现”,这句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相融的心境。故答案为:(1)从此替爷征(2)惟吾德馨(3)会当凌绝顶(4)一览众山小(5)山重水复疑无路(6)化作春泥更护花(7)商女不知亡国恨(8)隔江犹唱后庭花(9)长河落日圆(10)悠然见南山【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答案】9.C10.示例:①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 ②5G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 ③5G助力各地抗疫11.(1)行业变化:①5G将会变革教育体系。②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③5G将让民航业安全更有保障。(2)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基建等等。(举出一例即可)【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拟写新闻材料标题;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2)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3)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9.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内容理解。ABD.正确;C.“所有行业都会受到 5G 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 与材料三 “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 5G 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不符,“所有”“已发生” 与原文 “大多数”“将会发生” 存在差异。故答案为:C10.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拟写。材料二主要讲述了疫情期间 5G 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北京用无人机发放口罩、广州用无人驾驶汽车消毒、南京进行远程考试以及医疗领域的线上会诊等。基于此,标题需体现 “5G”“疫情期间”“广泛应用” 等关键信息,示例 “5G 助力各地抗疫” 既简洁明了,又准确涵盖了材料核心内容。故答案为:示例:①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 ②5G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 ③5G助力各地抗疫1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从材料三可知,5G 对行业的影响包括:教育领域,将变革教育行业体系,打破距离限制,实现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医疗领域,低时延特性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保障手术安全性;民航领域,通过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和即时分析,建立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民航业安全保障。在应用领域拓展方面,结合 5G 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还可应用于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设备的精准协同和远程控制;智慧城市,优化交通管理、能源分配等城市运行环节;智能农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等。故答案为: (1)行业变化:①5G将会变革教育体系。②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③5G将让民航业安全更有保障。(2)运用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基建等等。(举出一例即可)【答案】12.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走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13.①“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盛大,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敬爱②运用排比修辞,描述了“我”随从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幽默、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14.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心里丰盈美好,而且在合适的机会,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15.沉默寡言,吃苦耐劳,敬爱他人,喜欢晚辈,有自己的爱和爱好。【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散文;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中第③段写 “我” 插秧插得横七竖八,外公从不指责,任由 “我” 随意发挥,这是外公对 “我” 的包容与疼爱;第⑤⑥段提到外公带 “我” 看戏,还在戏班减少后给 “我” 讲戏,体现了他愿意与 “我” 分享爱好,传递情感;第⑦段描述每次 “我” 离开外婆家,外公都坚持送 “我” 到车站,即便身体变差也不例外,这一行为饱含着对外孙的不舍与关爱。将这些内容梳理整合,即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走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1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①“轻轻地” 这一修饰词,精准描绘出外公放钱时的动作状态。结合上下文,外公知晓演员讨生活不易,“轻轻地放” 而非 “胡乱抛掷”,既体现了他对演员劳动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做事郑重、心怀善意的态度,细节之中凸显人物品格。②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看到了…… 听到了…… 捡起了……” 的句式,依次列举了 “我” 在田间地头感受到的春、夏、秋三季的美好事物。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势,全面展现了 “我” 童年在大自然中的快乐体验,也从侧面烘托出外公陪伴带来的温暖氛围。故答案为:①“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盛大,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敬爱②运用排比修辞,描述了“我”随从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幽默、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1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句子将不善言辞之人心中的爱与喜好比作 “美丽的花园”,“多姿的花朵开出园外” 则指他们的情感与喜好会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出来。文中外公平时沉默寡言,却会带 “我” 看戏、给 “我” 讲戏,这正是他内心的爱与喜好 “开出园外” 的体现。此句旨在说明生活中许多看似沉默的人,内心也充满丰盈的情感与美好,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时机恰当便会流露。故答案为: 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心里丰盈美好,而且在合适的机会,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从 “平日里话很少”“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可见外公沉默寡言;“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 体现他吃苦耐劳;带 “我” 看戏、坚持送 “我” 到车站,表现出他疼爱晚辈;看戏后 “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不胡乱抛掷”,反映出他尊重他人;喜欢看戏并能讲戏文,说明他有自己的爱好与精神世界。综合这些信息,可清晰勾勒出外公的形象。故答案为: 沉默寡言,吃苦耐劳,敬爱他人,喜欢晚辈,有自己的爱和爱好。【答案】16.(1)磨刀石 (2)完成 (3)立即 (4)能够17.(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2)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了,这样就应该停止烧窑了。18.冒板;炀板/烤板;画釉;入窑19.因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重点不同。甲文的火只是制作字印和印制过程的环节之一,重点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而乙文的烧瓷重点突出其用火过程的讲究,如先发门火,火力从下攻上,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参考译文】 【甲】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印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凡是瓷器经过画彩和上釉之后,装入匣钵中。大的瓷器一个匣钵装一个,小的瓷器十几个装在一个匣钵里。好的匣钵可以装烧十几次,差的一两次就坏了。凡是匣钵装着瓷器放进窑里,然后开始烧火。窑顶上面有十二个圆孔,叫做天窗。烧火以十二个时辰为限度。先从窑门烧十个时辰,火力从下往上攻,然后从天窗投柴烧两个时辰,火力从上往下透。瓷器在窑里的时候柔软得像棉絮一样,用铁叉取出一个来检验火候是否足够。辨别确实烧够了火候,然后停止烧火。总计一件瓷器的人工,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其中细微的环节还没有完全说尽。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翻译。(1)“则字平如砥”:“砥” 的本义是磨刀石,在句中用来形容字印平整的程度,就像磨刀石一样,生动展现了活字排版后平整的状态,所以解释为 “磨刀石”。(2)“瞬息可就”:“就” 有 “完成、达到” 等意思,结合前文 “更互用之” 可知,这里指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能完成印刷,因此 “就” 解释为 “完成”。(3)“旋刻之”:“旋” 有 “旋转、随即” 等含义,句中是说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奇字,能立刻刻制出来,体现了活字印刷的便捷,所以 “旋” 解释为 “立即”。(4)“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克” 有 “能够、战胜” 等意思,此句是说瓷器制作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克” 在这里表示具备制成的条件,故解释为 “能够”。故答案为:(1)磨刀石(2)完成(3)立即(4)能够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词:“每韵” 指每个韵部,“帖” 是 “标签”,“贮” 为 “贮存”。(2)重点词:“认真足” 是 “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绝薪止火” 即 “停止烧窑”。故答案为: (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2)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了,这样就应该停止烧窑了。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排版步骤:“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在铁板上覆盖松脂等混合物,这一步是 “冒板”;“持就火炀之” 是将排好字的铁板拿到火上烘烤,即 “炀板(或烤板)”,所以两空分别为 “冒板”“炀板 / 烤板”。【乙】文瓷器制作过程:“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在装钵之前的步骤是 “画釉”;“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装钵之后、举火之前的步骤是 “入窑”,因此两空分别为 “画釉”“入窑”。故答案为:冒板;炀板/烤板;画釉;入窑1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活板》的核心是突出活字印刷术的 “活”,这是其最显著的优势。文中用火只是制作字印(“火烧令坚”)和排版(“持就火炀之”)中的一个辅助环节,并非体现 “活” 的关键,所以无需详细描述,仅简单提及即可,重点放在字印可灵活排版、重复使用、效率高等 “活” 的特点上,如 “每一字皆有数印”“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等内容。而《天工开物》中瓷器制作,烧火是决定瓷器质量的关键环节。文中详细描述 “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是因为不同阶段的火力和烧火时长对瓷器成型至关重要,这部分内容能突出瓷器制作工艺的精细与讲究,所以作者会详写烧火过程。故答案为:因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重点不同。甲文的火只是制作字印和印制过程的环节之一,重点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而乙文的烧瓷重点突出其用火过程的讲究,如先发门火,火力从下攻上,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答案】20.C21.两位作者都是以“落花”自喻,龚自珍借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零落成泥的梅花,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但仍坚守节操的决心。【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建功立业;己亥杂诗【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2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ABD.正确;C.诗的前两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前句借 “白日斜” 之景抒离愁,后句叙 “吟鞭东指” 之事表复杂心境,主要表达的是离愁与回归的感慨,而 “无私奉献的精神” 是后两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所体现的,前两句并未体现。故答案为:C21.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理解。龚自珍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以 “落红” 自喻。此时诗人虽辞官离京,但 “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明,他即便脱离官场,也依然心系国家命运,愿意像落花化作春泥滋养春花一样,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他不变的报国之志。陆游在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以 “零落成泥” 的梅花自喻。梅花即便被碾作尘泥,香气依旧不散,这象征着诗人自己即便历经人生的艰辛磨难,遭受种种挫折,也始终坚守自己的气节与操守,绝不改变,表达了他对高尚品格的执着坚守。故答案为:两位作者都是以“落花”自喻,龚自珍借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零落成泥的梅花,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但仍坚守节操的决心。22.【答案】例文以书为舟在烟波浩渺的人生大海上,我以书为舟,向着理想的彼岸前进,不彷徨。——题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一直坚信这句真理。因为是书,教给我知识,开拓我的视野,启迪我的人生。我爱读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他那奇异的经历与发现吸引着我,在一次次摸索与实践中,我学会了对于科学的践行与探索;我爱读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简妮特,她用人生来追求平等,用行动来完善自我。我爱读培根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他的睿智与机敏令我钦佩,他教我,要珍惜时间,拖延会耽误一切……当然,我更愿走进中国文学的殿堂。我会为侠肝义胆的梁山好汉聚义造反、除暴安良而拍手叫好;我会为周瑜心狭气小病入膏肓而扼腕叹息;我会为黛玉葬花心力憔悴而叹息芳春的消歇;我更会被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而牵引,不禁一个筋头云神飞天外。我愿在每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低吟“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的辗转缠绵;愿在每一个菊花落尽的深秋回想易安“人比黄花瘦”的面庞。看到那激流冲荡的黄果树瀑布,我会高声唱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慷慨激昂!在秋夜微凉的夜晚,我想起“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凄婉;在喧闹繁华的春日,我难忘“笑从双脸生”的朝气蓬勃……我常常想起张爱玲在繁华的灯红酒绿中独自守着内心如那“惨白的日”一样的孤寂凄叹那样一个弱女子如何在大上海谋生;我更不敢忘史铁生在生命的尽头淡定自若,沉着地告诉亲人“节日已经来临”,“在时光被忽略的角落,生死同一”。我还记得,龙应合在《1964》中,沉痛而又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人生由无数淡淡的悲伤与淡淡的幸福组或,在小小的期盼、短短的失望、沉默的痛苦中终其一生”。我知道这是在教导我,要看淡人生的成败,走好每一步!“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如是说。而我要说:以书为鉴,可以明事理,可以知人生。我愿以书为舟,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不彷徨。【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材料是一组富有诗意的排比句,以 “笔”“书”“梦” 三种事物作为 “舟” 的具体体现,引出 “舟” 的象征意义。核心关键词是 “舟”,其象征着远行的依靠、成长的阶梯、圆梦的翅膀,中心话题围绕 “以什么为舟” 及 “舟” 对人的意义展开。【题干分析】①材料中 “以笔为舟” 体现了创作是文人探索与表达的载体;“以书为舟” 表明书籍是学子获取知识、成长进步的工具;“以梦为舟” 展现了梦想是航天英雄实现太空探索的动力与依托。“舟” 的关键词含义为:能帮助人们前行、促进成长、实现梦想的事物或力量。②写作思路:首先要补全题目,选择能体现 “舟” 的象征意义的事物,如 “坚持”“勇气”“爱” 等。写作中心是阐述所选事物为何能成为 “舟”,以及它如何助力自己或他人成长、达成目标。可从 “是什么”(所选事物的内涵)、“为什么”(它能作为 “舟” 的原因)、“怎么做”(如何借助它前行)三个角度展开。学生易出现的误区是对 “舟” 的象征意义体现不充分,只描述事物本身而忽略其作用;重点应放在所选事物作为 “舟” 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上,略写对事物本身的介绍。开头可运用比喻手法引出所选事物,如 “人生如远航,以坚持为舟,方能破浪前行”;事例素材可选取个人经历或名人故事,如用司马迁以 “信念为舟” 完成《史记》的事例;结尾可升华主题,强调这只 “舟” 对未来的意义。【立意提取】1.以坚持为舟2.以勇气为舟【点评】这篇例文以 “以书为舟” 为题,紧扣 “舟” 作为成长阶梯和探索工具的内涵。通过列举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感悟,展现了书籍带来的知识、视野与人生启迪。引用名言、诗词增添文采,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情感真挚,结尾呼应题记,强化了 “以书为舟” 在人生航行中的重要意义,符合写作要求。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