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六年级生物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药用植物“骨碎补”的根、茎、叶均可药用,其根状茎发达,折断面为红棕色,可见输导组织排列成环,孢子囊群着生于小叶脉顶端。您判断该植物所属的类群是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金鱼藻是一种水生植物,能在水下开花。雄花成熟后,花药能上升到水面,并开裂散出花粉,花粉慢慢下沉到达水下雌花柱头上,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您判断金鱼藻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水稻种子结构与玉米种子相同。大米是水稻种子加工后的产物,加工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是一种裸子植物
B.水稻种子中没有子叶
C.大米的食用部分是胚乳
D.精白米也能萌发长成幼苗、
4.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不包括
A.种子属于器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B.种子在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可以休眠
C.种子的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种子植物的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5.下列关于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以及种子植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大部分氧气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B.苔藓植物依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蕨类植物的生殖已经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 D.种子植物都能开花、结果、结种子
6.下列对“涡虫再生实验过程示意图(右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切成的每个碎片都能发育成新的涡虫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
C.切割后的涡虫可再生出口、肠、肛门等结构
D.涡虫身体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7.动物有与其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结构。下列有关四种动物(右图:甲为蚯蚓,乙为蛔虫,丙为水螅,丁为蝗虫)的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属于软体动物,靠体壁的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B.乙体表有角质层,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C.丙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
D.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保护身体并防止水分蒸发
8.新物种——连山角蟾(如右图)主要栖息在有山地溪流和落叶层的常绿阔叶林,其嘴唇有明显增厚的特征。下列关于连山角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D.是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体温恒定
9.鸟类栖息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食性与喙的特征有直接关系。下列对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喙具利钩,适合捕食中小型鸟类或大型昆虫
B.乙图,喙细长,适合捕捉浅水区小鱼、虾等小动物
C.丙图,喙长而窄,适合滤食藻类和捕捉小型水生动物
D.丁图,喙强直如凿,适合啄食树干中的害虫
10.哺乳动物出现了牙齿的分化(右图是兔和狼的牙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为狼的牙齿,图乙为兔的牙齿
B.①为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C.④为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D.牙齿分化提高了动物摄食和消化能力
11.小丽在做面包时,感觉发酵后的面团变轻了。这是酵母的作用吗 为此,她设计了对照实验。右图装置正确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12.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会形成根瘤,根瘤中生存着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物质的根瘤菌,含氮物质可供大豆利用,大豆则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使大豆形成根瘤,因此导致大豆患病
B.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
C.根瘤菌与大豆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根瘤菌没有细胞壁
D.用低倍显微镜可以观察根瘤菌的结构
13.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与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真菌能感染人的皮肤,引起皮肤病,如手癣、足癣
B.夏天,受潮的粮食有发霉长毛现象,这是由霉菌引起的
C.白僵菌杀虫力强,可对松毛虫、玉米螟等进行生物防治
D.有的真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如链球菌
14.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生物的种类越少
B.同一分类等级中,生物的特征不完全相同
C.分类等级越低,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D.同一物种雌雄个体交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15.豆科植物种类繁多,右图是部分豆科植物的分类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图解中四种豆科植物的种子都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B.除图解中的分类等级外,生物的分类等级还包括门和界
C.由图解可知,豇豆和紫檀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
D.此图解是以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注意事项:1.第II卷要求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
16.(7分)结合图解(左)及图片(右,五种植物对应五个类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会仔细观察植物的 ,并寻找、发现这些器官的共同或不同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 。
(2)图片中的植物分别属于图解中A类、B类和D类的依次是 。(2分)
(3)图解中①处可填入的信息是 。
(4)D类和E类植物都通过“一个细胞—— ”进行繁殖,且只能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5)A、B、C三类植物的种子都具有“新植物的幼体————胚”,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 四部分组成的。
17.(7分)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会形成许多与环境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身体分部看:甲的身体分为 三部分,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丙具有了 ,使得头部可以灵活转动,便于 ①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2)从呼吸结构看:乙、丙和丁都用肺呼吸。右图是丁的呼吸过程示意图,该呼吸方式较为独特,具有与肺相通的[ ] ,可辅助呼吸。(注,[ ]中填图中序号或代码,其后填名称,以下同。)
(3)从运动特点看:甲主要靠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乙既能跳跃也能划水,与此相适应的运动器官及特点是 。
(4)从生殖发育看:图中动物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甲和乙为水中产卵,水中受精;而丙和丁均是体内受精、卵生,且卵的表面有 ,起保护作用,卵内富含养料和水分,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从发育过程分析,乙的幼体与成体在 方面有较大差异。
18.(7分)泡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较为常见,尤其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泡菜文化最具特色,其制作过程如下。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①清洗菜坛及蔬菜:将蔬菜和泡菜坛洗净、晾干。 ②制泡菜水:锅中烧开水,放入盐、冰糖、花椒、八角等煮沸几分钟后关火,冷却。 ③密封发酵:把蔬菜放入坛中,加泡菜水没过蔬菜,盖上盖子,在坛沿内注入清水密封。
(1)泡菜发酵需要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乳酸菌细胞不具有 ,其营养方式为异养。乳酸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其生殖方式是 。
(2)泡菜坛独有的“水封”设计创造的 条件,以及该菌产生的大量乳酸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其它多种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泡菜的发酵和保存。
(3)泡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食用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为探究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在上述泡菜制作过程的基础上,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右图所示结果的分组实验。
根图示结果,为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请您从制作和食用方面,对喜食泡菜的人们提出两点建议: 。(2分)
19.(7分)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结合所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生物是引起流感的罪魁祸首,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分类,它属于 病毒。
(2)图2与图3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具有 。(2分)
(3)图1和图3两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图1是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而图3是通过 来繁殖后代。
(4)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能看见一个个“霉斑”,“霉斑”是图3生物形成的菌落,使它呈青绿色的结构是[1] 。
(5)从图4中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①] 和[②] ,促进物质循环。
20.(7分)结合对“微生物”部分的学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有三步:①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备用;② ;③恒温培养。
(2)小丽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观察,如右图。您判断哪一图示是细菌菌落,并简要说明理由 。
(3)小丽同学又进一步探究“阳光能杀菌吗 ”做了如下实验: 图2准备9个培养皿,加入培养基高温处理,冷却后,各加入1毫升含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待各个培养皿获得数量大致相同的细菌后,将这9个培养皿分成三组,置于不同环境中(如下表)。3小时后,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问题①~④:(备注:“+”表示细菌的相对量。)
不同环境 A组: 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 B组:覆盖能阻挡大部分紫外线的透明材料 C组: 覆盖完全不透光的材料
开始时 ++++ ++++ +++ ++++ +++
3小时后 + 无 + +++ +++ ++
①在实验前对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
②AB为一组对照实验时,变量是 。综合AC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③假若每个培养皿中开始时有100个细菌,每30分钟繁殖一代,则3小时后,每个培养皿中有多少细菌 个。
④勤晒被褥有益身体健康,请简要阐明道理: 。
答案
1. B;解析:骨碎补有根状茎、输导组织和孢子囊群,属于蕨类植物,B正确;苔藓植物无输导组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A、C、D错误。
2. D;解析:金鱼藻能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D正确;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无花和果实,裸子植物无果实,A、B、C错误。
3. C;解析:大米的食用部分是胚乳,C正确;水稻是被子植物,有子叶,精白米无胚不能萌发,A、B、D错误。
4. D;解析: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D不是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A、B、C均是其适应原因。
5. A;解析:大气中大部分氧气来自藻类光合作用,A正确;苔藓植物无真正的根,蕨类植物生殖仍需水,裸子植物不能开花结果,B、C、D错误。
6. C;解析:涡虫有口无肛门,切割后不能再生出肛门,C不正确;A、B、D对涡虫再生实验的理解正确。
7. C;解析:水螅(丙)身体呈辐射对称,C正确;甲是环节动物,A错误;乙是线形动物,B正确;丁是节肢动物,D正确,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A错误。
8. D;解析:连山角蟾是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D不正确;A、B、C对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
9. C;解析:丙图喙宽扁,适合滤食,不是长而窄,C分析不正确;A、B、D分析正确。
10. A;解析:图甲为兔的牙齿(无犬齿),图乙为狼的牙齿(有犬齿),A不正确;B、C、D对牙齿的描述正确。
11. B;解析:探究酵母的作用,变量是酵母,甲(有酵母)和丙(无酵母)形成对照,B正确;A、C、D变量不唯一或无关。
12. B;解析: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可提高土壤肥力,B正确;根瘤菌不导致大豆患病,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有细胞壁,需高倍镜观察,A、C、D错误。
13. D;解析:链球菌是细菌,不是真菌,D不正确;A、B、C对真菌的描述正确。
14. A;解析: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生物种类越多,A不正确;B、C、D对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正确。
15. C;解析:豇豆和菜豆同属,共同特征最多,C不正确;A、B、D对豆科植物分类的叙述正确。
16.(1)形态结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解析:植物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确定亲缘和进化关系。
(2)向日葵、油松、葫芦藓(2分);解析:A是被子植物(向日葵),B是裸子植物(油松),D是苔藓植物 (葫芦藓)。
(3)网状叶脉,两片子叶;解析:①对应双子叶植物特征。
(4)孢子;解析:D(苔藓)和E(蕨类)靠孢子繁殖。
(5)子叶;解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17.(1)头、胸、腹;颈部;解析:蝗虫身体分头、胸、腹,家兔有颈部。
(2)[②]气囊;解析:鸟类气囊辅助呼吸。
(3)尾部和躯干部;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解析:鱼靠尾部和躯干部摆动,青蛙后肢发达且有蹼。
(4)坚韧的卵壳;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解析:爬行动物和鸟类卵有卵壳,青蛙发育是变态发育。
18.(1)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解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分裂生殖。
(2)无氧;抑制;解析:水封创造无氧环境,抑制其他微生物。
(3)制作时加入维生素C;控制食用量和频率(合理即可,2分);解析: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建议。
19.(1)动物;解析: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
(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解析:细菌(图2)和真菌(图3)均有这些结构。
(3)孢子;解析:真菌靠孢子繁殖。
(4)青霉;[①]孢子;解析:霉斑是青霉菌落,孢子呈青绿色。
(5)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解析:细菌和真菌将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20.(1)接种;解析:培养细菌步骤包括接种。
(2)图1是细菌菌落,因为其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合理即可);解析:细菌和真菌菌落特征不同。
(3)①杀死培养基中的杂菌;解析:高温灭菌目的是除杂菌。
②紫外线;阳光能杀菌(或阳光照射能减少细菌数量);解析:对照实验得出阳光能杀菌。
③6400个; 解析: 3 小时繁殖6代, 100×2 =6400。
④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被褥上的细菌等微生物 (合理即可);解析:勤晒被褥利用阳光杀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