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导入新课 探究问题: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 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的挫折,能分析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养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01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2)形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发展的三个阶段: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莫尔、康帕内拉等用文学的语言批判了资本主义罪恶,描述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世纪 摩莱里、马布利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19世纪初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矛头所指)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莫尔 摩莱里 议学问题:请从三个阶段代表人物思想的表达采取的方式中尝试总结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呈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什么他们的美好设想和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只能是“空想”? 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公有制才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制度。 我要建立心中“和谐制度”的理想社会!我相信那些富有的人有着善心,他们会资助我的。 傅立叶 探究分享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4)局限性: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未触及本质问题) 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5)进步性: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揭露,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意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 183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2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相关链接】 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待遇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斗争 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宣传革命思想 阶级斗争基本形式: (捣毁机器、罢工、游行示威) (武装起义、革命战争) (意识形态领域)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0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唯物史观 ①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黑格尔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唯物史观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唯物史观 ②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 理论基石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地位: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选自《共产党宣言》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内容: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从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来说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 ③从理想目标来说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产党 宣言 【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 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本里的学问, 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03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但仅仅存在了72天。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巴黎公社——第一次伟大尝试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爆发: 2.一国成功: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建立 (2)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编辑标题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 时间 布尔什维克党 政党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结果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3)产品分配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4.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战后欧亚共有15个社会主义国家 欧洲9个、亚洲5个(中国、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美洲(古巴)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社会主义的发展 探究分享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思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3)发展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这一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 4.社会主义的发展 【知识整合】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理论 实践 实现:十月革命及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建立 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曲折: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的挫折 崛起: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尝试:巴黎公社 课堂小结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理论 1.巴黎公社——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一国成功:十月革命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共产党宣言》是由两个年轻人用一个多月时间在布鲁塞尔一间小小的“白天鹅咖啡馆”写就的,是“天才”和“能手”通力合作的结晶。但从大历史背景看,《共产党宣言》更是由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个大时代写就的,是时代风云的回声,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由此可知(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智慧 ②《共产党宣言》是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时代先声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2.2024年7月27日至28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会在广州召开。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对该年会的成功举办进行报道,准备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撰写一篇评论文章,下列说法能够在文章中出现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其他国家兴起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路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3.圣西门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他提出建立“实业制度”,认为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他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结识教授虚心求教以及四处游历。但是,钱财很快花光,圣西门的理想却没能实现。对于圣西门的思想和实践,我们可以这样评价( ) ①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提出的设想具有可行性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 ③主张阶级调和,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4.19世纪末,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同时出现了多种社会主义思潮。英国费边社主张通过渐进改良实现社会主义,法国工团主义强调工人阶级自发行动,德国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则主张放弃阶级斗争,走议会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并成功发动十月革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费边社的改良主义主张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变革的本质要求 ②工团主义强调自发行动,忽视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核心要义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印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5.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最终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下列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发行,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称颂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6.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作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批判私有制、构建公有化社会的思想体系。康帕内拉的理想社会不仅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更在劳动分工层面构建了人尽其才的机制,同时涵盖教育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共享共建。上述主张( ) ①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②强调了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具有时代进步性 ③设计了全新的社会制度,切实推动社会变革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