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1 平均变化率 [教学方式:基本概念课——逐点理清式教学][课时目标]1.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含义.3.会求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并能用平均变化率解释一些实际问题.逐点清(一)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多维理解]1.平均变化率(1)函数f(x)在区间[x1,x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 (2)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 ”,或者说,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 ”. 2.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函数y=f(x)在定义域内,从x0变化到x0+Δx的平均变化率等于该函数图象上过两点P0(x0,f(x0)),P(x0+Δx,f(x0+Δx))割线的斜率,如图.|微|点|助|解|(1)要注意Δx,Δy的值可正、可负,但Δx≠0,Δy可为零,若函数f(x)为常数函数,则Δy=0.(2)求点x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可用表示.(3)平均变化率一定是相对某一区间而言的,一般地,区间不同,平均变化率也不同.[微点练明]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函数f(x)在区间[x1,x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零,说明函数值在此区间上没有发生变化. ( )(2)自变量的改变量x2-x1取值越小,越能准确体现函数的变化率. ( )(3)已知某弯曲山路的上、下两点A(x1,y1),B(x2,y2),则可以近似刻画此弯曲山路的陡峭程度. ( )2.[多选]某物体的位移公式为s=s(t),从t0到t0+Δt这段时间内,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A.(t0+Δt)-t0为自变量的改变量B.t0为函数值的改变量C.Δs=s(t0+Δt)-s(t0)为函数值的改变量D.为s(t)在区间[t0,Δt+t0]上的平均变化率3.若函数f(x)=x2-t,当1≤x≤m时,平均变化率为2,则m等于 ( )A. B.2C.3 D.14.(1)已知函数f(x)=x+,分别计算f(x)在自变量x从1变到2和从3变到5时的平均变化率,并判断在哪个区间上函数值变化得较快;(2)已知函数f(x)=x2+1,求f(x)在区间[2,2+Δx]上的平均变化率.逐点清(二) 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多维理解] 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与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类似,首先求f(x2)-f(x1),再求比值.当函数解析式没有给定时,先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函数解析式,再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微点练明]1.某水库储水量与水深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水深(m) 0 5 10 15 20 25 30 35储水量 (104m3) 0 10 30 90 160 275 435 650在35 m范围内,当水深每增加5 m时,水库储水量的平均变化率 ( )A.不变 B.越来越小C.越来越大 D.不能确定2.“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在距离火星表面100 m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巡视器在9 min内将速度从约20 000 km/h降至0 km/h.若记与火星表面距离的平均变化率为v,着陆过程中速度的平均变化率为a,则 ( )A.v≈0.185 m/s,a≈10.288 m/s2B.v≈-0.185 m/s,a≈10.288 m/s2C.v≈0.185 m/s,a≈-10.288 m/s2D.v≈-0.185 m/s,a≈-10.288 m/s23.蜥蜴的体温与阳光的照射有关,其关系为T=+15,其中T为体温(单位:℃),t为太阳落山后的时间(单位:min),则t=0到t=10,蜥蜴的体温的平均变化率为 ℃/min. 4.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t)=t2+1,该质点在2到2+Δt(Δt>0)之间的平均速度不大于5,则Δt的取值范围是 . 逐点清(三) 平均变化率的意义1.某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治理,排放未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设企业的污水排放量W与时间t的关系为W=f(t),用-的大小评价在这段时间内企业污水治理能力的强弱.已知整改期内,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在[t1,t2]这段时间内,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弱B.在t2时刻,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弱C.在t3时刻,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都不达标D.甲企业在[0,t1],[t1,t2],[t2,t3]这三段时间中,在[t1,t2]的污水治理能力最强2.已知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V(r)=πr3.(1)求半径r关于体积V的函数r(V);(2)比较体积V从0 L增加到1 L和从1 L增加到2 L半径r的平均变化率;哪段半径变化得快(精确到0.01) 此结论可说明什么意义 5.1.1 平均变化率[逐点清(一)][多维理解] 1.(1) (2)数量化 视觉化[微点练明]1.(1)× (2)√ (3)√ 2.ACD 3.D4.解:(1)当自变量x从1变到2时,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为==,当自变量x从3变到5时,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为==,因为<,所以函数f(x)在区间(3,5)上函数值变化得较快.(2)由已知得f(2+Δx)-f(2)=(2+Δx)2+1-(22+1)=4Δx+(Δx)2,所以f(x)在区间[2,2+Δx]上的平均变化率为==4+Δx.[逐点清(二)]1.C 2.D 3.-1.6 4.(0,1][逐点清(三)]1.D2.解:(1)∵V=πr3,∴r3=,∴r=,即r(V)=.(2)函数r(V)在区间[0,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62(dm/L),函数r(V)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16(dm/L).显然体积V从0 L增加到1 L时,半径变化得快,这说明气球刚开始膨胀得快,随着体积的增大,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1 / 4(共45张PPT)5.1.1平均变化率[教学方式:基本概念课——逐点理清式教学]课时目标1.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含义.3.会求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并能用平均变化率解释一些实际问题.CONTENTS目录123逐点清(一)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逐点清(二) 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逐点清(三) 平均变化率的意义4课时检测逐点清(一)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01多维理解1.平均变化率(1)函数f(x)在区间[x1,x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_______.(2)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________”,或者说,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_________”.2.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函数y=f(x)在定义域内,从x0变化到x0+Δx的平均变化率等于该函数图象上过两点P0(x0,f(x0)),P(x0+Δx,f(x0+Δx))割线的斜率,如图.|微|点|助|解|(1)要注意Δx,Δy的值可正、可负,但Δx≠0,Δy可为零,若函数f(x)为常数函数,则Δy=0.(2)求点x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可用表示.(3)平均变化率一定是相对某一区间而言的,一般地,区间不同,平均变化率也不同.微点练明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函数f(x)在区间[x1,x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零,说明函数值在此区间上没有发生变化.( )(2)自变量的改变量x2-x1取值越小,越能准确体现函数的变化率.( )(3)已知某弯曲山路的上、下两点A(x1,y1),B(x2,y2),则可以近似刻画此弯曲山路的陡峭程度.( )×√√2.[多选]某物体的位移公式为s=s(t),从t0到t0+Δt这段时间内,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A.(t0+Δt)-t0为自变量的改变量B.t0为函数值的改变量C.Δs=s(t0+Δt)-s(t0)为函数值的改变量D.为s(t)在区间[t0,Δt+t0]上的平均变化率√√√解析:由自变量的改变量、函数值的改变量、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易得A、C、D正确.3.若函数f(x)=x2-t,当1≤x≤m时,平均变化率为2,则m等于 ( )A. B.2C.3 D.1√解析:由题得===m+1=2,所以m=1.4.(1)已知函数f(x)=x+,分别计算f(x)在自变量x从1变到2和从3变到5时的平均变化率,并判断在哪个区间上函数值变化得较快;解:当自变量x从1变到2时,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为==,当自变量x从3变到5时,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为==,因为<,所以函数f(x)在区间(3,5)上函数值变化得较快.(2)已知函数f(x)=x2+1,求f(x)在区间[2,2+Δx]上的平均变化率.解:由已知得f(2+Δx)-f(2)=(2+Δx)2+1-(22+1)=4Δx+(Δx)2,所以f(x)在区间[2,2+Δx]上的平均变化率为==4+Δx.逐点清(二) 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02多维理解 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与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类似,首先求f(x2)-f(x1),再求比值.当函数解析式没有给定时,先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函数解析式,再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微点练明1.某水库储水量与水深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在35 m范围内,当水深每增加5 m时,水库储水量的平均变化率 ( )A.不变 B.越来越小C.越来越大 D.不能确定√水深(m) 0 5 10 15 20 25 30 35储水量(104m3) 0 10 30 90 160 275 435 650解析:根据平均变化率的定义, 在35 m范围内,当水深每增加5 m时,水库储水量的平均变化率依次为平均变化率越来越大.水深(m) 0 5 10 15 20 25 30 35平均变化率(104m2) 0 2 4 12 14 23 32 432.“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在距离火星表面100 m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巡视器在9 min内将速度从约20 000 km/h降至0 km/h.若记与火星表面距离的平均变化率为v,着陆过程中速度的平均变化率为a,则 ( )A.v≈0.185 m/s,a≈10.288 m/s2B.v≈-0.185 m/s,a≈10.288 m/s2C.v≈0.185 m/s,a≈-10.288 m/s2D.v≈-0.185 m/s,a≈-10.288 m/s2√解析:巡视器与火星表面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v=≈-0.185 m/s.巡视器在着陆过程中的速度逐渐减小,所以a=≈-10.288 m/s2.3.蜥蜴的体温与阳光的照射有关,其关系为T=+15,其中T为体温(单位:℃),t为太阳落山后的时间(单位:min),则t=0到t=10,蜥蜴的体温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min. -1.6解析:==-1.6(℃/min),故从t=0到t=10,蜥蜴的体温的平均变化率为-1.6 ℃/min.4.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t)=t2+1,该质点在2到2+Δt(Δt>0)之间的平均速度不大于5,则Δ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0,1]解析:质点在2到2+Δt之间的平均速度为v===4+Δt,又v≤5,则4+Δt≤5,所以Δt≤1.又Δt>0,所以Δt的取值范围是(0,1].逐点清(三) 平均变化率的意义031.某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治理,排放未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设企业的污水排放量W与时间t的关系为W=f(t),用-的大小评价在这段时间内企业污水治理能力的强弱.已知整改期内,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在[t1,t2]这段时间内,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弱B.在t2时刻,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弱C.在t3时刻,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都不达标D.甲企业在[0,t1],[t1,t2],[t2,t3]这三段时间中,在[t1,t2]的污水治理能力最强√解析:设甲企业的污水排放量W与时间t的关系为W=h(t),乙企业的污水排放量W与时间t的关系为W=g(t).在[t1,t2]这段时间内,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h(t)=-,乙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g(t)=-.由题图可知,h(t1)-h(t2)>g(t1)-g(t2),所以h(t)>g(t),即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强,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2时刻h(t)的切线斜率小于在t2时刻g(t)的切线斜率,但两切线斜率均为负值,故在t2时刻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强,故B错误;在t3时刻,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量都小于污水达标排放量,故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量都达标,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甲企业在[0,t1],[t1,t2],[t2,t3]这三段时间中,在[t1,t2]时h(t1)-h(t2)的差值最大,所以在[t1,t2]时的污水治理能力最强,故D正确.2.已知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V(r)=πr3.(1)求半径r关于体积V的函数r(V);解:∵V=πr3,∴r3=,∴r=,即r(V)=.(2)比较体积V从0 L增加到1 L和从1 L增加到2 L半径r的平均变化率;哪段半径变化得快(精确到0.01) 此结论可说明什么意义 解:函数r(V)在区间[0,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62(dm/L),函数r(V)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16(dm/L).显然体积V从0 L增加到1 L时,半径变化得快,这说明气球刚开始膨胀得快,随着体积的增大,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课时检测04134567891011121321.已知函数y=2+,当x由1变到2时,函数值的改变量等于( )A. B.-C.1 D.-1√解析:函数值的改变量为-(2+1)=-.156789101112132342.一物体的运动方程是s=3+2t,则在[2,2.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为 ( )A.0.4 B.2C.0.3 D.0.2√解析:在[2,2.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为=2.156789101112133423.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s(单位:m)与时间t(单位:s)之间的函数关系为s(t)=6t2+mt,且这一物体在1≤t≤2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则实数m的值为 ( )A.2 B.1C.-1 D.-2√解析:由题意得Δs=s(2)-s(1)=6×22+2m-(6×12+m)=18+m,Δt=2-1=1,因为物体在1≤t≤2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所以v===18+m=20 m/s,解得m=2.156789101112133424.函数y=x2在区间[x0,x0+Δx]上的平均变化率为k1,在区间[x0-Δx,x0]上的平均变化率为k2,则 ( )A.k1>k2 B.k1C.k1=k2 D.不确定√解析:因为k1==2x0+Δx,k2==2x0-Δx,又由题意知Δx>0,所以k1>k2.156789101112133425.如图,向一个圆台形的容器倒水,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所倒的水体积相等,记容器内水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为h=f(t),定义域为D,设t0∈D,k1,k2分别表示f(t)在区间[t0,t0+Δt],[t0-Δt,t0](Δt>0)上的平均变化率,则 ( )A.k1k2C.k1=k2 D.无法确定√15678910111213342解析:由容器的形状可知,在相同的变化时间内,高度的增加量越来越小,所以f(t)在区间[t0-Δt,t0],[t0,t0+Δt](Δt>0)上的平均变化率由大变小,即k2>k1.156789101112133426.某公司的盈利y(元)与时间x(天)的函数关系是y=f(x),假设>0(x1>x0≥0)恒成立,且=10,=1,则说明后10天与前10天比( )A.公司亏损且亏损幅度变大 B.公司的盈利增加,增加的幅度变大C.公司亏损且亏损幅度变小 D.公司的盈利增加,增加的幅度变小√解析:由>0(x1>x0≥0)恒成立,可知y=f(x)单调递增,即盈利增加.又平均变化率=10>=1,说明盈利增加的幅度变小.156789101112133427.降低室内微生物密度的有效方法是定时给室内注入新鲜空气,即开窗通风换气.在某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密度(c)随开窗通风换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时间段内,空气中微生物密度变化的平均速度最快的是 ( )A.[5,10] B.[5,15]C.[5,20] D.[5,35]√15678910111213342解析:如图,令t=5,t=10,t=15,t=20,t=35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D,E,由图可知0>kAB>kAC>kAE>kAD,所以[5,20]内空气中微生物密度变化的平均速度最快.156789101112133428.已知二次函数f(x)=x2和指数函数g(x)=ax(a>0,a≠1)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相同,则a= ( )A. B.2C.2或 D.不能确定√15678910111213342解析:二次函数f(x)=x2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为==6.指数函数g(x)=ax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为==.因为两个函数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相同,所以=6.又a>0,且a≠1,解得a=2.156789101112133429.函数f(x)=log5(x2+1)在区间[1,7]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 解析:f(x)在区间[1,7]上的平均变化率为===.1567891011121334210.某地某天上午9:20的气温为23.4 ℃,下午1:30的气温为15.9 ℃,则在这段时间内气温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min. -0.03解析:从上午9:20到下午1:30,共250 min,这段时间内气温的变化量为15.9-23.4=-7.5 ℃,(即气温下降7.5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气温的平均变化率为=-0.03(℃/min).1567891011121334211.函数y=x3+2在区间[1,a]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1,则a=____. 4解析:由==a2+a+1=21,解得a=4或a=-5.又∵a>1,∴a=4.1567891011121334212.(10分)如图,路灯距地面8 m,一个身高为1.6 m的人以84 m/min的速度在地面上从路灯在地面上的射影点C处沿直线匀速离开路灯.(1)求身影的长度y(单位:m)与人距C点的距离x(单位:m)之间的关系式;(4分)解:如图,设人从C点运动到B点位移为x m,AB为身影长度,为y m,D为路灯顶部,BE为此人的身高,由于CD∥BE,则=,即=,所以y=0.25x.15678910111213342(2)求人离开C点10 s内身影长度的平均变化率.(6分)解:设人离开C点的时间为t s,而84 m/min=1.4 m/s,而x=1.4t,所以y=0.35t.在[0,10]内自变量的增量为t2-t1=10-0=10,函数值的增量为f(t2)-f(t1)=0.35×10-0.35×0=3.5,所以==0.35.即人离开C点10 s内身影长度的平均变化率为0.35 m/s.1567891011121334213.(10分)已知某物体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t)=sin t,t∈.(1)分别求s(t)在区间和上的平均速度;(5分)解:物体在区间上的平均速度为===, 物体在区间上的平均速度为===.15678910111213342(2)比较(1)中两个平均速度的大小,并说明其几何意义.(5分)解:由(1)可知 - =>0,所以> .作函数s(t)=sin t在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在s(t)=sin t的图象上,连接(0,0),的直线的斜率大于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课时检测(四十一) 平均变化率(选择、填空题请在后面的答题区内作答)1.已知函数y=2+,当x由1变到2时,函数值的改变量等于 ( )A. B.-C.1 D.-12.一物体的运动方程是s=3+2t,则在[2,2.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为 ( )A.0.4 B.2C.0.3 D.0.23.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s(单位:m)与时间t(单位:s)之间的函数关系为s(t)=6t2+mt,且这一物体在1≤t≤2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则实数m的值为 ( )A.2 B.1C.-1 D.-24.函数y=x2在区间[x0,x0+Δx]上的平均变化率为k1,在区间[x0-Δx,x0]上的平均变化率为k2,则 ( )A.k1>k2 B.k1C.k1=k2 D.不确定5.如图,向一个圆台形的容器倒水,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所倒的水体积相等,记容器内水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为h=f(t),定义域为D,设t0∈D,k1,k2分别表示f(t)在区间[t0,t0+Δt],[t0-Δt,t0](Δt>0)上的平均变化率,则 ( )A.k1k2C.k1=k2 D.无法确定6.某公司的盈利y(元)与时间x(天)的函数关系是y=f(x),假设>0(x1>x0≥0)恒成立,且=10,=1,则说明后10天与前10天比 ( )A.公司亏损且亏损幅度变大B.公司的盈利增加,增加的幅度变大C.公司亏损且亏损幅度变小D.公司的盈利增加,增加的幅度变小7.降低室内微生物密度的有效方法是定时给室内注入新鲜空气,即开窗通风换气.在某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密度(c)随开窗通风换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时间段内,空气中微生物密度变化的平均速度最快的是 ( )A.[5,10] B.[5,15]C.[5,20] D.[5,35]8.已知二次函数f(x)=x2和指数函数g(x)=ax(a>0,a≠1)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相同,则a= ( )A. B.2C.2或 D.不能确定9.(5分)函数f(x)=log5(x2+1)在区间[1,7]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 10.(5分)某地某天上午9:20的气温为23.4 ℃,下午1:30的气温为15.9 ℃,则在这段时间内气温的平均变化率为 ℃/min. 11.(5分)函数y=x3+2在区间[1,a]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1,则a= . 12.(10分)如图,路灯距地面8 m,一个身高为1.6 m的人以84 m/min的速度在地面上从路灯在地面上的射影点C处沿直线匀速离开路灯.(1)求身影的长度y(单位:m)与人距C点的距离x(单位:m)之间的关系式;(4分)(2)求人离开C点10 s内身影长度的平均变化率.(6分)13.(10分)已知某物体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t)=sin t,t∈.(1)分别求s(t)在区间和上的平均速度;(5分)(2)比较(1)中两个平均速度的大小,并说明其几何意义.(5分)课时检测(四十一)1.选B 函数值的改变量为-(2+1)=-.2.选B 在[2,2.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为=2.3.选A 由题意得Δs=s(2)-s(1)=6×22+2m-(6×12+m)=18+m,Δt=2-1=1,因为物体在1≤t≤2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所以v===18+m=20 m/s,解得m=2.4.选A 因为k1==2x0+Δx,k2==2x0-Δx,又由题意知Δx>0,所以k1>k2.5.选A 由容器的形状可知,在相同的变化时间内,高度的增加量越来越小,所以f(t)在区间[t0-Δt,t0],[t0,t0+Δt](Δt>0)上的平均变化率由大变小,即k2>k1.6.选D 由>0(x1>x0≥0)恒成立,可知y=f(x)单调递增,即盈利增加.又平均变化率=10>=1,说明盈利增加的幅度变小.7.选C 如图,令t=5,t=10,t=15,t=20,t=35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D,E,由图可知0>kAB>kAC>kAE>kAD,所以[5,20]内空气中微生物密度变化的平均速度最快.8.选B 二次函数f(x)=x2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为==6.指数函数g(x)=ax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为==.因为两个函数在区间[2,4]上的平均变化率相同,所以=6.又a>0,且a≠1,解得a=2.9.解析:f(x)在区间[1,7]上的平均变化率为===.答案:10.解析:从上午9:20到下午1:30,共250 min,这段时间内气温的变化量为15.9-23.4=-7.5 ℃,(即气温下降7.5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气温的平均变化率为=-0.03(℃/min).答案:-0.0311.解析:由==a2+a+1=21,解得a=4或a=-5.又∵a>1,∴a=4.答案:412.解:(1)如图,设人从C点运动到B点位移为x m,AB为身影长度,为y m,D为路灯顶部,BE为此人的身高,由于CD∥BE,则=,即=,所以y=0.25x.(2)设人离开C点的时间为t s,而84 m/min=1.4 m/s,而x=1.4t,所以y=0.35t.在[0,10]内自变量的增量为t2-t1=10-0=10,函数值的增量为f(t2)-f(t1)=0.35×10-0.35×0=3.5,所以==0.35.即人离开C点10 s内身影长度的平均变化率为0.35 m/s.13.解:(1)物体在区间上的平均速度为===, 物体在区间上的平均速度为===.(2)由(1)可知 - =>0,所以 > .作函数s(t)=sin t在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在s(t)=sin t的图象上,连接(0,0),的直线的斜率大于连接,的直线的斜率.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1 平均变化率.docx 5.1.1 平均变化率.pptx 课时检测(四十一) 平均变化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