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025.06.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浴乎沂,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
《阿房宫赋》)
(3)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
”而导致
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概“」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众所周知,宋代的范仲淹没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唐朝的刘禹锡没到过南京,
也写下了不朽的《金陵五题》。—,,
①在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中
②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
③文学也有自己的塑造功能
④文学不一定总是被动反映
A.②③①@·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②0④
(2)请选出某校邀请函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2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1
时光飞逝,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进入高二。高二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特别
需要您的(A)绵薄之力。
兹定于本周日上午10时举行线下家长会,(B)届时将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诚邀您(C)拔
冗出席,我们(D)静候莅临!
XX中学高一年级组
2025年5月9日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12分)
小明同学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历史和文学作品时,了解到我国曾多次进行文字改革,
期间也有不少观点争锋,丁是他查阅资料探究竞。
1
材料一:
①与“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一流行说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现代中国文字改革这件事
上,它记载的是“失败者”的历中;这些失败者包括陈独秀、鲁迅和钱玄同等人。我们醉心子这些积
极发声的少数人所高举的轻巧的反传统大旗:用炽热、传播力极强、但本质上很天真的呼吁,号召
人们废除汉字,用英文、法文、世界语或是某种罗马字母化的书写方案全面取代中文。同时,对于
那些最终使得中国当代信息环境成为可能的人们,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也是一群反传统者,其
热情不亚于厨者,但共工作玉要属干枝术层面,面特者一系时棘手的桃战.但最终取得了空煎虚动,
且意义重大。对这些语言改革者来说,中文语言之现代化问题绝不像鲁迅和陈独秀所言,是一种严
格的二元对立:应该生存还是毁灭?相反,真正的问题应当是:在现代,特别是现代信息时代下,
议字要生存,该如何做?
②当我们将目光从这些汉字废除派人士过分简化的反传统主义移开,一部全新的汉语历史便进
入我们的视野。有一个固然不够吸睛但显然更具活力的中文世界:图书馆索引卡片、电话蒋、字典、
电码本、速记机、铅字盘、打字机等一一作为书面文字的基础构件,这些机械书写、检索、复制、分
类、鳊码和传输系统使处于上层的“中文经典”得以运作。我们身处一个铺设了中文之管道和电线
的空间之中。在0世纪初期,很多出版商和教育家对当时主流字典的平均检字用时诟病良多;图书
馆学家感叹于翻查中文索引卡片的耗时之长;政府机构也苦于在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中检索姓名
或人口信息的效率之低。如果这些问题被证明是无解的,或者说,如果最终无法设计出一台中文电
报机、中文打字机或中文计算机,那么不论如何努力普及文字和推行白话文也不足以实现其最终目
标:让中国走进现代世界。
(节选自《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半突周史》,有测改)
材料二:
①“废除汉字”的主张,并不自钱玄同始,而是一股自晚清就开始的文化脉动。在近现代史上,
最早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是西方传教士。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想在中国民间传播《圣经》,
但中国民众多不识字,看不懂译成中文的《圣经》,于是他们就在厦门、汕头一带,推广一种用罗马
文字拼写的当地方言。由于此种文字简单易学,且能直接拼读方言,故而流布极广,这应该是最早
取代中国汉字的“新文字”。自然,传教士们创制推广新型文字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教义,与中国汉
字改革无关,但这给了中国知识分子很大启发。、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随着政治危机的日渐深重,许
多知识分子出于教化民众、开启民智的目的,对拼音字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还有另一部分人在不
遗余力地提倡白话。梁启超、袋廷梁、陈独秀等人,将白话作为“教育民众的利器”。这两个运动构
成了晓清语言、文字变革的主潮。固然这些文字改革的主要目的,都是出于政治宣传的考虑,但却
从根本上动摇了汉字的权威地位,它至少使人们明白,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汉字,并非是唯一神
圣的文字。这对历来崇拜汉字、迷信圣贤经书的中国民众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②对中国汉字实行毁灭性打击的是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诉求世界大同,主张消弭
国家、民族和人我之界。要实现世界大同,就要先统一文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都受无政
府主义影响,或具有无政府倾向,在语言观上,他们继承早期无政府者们对语言问题的看法,正是
情理中的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在审视“五四”丈学革命时,隐掉了晚清无政府主义思潮这一支
援性背景,致使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显得幼稚而莽撞,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就像鲁迅一再强
调自己在《青年必读书》中告诚青年不读或少读中国书,是发自肺腑的沉精之言,不是说说玩玩一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