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答案解析部分1.D解:在中,,,又,故答案为: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即可求出第三个内角.2.C解:选项C中, 由作图可知.故答案为: C.由 推出 由此判断即可.3.A解:过点O作OG⊥AC于点G, OH⊥DE于点H, OM⊥BC于点M, 连接OE, GM, OC, 如图,∵ DF是∠ADE的平分线, OG⊥AC,OH⊥DE,∴OG=OH.在Rt△DGO和Rt△DHO中,,∴Rt△DGO≌Rt△DHO(HL),∴DG=DH,∵O为△ABC的内心,∴CO平分∠ACB,∵OG⊥AC, OM⊥BC,∴OG=OM,∴OH=OM.在Rt△CGO和Rt△CMO中,,∴Rt△CGO≌Rt△CMO(HL),∴CG=CM.∵△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CGM为等边三角形,∴CG=CM = MG.∵O为正△ABC的内心,在Rt△EHO和Rt△EMO中,,∴Rt△EHO≌Rt△EMO(HL),∴EH=EM,∴△CDE的周长=CD+DE+CE=CD+DH+EH+CE=CD+DG+EM+CE=CG+CM=2CG= AC.∴△ABC的周长=AB+AC+BC=3AC=3△CDE的周长,∴要知道△ABC的周长,则只需要知道△CDE的周长即可.故答案为:A.过点O作 于点G, 于点H, 于点M, 连接OE, GM, OC, 利用三角形的内心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 , 从而计算得到 的周长为AC,进而得出 的周长的周长,则结论可得.4.A解: 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由题意:5-3<x<5+3,即2<x<8,只有3符合故答案为:A.根据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即可判断 .5.C解:露出的角是钝角,因此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根据三角形的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进行判断即可.6.B解:如图,过点A作AF⊥BC于点F,则BF=FC=4,∴,∴,∵,∴,故答案为:B.过点A作AF⊥BC于点F,则可以求出AF=3,即可得到△ABC的面积,然后根据求出AE长即可.7.B解:,,,,,,故答案为:B.先由得到,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最后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算出的度数.8.A解:如图,连接BF,交AD于H∵EF垂直平分AB∴AF=BF∵∠BAC=45°∴∠AFB=90°,∠ABF=45°∵AB=AC∴∠ABC=∠C=67.5°∴∠CBF=22.5°∵AD是BC边上的高线∴∠HAF=22.5°∴∠CBF=∠HAF∴△AHF≡△BCF(ASA)∴CF=HF∵∠FGH=∠GHF=67.5°∴GF=HF设CF=x,则EF=x+1∴AB=2(x+1)由AB=AC∴故答案为:A.连接BF,交AD于H,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证明△AHF≡△BCF,再由角的关系得出∠FGH=∠GHF=67.5°,进而得到CF=HF=GF,设CF=x,则EF=x+1,根据勾股定理得,AB=2(x+1),由AB=AC,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作答.9.C解:A、 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故为原命题错误,不符合题意;B、 两个角等于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为原命题错误,不符合题意;C、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故为原命题正确,符合题意;D、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故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对四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解答.10.B解:设第三根木条的长度为x,则,即,∴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18,故答案为:B.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记住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解答.11.18解:∵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垂足为E,,∴,∵的周长为24,∴,∴,∴的周长,故答案为:.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再由三角形周长公式得到,则的周长.12.假解:面积相等的两个不一定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因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底、高不一定对应相等,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13.或(答案不唯一)14.15.③解:∵③中有完整的两个角以及它们的夹边,∴利用"ASA"即可证明三角形全等,∴可以带③号,故答案为:③.显然③中有完整的三个条件,利用"ASA"即可证明三角形全等.16.稳定性解:用如图的方法(斜钉上一块木条)来修理一条摇晃的凳子的数学原理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稳定性.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填空即可.17.(1)证明:在与中,,,,,.(2)解:,,,,,,;,,,.(1)由题意用定理可证,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BAE=∠FCB,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求解;(2)由题意易得,由(1)可得,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BAE=∠FCB;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1)证明:在与中,,,,,.(2)解:,,,,,,;,,,.18.(1)解:如图,线段AE即为所求.(2)解:作CH⊥AB于H.在Rt△ABC中,∵AC=5,BC=12,∠ACB=90°∴=13,由等面积法可得: AC BC= AB CH (1)利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的方法,作的角平分线即可.(2)作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再利用面积法得到,求解即可.19.(1)解:根据题意,连接作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如图点即为所求,(2)解:根据题意,连接交于点,如图点即为所求,(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连接作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即为所求;(2)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连接交于点即为所求.(1)解:根据题意,连接作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如图点即为所求,(2)解:根据题意,连接交于点,如图点即为所求,20.(1)证明:,,是的中点,,又,;(2)解:,,.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根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再根据对顶角相等,中点的性质得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线段的运算可得,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可求出答案.(1)证明:,,是的中点,,又,;(2)解:,,.21.(1);(2)或(3)或或22.(1)解:是等边三角形,,,,在和中,,,,;(2)解:如图,过点作于点,,,,,,,,;(3)解:如图,过点作于点,设,在中,,,,在等边三角形中,,,又,,又,,在和中,,,,,在中,,,解得:,,,.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得到,即可得到,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的度数;过点作于点,先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即可得到,再根据勾股定理即求出长解题;过点作于点,得到,设,根据得到,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到,求出的长,解题即可.(1)解:是等边三角形,,,,在和中,,,,;(2)解:如图,过点作于点,,,,,,,,;(3)解:如图,过点作于点,设,在中,,,,在等边三角形中,,,又,,又,,在和中,,,,,在中,,,解得:,,,.23.(1)(2)75或90(3)24.(1)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解:如图2,剩余部分如下:∴S△BDE=S△BDC,∴S△ADE+S△BDE=S△ADC+S△BDC,∴S△ABC=2S△ABD=20;(3)解:延长CE、BA交于点F,∵BE平分∠ABC,∴∠ABD=∠CBD,∵CE⊥BE,∴∠BEF=∠BEC=90°,在△FBE和△CBE中,,∴△FBE≌△CBE(ASA),∴EF=CE=6,∴CF=EF+EC=12,∵∠BEF=∠BAC=90°,∴∠ABD+∠F=∠ACF+∠F=90°,∴∠ABD=∠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12.(1)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3)分别设第1、第2、第3排的隔板长为y1,y2,y3,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D=∠CB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FBE≌△CBE(ASA),则EF=CE=6,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可得CF=12,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ABD=∠AC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ABD≌△ACF(ASA),则BD=CF=12,即可求出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 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5八上·丽水期末)在中,,,则的度数是( )A. B. C. D.2.(2025八上·宁波期末)下列尺规作图中,一定能得到AD+BD=BC的是( )A. B.C. D.3.(2025八上·慈溪期末)如图,D、E为等边△ABC边AB、BC上的点,连结DE,∠ADE和∠DEC的角平分线恰好过 AC边上同一点F。若要知道△ABC 的周长,只需要知道下列哪个三角形的周长 该三角形是( )A.△ADF B.△BDE C.△CEF D.△DEF4.(2025八上·苍南期末)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7 B.8 C.9 D.105.(2025八上·慈溪期末)如图,三角形有一部分被遮挡,我们可以判定此三角形的类型为(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6.(2025八上·宁波期末)如图,在中,,点在AB边上,连结CD,点是CD的中点,连结AE.若,则AE的长是( )A.2 B. C. D.7.(2025八上·丽水期末)如图,点在的延长线上,交于点,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8.(2025八上·拱墅期末)如图,在中,是BC边上的高线,EF垂直平分AB,分别交于点.若,则( )A. B. C. D.9.(2025八上·拱墅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B.一个角等于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D.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10.(2025八上·拱墅期末)木工师傅要做一个三角形木架,有两根木条的长度为7cm和14cm,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 )A.5cm B.18cm C.21cmD23cm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1.(2024八上·杭州月考)如图,的周长为24,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垂足为E,若,则的周长是 12.(2022八上·柯桥月考)命题: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13.(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中,D是上一点,,D、E、F三点共线,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只添一种情况即可)14.(2024八上·瓯海月考)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15.(2024八上·义乌月考)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摔成三块,小敏想去店里买一块形状、大小与原来一样的玻璃,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只需带一块去即可,则这块玻璃的编号是 .(填序号)16.(2024八上·义乌月考)我们用如图的方法(斜钉上一块木条)来修理一条摇晃的凳子的数学原理是利用三角形的 .三、解答题(第 17,18,19,20,21 题每题 8 分,第 22,23 题每题 10 分,第 24 题 12 分,共 72 分)17.(2024八上·余杭月考)如图,△中,,,为延长线上一点,点在上,且.(1)求证:;(2)若,求的度数.18.(2024八上·余杭月考)在Rt△ABC中,∠ACB=90°,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图.(1)作出△ABC的角平分线AE;(2)若AC=5,BC=12,求出斜边AB上的高的长度.19.(2024八上·义乌月考)如图,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由处向处行驶,,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利用尺规作图,找出符合条件的点.(1)当汽车行驶到哪个位置(用点表示)时,其到村庄,的距离相等?(2)当汽车从处出发向处行驶时,在哪一个位置,其到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请在图中标出这个位置(用点表示).20.(2024八上·临平月考)如图,在中,是上一点,与相交于点,是的中点,.(1)求证:;(2)若,求的长.21.(2024八上·临平月考)如图,在中,.建立以点A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B,C两点的坐标.(2)在y轴上找一点P,使面积为3,求点P的坐标.(3)找一点Q(不与C重合),使与全等,求点Q的坐标.22.(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在等边三角形的,边上分别取点,,使,连结,相交于点.(1)求的度数.(2)若,,求的长.(3)如图,连结,若,,求的长.23.(2024八上·南湖月考)【概念认识】如图①,在中,若,则、叫做的“三分线”,其中,是“邻三分线”,是“邻三分线”.【问题解决】(1)如图①,,、是的“三分线”,则 ;(2)如图②,在中,,,若的“三分线”交于点D,则 ;(3)如图③,在中,、分别是邻“三分线”和邻“三分线”,且,求的度数.24.(2024八上·柯桥月考)阅读与思考下面是小明同学的数学学习笔记,请您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图形与几何问题.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无法直接解答,需要添加辅助线才能解决.比如下面的题目中出现了角平分线和垂线段,我们可以通过延长垂线段与三角形的一边相交构造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图1,D是△ABC内一点,且AD平分∠BAC,CD⊥AD,连结BD,若△ABD的面积为10,求△ABC的面积.该问题的解答过程如下:解:如图2,过点B作BH⊥CD交CD延长线于点H,CH,AB交于点E,∵AD平分∠BAC,∴∠DAB=∠DAC.∵AD⊥CD,∴∠ADC=∠ADE=90°.在△ADE和△ADC中,,∴△ADE≌△ADC(依据1)∴ED=CD(依据2),S△ADE=S△ADC,∵,.…(1)任务一:上述解答过程中的依据1是 ,依据2是 .(2)任务二:请将上述解答过程的剩余部分补充完整.(3)应用: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BE平分∠CBA交AC于点D,过点C作CE⊥BD交BD延长线于点E.若CE=6,求BD的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 答案.docx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