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 .( 8 分)【草木况味】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草木皆含情,或于书页间低语,或在天地间生长。--·翻开书页,紫藤萝瀑布【甲】生命的热烈,井
冈翠竹书写坚 rèn 的篇章,驿路梨花绽放奉献的温柔。合上书本,走进靖江市树香橼,古树虬枝蜿蜒 ,默
默点 zhuì 岁月。蓦然发现 ,叶片上晶 yí ng 的露珠闪烁 ,恰似课本里那些动人的草木,以平凡之姿诠释生 命的力量。正如“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乙】每一株草木都在自己的天地里,绽放着震 hàn 人心的光 彩。
( 1 )( 2 分)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 2 )( 3 分)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甲】翻滚 B.【甲】翻涌 C.【甲】翻涌 D.【甲】翻滚
【乙】” , 【乙】, 【乙】” , 【乙】,
( 3 )( 3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中加点的“ 皆”“ 闪烁”“ 以” ,词性分别是:副词、动词、介词。
B.文段中画“ ” 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翻开书页”“ 虬枝蜿蜒”“ 蓦然发现” 三个词语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彭荆风写的散文《驿路梨花》中“ 梨花” 内涵丰富,不仅彰显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也是边疆地区淳 朴民风的体现。
2 .( 8 分)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花草植物,牵动着情思,寄托着灵魂。“ 岱宗夫如何,① ”(《望岳》),杜甫用草木之色 彰显泰山山脉的绵延辽阔; ②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的青绿,体现刘禹锡高雅的审 美趣味;“ 杨花榆荚无才思,③ ”(《晚春》),韩愈借杨花毫不保留地表达对晚春的赞美; “ 独坐幽篁里,④ ”(《竹里馆》)中的竹,是王维清辉月色下的温暖相伴;龚自珍《己亥杂 诗》中的“ ⑤ , 两句,借花表达献身精神。陆游《游山西村》中“
⑥ , 两句,花儿绽放是绝处逢生后的喜悦。
3 .( 7 分)【孝道深味】
为能领悟孝道内涵,七年级同学来到位于长江之滨的新桥镇孝化村,实地开展“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言孝解义】
( 1 )( 4 分)在参观孝化村途中,小靖与小江摘录孝道名言,并展开如下对话。请依据语境补全对话内 容。
小靖:你瞧这句标语“ 孝,善事父母者” ,短短数字,便道出尽孝之根本在于悉心奉养双亲。
小江:确是如此。物质供养尚属易行,难的是心怀敬重、以诚相待,正如名言“ ① ”。
小靖:所言极是!孝道需融入日常,化作行动。这里有副对联恰合此理,上联“ 嘘寒彰爱意 ” ,你如 何对?
小江:下联当为“ ② ” !
小靖:妙哉!对仗工整,意蕴深远。且让我们深入村中,探寻孝道传承的具体实践。 【影览孝村】
( 2 )( 3 分)参观结束后,小靖和小江想要制作一段视频展现孝化村的孝道风貌,下面是他们的视频脚 本,请你协助完成。
镜头名称 画面内容 镜头解说
① 新桥镇孝化村高楼林立,花木葱 茏,绿水环绕。在拔地而起的高 楼上方,一条醒目的标语“ 孝行 天下,善化人间” 熠熠发光。 高楼拔地而起,“ 孝行天下,善化人间” 红 色的标语如暖阳映照人心。在新桥镇孝化 村,传统孝道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书写 着“ 孝悌传家久” 的新时代篇章。
乐舞敬老 社区广场上,一群年轻人耐心地 教老年人跳广场舞,老人们笑着 模仿动作,彼此互动。 ②
宝卷承孝 ③ (描绘画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银发长者手持泛黄的靖江宝卷,语调抑扬 )顿挫;孩子们托腮凝望,认真聆听着一个 个孝道故事。古老的宝卷在社区流传,孝 道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孝化村正以独 特方式传承着千年美德。
二、阅读理解(37 分)
4 .( 18 分)【清苦真味】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浣溪沙
(苏轼) ①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浭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② ,蓼茸蒿笋试春盘 ③。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多,迁汝州任团练使,路经泗州,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休养。 ②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 ③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茼蒿菜和莴笋。春盘:旧 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赠亲友。
【乙】
石菖蒲赞① (苏轼)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② 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 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 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③ 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④ ,与清泉白石为
伍,不待⑤ 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
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 问其安否。
【注释】①赞:文体的一种,以颂扬为主,多为韵文。 ②石韦、石斛:植物名。 ③昌阳:植物名,硬质 的根状茎横走,多分枝。④澹泊:淡泊。 ⑤待:依靠,凭借。
【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
( 1 )( 2 分)a【甲】词中“ 淡烟疏柳媚晴滩” 一句,“ 媚” 字运用了①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绘了② 的春日美景图。
b 近人刘永济在《词论》中说:“ 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甲词内容具体分析。
【知识小贴士】诗歌鉴赏中 “ 蓄意” 指诗人有意识地通过安排意象、营造氛围等方式,积累情感基调; “ 蓄势” 指诗人通过铺陈渲染等手法,为诗歌情感或意境的高潮积蓄力量,营造渐进的态势和强大的张 力。
( 2 )( 4 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濯去泥土
②久而益可喜也
③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 )( 2 分)用“ /” 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 4 )( 4 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5 )( 6 分)三篇诗文都彰显了古代文人志士的情趣和志向,请分别探讨作者在其中寄托的独特情感与 思想。
5 .( 6 分)【命运殊味】
面对苦难,是沉沦还是超越?祥子和保尔给出了不同答案,请阅读下面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语段一】
祥子还没出声,哆嗦着要往起裹被褥。 “ 那也别动!
“ 这么冷的 ……” 祥子的眼瞪得发了火。 “ 我告诉你别动,就别动!滚!
祥子咽了口气,咬了咬嘴唇,推门走出来。 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走。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 后留着些大黑脚印。
(节选自《骆驼祥子》)
【语段二】
第二天早上上工时,雪深得让人迈不开步,但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树梢上还挂着一轮红彤彤的
太阳。
保尔的小队在清扫自己地段的积雪。他身上奥库涅夫那件旧上衣根本不保暖,脚上那只旧套鞋也老往 脚里灌雪,好几次掉在雪里找不到。另一只靴子也随时有掉底的危险,由于睡在水泥上的缘故,他脖子上 长了两个大痈疮。托卡列夫把自己的毛巾送给他做围巾了。
骨瘦如柴的保尔两眼通红,但他仍然猛烈地挥动着大木锨铲雪。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 )( 3 分)语段中的景物描写都有鲜明的色调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批注。
原文 批注
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 走。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后 留着些大黑脚印。 洁白的雪与大黑的脚印形成视觉冲突,更能烘托此 刻祥子内心的① 心理,也暗 示着祥子悲惨的处境。
雪深得让人迈不开步,但碧蓝 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树梢上 还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 此处通过冷色的雪和碧蓝的天空、红彤彤的太阳形 成 色 彩 对 比 , 既 突 出 保 尔 筑 路 的 ② ,又以暖色调烘托保尔的③ (精神品质)。
( 2 )( 3 分)阅读文段后,小靖说:“ 祥子在雪天被驱逐,最终沉默离开;保尔在雪天不顾病痛,坚持 筑路。不同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同。” 你赞同小靖观点吗?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6 .( 13 分)【阅赏鉴味】
阅读陈素志的《酒旗斜矗》,完成下列各题。
①牧城的巷子总有些弯绕。青石板缝里钻出的苔藓湿漉漉的,沾着昨夜的雨。陈应文夹着黑绸布伞转 过巷口,伞骨上的水珠扑簌簌跌进酒坊门前的青石槽。这槽子原是酿酒取水用的,眼下倒成了野猫饮水的 去处。
②酒旗褪成月白色,在风里懒懒地晃。坊间飘着股子酸甜味儿,像隔年的杨梅泡在井水里。陈应文拿 伞尖拨开垂到额前的蛛网,就看见师傅躺在酒缸前的藤椅里打瞌睡。藤椅边的搪瓷缸子积着茶垢,茶汤早 被雨水兑成了浅褐色。
③ “ 师傅,这红曲米要晒到几成干?” 郑伯的眼皮子抖了抖,露出条缝:“ 后生仔,糯米蒸得透,红 曲晒得酥,酒浆自然甜。” 这话和四十年前他师傅说的一模一样,连尾音扬起的调子都不差分毫。陈应文 掏出蓝皮本子记着,墨汁在纸上洇出个浑圆的圈,倒像粒没蒸透的糯米。
④黄德龙闯进来时带起阵穿堂风。这汉子生得虎背熊腰,偏穿了件掐腰西装,像青花瓷瓶裹了身西洋 缎子。“ 郑伯!” 他一巴掌拍在榆木酒案上,震得陶碗叮当乱响,“ 明朝县志写着金波酒贡过三回御前,您
第 5页(共 23页)
这酒坊倒好,门可罗雀!
⑤郑伯慢悠悠往烟锅里塞烟丝:“ 急惊风偏遇慢郎中。酿酒如养闺女,急不得。” 话虽如此,枯枝似的 手指头却把烟杆攥得死紧。檐角漏下的雨珠砸在酒缸沿上,啪嗒啪嗒,像更漏在数时辰。
⑥黄德龙说:“ 既然我盘下了这间酒坊,我就要将它打造成一线品牌——晚上搞直播。”
⑦ 林时是踏着霓虹灯影来的。他背着台摄像机,裤脚管还沾着公花园的桂花香。“ 郑师傅,今天是试 镜头。” 他支起三脚架,镜头对准郑伯沟壑纵横的脸,“ 您对着镜头舀勺酒就说这是嘉靖年传下来的古法。”
⑧郑伯的手突然抖得厉害 ,木勺在酒缸里划出凌乱的圈。琥珀色的酒浆溅在青布衫上,洇出朵暗色的
花。陈应文忙扶住老人家的胳膊,触手冰凉,像摸着段老树根。
⑨正式直播是在谷雨那天。郑伯套了件崭新的靛蓝布衫,脖颈子梗得笔直。林时把补光灯架在酒瓮后 头,黄德龙抱来摞青花酒瓶,瓶身上印着古色古香的毛笔字。开播时辰未到,酒坊里静得能听见蠹鱼啃噬 账本的声音。
⑩“ 诸位请看这红曲 ……” 陈应文刚开口,郑伯突然夺过话头 :“ 糯米要选江心岛上的,浸水得看天时。 春分水软,立夏水硬 ……” 老人家的吴地方言混着酒气,比提词器上的文案生动百倍。
⑩黄德龙在镜头外急得跺脚,林时却悄悄比了个大拇指——直播间里涌进好些个问曲块怎么卖的。 @首播成功!
⑥然而,麻烦来得比回南天还快。直播刚刚有点起色,后脚就有帖子说古法酿酒生霉菌。陈应文翻烂 了县志,万历二十年的墨迹写着:“ 牧城金波酒,色如琥珀 … …” 他蘸着朱砂圈出来,笔尖抖得厉害 ,像
在给祖宗画胭脂。陈应文在“ 红曲霉可入药” 那页折了角。黄德龙梗着脖子要和网评对骂,被林时按住了: “ 拍酒窖!
⑩三伏天里,镜头扫过青苔斑驳的酒窖墙。郑伯赤膊翻动酒醅,背上汗珠子滚进陶缸。忽然飘过条弹 幕:“ 老爷子汗珠儿闪闪。” 满屏忽然下起红心雨。
⑥……
⑩陈应文有时立在老酒坊的巷口看夕阳。酒旗斜矗,暮色把酒旗染成蟹壳青,旗角影子扫过青石槽, 惊得野猫蹿上墙头。
⑦他知道这酒香飘不过重洋,但能顺着网线钻进千家万户的瓷碗里,也算得圆满。黄德龙最近迷上在 瓶身上题诗,虽然平仄不甚讲究,好歹字是愈发周正了。
⑩郑伯前日走了。出殡那日,送葬队伍里混着好些生面孔,举着手机默默跟着。陈应文捧着遗像走在 最前头,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哼起酿酒谣。调子悠悠的,混着细雨,倒像郑伯搅酒缸时的动静。
(选自《靖江人文》,有删改)
( 1 )( 3 分)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牧城巷子和酒坊的景象,为故事营造古朴、冷清的氛围。
B.小说 段中林时提议“ 拍酒窖” 化解网络质疑,体现他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化解酒坊危机。 C.小说 段写黄德龙在瓶身上题诗的情节,体现他从原来主张快速打造品牌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D.结尾⑩段写送葬队伍中的生面孔举手机,运用细节描写,批判现代人用手机记录的冷漠,体现传统无 人传承的悲哀。
( 2 )( 4 分)本文语言富有韵味,请根据提示进行赏析。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
檐角漏下的雨珠砸在酒缸沿上,啪嗒啪嗒,像更漏在数时辰。
②第⑧段和第 段分别写到郑伯和陈应文手“ 抖得厉害” ,请根据上下文,揣摩 “ 手抖” 的不同原因。
( 3 )( 3 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郑伯这一人物形象。
( 4 )( 3 分)文中“ 酒旗 ” 多次出现,从“ 褪成月白色 ” 到结尾“ 暮色把酒旗染成蟹壳青 ” ,它不仅是 酒坊的标志,更有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酒旗” 这一意象的理解。
三、写作(40 分)
7 .( 40 分)【抒写真味】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箪食,一瓢饮,草木清欢,烟火温情。陆游在浓香腊酒中啜得“ 人间真味是淳朴 ” ,苏轼于细雨春 盘中品出“ 人间有味是清欢” ,郑伯自老缸曲米间悟出“ 人间至味是陈酸”。你心中最动人的“ 味道” 是什 么?是故乡的一缕炊烟,是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还是文化里沉淀的隽永韵味?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以“ 人间有味是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先补全题目,然后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 名;书写工整规范。
第 7页(共 23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 .( 8 分)【草木况味】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草木皆含情,或于书页间低语,或在天地间生长。-翻开书页,紫藤萝瀑布【甲】生命的热烈,井
冈翠竹书写坚 rèn 的篇章,驿路梨花绽放奉献的温柔。合上书本,走进靖江市树香橼,古树虬枝蜿蜒 ,默
默点 zhuì 岁月。蓦然发现 ,叶片上晶 yí ng 的露珠闪烁 ,恰似课本里那些动人的草木,以平凡之姿诠释生 命的力量。正如“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乙】每一株草木都在自己的天地里,绽放着震 hàn 人心的光 彩。
(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 2 )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翻滚 【乙】” ,
B.【甲】翻涌 【乙】,
C.【甲】翻涌 【乙】” ,
D.【甲】翻滚 【乙】,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段中加点的“ 皆”“ 闪烁”“ 以” ,词性分别是:副词、动词、介词。
B.文段中画“ ” 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翻开书页”“ 虬枝蜿蜒”“ 蓦然发现” 三个词语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彭荆风写的散文《驿路梨花》中“ 梨花” 内涵丰富,不仅彰显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也是边疆地区淳 朴民风的体现。
【分析】( 1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 坚 rèn” 的“ rèn” 应为“ 韧” ;
“ 点 zhuì ” 的“ zhuì ” 应为“ 缀” ; “ 晶 yí ng” 的“ yí ng” 应为“ 莹” ;
第 8页(共 23页)
“ 震 hàn” 的“ hàn” 应为“ 撼”。
( 2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和标点符号。
【甲】处,“ 翻滚” 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紫藤萝瀑布如波浪般涌动的热烈状态,“ 翻涌”“ 翻滴” 搭配 不当,【乙】处,“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是完整引用的诗句,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内。
故选:A。
( 3 )本题考查短语、词性、修辞手法、 ABC.正确;
D.有误,《驿路梨花》是彭荆风写的小说,不是散文,该项不正确。 【解答】答案:
( 1 )韧 缀 莹 撼 ( 2 )A
( 3 )D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 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 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 .( 8 分)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花草植物,牵动着情思,寄托着灵魂。“ 岱宗夫如何,① 齐鲁青未了 ”(《望岳》),杜甫用草木之 色彰显泰山山脉的绵延辽阔; ②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的青绿,体现刘禹锡高雅 的审美趣味;“ 杨花榆荚无才思,③ 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韩愈借杨花毫不保留地表达对晚春 的赞美;“ 独坐幽篁里,④ 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 中的竹,是王维清辉月色下的温暖相伴;龚自 珍《己亥杂诗》中的“ 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两句,借花表达献身精神。陆游 《游山西村》中“ ⑥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两句,花儿绽放是绝处逢生后的喜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齐鲁青未了
②苔痕上阶绿
③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意“ 惟” 的书写)
④弹琴复长啸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 供借鉴。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 .( 7 分)【孝道深味】
为能领悟孝道内涵,七年级同学来到位于长江之滨的新桥镇孝化村,实地开展“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言孝解义】
( 1 )在参观孝化村途中,小靖与小江摘录孝道名言,并展开如下对话。请依据语境补全对话内容。 小靖:你瞧这句标语“ 孝,善事父母者” ,短短数字,便道出尽孝之根本在于悉心奉养双亲。
小江:确是如此。物质供养尚属易行,难的是心怀敬重、以诚相待,正如名言“ ① 孝子之至,莫大 乎尊亲 ”。
小靖:所言极是!孝道需融入日常,化作行动。这里有副对联恰合此理,上联“ 嘘寒彰爱意 ” ,你如 何对?
小江:下联当为“ ② 问暖显亲情 ” !
小靖:妙哉!对仗工整,意蕴深远。且让我们深入村中,探寻孝道传承的具体实践。 【影览孝村】
( 2 )参观结束后,小靖和小江想要制作一段视频展现孝化村的孝道风貌,下面是他们的视频脚本,请 你协助完成。
镜头名称 画面内容 镜头解说
① 孝景映 村 新桥镇孝化村高楼林立,花木葱 茏,绿水环绕。在拔地而起的高 楼上方,一条醒目的标语“ 孝行 天下,善化人间” 熠熠发光。 高楼拔地而起,“ 孝行天下,善化人间” 红 色的标语如暖阳映照人心。在新桥镇孝化 村,传统孝道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书写 着“ 孝悌传家久” 的新时代篇章。
乐舞敬老 社区广场上,一群年轻人耐心地 教老年人跳广场舞,老人们笑着 ② 年轻人用耐心与关爱,架起了与老年 人沟通的桥梁,在欢快的舞曲中,传递着
第 10页(共 23页)
模仿动作,彼此互动。 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陪伴之情,诠释着新
时代的孝道内涵。
宝卷承孝 ③ 白发苍苍的长者手持泛黄 的宝卷,神情专注,语调抑扬顿 银发长者手持泛黄的靖江宝卷,语调抑扬 顿挫;孩子们托腮凝望,认真聆听着一个 个孝道故事。古老的宝卷在社区流传,孝 道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孝化村正以独 特方式传承着千年美德。
挫,仿佛将一个个生动的孝道故
事化作了潺潺溪流,流入孩子们
澄澈的心田。孩子们睁着亮晶晶
的眼睛,紧紧盯着长者,宛如一
群嗷嗷待哺的小鸟,贪婪地汲取
着孝道文化的养分。 (描绘 画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联。
①处:要填写体现尽孝不仅在物质,更在于心怀敬重、以诚相待的名言。常见的如“ 敬亲者,不敢慢于 人” ,强调对亲人敬重,不敢对他人傲慢,突出敬重之情在孝中的重要性;也可以是 “ 孝子之至,莫大 乎尊亲” ,意思是孝子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都能契合语境。
②处: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 嘘寒彰爱意” ,“ 嘘寒” 是动宾结构,表示对人的关怀动作, “ 彰爱意” 也是动宾结构,表明这种关怀彰显了爱意。下联可对“ 问暖显亲情” ,“ 问暖” 同样是动宾结 构的关怀动作,“ 显亲情” 与“ 彰爱意” 结构一致,表达问暖的行为显示出亲情,在内容和结构上都符 合对联要求。
( 2 )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①处:根据画面内容“ 新桥镇孝化村高楼林立 ……一条醒目的标语‘ 孝行天下,善化人间’ 熠熠发光” 可知,主要突出的是孝化村环境与孝文化标语,可命名为“ 孝景映村” 之类能体现孝文化与村庄景色结 合的名称。
②处:根据画面年轻人教老人跳广场舞的内容进行解说,可写“ 年轻人用耐心与关爱,架起了与老年人 沟通的桥梁,在欢快的舞曲中,传递着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陪伴之情,诠释着新时代的孝道内涵” ,突 出这一行为中蕴含的孝道。
③处:描绘长者讲宝卷,孩子聆听的画面。可写“ 白发苍苍的长者手持泛黄的宝卷,神情专注,语调抑 扬顿挫,仿佛将一个个生动的孝道故事化作了潺潺溪流,流入孩子们澄澈的心田。孩子们睁着亮晶晶的 眼睛,紧紧盯着长者,宛如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贪婪地汲取着孝道文化的养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第 11页(共 23页)
法,把故事比作溪流,孩子比作小鸟,生动展现出传承孝道文化的场景。 【解答】答案:
( 1 )示例:①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②问暖显亲情
( 2 )示例:①孝景映村
②年轻人用耐心与关爱,架起了与老年人沟通的桥梁,在欢快的舞曲中,传递着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陪 伴之情,诠释着新时代的孝道内涵。
③白发苍苍的长者手持泛黄的宝卷,神情专注,语调抑扬顿挫,仿佛将一个个生动的孝道故事化作了潺 潺溪流,流入孩子们澄澈的心田。孩子们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紧紧盯着长者,宛如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 贪婪地汲取着孝道文化的养分。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 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 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理解(37 分)
4 .( 18 分)【清苦真味】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浣溪沙
(苏轼) ①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浭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② ,蓼茸蒿笋试春盘 ③。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多,迁汝州任团练使,路经泗州,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休养。 ②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 ③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茼蒿菜和莴笋。春盘:旧 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赠亲友。
【乙】
石菖蒲赞① (苏轼)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② 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 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 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③ 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④ ,与清泉白石为
伍,不待⑤ 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
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 问其安否。
【注释】①赞:文体的一种,以颂扬为主,多为韵文。 ②石韦、石斛:植物名。 ③昌阳:植物名,硬质 的根状茎横走,多分枝。④澹泊:淡泊。 ⑤待:依靠,凭借。
【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
( 1 )a【甲】词中“ 淡烟疏柳媚晴滩” 一句,“ 媚” 字运用了① 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 了② 在初晴的沙滩上,淡淡的烟雾、稀疏的柳枝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明媚动人 的春日美景图。
b 近人刘永济在《词论》中说:“ 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甲词内容具体分析。
【知识小贴士】诗歌鉴赏中 “ 蓄意” 指诗人有意识地通过安排意象、营造氛围等方式,积累情感基调; “ 蓄势” 指诗人通过铺陈渲染等手法,为诗歌情感或意境的高潮积蓄力量,营造渐进的态势和强大的张 力。
(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濯去泥土 洗
②久而益可喜也 更加
③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赠送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 3 )用 “ /” 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5 )三篇诗文都彰显了古代文人志士的情趣和志向,请分别探讨作者在其中寄托的独特情感与思想。 【分析】译文:
【甲】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跟随泗州的刘倩叔游览南山。
细雨斜风带来清晨的微寒,淡淡的烟雾、稀疏的柳枝,在初晴的沙滩上显得格外明媚。清澈的洛水汇 入淮河,水势渐渐浩大。
煎茶时,白色的泡沫像雪花般浮在午茶的碗中,我尝试着用蓼菜的嫩芽、茼蒿菜和莴笋等制作春盘。 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乙】
凡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来依附它的根部。像石韦、石斛这类植物,虽然不需要土 壤,但如果离开它们原本生长的地方,就会干枯死亡。只有石菖蒲可以和石头一起采挖,洗去泥土,用清 水浸泡,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萎。虽然它长得不是很茂盛,但它的节和叶坚硬细瘦,根须相互连接, 在桌案之间呈现出苍劲的样子,时间越久越让人喜爱。它轻身延年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所能比得上的。
至于它能忍受寒冷和困苦,安于淡泊,和清泉白石相伴,不依靠泥土就能生长,这难道是昌阳所能比拟的 吗?我在慈湖山中游玩时,得到了几株石菖蒲,用石盆养着,放在船上。中间点缀着有纹理的石头和石英, 光彩夺目,香气浓郁,我心里非常喜爱它们。只是担心陆路行走不能将它们完好地带走,于是就把它们赠 送给九江的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料它们。我再次经过这里的时候,将会询问它们是否安好。
【丙】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 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 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 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 赏,却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解答】( 1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① ② 由“ 淡烟疏柳媚晴滩 ” 可知,“ 媚 ” 字将淡烟、疏柳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在初晴的沙滩上,淡淡的烟雾、稀疏的柳枝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明媚动人的春日美景图。
b.赞同。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浭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可知,词的上片描绘了细雨斜风、淡烟疏柳、清洛入淮的优美景色,下片描写了煎茶、品尝春盘的生活 场景,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为结尾“ 人间有味是清欢” 蓄势。结尾这句词点明了主旨,表达了 作者对清淡欢愉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使整首词的情感和意境得到了升华,自然有神韵。
( 2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翻译:洗去泥土。濯:洗。
②翻译:时间越久越让人喜爱。益:更加。
③翻译:于是就把它们赠送给九江的道士胡洞微。遗:赠送。
④翻译: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 3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翻译:虽然不需要土壤,但如果离开它们原本生长的地方,就会干枯死亡。断句:虽不待土/然去其本 处/辄槁死。
( 4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轻身,使身体轻盈;延年,延长寿命;及,比得上。翻译:它轻身延年的功效,已经不是昌 阳所能比得上的。
②重点词:通,贯通;直,挺直;蔓,生藤蔓;枝,长枝节。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 也不长枝。
( 5 )本题考查对诗文情感和思想的分析。
【甲】词:由“ 人间有味是清欢” 可知,苏轼在词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和清淡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 对清淡欢愉生活的喜爱,以及在经历人生波折后,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乙】 文:由“ 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可知,苏 轼通过对石菖蒲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石菖蒲坚韧不拔、安于淡泊品质的欣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不随波 逐流、坚守自我的志向。【丙】文:由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知,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他对 莲花高洁品质的推崇,同时也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品格的志向。
答案:
( 1 )a.①拟人; ②在初晴的沙滩上,淡淡的烟雾、稀疏的柳枝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明媚动人。
b.赞同。词的上片和下片通过描绘景色和生活场景,营造了清新淡雅的氛围,为结尾蓄势,结尾点明主 旨,使整首词自然有神韵。
( 2 )①洗 ②更加
③赠送
④亲近而不庄重
( 3 )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 4 )①它轻身延年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所能比得上的。
②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 5 )【甲】词表达了苏轼对清淡欢愉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乙】文表达了苏轼对石菖蒲品质的 欣赏和自己坚守自我的志向;【丙】文表达了周敦颐对莲花高洁品质的推崇和自己保持高洁品格的志向。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 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 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 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 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 相当的词去替换。
5 .( 6 分)【命运殊味】
面对苦难,是沉沦还是超越?祥子和保尔给出了不同答案,请阅读下面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语段一】
祥子还没出声,哆嗦着要往起裹被褥。 “ 那也别动!
“ 这么冷的 ……” 祥子的眼瞪得发了火。 “ 我告诉你别动,就别动!滚!
祥子咽了口气,咬了咬嘴唇,推门走出来。 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走。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 后留着些大黑脚印。
(节选自《骆驼祥子》)
【语段二】
第二天早上上工时,雪深得让人迈不开步,但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树梢上还挂着一轮红彤彤的 太阳。
保尔的小队在清扫自己地段的积雪。他身上奥库涅夫那件旧上衣根本不保暖,脚上那只旧套鞋也老往 脚里灌雪,好几次掉在雪里找不到。另一只靴子也随时有掉底的危险,由于睡在水泥上的缘故,他脖子上 长了两个大痈疮。托卡列夫把自己的毛巾送给他做围巾了。
骨瘦如柴的保尔两眼通红,但他仍然猛烈地挥动着大木锨铲雪。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 )语段中的景物描写都有鲜明的色调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批注。
原文 批注
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 走。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后 留着些大黑脚印。 洁白的雪与大黑的脚印形成视觉冲突,更能烘托此 刻祥子内心的① 愤怒、压抑(或:无奈) 心 理,也暗示着祥子悲惨的处境。
雪深得让人迈不开步,但碧蓝 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树梢上 还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 此处通过冷色的雪和碧蓝的天空、红彤彤的太阳形 成色彩对比,既突出保尔筑路的② 艰难(或:艰 苦)环境 ,又以暖色调烘托保尔的③ 顽强不 屈(或:乐观坚定) (精神品质)。
( 2 )阅读文段后,小靖说:“ 祥子在雪天被驱逐,最终沉默离开;保尔在雪天不顾病痛,坚持筑路。不 同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同。” 你赞同小靖观点吗?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 的人生经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描写保尔 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 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解答】( 1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
①原文“ 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后留着些大黑脚印” 中 ,“ 洁白的雪” 本是纯净、素净的意象,却被“ 大
黑脚印” 打破——黑脚印的“ 突兀” 恰如祥子此刻的处境:他本想维护自己的被褥(“ 这么冷的 ……” ), 却被粗暴驱逐,内心有愤怒(“ 眼瞪得发了火” ),但最终只能“ 咽了口气,咬了咬嘴唇” 妥协。这种“ 想 反抗却无力” 的矛盾,通过“ 白与黑” 的视觉对立外化,故①处填“ 愤怒、压抑(或无奈) ,既贴合祥 子的即时情绪,也暗示他在社会压迫下的被动与挣扎。
②③ “ 雪深得让人迈不开步” 直接点明环境的恶劣(冷色的“ 雪” 是阻力),而 “ 碧蓝的天空、红彤彤 的太阳” 是暖色调意象。这种对比的作用有二:冷色的雪突出保尔筑路的客观困难(严寒、行动不便), 故②处为“ 艰难环境” ;暖色调的天空与太阳则象征希望与力量,呼应保尔 “ 骨瘦如柴仍猛烈挥动大木 锨” 的行为,烘托他在极端困境中不退缩的精神,故③处为“ 顽强不屈(或乐观坚定)”。( 2 )本题考查 名著理解。
祥子的“ 沉默离开” :社会碾压下的必然妥协
祥子并非天生懦弱。最初他“ 像树一样沉默而骄傲” ,渴望靠自己的力气买一辆车,改变命运。但旧社 会的系统性压迫(军阀抢车、孙侦探敲诈、虎妞欺骗、小福子自杀) 一次次摧毁他的希望:三次买车三
第 17页(共 23页)
次失车,从“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 变成“ 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雪天被驱逐时的“ 沉默” , 是长期被打击后的麻木——他并非不想反抗,而是所有反抗都被证明无效(比如此前怒辞杨宅的工作, 却仍逃不过下一个火坑)。这种选择的核心是旧社会对底层个体的彻底吞噬,而非性格问题。
保尔的“ 坚持筑路” :信仰支撑下的主动超越
保尔的“ 顽强” 并非单纯性格坚韧,更源于他的精神内核:革命信仰(“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筑路 时他虽面临“ 严寒、饥饿、痈疮、肺炎” ,但身边有战友的互助(托卡列夫送毛巾)、集体的目标(为前 线修铁路),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时代(十月革命后)鼓励 “ 为理想奋斗” ,社会环境认可这种牺牲。 这种信仰让他将个人痛苦与集体事业绑定,即便身体残疾,仍能喊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 ,本质 是理想与时代精神的驱动。
结论:性格是表象,深层是环境与信仰的分野
祥子的“ 妥协” 是旧社会“ 吃人” 制度的产物——个体在无公平、无希望的环境中,再强的性格也会被 消磨;保尔的“ 超越” 是新社会理想与集体主义的结果——信仰与环境共同为他提供了对抗苦难的力量。 因此,两人的选择是社会属性(压迫 vs 理想)与精神信仰(生存本能 vs 革命理想)差异的必然结果, 而非单纯性格差异。
综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选择,往往是“ 个人性格、社会环境、精神信仰” 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其
中社会背景与核心信仰对命运走向的影响更为根本。 答案:
( 1 )①愤怒、压抑(或:无奈)
②艰难(或:艰苦)环境
③顽强不屈(或乐观坚定)
( 2 )不赞同小靖的观点。两人不同的选择固然与性格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环境与精神信 仰的差异。
祥子生活在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军阀混战、阶级压迫无处不在。他三次买车三次失车,被虎妞算计、被 孙侦探敲诈,即便最初勤劳坚韧,也在一次次被社会碾压中逐渐失去希望。社会的冷漠与不公(如底层 人民毫无尊严、没有上升通道)让他的挣扎沦为徒劳,最终被黑暗吞噬。他的沉默离开,是对绝望现实 的无力回应,而非单纯性格所致。
保尔则生活在十月革命后的新社会,尽管筑路时面临严寒、饥饿、病痛等极端困境,但他有明确的革命 信仰——为人类解放而奋斗,身边有战友的支持(如托卡列夫送毛巾),社会环境鼓励为理想拼搏。这 种精神支柱和集体力量支撑他超越肉体痛苦,即便身体残疾也坚守信念。
因此,两人的选择不仅是性格差异,更是旧社会的摧残与新社会的理想感召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 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 .( 13 分)【阅赏鉴味】
阅读陈素志的《酒旗斜矗》,完成下列各题。
①牧城的巷子总有些弯绕。青石板缝里钻出的苔藓湿漉漉的,沾着昨夜的雨。陈应文夹着黑绸布伞转 过巷口,伞骨上的水珠扑簌簌跌进酒坊门前的青石槽。这槽子原是酿酒取水用的,眼下倒成了野猫饮水的 去处。
②酒旗褪成月白色,在风里懒懒地晃。坊间飘着股子酸甜味儿,像隔年的杨梅泡在井水里。陈应文拿 伞尖拨开垂到额前的蛛网,就看见师傅躺在酒缸前的藤椅里打瞌睡。藤椅边的搪瓷缸子积着茶垢,茶汤早 被雨水兑成了浅褐色。
③ “ 师傅,这红曲米要晒到几成干?” 郑伯的眼皮子抖了抖,露出条缝:“ 后生仔,糯米蒸得透,红 曲晒得酥,酒浆自然甜。” 这话和四十年前他师傅说的一模一样,连尾音扬起的调子都不差分毫。陈应文 掏出蓝皮本子记着,墨汁在纸上洇出个浑圆的圈,倒像粒没蒸透的糯米。
④黄德龙闯进来时带起阵穿堂风。这汉子生得虎背熊腰,偏穿了件掐腰西装,像青花瓷瓶裹了身西洋 缎子。“ 郑伯!” 他一巴掌拍在榆木酒案上,震得陶碗叮当乱响,“ 明朝县志写着金波酒贡过三回御前,您 这酒坊倒好,门可罗雀!
⑤郑伯慢悠悠往烟锅里塞烟丝:“ 急惊风偏遇慢郎中。酿酒如养闺女,急不得。” 话虽如此,枯枝似的 手指头却把烟杆攥得死紧。檐角漏下的雨珠砸在酒缸沿上,啪嗒啪嗒,像更漏在数时辰。
⑥黄德龙说:“ 既然我盘下了这间酒坊,我就要将它打造成一线品牌——晚上搞直播。”
⑦ 林时是踏着霓虹灯影来的。他背着台摄像机,裤脚管还沾着公花园的桂花香。“ 郑师傅,今天是试 镜头。” 他支起三脚架,镜头对准郑伯沟壑纵横的脸,“ 您对着镜头舀勺酒就说这是嘉靖年传下来的古法。”
⑧郑伯的手突然抖得厉害 ,木勺在酒缸里划出凌乱的圈。琥珀色的酒浆溅在青布衫上,洇出朵暗色的
花。陈应文忙扶住老人家的胳膊,触手冰凉,像摸着段老树根。
⑨正式直播是在谷雨那天。郑伯套了件崭新的靛蓝布衫,脖颈子梗得笔直。林时把补光灯架在酒瓮后 头,黄德龙抱来摞青花酒瓶,瓶身上印着古色古香的毛笔字。开播时辰未到,酒坊里静得能听见蠹鱼啃噬 账本的声音。
⑩“ 诸位请看这红曲 ……” 陈应文刚开口,郑伯突然夺过话头 :“ 糯米要选江心岛上的,浸水得看天时。 春分水软,立夏水硬 ……” 老人家的吴地方言混着酒气,比提词器上的文案生动百倍。
⑩黄德龙在镜头外急得跺脚,林时却悄悄比了个大拇指——直播间里涌进好些个问曲块怎么卖的。
首播成功!
⑥然而,麻烦来得比回南天还快。直播刚刚有点起色,后脚就有帖子说古法酿酒生霉菌。陈应文翻烂
了县志,万历二十年的墨迹写着:“ 牧城金波酒,色如琥珀 … …” 他蘸着朱砂圈出来,笔尖抖得厉害 ,像 在给祖宗画胭脂。陈应文在“ 红曲霉可入药” 那页折了角。黄德龙梗着脖子要和网评对骂,被林时按住了: “ 拍酒窖!
⑩三伏天里,镜头扫过青苔斑驳的酒窖墙。郑伯赤膊翻动酒醅,背上汗珠子滚进陶缸。忽然飘过条弹 幕:“ 老爷子汗珠儿闪闪。” 满屏忽然下起红心雨。
⑥……
⑩陈应文有时立在老酒坊的巷口看夕阳。酒旗斜矗,暮色把酒旗染成蟹壳青,旗角影子扫过青石槽, 惊得野猫蹿上墙头。
⑦他知道这酒香飘不过重洋,但能顺着网线钻进千家万户的瓷碗里,也算得圆满。黄德龙最近迷上在 瓶身上题诗,虽然平仄不甚讲究,好歹字是愈发周正了。
⑩郑伯前日走了。出殡那日,送葬队伍里混着好些生面孔,举着手机默默跟着。陈应文捧着遗像走在 最前头,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哼起酿酒谣。调子悠悠的,混着细雨,倒像郑伯搅酒缸时的动静。
(选自《靖江人文》,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篇描写牧城巷子和酒坊的景象,为故事营造古朴、冷清的氛围。
B.小说⑥段中林时提议“ 拍酒窖” 化解网络质疑,体现他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化解酒坊危机。
C.小说⑦段写黄德龙在瓶身上题诗的情节,体现他从原来主张快速打造品牌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D.结尾⑩段写送葬队伍中的生面孔举手机,运用细节描写,批判现代人用手机记录的冷漠,体现传统无 人传承的悲哀。
( 2 )本文语言富有韵味,请根据提示进行赏析。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
檐角漏下的雨珠砸在酒缸沿上,啪嗒啪嗒,像更漏在数时辰。
②第⑧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到郑伯和陈应文手“ 抖得厉害” ,请根据上下文,揣摩 “ 手抖” 的不同原因。
(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郑伯这一人物形象。
( 4 )文中“ 酒旗” 多次出现,从“ 褪成月白色” 到结尾“ 暮色把酒旗染成蟹壳青” ,它不仅是酒坊的标 志,更有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酒旗” 这一意象的理解。
【分析】本文围绕牧城酒坊展开,讲述了酒坊在面临经营困境时,不同人物对酒坊发展的不同态度。以 黄德龙、林时为代表的人想借助直播等现代手段打造品牌,而郑伯坚守古法酿酒,最终酒坊在传承与创
新中艰难前行,表达了对传统手工艺人坚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解答】( 1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BC.正确。
D.有误,由“ 出殡那日,送葬队伍里混着好些生面孔,举着手机默默跟着” 可知,结尾送葬队伍中生面 孔举手机,并非批判现代人冷漠以及传统无人传承的悲哀,而是体现郑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他 对古法酿酒的坚守给很多人留下了印象。
故选:D。
( 2 )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①由“ 檐角漏下的雨珠砸在酒缸沿上,啪嗒啪嗒,像更漏在数时辰” 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 雨珠砸在酒缸沿上的声音” 比作“ 更漏在数时辰的声音”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的缓慢,同 时也衬托出郑伯面对酒坊困境时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②第⑧段:由“‘ 您对着镜头舀勺酒就说这是嘉靖年传下来的古法。’ 郑伯的手突然抖得厉害” 可知,郑 伯手抖是因为听到林时让他在直播中说虚假的话,违背了他坚守古法酿酒的原则,他内心愤怒且无奈。 第 段:由“ 然而,麻烦来得比回南天还快。直播刚刚有点起色,后脚就有帖子说古法酿酒生霉菌。陈 应文翻烂了县志 ……笔尖抖得厉害” 可知,陈应文手抖是因为酒坊面临网络质疑,他为酒坊的声誉和古 法酿酒的传承感到着急、担忧。
( 3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 “‘ 糯米要选江心岛上的,浸水得看天时。春分水软,立夏水硬 ……’ 老人家的吴地方言混着酒气, 比提词器上的文案生动百倍” 可知 ,郑伯精通酿酒技艺,对酿酒的各个环节都有深刻的理解和严格的要 求,是一位专业的酿酒师傅。由“ 郑伯的手突然抖得厉害,木勺在酒缸里划出凌乱的圈” 以及直播时郑 伯坚持说真实的酿酒知识可知,郑伯坚守古法酿酒的原则,不愿意为了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初心,是一个 坚守传统、正直的人。由“‘ 后生仔,糯米蒸得透,红曲晒得酥,酒浆自然甜。’ 这话和四十年前他师傅 说的一模一样,连尾音扬起的调子都不差分毫” 可知,郑伯对传统酿酒技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传承意识。
( 4 )本题考查对文中意象含义的理解。
由“ 酒旗褪成月白色,在风里懒懒地晃” 可知,酒旗“ 褪成月白色” 时,酒坊门可罗雀,生意冷清,酒 旗象征着酒坊曾经的衰败、传统酿酒技艺在现代社会初期面临的困境。由“ 暮色把酒旗染成蟹壳青” 以 及酒坊在直播等现代手段下有了起色可知,此时酒旗象征着酒坊在传承与创新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 代表着传统酿酒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努力延续和发展。从整体来看,酒旗见证了酒坊的兴衰变化,是传统 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象征,也暗示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
答案:
( 1 )D
( 2 )①运用比喻,将雨珠砸缸沿的声音比作更漏数时辰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写出时间流逝缓慢,衬托 郑伯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②第⑧段郑伯手抖是因听到虚假宣传的话,违背其坚守原则,内心愤怒无奈;第 段陈应文手抖是因酒 坊面临网络质疑,为酒坊声誉和技艺传承着急担忧。
( 3 )郑伯精通酿酒技艺,对酿酒的各个环节都有深刻的理解和严格的要求,是一位专业的酿酒师傅。 郑伯坚守古法酿酒的原则,不愿意为了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初心,是一个坚守传统、正直的人。郑伯对传 统酿酒技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传承意识。
( 4 )酒旗“ 褪成月白色” 象征酒坊衰败、传统酿酒技艺困境;“ 暮色把酒旗染成蟹壳青” 象征酒坊迎来 新机遇、传统技艺在现代努力延续发展;酒旗是传统手工艺在现代传承发展的象征,暗示传统与现代的 碰撞融合。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 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 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 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写作(40 分)
7 .( 40 分)【抒写真味】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箪食,一瓢饮,草木清欢,烟火温情。陆游在浓香腊酒中啜得“ 人间真味是淳朴 ” ,苏轼于细雨春 盘中品出“ 人间有味是清欢” ,郑伯自老缸曲米间悟出“ 人间至味是陈酸”。你心中最动人的“ 味道” 是什 么?是故乡的一缕炊烟,是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还是文化里沉淀的隽永韵味?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以“ 人间有味是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先补全题目,然后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 人名;书写工整规范。
【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可根据自己的积累,先进行补题。“ 有味” 中有不同层面,不同 梯度,所以所补的内容就可以见出梯度。如人间有味是挑战,人间有味是追求,人间有味是竞争,人间 有味是读书,人间有味是孝敬父母,人间有味是旅游,人间有味是乡愁,人间有味是失败 ……其重点在 于“ 有味”。那就要通过议论或叙事写出生活的一些感受,因此只有扣住“ 有味” 的深刻内涵,掘而深 之,文章的立意才会高人一筹。要写好这篇文章还要注意: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对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加以提炼,写出人生的酸甜困辣的味道。将思绪沉浸到历史中,在历史的丰富典籍中寻找素材,通过古
人的言行诠释人生的种种况味,从而对现实生活中人生的滋味加以指导和警示等等。文体不限。写记叙
文一定要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 内心感受。也可以写文笔优雅的散文,写好了同样可以出彩。还可以写见解深刻的议论文,探讨“ 味道”
所诠释的精神给人的启迪。 【解答】例文:
人间有味是亲情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疲惫旅人的归宿。人间最美的味道,是家的味道。家的味道,藏在厨房的烟火 气里。每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进窗户。妈妈系着围裙,在炉灶前忙碌地翻炒着菜肴,锅铲与锅底碰撞, 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一首欢快的厨房交响曲。不一会儿,几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摆满了餐桌。每 一道菜都充满了家的温馨。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饭菜,一边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和趣事, 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这便是家的味道,简单而又幸福。
家的味道,也弥漫在客厅的温馨氛围中。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常常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起看电视、 聊天。爸爸会给我们讲一些他小时候的趣事,那些充满童真和欢乐的故事,让我们捧腹大笑。妈妈则会细 心地为我们削水果,将切成小块的水果递到我们手中,那清甜的果香在口中散开,仿佛也带着妈妈浓浓的 爱意。客厅里弥漫着的温馨气息,就像一杯温暖的奶茶,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 宁。
家的味道,还体现在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当我生病时,妈妈会守在我的床边,用她温暖的手抚摸着 我的额头,给我喂药、擦身,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心疼。爸爸则会四处奔波,为我买药、找医生,想尽办 法让我快点好起来。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会耐心地倾听我的烦恼,给我鼓励和支持,让我重新找 回信心和勇气。他们的关怀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和害怕。
家的味道,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独特气息,它承载着家人之间的爱与关怀,见证了我们成长的 点点滴滴。我爱我家,爱那充满味道的家
【点评】文章围绕“ 家的味道” 展开,从厨房烟火气、客厅温馨氛围、家人关怀三方面细腻描绘,将抽象 味道具象化。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对菜肴色泽口感的描写,生动展现家的温馨。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 露出对家的热爱,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家的独特魅力。
第 23页(共 2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