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地球的自转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是( )A. 潮涨潮落 B. 昼夜现象C.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 昼夜长短的变化2.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同的特点是( )A. 方向相同 B. 产生的现象相同C. 周期相同 D. 围绕的中心相通3.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4.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面撒满阳光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的黑夜,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 地球公转 B. 地壳运动 C. 地球自转 D. 纬度差异5.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 昼夜交替 B. 二十四节气产生C. 昼夜长短变化 D. 极昼和极夜6.当中国正处于白天的时候,加拿大则在黑夜,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D. 地球是个正球体7.关于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B. 随着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各地的昼夜更替C. 北京的天还没亮呢D. 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8.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 )A. 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B.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 地球倾斜进行公转9.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A. 1天 B. 1周 C. 1个月 D. 1年10.假设地球不自转,带来的影响是( )A. 地球上将不再有昼夜之分B. 全球各地将处于黑夜之中C. 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将相同D. 地球上将不再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11.A、B两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对图中A、B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图表示北半球 B. B图表示南半球C. 图中最大圈纬度为0度 D. ①点的经度是90°E12.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B. 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度C. 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D. 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_的旋转运动,方向是_____。在图一的①②③三图中,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_____,为_____时针旋转。(2)在图二的A、B、C三点中,刚好日出的是_____点,位于深夜的是_____点。(3)图二中,太阳直射在_____上,此时北极圈内有_____现象。14.地球自转的周期为_____,地球的公转产生了_____现象.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校学生计划探究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在A1和A2点进行“海拔高低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在B1和B2点进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图1为学生的工具包。图2为实验当天该学生绘制的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1)在工具包中,选择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的三个工具。(2)观测当日,日出于 _____(方位),日落于 _____(方位)。(3)在“海拔高低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中,学生测得18.2℃和16.1℃两个数值。推测A1点对应的数值,并分析A1和A2点的气温值存在差异的原因。(4)学生测得B2点气温高于B1点气温,简析两点气温值存在差异的原因。(5)列举还可能会干扰实验测量点气温的自然因素。试卷答案1.C2.A3.A4.C5.A6.A【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据此解答此题。解:当中国正处于白天的时候,加拿大则在黑夜,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时间差异。故选:A。7.B【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据图中信息解答。解:图中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随着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各地的昼夜更替;图中所示北京位于昼半球;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等于黑夜范围。故选:B。8.C9.A【解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A。10.D【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解: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的球体,它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因此即使地球停止自转,也始终有一面是昼半球,一面是夜半球,对地球而言是有昼夜之分的,只是对同一地点来说短时间内不存在昼夜之分,故AB不符合题意;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因此地球上各地的时间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将不再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读图可知,A图表示北半球、B图表示南半球,最大圈纬度为赤道,根据自转方向可知,①点的经度是90°W。故选:D。12.D13.(1)地轴;(2)自西向东;(3)③;(4)顺;(5)B;(6)A;(7)北回归线;(8)极昼;【解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刻早于西边。解:(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在图一的①②③三图中,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③,为顺时针旋转。(2)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到的一半是白昼,未被照到的一半是黑夜。读图二,A、B、C三点中,B点位于晨线上,所以B点刚好看到日出;A点位于夜半球,所以位于深夜。(3)读图二可知,北极圈以北出现了极昼现象,可推知此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6月21日前后。故答案为:(1)地轴;自西向东;③;顺;(2)B;A;(3)北回归线;极昼。14.(1)一天(24小时);(2)四季更替;【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解: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故答案为:一天;四季更替.15.(1)东南;(2)西南;【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解:(1)由材料探究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可知,要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地图、温度计、北斗定位设备等工具。(2)据图2可知,观测当日,日出于东南方向,日落于西南方向。(3)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盛高而降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读图可知,A1点海拔高,对应的数值应为16.1℃;A2点海拔低,气温高。(4)读图结合当天该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可知,B2位于山体的南面(阳坡),B1位于山体背面(阴坡),当日太阳主要长时间照射山体的南面,B2所在的南面为阳坡,气温较高;而B1点位于北面,是阴坡,气温较低。(5)由图可知,该实验为测量气温的试验,在测量过程中,可能有云层遮蔽、树荫遮蔽、风速等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故答案为:(1)地图、温度计、北斗定位设备;(2)东南;西南;(3)A1点的数值应为16.1℃:A1点海拔高,气温低,A2点海拔低,气温高;(4)当日太阳主要长时间照射山体的南面,B2所在的南面为阳坡,气温较高;而B1点位于北面,是阴坡,气温较低;(5)云层遮蔽、树荫遮蔽、风速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