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1(新疆、西藏专用)物 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B A D B AC BCD AD二、非选择题:9.(6分)【答案】(2) (2分) (4)等高 (2分) (5)4(2分)10.(12分)【答案】(1) ③ (1分) 0.608 (1分)(2) 最大(2分) (2分) (2分) 小于 (2分) (2分)11.(10分)【答案】(1)3 m (2)20【解析】(1)沙包竖直上方的初速度为 (1分)沙包在竖直方向上减速到0,然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竖直向上为正,则有 (1分)代入数据解得 (1分)沙包抛出的水平初速度为 (1分)所以从抛出到落地沙包的水平位移为 (1分)沙包滑行的距离为沙包滑行过程中,水平方向上有的加速度大小 (1分)滑行的初速度有与地面碰撞后的动能 (1分)从抛出到落地根据动能定理有 (1分)解得落地瞬间的动能 (1分)所以 (1分)(14分)【答案】(1)金属棒2的速度大小为金属棒1停在左侧处【解析】(1)匀速运动时,则有 (1分)(1分)(1分)联立解得 (1分)根据题意可得 (1分)故再次匀速必有 (1分)金属棒1沿斜导轨向下运动,金属棒2沿着水平导轨向右运动,由动量定理得,对1棒有:(1分)即对2棒有 (1分)联立上述三式解得 (1分)由第(2)问可得所以 (1分)此后1棒和2棒都以的初速率在EF的右侧相向运动,两棒初始相距并以大小相同的加速度减速,如果相碰,各自原速率反弹后继续以相同的加速度减速,直至两棒的速度都为零,设两棒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为、,对任意棒有(1分)解得 (1分)最终两棒相向运动0.75m后停止运动,即金属棒1停在左侧0.375m处。在任意阶段都是1棒电阻与另一等大电阻(R或2棒r)产生等量焦耳热,故由能量守恒(1分)解得 (1分)13.(20分)【答案】(1) (2),垂直纸面向内 (3) (4)【解析】(1)射向O点的粒子恰好从C点射出,可知半径为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2分)解得 (2分)使射入的粒子做直线运动,则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等大反向,电场力竖直向下,则洛伦兹力竖直向上,根据平衡可知 (2分)解得 (2分)根据左手定则,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内。 (1分)根据故从小孔进入电容器的粒子会原速返回,设打到B点的粒子从S点发出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轨迹如图根据几何知识,可知 (1分)根据动量定理可知 (2分)解得 (1分)设粒子在电场偏转后进入Ⅲ区域速度大小为v,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1分)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分)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1分)由此可知,能达到粒子收集板PQ的粒子在Ⅰ区域射出时距离S点的高度在 (1分)结合几何知识,可知发生粒子与竖直方向偏左的角度的范围 (1分)每秒收集到的粒子数 (2分)试卷第2页,共22页绝密★启用前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1(新疆、西藏专用)物 理(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10分)考情速递高考·新动向:物理原理与生活紧密联系,如第3题“主动降噪耳机”和第8题“静电分选器”,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增强试题的现实意义。高考·新考法:实验设计:第9题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向心力、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体现科学探究素养。高考·新情境:物理+地理:第5题“星下点监控”考查万有引力考点中不同轨道上的卫星各物理量的比较;第6题通过“登月服”新情境来考查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处理实际问题、判断系统吸放热、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命题·大预测:强化核心素养:注重物理基础概念的本质理解,避免公式套用。情境化训练:设置新背景题的物理分析,提升信息提取与建模能力。跨学科思维:关注物理与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交叉点。动态过程分析:对物理多过程问题进行拆解训练,掌握微元法与守恒思想。实验探究能力:总结教材实验变式,培养开放性设计思维。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钍基熔盐实验堆利用了的增殖反应,该反应和链式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增殖反应的反应类型也属于核裂变B.与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β衰变辐射电子,说明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电子D.该反应堆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更少,但核废料具有放射性【答案】D【解析】A.增殖反应既不是裂变反应也不是聚变反应,A错误;与的质量数相同,但属于不同类型的原子,质子数不同,B错误;β衰变产生的电子是中子转化成质子的产物,电子不可能单独存在于原子核内,C错误;该反应堆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更少,该反应堆中有重核,核废料具有放射性,D正确。故选D。2.夏天的柏油马路上经常会看到前方路面上好像有一滩波动的水,有时候还看到车的倒影。高温下,路面上方空气层的温度由下至上梯度减小,折射率也随之变化。如图所示,从汽车上A点反射的太阳光线在空气中多次折射,在底层空气发生了全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断变化B.该光线在温度越高的空气层的折射率越小C.该光线在温度越高的空气层的传播速度越小D.若减小该光线的入射角θ,该光线更容易发生全反射【答案】B【解析】A.该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保持不变,故A错误;BC.由题意可知,路面上方空气层的温度由下至上梯度减小,则越下面的空气层温度越高,由光路图可知,下面的空气层相对于上面空气层属于光疏介质,即下面的空气层相对于上面空气层的折射率小,故该光线在温度越高的空气层的折射率越小;根据,可知该光线在温度越高的空气层的传播速度越大,故B正确,C错误;由光路图可知,若增大该光线的入射角θ,该光线更容易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故选B。3.主动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声波的叠加相消原理。如图所示,某中学课外小组在直线上的M点放置一个做简谐运动的声源,其振动方程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实验者耳朵P距M点的距离为6.8m,在MP的中点N处放置一个降噪声源,让人耳处听不到声音,不考虑声波传播过程中的强度衰减,则降噪声源的振动方程应为( )A.B.C.D.【答案】A【解析】根据质点振动方程可知质点振动周期为,由波长公式可知声波的波长为,与的距离之差即波程差为,所以当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可知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即可使P点振动减弱,则降噪声源的振动方程应为,故选A。4.建筑工人用夹石器夹住石块,并借助吊车的吊钩将石块放到目的地。如图所示的夹石器夹住质量为m的石块处于静止状态,吊钩位于铁索的中点O,夹石器的质量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块受到3个力的作用B.铁索OA、OB的拉力均为C.若使石块匀速上升,则吊钩对铁索的拉力变大D.若仅增加铁索长度,石块仍静止,则铁索OA的拉力变小【答案】D【解析】A.石块受到重力,夹石器两侧对石块的压力和静摩擦力共5个力的作用,A错误;同一段铁索各点的弹力相等,故铁索AO和OB的拉力大小相等,设铁索AO和OB的夹角为,两铁索的拉力均为,对夹石器和石块整体受力分析,则有,解得,B错误;石块匀速上升时,铁索、夹石器、石块整体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吊钩对铁索的拉力不变,大小为mg,C错误;仅增加铁索长度,石块仍静止时,减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增大,故铁索OA上的拉力变小,D正确。故选D。5.星下点监控可实时显示卫星的运行状态。卫星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称为星下点,即卫星在地面上的投影点。某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如图甲中虚线所示。该卫星的监控画面如图乙所示,下方数值表示经度,曲线是星下点的轨迹展开图,图中给出了卫星第Ⅰ圈、第Ⅱ圈和第Ⅲ圈的星下点轨迹展开图,其中P点是第Ⅰ、Ⅱ圈的星下点轨迹展开图的一个交点。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24h,卫星绕行方向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第Ⅰ、Ⅱ圈星下点经过P点的时间间隔等于该卫星的运行周期B.根据赤道与星下点轨迹展开图的交点,可知该卫星的运行周期约1.5hC.若地球没有自转,则该卫星的星下点轨迹为一个点D.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星下点轨迹可能经过P点【答案】B【解析】A.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则该卫星第Ⅰ、Ⅱ圈星下点经过P点的时间间隔等于该卫星的运行周期,因地球有自转,可知该卫星第Ⅰ、Ⅱ圈星下点经过P点的时间间隔并不等于该卫星的运行周期,选项A错误;根据赤道与星下点轨迹展开图的交点,卫星第Ⅰ圈到第Ⅲ圈沿相同方向通过赤道时,地球转过45°,用时间,可知该卫星的运行周期约1.5h,选项B正确;若地球没有自转,则该卫星的星下点轨迹为一条直线或一条曲线,选项C错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定点在赤道上方且相对地球表面静止,则其星下点是赤道上一个点,不可能经过P点,选项D错误。故选B。6.2024年09月28日,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登月服作为舱外航天服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性能上有着很高的要求用以适应月球表面复杂的环境。将登月服内充入气体进行无人模拟实验时,登月服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且登月服可视为绝热的。到达月球表面后,由于外部气压降低,将会导致( )A.登月服内部气体体积增大B.登月服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C.登月服内气体压强减小D.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登月服内壁单位面积的撞击次数增加【答案】AC【解析】A.由于航天服能保持与外界绝热,则宇航员由地面到太空的过程中,由于外部气压降低,航天服急剧膨胀,内部气体体积增大,故A正确;航天服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则温度降低,航天服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故B错误;CD.航天服内气体体积变大,温度降低,则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可知,航天服内气体压强减小,航天服内壁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被气体分子碰撞的次数减少,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7.如图所示,电阻不计、半径均为的两个正对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匀强磁场中,圆心、间的距离为L,A、、、为左侧导轨上的四等分点,点与圆心等高,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平行于金属导轨圆面竖直向下。金属棒垂直于两圆面跨接在导轨上,金属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在外力作用下沿圆形导轨以角速度沿图中所示方向匀速转动(从左往右看为顺时针转动)。已知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定值电阻的阻值为,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以及其他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为B.电压表示数为C.金属棒从运动到过程中,定值电阻中电流方向从左向右D.金属棒从运动到过程中,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为【答案】BCD【解析】A.在外力作用下沿圆形导轨以角速度沿图中所示方向匀速转动,电动势的有效值,电流表的示数,A错误;电压表的示数,B正确;根据右手定则可知,从运动到过程,定值电阻中电流方向从左向右,C正确;从运动到过程,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D正确。故选BCD。8.静电分选是在高压或超高压静电场中,利用待选物料间的电性差异来实现的。现在要对矿粒中的导体矿粒和非导体(电介质)矿粒进行分选,如图所示,让矿粒与高压带电极板a直接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矿粒是导体,右边矿粒是非导体B.非导体矿粒将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极板b运动C.非导体矿粒在向极板b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D.导体矿粒在向极板b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少【答案】AD【解析】A.非导体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结合得相当紧密,电子处于束缚状态。当非导体接触电极时,非导体分子中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只能做微观的相对移动,产生“极化”现象,使得非导体和外电场垂直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出现正、负电荷,这些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但不能离开原来的分子,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左边矿粒发生了接触起电现象,右边矿粒发生了“极化”现象,即左边矿粒是导体,右边矿粒是非导体,故A正确;结合上述可知,左边矿粒是导体,由于接触起电,导体矿粒带正电,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导体矿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极板b运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D正确;BC.结合上述,右边矿粒是非导体,由于矿粒与高压带电极板a直接接触,电场对非导体矿粒下表面的负电荷的电场力大于电场对非导体矿粒上表面的正电荷的电场力,即非导体矿粒所受电场力合力方向向下,非导体矿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将聚集在极板a上,非导体矿粒不会向极板b运动,故BC错误。故选A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9.(6分)我国天宫实验室中曾进行过“应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的实验。某兴趣小组受到启发,设计了在太空完全失重环境下(忽略空气阻力)测小球质量并验证弹性碰撞的实验方案:(1)装置如图,在环绕地球运转的空间站中的桌面上固定一个支架,支架上端通过力传感器O连接一根轻绳,轻绳末端系一个直径为d的小球a;(2)保持轻绳拉直,给小球a一个初速度,小球a在与桌面垂直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支架上端O与小球球心的距离为L。当小球a运动至最高点时,该处的光电门M可记录下小球a通过该位置的遮光时间,记为,并同时记下力传感器显示的读数F。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可得小球a的质量 (用“L,F,,d”表示);(3)更换大小相同的小球b,重复以上操作,可测得小球b的质量;(4)在小球a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将小球b放置在桌面右侧的固定支架上,支架在小球a运动的平面内。当小球a运动至最低点时剪断轻绳,为保证小球a与小球b能发生正碰,小球b放置的高度与小球a运动至最低点的高度相比,应 (选填“等高”“稍高一些”或“稍低一些”);(5)小球a与b碰后,依次通过右侧的光电门N,光电门记录下小球a的遮光时间为、小球b的遮光时间为,若测得,则当测出 时,即可验证小球a、b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答案】(2) (4)等高 (5)4【解析】(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又有,解得小球a的质量为(4)该实验是在太空完全失重环境下进行,当小球a运动至最低点时剪断轻绳,由于惯性小球a将沿着圆周最低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要使小球a与小球b能发生正碰,小球b放置的高度与小球a运动至最低点的高度等高。(5) 经过光电门时小球a的速度为小球a的速度为则若小球a、b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应满足若测得,则由以上各式解得10.(12分)某物理小组要测量未知电阻丝的电阻率。(1)用图(a)所示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d,先将电阻丝轻轻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转 (选填“①”“②”或“③”),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为止。示数如图(b)所示,可得电阻丝直径d= mm。(2)该小组采用了两种方案测量该电阻丝的阻值:①用惠斯通电桥法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实验电路如图(c)所示,该小组连接好电路,先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 (选填“最小”或“最大”),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再调节电阻箱的阻值,直到G的示数为零,读出此时电阻箱阻值R,R1和R2均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由以上数据可得Rx的阻值为 (用题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测得电阻丝的长度为L,则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字母表示)。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阻值,如图(d)所示,若电压表内阻未知,最终测得的电阻丝的阻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如果电压表的阻值为RV,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I和U,则理论上待测电阻真实阻值R真=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字母表示)。【答案】(1) ③ 0.608 (2) 最大 小于【解析】】(1)被测物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后,应转动微调旋钮,即“③”;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回路中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为使开关闭合后,通过G的电流尽量小,需要在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当G的示数为零时,根据电路串并联知识有,即根据电阻定律有结合测量值有从图(d)可以看出电压表的测量值为真实值,电流表的测量值偏大(含流过电压表的电流),则电阻的测量值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待测电阻的真实电流为,则理论上待测电阻的阻值为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0分)投沙包游戏规则为:参赛者站在离得分区域边界AB一定的距离外将沙包抛出,每个得分区域的宽度d = 0.15 m,根据沙包停止点判定得分。如图,某同学以大小v0 = 5 m/s、方向垂直于AB且与水平地面夹角53°的初速度斜向上抛出沙包,出手点距AB的水平距离L = 2.7 m,距地面的高度h = 1 m。落地碰撞瞬间竖直方向速度减为零,水平方向速度减小。落地后沙包滑行一段距离,最终停在9分、7分得分区的分界线上。已知沙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 0.25,sin53° = 0.8,cos53° = 0.6,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 m/s2,空气阻力不计。求: (1)沙包从出手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x;(2)沙包与地面碰撞前、后动能的比值k。【答案】(1)3 m (2)20【解析】(1)沙包竖直上方的初速度为沙包在竖直方向上减速到0,然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竖直向上为正,则有代入数据解得沙包抛出的水平初速度为所以从抛出到落地沙包的水平位移为沙包滑行的距离为沙包滑行过程中,水平方向上有的加速度大小滑行的初速度有与地面碰撞后的动能从抛出到落地根据动能定理有解得落地瞬间的动能所以12.(14分)如图所示,相距的平行金属导轨,左侧部分水平,分布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右侧部分倾斜,倾角为,倾斜导轨上的、两点处各有一小段绝缘导轨(长度可忽略不计),在连线到连线之间分布着垂直导轨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倾斜导轨上端、之间接有阻值为的电阻,其余导轨电阻不计,水平与倾斜导轨连接处平滑过渡。金属棒1与2的质量都为,有效接入导轨间的长度都为,电阻都为。金属棒1从连线上方处由静止释放,与之间距离与之间距离与之间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其余部分导轨均光滑,金属棒2初始静止,到距离为。金属棒1进入磁场后,在运动到前已达到稳定速度,在运动到前已再次达到稳定速度。运动过程中,两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与导轨垂直,不计金属棒经过时的能量损失,若两棒相碰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重力加速度取)求:(1)金属棒1运动到前达到的稳定速度的大小;(2)金属棒1运动到时,金属棒2的速度大小;(3)最终稳定时金属棒1所在位置,以及全过程金属棒1产生的焦耳热。【答案】(1)金属棒2的速度大小为金属棒1停在左侧处【解析】(1)匀速运动时,则有联立解得根据题意可得故再次匀速必有金属棒1沿斜导轨向下运动,金属棒2沿着水平导轨向右运动,由动量定理得,对1棒有:即对2棒有联立上述三式解得由第(2)问可得所以此后1棒和2棒都以的初速率在EF的右侧相向运动,两棒初始相距并以大小相同的加速度减速,如果相碰,各自原速率反弹后继续以相同的加速度减速,直至两棒的速度都为零,设两棒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为、,对任意棒有解得最终两棒相向运动0.75m后停止运动,即金属棒1停在左侧0.375m处。在任意阶段都是1棒电阻与另一等大电阻(R或2棒r)产生等量焦耳热,故由能量守恒解得13.(20分)如图,Ⅰ为半径为R的匀强磁场区域,圆心为O,在圆心正下方S处有一粒子发射源,均匀地向圆内各方向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率为v0的带正电粒子,每秒钟共N个,其中射向O点的粒子恰好从C点射出;Ⅱ为由平行板电容器形成的匀强电场区域,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接地,极板长度为L,极板间距为2R,场强;Ⅲ为宽度足够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与Ⅰ相同。在Ⅲ区域的右侧竖直固定有平行板电容器,右极板带正电,左极板接地,AB为左极板上长度为的窄缝(窄缝不影响两极板间电场),电容器两极板电压为,O、C、A三点连线过Ⅱ区域轴线,不计粒子重力,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1)Ⅰ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2)若在Ⅱ区域加匀强磁场可使射入的粒子做直线运动,求所加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3)若Ⅱ区域加入(2)问中磁场,同时撤去Ⅲ区域磁场,粒子撞向电容器,已知打到极板上的粒子会被吸收,电容器两极板电压,求粒子对电容器的作用力大小。(4)在Ⅱ区域的最右侧紧贴下极板放置长度为R的粒子收集板PQ,求每秒收集到的粒子数。【答案】(1) (2),垂直纸面向内 (3) (4)【解析】(1)射向O点的粒子恰好从C点射出,可知半径为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解得使射入的粒子做直线运动,则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等大反向,电场力竖直向下,则洛伦兹力竖直向上,根据平衡可知解得根据左手定则,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内。根据故从小孔进入电容器的粒子会原速返回,设打到B点的粒子从S点发出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轨迹如图根据几何知识,可知根据动量定理可知解得设粒子在电场偏转后进入Ⅲ区域速度大小为v,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由此可知,能达到粒子收集板PQ的粒子在Ⅰ区域射出时距离S点的高度在结合几何知识,可知发生粒子与竖直方向偏左的角度的范围每秒收集到的粒子数试卷第2页,共2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信息必刷卷01(新课标卷,新疆、西藏专用)(参考答案).docx 2025届信息必刷卷01(新课标卷,新疆、西藏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