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一、选择题(生物与环境)1.(2025五下·福田期末) 以下哪一组的条件,是绿豆种子发芽时都必须具备的 ( )A.适量的水分、土壤 B.适宜的温度、空气 C.阳光、适宜的温度2.(2025五下·福田期末) 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是( )。A.干燥明亮 B.潮湿黑暗 C.高温干燥3.(2025五下·福田期末) 以下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草→兔→狼 B.阳光→草→虫 C.鸟→虫→植物4.(2025五下·福田期末) 下面的描述中,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动物园里的饲养员与各种动物B.城市中的人类和宠物C.池塘里的鱼、虾等各种生物与水、泥沙等整体5.(2025五下·福田期末)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有大量候鸟(如黑脸琵鹭)来此越冬。它们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深圳( )。A.有许多高楼B.天敌数量少C.冬季温暖的气候与丰富的鱼虾资源二、判断题(生物与环境)6.(2025五下·福田期末) 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同时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偶然性。 ( )7.(2025五下·福田期末) 食物链通常从消费者开始,到生产者结束。 ( )8.(2025五下·福田期末) 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水、空气和阳光等。 ( )9.(2025五下·福田期末) 因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无光,所以绿豆苗生长不需要阳光。 ( )10.(2025五下·福田期末)动物冬眠是为了适应冬季食物短缺和寒冷。 ( )三、填空题(生物与环境)11.(2025五下·福田期末)光合作用需要植物吸收 (选填“氮气”或“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养料并释放氧气。12.(2025五下·福田期末)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叫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四、实验探究题(生物与环境)13.(2025五下·福田期末)探究问题: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1)实验设计。假设: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中才能发芽。改变的条件: (选填“土壤”或“温度”)。不变的条件: 、 、种子数量等。(选填“土壤”“水分”或“温度”)(2)实验记录与结果:组别 种子总数 第2天发芽数 第3天发芽数 最终发芽数有土壤组 10粒 3粒 7粒 10粒无土壤组 10粒 5粒 8粒 10粒实验现象:两组种子最终都发芽了。实验结论:土壤 (选填“是”或“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五、船的研究14.(2025五下·福田期末)端午赛龙舟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快来当小小工程师,让你的龙舟模型在“水面赛道”上破浪前进!(1)制作龙舟模型的基本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A.明确目标、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模型、改进模型B.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设计模型、改进模型、明确目标C.设计模型、制作模型、明确目标、改进模型、测试模型(2)在设计方案阶段:要提高龙舟模型的载重量,下列方法最科学的是 ( )。A.增大船的体积 B.增加船的质量 C.减小船的体积(3)要更准确地控制龙舟模型行驶的方向,可以在船尾安装上( )。A.螺旋桨 B.船舵 C.小马达(4)为了减少龙舟模型在水中行驶时水对船的阻力,以下船模草图中,最佳的是( )。A. B. C.(5)能有效增加行驶过程中稳定性的方法是( )。A.改变船体的颜色B.增加船底的宽度C.胡乱摆放船舱中的货物(6)在制作模型阶段,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不用和设计图一样B.完成了模型制作,就标志着整个造船项目结束了C.制作前要先分工,确定每个组员的任务(7)在测试模型阶段:小福在测试龙舟模型的载重量时,下列重物放置方式中,最合适的是( )。A. B. C.(8)小田测试龙舟模型的载重量,玻璃弹珠加到13个时龙舟模型刚好沉没,那么这艘龙舟模型的载重量是 ( )。A.11个弹珠 B.12个弹珠 C.13个弹珠(9)小福测试龙舟模型时,当尾部的船舵向左偏转时,船会( )。A.向左转弯 B.向右转弯 C.直线行驶不转弯(10)在改进模型阶段:测试过程中发现弹珠易滚动,影响了龙舟模型的行驶。下列改进方案中最合适的是( )。A.增加龙舟模型的体积B.将龙舟模型分隔为多个船舱,分开放置弹珠C.加深龙舟模型的船舱(11)下列哪种做法能为龙舟模型提供动力,使其前进 ( )A.在船尾绑一块泡沫板B.在船舱里增加一些弹珠C.在船尾安装一个电动螺旋桨(12)通过制作龙舟模型,他们对船舶的历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船舶的发展历程,正确的是( )。A.帆船→独木舟→轮船B.独木舟→帆船→轮船C.轮船→帆船→独木舟(13)“深圳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弹驱逐舰,其主体结构为钢铁制成。经过改造的钢铁能浮在水面上,这主要是因为改变了( )。A.船身的体积 B.船身的重量 C.船身的硬度六、选择题(环境与我们)15.(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的学校食堂号召大家响应“光盘行动”,拒绝剩菜剩饭,这样的做法属于(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16.(2025五下·福田期末)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是 ( )。A.夏天将空调的温度设置到最低温度16℃B.在室外上体育课时关闭教室空调C.放学后不关灯17.(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喝完饮料,她应该把易拉罐丢进带有( )标志的垃圾桶。A. B. C.18.(2025五下·福田期末)深圳作为“新能源汽车之都”,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消耗大量电能,不如燃油车环保B.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并没有减少石油的消耗C.比亚迪先进的电池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彰显中国科技力量19.(2025五下·福田期末)自从“限塑令”实施后,学校食堂把塑料吸管换成了纸吸管。下面三位同学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A.纸吸管容易烂,还不如塑料吸管结实,换了没什么用B.塑料吸管要很久才能分解,纸吸管很快就能被分解,用它更环保C.反正都是吸管,用完都是垃圾,换不换都一样20.(2025五下·福田期末)与火力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能显著减少下列哪一类污染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21.(2025五下·福田期末)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人们“爆发式出游”。为防止家里的植物因没人浇水而“渴”死,小田设计了如右图的灌溉装置。其中,棉线的主要作用是( )。A.美观B.防止水中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C.传输水分22.(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尝试用废报纸做一张再生纸,正确的方法是 ( )。A.撕碎一加水搅拌一挤压吸水一平铺一通风晾干B.撕碎一加水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C.平铺一撕碎一加水搅拌一挤压吸水一通风晾干七、实验探究题(环境与我们)23.(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和同学们为了探究“温室效应”的奥秘,测量了阳光下密封袋内外的空气温度变化情况,研究过程如下。(1)探究目的:本实验通过模拟温室气体 (选填“阻挡”或“加快”)热的散失的作用,验证“温室效应”。(2)假设:如果密封袋能模拟温室气体的保温作用,那么袋内温度应该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袋外温度。(3)数据记录:每隔1分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如下表:时间 密封袋内的温度(℃) 密封袋外的温度(℃)初始温度 30.0 ( )1分钟 30.0 30.02分钟 31.6 31.03分钟 32.6 31.04分钟 34.5 31.15分钟 35.2 31.2数据分析:①密封袋外的初始温度应为 ℃。②5分钟后,密封袋内的温度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袋外温度。(4)实验结论:密封袋模拟了包裹地球的温室气体,说明了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5)拓展应用:下列两种做法中,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是 (选填“多开燃油车”或“植树造林”)。八、选择题(热)24.(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家中的下列物品,利于热传递的是( )。A.铁锅底 B.防烫杯垫 C.铁锅的木质手柄25.(2025五下·福田期末)煮饭的时候站在炉边会感觉到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26.(2025五下·福田期末)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 )。A.水蒸气B.沸腾的水溅出形成的水滴C.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的小水珠27.(2025五下·福田期末)在给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会产生的现象是( )。A.水的颜色发生变化B.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C.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28.(2025五下·福田期末)爸爸将同样大小的三块羊排分别放在铜锅、铝锅、铁锅里煎,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 ( )里的羊排最先煎熟。A.铜锅 B.铁锅 C.铝锅29.(2025五下·福田期末)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是三种常见的热传递方式。其中,热传导一般发生在( )中。A.固体 B.液体 C.气体30.(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用小火在壶底中心加热时,热在壶底进行传递,表达正确的示意图是( )。 (箭头表示热的传递路径)A. B. C.31.(2025五下·福田期末)下列示意图中 (黑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是( )。A. B. C.32.(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将装有冷牛奶的杯子浸泡在热水中,过了几分钟,牛奶变热了,说明( )。A.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热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33.(2025五下·福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有多种类型,但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用体温计测量开水B.用保温杯、热水壶装热水,保温效果很好,不会发生热传递C.热不但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递,还可以在气体中传递34.(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把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慢慢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趋势最可能是( )。A.B.C.九、综合题(热)35.(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想把家里的雪糕带到小区花园和小伙伴们分享,但是家里没有保温箱。请你利用家里现有的材料,比如废旧纸箱、泡沫板、旧衣物等,设计一个能暂时保存雪糕的实用保温箱。要求:画出保温箱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注出用到的材料。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发芽必备的条件。2.【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黑暗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3.【答案】A【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A、草→兔→狼:草是生产者,兔是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狼是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A正确;B、阳光→草→虫:阳光是能量来源,但不属于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C、鸟→虫→植物:方向反了,且鸟通常是更高层消费者,不能以植物为终点,C错误;故答案为:A。4.【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A、饲养员和动物缺少非生物环境(如水、土壤等),不构成完整生态系统,A错误;B、人类和宠物仅是生物部分,缺少环境因素,B错误;C、包含生物(鱼、虾)和非生物(水、泥沙),符合生态系统的定义,C正确。5.【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徙。每年冬季有大量候鸟(如黑脸琵鹭)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越冬,主要原因是深圳冬季温暖的气候,以及该湿地有丰富的鱼虾资源。6.【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7.【答案】错误【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8.【答案】正确【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制作生态瓶时,我们应该先放土壤,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瓶中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鱼、虾等。9.【答案】错误【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虽然绿豆种子发芽阶段不需要阳光,在无光条件下也能发芽,但绿豆苗生长属于植物生长阶段,必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因此"绿豆苗生长不需要阳光"的结论是错误的,混淆了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两个不同阶段的需求差异。10.【答案】正确【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眠”。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11.【答案】二氧化碳【知识点】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养料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12.【答案】生产者;消费者【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13.【答案】(1)土壤;水分;温度(2)不是【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土壤,其他条件比如水分和温度都要保持不变。(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两组种子最终都发芽了,因此可知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14.【答案】(1)A(2)A(3)B(4)C(5)B(6)C(7)A(8)B(9)A(10)B(11)C(12)B(13)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1)工程设计的步骤通常为明确目标→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模型→改进模型,这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A选项符合科学设计流程。(2)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龙舟模型的载重量,可以增大船的体积。(3)船舵是控制船舶方向的装置,通过偏转船舵改变水流方向,从而调整船的行进方向。因此要更准确地控制龙舟模型行驶的方向,可以在船尾安装上船舵。(4)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5)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因此增加船底宽度可以降低重心、扩大支撑面,提高稳定性,而改变颜色或胡乱摆放货物无直接作用。(6)制作前分工合作是团队项目的重要步骤,符合工程设计规范;A选项忽略设计图的指导性,B选项未包含测试和改进环节。(7)重物应均匀分布在船舱内,即A,避免局部过重导致倾斜或翻船,这是测试载重量的科学方法。(8)载重量指船在沉没前能承载的最大重量,13个弹珠时沉没,因此安全载重量为12个。(9)船舵向左偏转时,尾部受水流向右的力,船头会向左转。(10)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所以将分格结构放入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将船舱分格处理也可以提高船的稳定性。(11)电动螺旋桨能推动水产生反作用力使船前进,泡沫板和弹珠无动力作用。(12)历史顺序为独木舟(最早)→帆船(借助风力)→轮船(机械动力),符合科技发展规律。(13)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做成船型,增大了体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15.【答案】A【知识点】垃圾的处理【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光盘行动”就属于减量化。16.【答案】B【知识点】节约能源【解析】【分析】节约能源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选项A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会消耗更多电能;选项C不关灯会造成电力浪费;只有选项B在不需要使用空调时及时关闭,符合节约能源的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B。17.【答案】B【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因此小田喝完饮料,她应该把易拉罐丢进带有B标志的垃圾桶。18.【答案】C【知识点】节约能源【解析】【分析】A、虽然充电确实需要消耗电能,但相比燃油车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新能源汽车在整体环保性能上是有显著优势的,A错误;B、新能源汽车主要依赖电力驱动,而非石油,B错误;C、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企业,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突破确实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科技领域的实力,C正确;故答案为:C。19.【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A、吸管的耐用性并不是我们选择它的主要考虑因素,更重要的是它的环境影响,A错误;B、塑料吸管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相比之下,纸吸管由于能更快分解,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B正确;C、这种看法忽略了不同材料在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B。20.【答案】B【知识点】新能源【解析】【分析】太阳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在于能源来源和排放物。火力发电通过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电能,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而太阳能发电利用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物。因此太阳能发电能显著减少大气污染。21.【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棉线具有毛细作用,能将水从容器缓慢引导到土壤中,实现自动灌溉。其核心功能是传输水分,而非美观或过滤污染物。因此,正确答案是C。22.【答案】B【知识点】造纸术【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23.【答案】(1)阻挡(2)高于(3)30.0;高于(4)升高(5)植树造林【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1)温室效应的核心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能够吸收地表向外辐射的热量,从而 减缓热量散失 ,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实验中密封袋模拟了温室气体的这一作用——袋内空气被密封后,热量不易散失到外界,因此温度会逐渐升高。(2)密封袋模拟温室气体后,热量散失被抑制,袋内温度会因热量积累而 高于 袋外温度。这是温室效应的基本逻辑。(3)①实验需控制变量,初始温度应相同。表中1分钟时袋内外均为30.0℃,因此应该填30.0。②5分钟后袋内35.2℃,袋外31.2℃,袋内温度明显“高于”袋外。(4)密封袋内温度升高是因为热量散失被抑制,类比到地球,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阻挡地表热量向太空散失,导致全球变暖。(5)燃油燃烧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主要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直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减缓温室效应。24.【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铁锅底是金属材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够快速传递热量,因此利于热传递;而防烫杯垫和铁锅的木质手柄都是隔热材料,目的是阻止热传递。25.【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煮饭的时候站在炉边会感觉到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26.【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27.【答案】B【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气”;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水的颜色未变,温度我们看不到。28.【答案】A【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铜、铝、铁三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三者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铁的导热性能最差。因此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铜锅里的羊排最先煎熟。29.【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30.【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当小火在壶底中心加热时,热应该首先在中心产生,并从中心向四周传递。因此A正确。31.【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用酒精灯给杯底中间加热,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32.【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小福将装有冷牛奶的杯子浸泡在热水中,温度较高的热水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装有冷牛奶的杯子。过了几分钟,牛奶变热了。33.【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A、温度计有多种类型,虽然原理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类型的温度计都有范围限制,因此不可以乱用,A错误;B、用保温杯、热水壶装热水,保温效果很好,因为热传递的效果很差,并不是不会发生热传递,B错误;C、热不但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递,还可以在气体中传递,C正确;故答案为:C。34.【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当小福把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时,热水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热水会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温度就会逐渐降低。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水温会一直降低,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达到热平衡为止。因此B符合题意。35.【答案】【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泡沫塑料、棉花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泡沫箱作为保温箱,加盖,盖棉被,可以很好地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1 / 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一、选择题(生物与环境)1.(2025五下·福田期末) 以下哪一组的条件,是绿豆种子发芽时都必须具备的 ( )A.适量的水分、土壤 B.适宜的温度、空气 C.阳光、适宜的温度【答案】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发芽必备的条件。2.(2025五下·福田期末) 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是( )。A.干燥明亮 B.潮湿黑暗 C.高温干燥【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黑暗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3.(2025五下·福田期末) 以下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草→兔→狼 B.阳光→草→虫 C.鸟→虫→植物【答案】A【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A、草→兔→狼:草是生产者,兔是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狼是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A正确;B、阳光→草→虫:阳光是能量来源,但不属于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C、鸟→虫→植物:方向反了,且鸟通常是更高层消费者,不能以植物为终点,C错误;故答案为:A。4.(2025五下·福田期末) 下面的描述中,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动物园里的饲养员与各种动物B.城市中的人类和宠物C.池塘里的鱼、虾等各种生物与水、泥沙等整体【答案】C【知识点】生态系统【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A、饲养员和动物缺少非生物环境(如水、土壤等),不构成完整生态系统,A错误;B、人类和宠物仅是生物部分,缺少环境因素,B错误;C、包含生物(鱼、虾)和非生物(水、泥沙),符合生态系统的定义,C正确。5.(2025五下·福田期末)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有大量候鸟(如黑脸琵鹭)来此越冬。它们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深圳( )。A.有许多高楼B.天敌数量少C.冬季温暖的气候与丰富的鱼虾资源【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徙。每年冬季有大量候鸟(如黑脸琵鹭)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越冬,主要原因是深圳冬季温暖的气候,以及该湿地有丰富的鱼虾资源。二、判断题(生物与环境)6.(2025五下·福田期末) 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同时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偶然性。 ( )【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7.(2025五下·福田期末) 食物链通常从消费者开始,到生产者结束。 ( )【答案】错误【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8.(2025五下·福田期末) 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水、空气和阳光等。 ( )【答案】正确【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制作生态瓶时,我们应该先放土壤,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瓶中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鱼、虾等。9.(2025五下·福田期末) 因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无光,所以绿豆苗生长不需要阳光。 ( )【答案】错误【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虽然绿豆种子发芽阶段不需要阳光,在无光条件下也能发芽,但绿豆苗生长属于植物生长阶段,必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因此"绿豆苗生长不需要阳光"的结论是错误的,混淆了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两个不同阶段的需求差异。10.(2025五下·福田期末)动物冬眠是为了适应冬季食物短缺和寒冷。 ( )【答案】正确【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眠”。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三、填空题(生物与环境)11.(2025五下·福田期末)光合作用需要植物吸收 (选填“氮气”或“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养料并释放氧气。【答案】二氧化碳【知识点】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养料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12.(2025五下·福田期末)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叫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答案】生产者;消费者【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四、实验探究题(生物与环境)13.(2025五下·福田期末)探究问题: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1)实验设计。假设: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中才能发芽。改变的条件: (选填“土壤”或“温度”)。不变的条件: 、 、种子数量等。(选填“土壤”“水分”或“温度”)(2)实验记录与结果:组别 种子总数 第2天发芽数 第3天发芽数 最终发芽数有土壤组 10粒 3粒 7粒 10粒无土壤组 10粒 5粒 8粒 10粒实验现象:两组种子最终都发芽了。实验结论:土壤 (选填“是”或“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答案】(1)土壤;水分;温度(2)不是【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土壤,其他条件比如水分和温度都要保持不变。(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两组种子最终都发芽了,因此可知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五、船的研究14.(2025五下·福田期末)端午赛龙舟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快来当小小工程师,让你的龙舟模型在“水面赛道”上破浪前进!(1)制作龙舟模型的基本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A.明确目标、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模型、改进模型B.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设计模型、改进模型、明确目标C.设计模型、制作模型、明确目标、改进模型、测试模型(2)在设计方案阶段:要提高龙舟模型的载重量,下列方法最科学的是 ( )。A.增大船的体积 B.增加船的质量 C.减小船的体积(3)要更准确地控制龙舟模型行驶的方向,可以在船尾安装上( )。A.螺旋桨 B.船舵 C.小马达(4)为了减少龙舟模型在水中行驶时水对船的阻力,以下船模草图中,最佳的是( )。A. B. C.(5)能有效增加行驶过程中稳定性的方法是( )。A.改变船体的颜色B.增加船底的宽度C.胡乱摆放船舱中的货物(6)在制作模型阶段,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不用和设计图一样B.完成了模型制作,就标志着整个造船项目结束了C.制作前要先分工,确定每个组员的任务(7)在测试模型阶段:小福在测试龙舟模型的载重量时,下列重物放置方式中,最合适的是( )。A. B. C.(8)小田测试龙舟模型的载重量,玻璃弹珠加到13个时龙舟模型刚好沉没,那么这艘龙舟模型的载重量是 ( )。A.11个弹珠 B.12个弹珠 C.13个弹珠(9)小福测试龙舟模型时,当尾部的船舵向左偏转时,船会( )。A.向左转弯 B.向右转弯 C.直线行驶不转弯(10)在改进模型阶段:测试过程中发现弹珠易滚动,影响了龙舟模型的行驶。下列改进方案中最合适的是( )。A.增加龙舟模型的体积B.将龙舟模型分隔为多个船舱,分开放置弹珠C.加深龙舟模型的船舱(11)下列哪种做法能为龙舟模型提供动力,使其前进 ( )A.在船尾绑一块泡沫板B.在船舱里增加一些弹珠C.在船尾安装一个电动螺旋桨(12)通过制作龙舟模型,他们对船舶的历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船舶的发展历程,正确的是( )。A.帆船→独木舟→轮船B.独木舟→帆船→轮船C.轮船→帆船→独木舟(13)“深圳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弹驱逐舰,其主体结构为钢铁制成。经过改造的钢铁能浮在水面上,这主要是因为改变了( )。A.船身的体积 B.船身的重量 C.船身的硬度【答案】(1)A(2)A(3)B(4)C(5)B(6)C(7)A(8)B(9)A(10)B(11)C(12)B(13)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1)工程设计的步骤通常为明确目标→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模型→改进模型,这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A选项符合科学设计流程。(2)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龙舟模型的载重量,可以增大船的体积。(3)船舵是控制船舶方向的装置,通过偏转船舵改变水流方向,从而调整船的行进方向。因此要更准确地控制龙舟模型行驶的方向,可以在船尾安装上船舵。(4)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5)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因此增加船底宽度可以降低重心、扩大支撑面,提高稳定性,而改变颜色或胡乱摆放货物无直接作用。(6)制作前分工合作是团队项目的重要步骤,符合工程设计规范;A选项忽略设计图的指导性,B选项未包含测试和改进环节。(7)重物应均匀分布在船舱内,即A,避免局部过重导致倾斜或翻船,这是测试载重量的科学方法。(8)载重量指船在沉没前能承载的最大重量,13个弹珠时沉没,因此安全载重量为12个。(9)船舵向左偏转时,尾部受水流向右的力,船头会向左转。(10)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所以将分格结构放入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将船舱分格处理也可以提高船的稳定性。(11)电动螺旋桨能推动水产生反作用力使船前进,泡沫板和弹珠无动力作用。(12)历史顺序为独木舟(最早)→帆船(借助风力)→轮船(机械动力),符合科技发展规律。(13)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做成船型,增大了体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六、选择题(环境与我们)15.(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的学校食堂号召大家响应“光盘行动”,拒绝剩菜剩饭,这样的做法属于(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答案】A【知识点】垃圾的处理【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光盘行动”就属于减量化。16.(2025五下·福田期末)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是 ( )。A.夏天将空调的温度设置到最低温度16℃B.在室外上体育课时关闭教室空调C.放学后不关灯【答案】B【知识点】节约能源【解析】【分析】节约能源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选项A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会消耗更多电能;选项C不关灯会造成电力浪费;只有选项B在不需要使用空调时及时关闭,符合节约能源的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B。17.(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喝完饮料,她应该把易拉罐丢进带有( )标志的垃圾桶。A. B. C.【答案】B【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因此小田喝完饮料,她应该把易拉罐丢进带有B标志的垃圾桶。18.(2025五下·福田期末)深圳作为“新能源汽车之都”,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消耗大量电能,不如燃油车环保B.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并没有减少石油的消耗C.比亚迪先进的电池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彰显中国科技力量【答案】C【知识点】节约能源【解析】【分析】A、虽然充电确实需要消耗电能,但相比燃油车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新能源汽车在整体环保性能上是有显著优势的,A错误;B、新能源汽车主要依赖电力驱动,而非石油,B错误;C、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企业,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突破确实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科技领域的实力,C正确;故答案为:C。19.(2025五下·福田期末)自从“限塑令”实施后,学校食堂把塑料吸管换成了纸吸管。下面三位同学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A.纸吸管容易烂,还不如塑料吸管结实,换了没什么用B.塑料吸管要很久才能分解,纸吸管很快就能被分解,用它更环保C.反正都是吸管,用完都是垃圾,换不换都一样【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A、吸管的耐用性并不是我们选择它的主要考虑因素,更重要的是它的环境影响,A错误;B、塑料吸管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相比之下,纸吸管由于能更快分解,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B正确;C、这种看法忽略了不同材料在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B。20.(2025五下·福田期末)与火力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能显著减少下列哪一类污染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B【知识点】新能源【解析】【分析】太阳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在于能源来源和排放物。火力发电通过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电能,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而太阳能发电利用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物。因此太阳能发电能显著减少大气污染。21.(2025五下·福田期末)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人们“爆发式出游”。为防止家里的植物因没人浇水而“渴”死,小田设计了如右图的灌溉装置。其中,棉线的主要作用是( )。A.美观B.防止水中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C.传输水分【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棉线具有毛细作用,能将水从容器缓慢引导到土壤中,实现自动灌溉。其核心功能是传输水分,而非美观或过滤污染物。因此,正确答案是C。22.(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尝试用废报纸做一张再生纸,正确的方法是 ( )。A.撕碎一加水搅拌一挤压吸水一平铺一通风晾干B.撕碎一加水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C.平铺一撕碎一加水搅拌一挤压吸水一通风晾干【答案】B【知识点】造纸术【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七、实验探究题(环境与我们)23.(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田和同学们为了探究“温室效应”的奥秘,测量了阳光下密封袋内外的空气温度变化情况,研究过程如下。(1)探究目的:本实验通过模拟温室气体 (选填“阻挡”或“加快”)热的散失的作用,验证“温室效应”。(2)假设:如果密封袋能模拟温室气体的保温作用,那么袋内温度应该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袋外温度。(3)数据记录:每隔1分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如下表:时间 密封袋内的温度(℃) 密封袋外的温度(℃)初始温度 30.0 ( )1分钟 30.0 30.02分钟 31.6 31.03分钟 32.6 31.04分钟 34.5 31.15分钟 35.2 31.2数据分析:①密封袋外的初始温度应为 ℃。②5分钟后,密封袋内的温度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袋外温度。(4)实验结论:密封袋模拟了包裹地球的温室气体,说明了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5)拓展应用:下列两种做法中,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是 (选填“多开燃油车”或“植树造林”)。【答案】(1)阻挡(2)高于(3)30.0;高于(4)升高(5)植树造林【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1)温室效应的核心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能够吸收地表向外辐射的热量,从而 减缓热量散失 ,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实验中密封袋模拟了温室气体的这一作用——袋内空气被密封后,热量不易散失到外界,因此温度会逐渐升高。(2)密封袋模拟温室气体后,热量散失被抑制,袋内温度会因热量积累而 高于 袋外温度。这是温室效应的基本逻辑。(3)①实验需控制变量,初始温度应相同。表中1分钟时袋内外均为30.0℃,因此应该填30.0。②5分钟后袋内35.2℃,袋外31.2℃,袋内温度明显“高于”袋外。(4)密封袋内温度升高是因为热量散失被抑制,类比到地球,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阻挡地表热量向太空散失,导致全球变暖。(5)燃油燃烧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主要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直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减缓温室效应。八、选择题(热)24.(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家中的下列物品,利于热传递的是( )。A.铁锅底 B.防烫杯垫 C.铁锅的木质手柄【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铁锅底是金属材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够快速传递热量,因此利于热传递;而防烫杯垫和铁锅的木质手柄都是隔热材料,目的是阻止热传递。25.(2025五下·福田期末)煮饭的时候站在炉边会感觉到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煮饭的时候站在炉边会感觉到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26.(2025五下·福田期末)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 )。A.水蒸气B.沸腾的水溅出形成的水滴C.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的小水珠【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妈妈在厨房煮饺子时,掀开锅盖瞬间,看到大量白汽产生,这些白汽实际上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27.(2025五下·福田期末)在给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会产生的现象是( )。A.水的颜色发生变化B.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C.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答案】B【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气”;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水的颜色未变,温度我们看不到。28.(2025五下·福田期末)爸爸将同样大小的三块羊排分别放在铜锅、铝锅、铁锅里煎,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 ( )里的羊排最先煎熟。A.铜锅 B.铁锅 C.铝锅【答案】A【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铜、铝、铁三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三者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铁的导热性能最差。因此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铜锅里的羊排最先煎熟。29.(2025五下·福田期末)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是三种常见的热传递方式。其中,热传导一般发生在( )中。A.固体 B.液体 C.气体【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30.(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用小火在壶底中心加热时,热在壶底进行传递,表达正确的示意图是( )。 (箭头表示热的传递路径)A. B. C.【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当小火在壶底中心加热时,热应该首先在中心产生,并从中心向四周传递。因此A正确。31.(2025五下·福田期末)下列示意图中 (黑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用酒精灯给杯底中间加热,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32.(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将装有冷牛奶的杯子浸泡在热水中,过了几分钟,牛奶变热了,说明( )。A.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热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小福将装有冷牛奶的杯子浸泡在热水中,温度较高的热水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装有冷牛奶的杯子。过了几分钟,牛奶变热了。33.(2025五下·福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有多种类型,但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用体温计测量开水B.用保温杯、热水壶装热水,保温效果很好,不会发生热传递C.热不但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递,还可以在气体中传递【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A、温度计有多种类型,虽然原理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类型的温度计都有范围限制,因此不可以乱用,A错误;B、用保温杯、热水壶装热水,保温效果很好,因为热传递的效果很差,并不是不会发生热传递,B错误;C、热不但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递,还可以在气体中传递,C正确;故答案为:C。34.(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把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慢慢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趋势最可能是( )。A.B.C.【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当小福把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时,热水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热水会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温度就会逐渐降低。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水温会一直降低,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达到热平衡为止。因此B符合题意。九、综合题(热)35.(2025五下·福田期末)小福想把家里的雪糕带到小区花园和小伙伴们分享,但是家里没有保温箱。请你利用家里现有的材料,比如废旧纸箱、泡沫板、旧衣物等,设计一个能暂时保存雪糕的实用保温箱。要求:画出保温箱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注出用到的材料。【答案】【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泡沫塑料、棉花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泡沫箱作为保温箱,加盖,盖棉被,可以很好地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