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班级举行“热爱家乡,醉情鹤壁”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 【家乡介绍】阅读介绍鹤壁的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行走鹤壁,品味鹤壁。漫步淇水诗苑,追寻千年文明的 ① (踪 综)迹;徘徊朝歌故地,聆听殷商文明的印记;眺望云梦山峦,感受兵家智慧的深邃;探寻黎阳粮仓,追溯历史长河的斑驳。仙鹤衔来春秋烽火,化作古城墙头的明月;鲫鱼跃动粼粼波光,映照新城画卷的倒影。这座北方佳城,在历史与现实的光影里,演 ② (译 绎)着古今辉映的华章。(1)结合语境,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tiào shù B. tiǎo sù C. tiào sù D. tiǎo shù(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规范书写。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3)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 【家乡发展】下面是同学搜集的关于鹤壁科技的一些材料,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超过50字)材料一2020年7月,航天宏图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项目落户鹤壁,拉开了鹤壁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序幕。材料二2023年3月至2024年12月,鹤壁“中原1号”“鹤壁1号、2号、3号”“中原2号”等卫星相继成功发射,天空有了“鹤壁星”。材料三2024年底,由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组成的“女娲星座”已开启规模应用,为救灾应急、农业监测、海洋观测、能源开发等提供服务。3. 【家乡精神】如下图片是小组同学找到的鹤壁市城市创建主题及标识,请你根据语境完成对话。小语:这个图标既像个“文”字又像“人”字,同时又像一颗爱心,我觉得它象征着(1)__________的含义。小鹤:我还发现了鹤壁的两个特色元素:(2)___________,我认为它们寓意着美丽的鹤壁腾空而起,发展迅猛。4. 【家乡风光】小语用古诗文向外地朋友推荐了四个最美景点,请帮他补充完整。景点 推荐理由淇河湿地公园 漫步淇河沿岸,哼唱一首“①_________,在河之洲”的婉转歌谣,欣赏“蒹葭萋萋,②_________”的诗意美景。(《〈诗经〉二首》)樱花大道 春日和煦,青草茂盛,樱花随风飘落,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③_________,④_________”的美景。(《桃花源记》)云梦山 山道两旁,绿树成荫,一幅“⑤_________,⑥_________,参差披拂”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柳宗元《小石潭记》)北斗七星古村落 在古村落休息,城市喧嚣之语化作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的“⑦_________,⑧_________”静谧之音。5. 【宣传家乡】下面是小组同学写的宣传文案,请将其补充完整。我的家乡,风景如画,淇河美景令人神往;我的家乡,发展迅猛,(1)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家乡,(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关中味刘成章①不知哪辈子,也许可以追溯到大批工匠烧制秦俑的年代,关中农民和油泼辣子彪彪面,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一年到头天天以此为食,他们也决不腻烦。②他们几乎认为,所谓幸福生活,那完全是其他方面的事情,至于饮食,有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在口里稀溜稀溜地受用着,便觉得天也蓝,水也绿,鲜花也似锦。甚至连一些出身于关中农村的干部、教授、工程师,也不能摆脱这种习性,一如他们的普通话里总夹杂着乡音一般。他们虽然已离家几十年了,生活也优裕,居室陈设一派都市气氛,但隔三岔四的,也不忘吃一顿油泼辣子彪彪面。③尤有甚者,习性执拗得如华山不可动摇,不管在家还是出门,非此面不食。人家把他请到宴会上,他望着山珍皱眉,望着海味皱眉,好像那七碟子八碗都是他的前世冤家;要是主人知道个中原因,立即命厨师专门为他做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端上来,他便会像诗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般狂放,假使不怕有失体统,真要漫卷点什么东西了——也许就是碗中之面。④油泼辣子彪彪面,关键在于一个泼字。不是滴,不是淋,而是泼,像泼水一样泼。这就要求有较多的油。除油之外,还要有辣子和面粉。烹饪也不难:先把面粉做成厚而韧的面片,煮熟,捞在大碗里,然后把一勺烧得冒烟起火的菜油——浪漫极了,看起来是一勺飘动的火焰,一勺激情的霞光——兹啦一声泼上去。⑤这就好了。一碗油和辣子撞击出来的香味。一碗丰厚而凌厉的刺激。香得很。⑥关中农村最美丽的景色,最使人感动、最使人难忘的景色,就是围绕这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而展开的。⑦春天,你乘着火车,在关中平原上飞驰。你累得要死,不管车厢怎么晃荡,睡了一觉又一觉。也许是前来倒水的列车员把你碰了一下,你不经意地睁了睁眼睛,昏沉沉准备继续再睡;可是这一睁之间,已有一股力量扣响你的心头,你为之震惊,清醒过来。⑧你朝车窗看出去,啊!那么灿烂的颜色!那么艳黄的颜色!一片!一片!又一片!⑨那是盛开的油菜花。那是国旗上的五颗金星才有的颜色。擦着车窗,擦着睫毛,一片一片飞过。你的精神亢奋起来,再也睡不着,任那浩阔的金黄向你劈头盖脸地喷洒。这时候,你如果吟出一首诗来,那每一行,每一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应是24K的纯金!⑩深秋,在关中平原的一些地方,在一些地方的公路两侧,几乎是一夜之间,矗立起一道又一道高墙。你在那高墙间的巷道上行走,怎么也走不到头,就像走进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峡谷。那高墙是绿的翡翠和红的玛瑙镶嵌成的,一闪一闪地发光。好奢华的墙啊! 那是收挂起来的辣子。你一定早已嗅到那火烈辛辣的气味了。天空射来的太阳光线,在辣子上磨过,都成了红热而扎人的细铁丝。连鸟儿也唱着带刺的歌。 在这儿,辣子,似乎不再是被人们一小撮一小撮食用的调料了,而是以十吨计百吨计的煤炭之类的东西。忙碌而豪爽的大卡车从这高墙间驰过,笛鸣三声,声声喊叫着:辣!辣!辣!而那高墙就像两排关中后生,哗笑起来。 小麦是关中平原最常见的装饰。它装饰着冬,装饰着春,装饰着初夏,以绿。广袤的田野因了它显出一派安详、温馨、无思无虑的气氛。快到端阳节,它开始成熟了,似有一把奇大无比的刷子,蘸着黄中透红的颜色,在那碧绿的平原上,以一分钟一个村、一点钟一个乡、一天一个县的速度,从东到西刷过去,从潼关刷到宝鸡,一刷刷了八百里。八百里淋漓尽致。 在关中大地上行走,想起这些深储于心头的种种情景,你不由想到,这片土地,是油泼过的;是辣子炝过的;是面片铺成的。这片土地,就是一碗油泼辣子彪彪面。6. 本文多处描写了与油泼辣子彪彪面相关的内容,请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7. 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1)天空射来的太阳光线,在辣子上磨过,都成了红热而扎人的细铁丝。(修辞手法角度)(2)忙碌而豪爽的大卡车从这高墙间驰过,笛鸣三声,声声喊叫着:辣!辣!辣!(长短句运用的角度)8. 文章第②段与第③段均围绕关中人吃面的习性展开描写,这样的安排是否重复?请结合两段内容阐述理由。9. 你认为这篇文章放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合适吗?请结合下面节选的本单元单元导语简述理由。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二)(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文本一】光控“细菌战士”问世①实体瘤内部的低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严重阻碍了药物分子和免疫效应细胞的浸润,成为恶性实体瘤难以根治的关键挑战。然而,自然界中一些独特的“溶瘤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却能够精准靶向肿瘤内部的缺氧和免疫抑制区域,通过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展现出抗肿瘤潜力。②利用合成生物学思想,科学家对细菌进行工程设计、重编程改造,将其升级为“智能活体药物工厂”,能够在肿瘤原位按需、可控、高效地表达输送多种抗肿瘤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③然而,工程化“溶瘤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如何在复杂生理环境下实现治疗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平衡与精准时空控制?为此,开发一种能够远程控制细菌基因表达的精准调控系统,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安全高效治疗的关键突破点。④有趣的是,自然界中有一群“厌氧特工”——比如某些兼性厌氧菌,它们天生自带“肿瘤导航系统”,能穿越复杂地形,精准潜入肿瘤核心的“缺氧密室”安营扎寨,甚至就地繁殖。⑤但这场“细菌特工”行动仍有致命弱点:这些微型机器人自身战斗力不足,像一群没有指挥官的散兵,谁也无法给他们下达统一作战指令,缺乏“远程遥控开关”进行发号施令。⑥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给这些“细菌特工”装上了“近红外光控操作系统”(NETMAP系统)。⑦近红外光能穿透皮肤“隔空发令”,指挥细菌同步生产“抗癌导弹”(如各种抗体药物、细胞因子、肿瘤杀伤蛋白)等多种武器,甚至能在治疗后一键启动“自毁程序”。这套“光控制药流水线”既保证了精准打击,又避免了误伤友军,让细菌疗法真正成为对抗体瘤的智能生物武器。⑧科研人员给这些“细菌特工”做了一次高科技升级——在它们体内安装了“光控生物开关”。他们巧妙地将能感应近红外光的光敏蛋白嵌入细菌基因组。当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穿透皮肤照射肿瘤,这个开关会立即启动细菌的“制药流水线”,让它们化身微型细胞药物工厂,按需生产抗癌导弹、破墙炸药等不同武器。⑨NETMAP系统还能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时间,精准控制药物产量,真正实现“指哪儿打哪儿,要多少造多少”的智能抗癌作战。⑩若将肿瘤比喻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溶瘤细菌则如同英勇无畏的攻城“战士”。一旦下达攻城指令,这些“溶瘤细菌战士”便井然有序、齐心协力地发起猛烈攻击,最终成功攻破这座“肿瘤堡垒”。这种创新的治疗方式,犹如为癌症治疗装上了一个智能导航系统,指引着医学迈向更加精准的未来。(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文本二】①细菌究竟是如何抑制肿瘤的?又如何不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当作“敌人”消灭?细菌与肿瘤之间到底“说了什么”?②研究人员发现,细菌通过一种叫白介素-10的信号分子与肿瘤内的免疫细胞进行“对话”,让肿瘤内的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的白介素-10,向细菌的天敌——中性粒细胞施展“定身术”,使其无法运动,从而躲过免疫细胞的“追捕”。③与此同时,细菌为了自身生存所激发出的白介素-10信号分子,碰巧“唤醒”了肿瘤内的“沉睡士兵”CD8+T细胞,使它们重新武装起来,对肿瘤发起猛烈攻击。正是这种“歪打正着”的机制让细菌既躲过了“追杀”,又攻击了肿瘤。(节选自《破解肿瘤与细菌的“秘密对话”》,有删改)10.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中,自然界中的“溶瘤细菌”,能够靶向肿瘤内部的缺氧和免疫抑制区域,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B. 文本二中,白介素-10信号分子,可以向中性粒细胞施展“定身术”,使其无法运动,从而躲过免疫细胞“追捕”。C. 文本一第④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厌氧菌能够进入肿瘤核心的特性。D. 两个文本语言均生动形象,加引号的词语帮助读者理解内容,降低了阅读难度。11. 文本二第①段连用三个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12. 两个文本都围绕“细菌治疗肿瘤”展开说明,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①,先无尺寸之功,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②之于稠人③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有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苏轼《霍光论》)【注释】①霍光:西汉权臣、政治家。②擢(zhuó):选拔、提拔。③稠人:众人。13.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的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中“骈”是“并列的”的意思,和“骈文”中“骈”是一个意思。B. “策之不以其道”中“道”是“方法、途径”,与“大道之行也”中“道”是一个意思。C. “执策而临之”中“策”是形声字,从?朿(cì)声,这里是名词“马鞭”的意思。D. “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和“莫不获尽其才”中“才”都是才能、才干的意思。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5. 文段【甲】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能否将感叹号改为句号,为什么?16. 请结合文本分析,文段【甲】“食马者”和文段【乙】的“汉武帝”对待人才有何不同?(二)(共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7. 请赏析诗中画线句。18. 请从情感抒发的角度分析诗歌最后“呜呼”的作用。四、整本书阅读(4分)19. 班级举行“我向大家推荐经典”的活动,请选择以下任一名著,结合你的阅读方法和感受向同学们推荐。《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作文(50分)20.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觉醒,指醒悟、觉悟。苏轼历经贬谪,豁达超脱是觉醒;鲁迅看透国民愚钝麻木,弃医从文是觉醒;秋瑾摆脱家庭束缚,投身革命是觉醒。“觉醒”不仅仅指个人的觉醒,当无数觉醒的个体汇聚成光,便能照亮整个民族前行的道路,推动整个民族的觉醒与进步。(1)请以“我觉醒故事”为题,写一写你的觉醒经历吧。要求:①情节有波澜,细节生动。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学校举行“觉醒”主题演讲比赛,请你准备一篇演讲稿参赛。要求:①有针对性,观点明确,思路清晰。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班级举行“热爱家乡,醉情鹤壁”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题答案】【答案】(1)C (2) ①. 踪 ②. 绎(3)改为:触摸殷商文明的印记。【2题答案】【答案】鹤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迅速,发射多颗卫星,“女娲星座”于2024年底开启规模应用。【3题答案】【答案】 ①. 热爱文明、爱心善行,以人为本、人人参与 ②. 灿烂的樱花和飞翔的仙鹤【4题答案】【答案】 ①. 关关雎鸠 ②. 白露未晞 ③. 芳草鲜美 ④. 落英缤纷 ⑤. 青树翠蔓 ⑥. 蒙络摇缀 ⑦. 万籁此都寂 ⑧. 但余钟磬音【5题答案】【答案】 ①. 航天产业令人自豪 ②. 文化深厚 ③. 《诗经》文化令人赞叹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6~9题答案】【答案】6. ①关中景 ②油泼辣子面的做法 ③金黄灿烂的油菜花 ④广袤淋漓的麦田7.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光线比作被辣子磨过的细铁丝,生动写出了在辣椒的淬炼下太阳带给人视觉的冲击,侧面衬托了辣椒的火烈辛辣。(或通感,把视觉“阳光”转化为触觉“扎人”的“铁丝”,侧面衬托辣椒的火烈辛辣。)(2)长句写卡车驰过,短句写鸣笛,三声“辣”,短促有力。长短句结合,动感十足,富有感染力。8. 不重复。②段写普遍依赖,普通民众、离乡群体日常吃彪彪面的习性,③段写极端个例,非此面不食的例子,是第②段的递进深化。这两段共同体现关中人吃面的习性顽固性,故不重复。9. ①本文以关中特色饮食“油泼辣子彪彪面”为核心,介绍了关中地域风貌:油菜花田、辣椒墙、麦田,生动展现关中民众的生活习俗与饮食文化,是一副“民俗风情画卷”。②作者以奔放的语言抒写对关中文化的炽热自豪,激发读者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与珍视,呼应单元导语里的“感受多彩的地域文化”“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二)(共11分)【10~12题答案】【答案】10. A 11. 引出下文说明的内容:细菌如何抑制肿瘤,同时又不被免疫系统消灭的;问句形式、口语化的表达,增添了科普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2. ①文本一侧重技术创新:介绍溶瘤细菌的天然优势、工程化改造挑战及近红外光控操作系统(NETMAP)的应用(近红外光控制药物生产、自毁程序等),使细菌成为智能抗癌武器。②文本二聚焦作用机制:揭示细菌通过白介素-10信号分子与免疫细胞“对话”,既躲避免疫攻击,又激活CD8 T细胞攻击肿瘤的机制。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13~16题答案】【答案】13. B 14.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5. ①不能,感叹号表达强烈情感。②既表达了对食马者的嘲讽和抨击,又表达了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16. 文段【甲】“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能识别人才,甚至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文段【乙】中汉武帝“尽其才,而各当其处”,把才能平平的霍光从“稠人之中”提拔出来,托付辅佐幼主的重任,他能够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二)(共4分)【17~18题答案】【答案】17. 环境描写,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悲惨处境做铺垫。18. “呜呼”强烈的感叹,表示转折。诗人从崇高理想的抒发转为表达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及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决心。四、整本书阅读(4分)【19题答案】【答案】示例一:推荐《经典常谈》。阅读时,我采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由于书中涉及的经典较多,我先浏览目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篇章重点阅读,比如《诗经》和《说文解字》部分。在读到《诗经》的“赋比兴”手法时,结合朱自清的解析,对比了《关雎》《蒹葭》等篇目,体会到古人如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情感。读《经典常谈》像与大师对话,通俗易懂的解读让经典不再遥远,既增长了见识,了解了传统文化,也在阅读中滋生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示例二: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阅读这本书。当读到保尔的关键成长节点,如他因伤病瘫痪后仍坚持写作时,我会摘抄下震撼人心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感悟。例如,保尔在修筑铁路时忍受严寒与饥饿,我记下:“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苦难中磨砺的。”这些笔记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保尔。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记住了情节,更学习了保尔的精神,他坚韧的精神,成为我向上的力量。五、作文(50分)【20题答案】【答案】例文一:我觉醒故事美术教室朝北,窗玻璃总蒙着层薄灰,阳光透进来时,像被揉碎的金箔,懒洋洋地洒在落满铅笔屑的课桌上。墙角的石膏像大卫,半边脸浸在阴影里,鼻梁的线条冷硬如冰,看得我心里发慌。每次临摹,我的画纸永远停留在打草稿阶段——线条歪歪扭扭,明暗糊成一片。老师走过时,我总会飞快地用课本盖住,心里念叨着“反正我没天赋”。那天课后,我被老师叫去办公室。窗外的梧桐树影摇摇晃晃,把碎光投在她的笔筒上,几支秃了头的铅笔在光斑里轻轻晃动。墙上贴满学生的作品,有的稚嫩,有的却透着灵气。“你看这幅。”她指着角落一幅画,向日葵的花瓣像被揉过的纸,颜色涂出了轮廓。“这是三年前一个学生的第一幅画。”我愣住了,那画比我的还糟糕。老师忽然把我的画板翻过来,草稿上的大卫像被橡皮擦得模糊不清。“你擦了十七次。”她轻声说,“我数着的。”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风卷着片枯叶撞在玻璃上,又打着旋儿飘走。我盯着画纸上的橡皮屑,忽然想起每次下笔时的犹豫——总怕画错,总觉得“应该更好”,最后连开始的勇气都没了。“天赋是借口,”老师把一支削尖的铅笔塞进我手里,“不敢画才是真的。”她握着我的手,在废纸上画了条弧线:“你看,线条歪了也没关系,至少它存在。”那天我在办公室待到天黑,晚霞把云朵染成橘红色,透过纱窗落在画纸上,给那些歪扭的线条镀上了层暖光。我画了张不算像样的素描,老师却在背面写了“敢画,就是好的开始”。现在我的画依然不算出色,但画纸不再空白。上周美术展,我把那幅画挂在了角落,窗外的阳光正好斜斜照过来,那些曾经让我羞愧的线条,忽然有了温度。原来觉醒不是突然变得厉害,而是终于敢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带着笨拙,一步步往前走。例文二:觉醒,从看清自己开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觉醒,从看清自己开始》。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在这匆匆前行的日子里,我们是否也该停下脚步,审视自己,实现一次心灵的觉醒呢?或许有同学会说,“觉醒”听起来太宏大,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我想说,觉醒从不是英雄的专属,它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是那一刻突然看清自己的瞬间。罗曼 罗兰讲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认清生活真相的前提,便是看清自己。还记得上个月的运动会吗?我报名参加了800米跑,却总在练习时偷偷放慢速度。“反正拿不到名次,何必拼尽全力?”我总这样安慰自己。直到比赛那天,我看到隔壁班的小雨——她明明腿上贴着肌内效贴,却咬牙跑完了全程,冲过终点时,她扶着栏杆大口喘气,脸上却带着笑。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逃避的不是比赛,是那个害怕失败的自己。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我一直不敢直面内心的怯懦,又怎能变得坚韧?这就是觉醒啊——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为怯懦找的借口。觉醒还藏在那些让我们心头一震的小事里。上周值日,我懒得擦黑板槽,觉得“这点灰没人会在意”。可第二天早自习,我看到班长蹲在地上,用棉签一点点清理槽里的粉笔灰。阳光从她身后照过来,那些被忽略的灰尘突然变得刺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那一瞬间,我终于懂得,“责任感”不是老师口中的口号,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的认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别让“差不多”“就这样”成为成长的枷锁。觉醒的少年,会在错题本上多写一行反思,会在别人需要时多伸一次手,会在挑战面前多说一句“我试试”。因为我们终将明白:真正的觉醒,不是成为完美的人,而是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保有那份看清自己的勇气,让每一次小小的觉醒,都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