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专题训练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专题训练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专题训练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青稞酿酒 B.滴水成冰
C.瓦斯爆炸 D.钻木取火
2.下列变化: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浓盐酸挥发;③海水晒盐;④海水制碱;⑤钢铁锈蚀。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3.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4.(2025太原小店区月考)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③木炭具有可燃性;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判断
5.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
A.质软 B.导电性
C.吸附性 D.可燃性
6.防晒霜中二苯酮是一种接触性过敏原。下列属于二苯酮化学性质的是 (  )
A.无毒性,但使用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害
B.熔点48.1 ℃:沸点305.9 ℃
C.浅黄色晶体,不溶于水
D.密度为1.146 g/mL
7.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将木炭粉碎;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8.分析下列描述,请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反应结果;④反应现象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
(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9.(科技前沿)空心玻璃微珠是一种粒度为10~250微米,壁厚为1~2微米的空心球体,在深海、深空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用作飞船返回舱隔热材料,最主要利用的性质是 (  )
A.质量轻 B.低导热
C.高强度 D.耐腐蚀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D.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灯丝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分别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1)液态氢气作火箭燃料    。
(2)用金属铁作铁锅    。
(3)氧气可帮助燃烧    。
(4)用金属铜作导线    。
【详解答案】
1.B 解析:青稞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瓦斯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
2.B 解析: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④海水制碱、⑤钢铁锈蚀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②浓盐酸挥发、③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3.B 解析: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A错误;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B正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可能同时发生,C错误;有些化学变化不需要加热也能发生,D错误。
4.(1)物理 化学 (2)② ④
解析:(1)白糖熔化变成液体,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属于物理性质;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③木炭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④。
5.D 解析:石墨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石墨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石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6.A 解析:A项,无毒性,但使用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项, 熔点48.1 ℃,沸点305.9 ℃,熔点、沸点等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项,浅黄色晶体,不溶于水等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项,密度为1.146 g/mL,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7.① ③ ② ④
解析: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该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则属于物理性质;③将木炭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②木炭能燃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燃烧)才能体现,则属于化学性质;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8.(1)① ③ ① ④ (2)① ②
9.B 解析:空心玻璃微珠用作飞船返回舱隔热材料,最主要利用的性质是低导热。
10.B 解析:A项,金刚石的硬度大,决定了它可用于切割玻璃,故对应关系正确;B项,与木炭可用作燃料相对应的性质是木炭具有可燃性,故对应关系不正确;C项,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决定了它可用作保护气,故对应关系正确;D项,钨的熔点高,决定了它可用于制作灯丝,故对应关系正确。故选B。
11.(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物理性质
解析:(1)液态氢气作火箭燃料,需要氢气燃烧,属于化学性质。(2)用金属铁作铁锅,利用铁的延展性与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3)氧气可帮助燃烧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4)金属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