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阿尔法折叠(AlphaFold)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技术,可根据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该技术可应用于下列哪一过程的研究( )A.DN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翻译后加工2.女性患病概率高于男性的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 )A.线粒体中 B.常染色体上C.X染色体上 D.Y染色体上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过程会延缓细胞衰老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缩短B.染色质收缩阻碍转录过程C.抗氧化物使细胞内自由基减少D.有害物质入侵导致蛋白质活性下降4.DNA指纹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与遗传分析等。下列不能为该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不同个体的DNA空间结构不同B.与RNA相比,DNA的结构更稳定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的DNA相同D.不同个体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5.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致死的S型菌的荚膜直接转移至R型活菌上B.格里菲斯提出加热致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C.DNA酶处理S型菌的提取物运用了加法原理D.艾弗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6.DNA甲基转移酶(DNMT)是DNA甲基化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对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位于癌组织旁,但细胞可能还未发生癌变)和正常组织中DNMT基因表达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类型 DNMT基因表达率癌组织 80.9%癌旁组织 50%正常组织 16.7%A.DNA甲基化引起碱基序列的变化可遗传给后代B.在癌细胞中抑癌基因呈现出高甲基化的状态C.癌旁组织发展成为癌组织的风险较正常组织高D.DNMT可以作为诊断癌症进程的分子标记物7.我国著名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粟、黍、称、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創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工选种的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好穗纯色者”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B.“好穗纯色者”种下后,后代无性状分离C.人工选种的过程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D.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的方向可能不同8.科学家在研究蜜蜂的起源与进化时发现,蜜蜂多样性的爆发与开花植物的盛行几乎同步。但由于大陆板块漂移和缺少化石证据,蜜蜂的起源地点和时间目前还无从考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对不同种蜜蜂基因组进行测序有利于研究其进化顺序C.长期处于不同地理板块的蜜蜂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蜜蜂种群内部分工协助,相互影响和发展实现协同进化9.研究发现,癌细胞在不同时期的细胞自噬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营养充足时,细胞自噬受抑制;营养缺乏时,细胞自噬被激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癌细胞通过细胞自噬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B.癌细胞通过提高自噬水平增加自身物质与能量供应C.激烈的细胞自噬诱导癌细胞的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D.可在不同时期使用促进或抑制癌细胞自噬的药物治疗癌症10.下列关于“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作为空白对照组B.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用于下一代的培养C.实验结束后,应对培养基和纸片进行灭菌D.抑菌圈越大表明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越强11.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由FBNI基因突变导致的结缔组织疾病。图为某家系的系谱图,其中II-2为杂合子。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2、Ⅲ-2、Ⅲ-3的致病基因来源不同C.该家系中所有患病个体的基因型相同D.Ⅲ-3与正常男性生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12.某兴趣小组在课后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B.用大小一致,颜色不同的小球模拟两种配子C.随机抓取两个桶中小球进行组合并记录数据D.已抓取的小球不再放回桶内,以免重复计数13.科学家在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中转入c-Myc、Oct-4、Sox2等基因,将其诱导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iPS细胞。通过定向诱导,iPS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血细胞等多种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PS细胞的分化程度比成纤维细胞高B.诱导分化时,细胞形态和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iPS细胞分化的不同细胞中mRNA不完全相同D.iPS细胞分化为不同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14.正常情况下,鬃狮蜥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为ZW,雄性为ZZ。研究发现,部分雄性鬃狮蜥卵在较高的温度下会孵化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不变),并且能与其它雄性个体正常交配和繁殖。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鬃狮蜥的性别决定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该现象的出现可能与温度对表观遗传的影响有关C.该现象将导致W染色体在鬃狮蜥后代中比例升高D.该现象有利于鬃狮蜥在不利环境中维持较高生育率15.3H-脱氧核苷酸可以作为大肠杆菌DNA复制的原料。当DNA的两条链都携带3H-脱氧核苷酸时,该区域在特殊的显色作用下呈深色;当只有一条链携带3H-脱氧核苷酸时,该区域显浅色。将不含3H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3H-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图为某次DNA复制时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DNA至少在进行第二次复制B.DNA复制3次后,浅色DNA占1/4C.甲链与乙链的延伸方向均为5′→3'D.甲链与乙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16.在氧含量正常情况下,具有一个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因此不表现出贫血症状,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光学显微镜初步判断个体是否患有镰状细胞贫血症B.镰状细胞贫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属于有害变异C.在疟疾高发地区,杂合子的生存率比正常个体更高D.使用抗疟疾药物治疗会降低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17.在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中,某细胞在不同的分裂时期,细胞内A、B基因的数量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时期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乙时期可能正在发生联会C.丁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分裂的顺序可能为甲→乙→丙→丁18.水稻是两性花,水稻花粉的育性受细胞核基因(R/r)与细胞质基因(S/N)的共同调控。其中S为不育基因,R为育性恢复基因,R对S表达有抑制作用。S(r)表现出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无法产生可育花粉;雌蕊发育正常)。图是我国科学家开创的三系杂交水稻育种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保持系与恢复系都是作为母本B.杂交种的基因型为N(Rr)或S(Rr)C.获得上述杂交种后无需再每年制种D.上述杂交过程中无需进行人工去雄19.野生型红色面包霉可以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成分按一定顺序合成氨基酸。科学家利用X射线诱导红色面包霉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红色面包霉因不能合成相应的氨基酸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下表为甲、乙、丙三种营养缺陷型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类型 基本培养基 添加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 添加瓜氨酸的基本培养基 添加鸟氨酸的基本培养基突变型甲 不生长 正常生长 不生长 不生长突变型乙 正常生长 正常生长 不生长突变型丙 正常生长 正常生长 正常生长注:三种氨基酸能分泌到细胞外。A.甲、乙、丙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3种氨基酸的合成顺序为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C.据表推测,乙的鸟氨酸合成酶基因发生了突变D.甲与丙在基本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培养,两者可正常生长20.某植物叶子的颜色由4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C/c、D/d控制,调控机理如图所示,其中红色与蓝色混合后形成紫色。现有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edd的植株进行杂交,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叶子颜色分别是紫色和红色B.F1中白色叶子占1/4,基因型有18种C.F1红叶:蓝叶:紫叶个体的比例为3:1:1D.F1黄叶中纯合子占1/12,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二、实验题21.图中甲、乙、丙为某哺乳动物生殖器官中的某一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丁为该动物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其中A/a、B/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的 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 ,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2)与前一时期相比,甲、乙、丙细胞中发生染色体组数目加倍的是 。(3)丁细胞中基因B、b分离发生的时期是 ,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会产生 种配子。这种变异类型是 ,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意义是 。22.人参皂苷Rb1(以下简称Rb1)是人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为探究Rb1对肝脏癌细胞的作用,科研人员将肝癌细胞置于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24h后检测三组细胞的凋亡率、凋亡调节蛋白和相关RNA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 细胞凋亡率 Bax蛋白 Bcl-2蛋白 miR-34a普通培养液 + + +++ +普通培养液+低浓度Rb1 ++ ++ ++ ++普通培养液+高浓度Rb1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结果推测,控制Bax蛋白合成的基因属于 (填“原癌”或“抑癌”)基因,依据是 。(2)miR-34a是一种能与Bcl-2mRNA碱基互补配对的微小RNA,其对Bcl-2蛋白的合成具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理是 。(3)基于上述结果,有人提出可用Rb1研发治疗肝癌的新药物。但也有人认为还需探究Rb1是否会促进正常细胞的凋亡,请设计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思路: 。23.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常见农业害虫。研究表明,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是草地贪夜蛾产生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对草地贪夜蛾种群中不同个体乙酰胆碱酯酶基因227号氨基酸对应的突变位点进行测序,结果如表所示。类型 测序峰图 个体数量甲 25乙 62丙 13注:纯合子由于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序列相同,测序峰图无重叠。回答下列问题:(1)该抗性基因是由碱基对 而产生。表中属于杂合子的个体类型是 。(2)该突变位点在野生型个体中对应的氨基酸为甘氨酸。下表为部分氨基酸及对应的密码子,推测上述测序DNA单链是转录的 (填“模板链”或“非模板链”),突变后对应的氨基酸变为 。氨基酸 密码子 氨基酸 密码子甘氨酸 GGA 精氨酸 CGUGGC CGCGGU CGAGGG CGG苏氨酸 ACG AGAACC AGGACU 丙氨酸 GCAACA GCC赖氨酸 AAA GCUAAG GCG(3)种群中该抗性基因频率为 。若种群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子一代丙类型的个体所占比例 (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根据上述信息,提出一条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杀虫剂的注意事项并说明生物学原理 。24.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有黑色、黄色、白色三种,其羽毛颜色与所含色素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该鸟类羽毛颜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与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H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研究人员利用黑羽雌鸟与白羽雄鸟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羽毛颜色 羽毛所含色素黑色 存在黑色素黄色 仅有黄色素白色 无色素回答下列问题:(1)A/a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本中黑羽雌鸟的基因型为 。(2)F1中黑羽雄鸟与白羽雌鸟交配,F2中黄羽雌鸟所占的比例为 ,F2黄羽雌鸟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已知该鸟类眼睛棕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且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兴趣小组欲探究眼色基因与H/h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提出以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选择纯合黑眼黄羽与纯合棕眼白羽个体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方案二:选择纯合黑眼白羽与纯合棕眼白羽个体进行杂交获得F1,F1测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你认为上述方案中能达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或“方案一和方案二”)。结合所选方案,写出实验结果及对应结论 。参考答案1.D2.C3.C4.A5.B6.A7.D8.D9.C10.D11.D12.D13.C14.C15.D16.B17.C18.D19.C20.C21.(1) 丙 次级精母细胞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2)甲、乙(3) 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 4 基因重组 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22.(1) 抑癌 随着Bax蛋白含量增加,肝癌细胞凋亡率上升,说明Bax蛋白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2) 抑制 miR-34a通过与Bcl-2mRNA结合成双链结构,阻碍核糖体与Bcl-2mRNA结合,抑制翻译过程(通过与Bcl-2mRNA结合成双链结构,促进Bcl-2mRNA的降解,抑制翻译过程)(3)将相同生理状态的正常肝细胞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普通培养液与添加Rb1的普通培养液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24h后,检测并对比两组肝细胞的凋亡率。或将相同生理状态的正常肝细胞分为三组,分别培养在普通培养液、添加低浓度Rb1的普通培养液和添加高浓度Rb1的普通培养液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24h后,检测并对比三组细胞的凋亡率23.(1) 替换 乙(2) 非模板链 丙氨酸(3) 44% 上升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单一种类杀虫剂;使用对生物变异影响小的杀虫剂;在杀虫剂的长期选择下,该抗性基因频率显著上升24.(1) Z HhZAW(2) 1/16 0(3) 方案一 若F2中棕眼黄羽:棕眼白羽:黑眼黄羽:黑眼白羽=9:3:3:1,则说明眼色基因与H/h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2中棕眼黄羽:棕眼白羽:黑眼黄羽=2:1:1,则说明眼色基因与H/h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