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贵港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贵港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2分)
翻开语文课本,这些“风景”让我们铭记于心。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A鞠躬尽瘁;端木蕻良怀着炽痛的热爱呼唤着关东原野;妞儿为“我”缝的穿了三年都没有破绽的袜子;瑶族老人和哈尼小姑娘默默修葺小屋赞扬了雷锋精神;黄文秀面对百坭村村民直言不huì( )的质疑时的坚定;宗璞伫立在盘虬卧龙般的紫藤萝前领悟生命真谛;井岗翠竹历经风雨始终B郁郁苍苍;杨利伟在惊险的归途中仍然屏息凝神操作的科学严谨;“蛟龙号”海试团队C踌躇满志奔赴西太平洋;被永久困于地心的小姑娘通过“眼睛”感受到D如期而至的微风时的激动……这些“风景”散发耀眼的光芒,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炽( )痛 (2)直言不huì( )
2.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双横线的词语。
(1)破绽:______ (2)屏息凝神:______
3. 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瘁 B. 郁郁苍苍 C. 踌躇满志 D. 如期而至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前边是动词,后面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称为动宾短语,下列选项属于动宾短语的一项是( )
A. 关东原野 B. 修葺小屋 C. 科学严谨 D. 生命真谛
6. 班级开展“语文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对联运用】根据画线句子,补充下联,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包罗万象,传承不衰。我们要深耕传统文化沃土,使其绽放永恒光辉,焕发当代活力;我们要深挖国学经典潜力,让其成为不灭的精神财富,润泽现代文明。
上联:传统文化绽光辉焕活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传承】在“语文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活动形式,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请提出一个活动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7. 研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我们领略文学的精妙,收获人生的感悟。阅读下面语段,将古诗文原句及相关知识填写在横线处。
诗文中有山河美景:秦淮河上,“①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朦胧月光更添水色风情。(《泊秦淮》)
诗文中有丰富哲理:飞来峰顶,“②______,③______”,浮云重重,遮天蔽日,王安石毫不畏惧(《登飞来峰》);山西村中,“④______,⑤______”,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陆游坚信必有豁然开朗之时。(《游山西村》)
诗文中有深刻讽刺:宣室求贤,“⑥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国计民生不敌鬼神之道,李商隐借古讽今,发出怀才不遇的感叹。(《贾生》)
诗文中有高洁人格:莲花池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⑦______”,⑧______(人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跃然纸上。(《爱莲说》)
二、阅读(48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瀑布联句
唐·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8. 下列对甲、乙两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诗开篇一二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出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 甲诗三四句写山的北面晴朗,山的南面黑沉沉,突出泰山参天伫立的雄姿。
C. 乙诗“千岩万壑不辞劳”写无数涓涓细流穿越千岩万壑后的艰险汇聚到山崖前。
D. 乙诗“远看方知出处高”写瀑布的源头出自云烟缭绕的峰顶,表现瀑布气象高远。
9. 把握诗歌的主要情感可以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请你根据示例,从词语角度赏析乙诗画线句。
示例:“会当”是终当、终要的意思,写出诗人最终克服困难向上攀登的决心与毅力。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④至亦适适然⑤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chuò):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辄:总是。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名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B. 无丝竹之乱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C. 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D. 惟劳苦贫病之人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B.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C.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D.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1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13. 【乙】文中,郑板桥说“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 【甲】文中刘禹锡提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乙】文中郑板桥提到“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在交友方面所体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票房过百亿《哪吒之魔童闹海》:一场关乎“文化”的成功“闹海”
2025年2月13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单一市场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壮举,刷新全球影史纪录,成为中国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市场的票房纪录,更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17位,剑指前五。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哪吒这一传统IP的涅槃重生,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全球宣言;而文化消费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场文化盛宴与经济繁荣的共舞。
(来源:闪电新闻)
材料二:
导演谈《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作理念
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他表示,哪吒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产生新的共鸣。”
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导演团队在剧本创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他们深入研究了各种版本的哪吒故事,从传统神话典籍到民间传说,力求挖掘出哪吒形象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在角色塑造方面,导演大胆创新,赋予了哪吒更加立体的性格特点。“我们希望哪吒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形象,而是个有着成长烦恼、内心挣扎的年轻人。这样的角色更容易让现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③在动画制作上,导演团队也下足了功夫。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动画技术,力求呈现出最精美的画面效果。同时,在音乐创作上,影片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京剧唱腔、民族乐器演奏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来源:导演采访)
材料三:
观众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评价
评价内容 评分(满分10分) 评价维度
剧情 8.5 剧情紧凑,有反转,将传统故事讲出了新意,让人眼前一亮。
画面 9.0 动画制作精良,美不胜收,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壁纸。
文化内涵 8.0 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有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角色塑造 8.5 哪吒等角色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让人印象深刻。
(来源:某知名影评网站)
1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魔童闹海》刷新了全球影史纪录,成为中国第一部跻身于“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
B. 导演团队塑造哪吒是一个有着成长烦恼,内心挣扎的年轻人,以期改变以往单一的英雄形象。
C. 《魔童闹海》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体现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
D. 影片的音乐创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戏剧唱腔、民族乐器等,获得观众认可度最高。
16.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的重大意义。
17. 如果导演团队要制作“哪吒”系列电影的第三部,结合材料,你希望导演饺子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并说说你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清明如雪落
雷亚梅
①故乡的梨花开了,漫山遍野,洁白如雪。
②梨花树下,野草蔓蔓,鹅肠草、灰灰菜、蒲公英、苦菜、马齿苋,贴着地面,自顾自地开着花。
③不知怎的,每次看到梨花,我就想起曾祖母,想起她布满皱纹的微笑,想起她背着手走在染花下的样子。
④曾祖母在我七岁那年就离开了。很多人说,儿时的记忆,长大后会变淡。我对于曾祖母的记忆,却是与岁俱深。
⑤爷爷奶奶走得早,父亲是曾祖母一手带大的。儿时,父亲长年外出务工,母亲又整天奔走于田间地头,照看我的任务,就落到了曾祖母身上。曾祖母待我很慈祥,她眯着眼睛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会画出一道弯弯的弧线,像月牙儿一样可亲。那时,年逾七十的她,腰板已不再挺直,有些驼背了。我总是喜欢跟在她的身后,学着她的样子,背着手走在田埂上。
⑥天气好的时候,曾祖母会带着我去地里打猪草,我跟着她认识了很多野草野花。那些从泥土里冒出来的、细小而顽强的生命,成为我人生最开始的朋友。从她那里,我知道了金银花清热解毒、醉鱼草能把鱼儿灌醉、车前草清肝明目、金钱草可以排结石……
⑦小时候,我常馋山里的野果。一天早晨,我无意间发现后山那布满荆棘的藤蔓上,长满了覆盆子,那百十颗红色珠玉般的籽粒正酝酿着诱人的蜜意。我兴冲冲地跑回家求助曾祖母。在后山的灌木丛边,曾祖母踮起脚尖,右臂尽力地向前伸,指尖颤抖,半个佝偻着的身子几乎埋进灌木丛里。我清晰地听到荆刺勾破她衣袖发出的撕裂声,但无奈她年事已高,试了几下,也够不着,只好作罢。为此,我失望极了,哭闹了一上午,后来累了,便沉沉睡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床前摆了一大碗洗干净的覆盆子。我从没见过那么多的覆盆子,它们个个饱满润泽、晶莹剔透,让人不禁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把塞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瞬间溢满舌尖,那是我记忆中最甜美的滋味。
⑧多年以后,成年的我再想起此事,却依稀记起,当时曾祖母手上、脸上布满了被荆棘划过的小伤口,还微微渗着血。我心里便忍不住一阵阵自责和内疚。
⑨那年冬天,曾祖母大病了一场。
⑩第二年春天,草木萌动,春山可望。后山的梨树挺过寒冬,发了新枝,迎来了新生,尽情吐蕊。曾祖母的病情却并未好转,她像失去水分的梨花瓣一样贴在床上,眼里流露出对我万般的不舍。在那个梨花盛开的时节,曾祖母永远闭上了慈祥的眼睛。
曾祖母的坟址选在了梨花山上,送别她那天,阳光格外明媚,温柔的春风拂过山岗,梨花如雪簌簌下落。
又是一年清明,又是一年梨花开。昨夜,在梦里,东风吹弯月牙一样的微笑,梨花飘落,我的世界又开始下雪了。
(选自《文摘报》2025年4月5日第3版,有删改)
18. 梳理文章内容,将表格中与曾祖母相关的“事件”和“美德”补充完整。
事件 一手带大孙辈,照看曾孙 年逾七十仍去地里打猪草 ②______ ③______
美德 坚韧、有担当 ①______ 传承生活智慧 慈爱
19. 文中多次出现“梨花”,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梨花洁白,象征着曾祖母纯洁无私的爱。
B. 梨花落了,象征着疼爱“我”曾祖母的离世。
C. 梦里,梨花飘落,体现“我”对生活的厌倦。
D. 梨花作为线索,串联起“我”对曾祖母的回忆。
20.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后山的灌木丛边,曾祖母踮起脚尖,右臂尽力地向前伸,指尖颤抖,半个佝偻着的身子几乎埋进灌木丛里。(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
(2)她像失去水分的梨花瓣一样贴在床上。(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1. 对比本文的结尾与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者的抒情方式及其表达的情感。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五)整本书阅读(共7分)
22. 下面是某班级学习群同学分享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的对话,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甲同学:保尔的成长太震撼!是什么让他如此顽强?
乙同学:我觉得主要是周围人的影响和帮助。
丙同学:我同意,但我觉得艰难环境的磨炼也很重要。保尔在与波兰白军战斗时腿部受伤并感染(1)______、修建铁路时冻坏双腿、最后双目失明,但每一次挫折都让他更加坚强。
丁同学:你们说的都对,不过我觉得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很重要的。保尔始终坚信(2)______理想,即使身体残疾,也要用写作继续战斗,这种精神信仰是他力量的源泉。
甲同学:确实,内外因素共同塑造了保尔。最让我感动的是创作(3)《______》这个情节,他在病榻上坚持写作,用生命诠释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那段名言。
23. 保尔创建了一个名为“钢铁意志联盟”的微信群,请你建议保尔邀请一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朋友加入此群,并说明邀请此人的理由。(请按照人物、人物的品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对保尔的影响作答)
三、写作表达(50分)
24. 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发现让我们感到惊喜、感动或深思。这些发现可能来自于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可能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互动,也可能来自于个人成长中的小小突破。
请以“生活的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发现和感悟。
要求:
(1)确定一个具体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中心,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场景或一个物品。
(2)描述这一发现的过程和你的感受,表达出这一发现对你的意义。
(3)文章内容要真实,情感要真挚,不少于600字,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chì ②. 讳
2. ①. 衣物的裂口 ②. 注意力高度集中 3. D
4. 把“赞扬”改为“发扬”。 5. B
【6题答案】
【答案】(1)国学经典成财富润文明
(2)示例一:举办诗词朗诵会。诗词朗诵会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示例二:制作传统文化手抄报。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技艺、历史故事等。这个活动不仅能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7题答案】
【答案】 ①.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②.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 可怜夜半虚前席 ⑦. 濯清涟而不妖 ⑧. 周敦颐
二、阅读(48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8~9题答案】
【答案】8. B 9. “终归”,意思是最终归入(或者流入、回归),传递出追求远大目标的坚定信念(或者实现远大理想)。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D 11. B
12.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这是多么高雅的情趣,但是那些安逸享乐的人却不懂。
13. 表达作者对那些能真正欣赏自然之美的“劳人”的同情、赞美,对“安享之人”缺乏生活情趣的遗憾(或反感、鄙视、鄙弃、厌恶等)。
14. ①共同点:都选择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志趣高雅的人、志趣相同的人、有共同精神追求的人等)交往,不喜欢与世俗(庸俗、俗气)之人相处。
②不同点:刘禹锡喜欢与“鸿儒”交友,更注重对方的品德和学识,不与平民交友。郑板桥的“良朋”,则是和他一样能享受平淡生活雅趣的“劳人”,是普通人,不注重对方的身份地位。
(三)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5~17题答案】
【答案】15. D 16. 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全国宣言;而文化消费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场文化盛宴与经济繁荣的共舞;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古老的神话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产生新的共鸣。
17. 从剧情、画面、文化内涵、角色塑造四个角度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18~21题答案】
【答案】18. ①. 勤劳(吃苦耐劳) ②. 教给“我”许多草药知识 ③. 辛苦为“我”摘覆盆子 19. C
20. (1)“踮、伸、颤抖、埋”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曾祖母摘覆盆子时艰难情形和急切的心理,表现了她对“我”的关爱和付出。
(2)“贴”字夸张而形象地写出曾祖母因病而极度瘦弱的样子,传达了“我”内心的哀伤之情。
21. 本文的结尾属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曾祖母的思念之情。《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属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鲁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
(五)整本书阅读(共7分)
【22题答案】
【答案】 ①. 伤寒 ②. 共产主义 ③. 暴风雨所诞生的
【23题答案】
【答案】我建议保尔邀请朱赫来加入“钢铁意志联盟”微信群。朱赫来智慧、坚定、有领导力,他是保尔的人生导师和革命引路人,他不仅教会了保尔许多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向保尔灌输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保尔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保尔能够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保持坚强和勇敢。
三、写作表达(50分)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生活的发现
我总觉得楼下张爷爷是个古怪的人。他退休后天天守着小区门口的传达室,背有点驼,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见人从不主动说话,只是用那双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来往的人。我放学经过传达室时,总低着头快步走过,心里觉得他像块不会说话的老石头。
直到上个月的一个雨天。那天放学时雨下得特别大,我没带伞,抱着书包在传达室屋檐下跺脚。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的裤脚。正当我急得转圈时,身后传来沙哑的声音:“进来等吧。”
我愣了愣,回头看见张爷爷正掀开传达室的门帘,门帘上的水珠顺着他的袖口往下滴。我犹豫着走进去,才发现这小屋里别有洞天:墙上贴着整整齐齐的表格,记着每户的门牌号和联系电话;角落里堆着几双雨鞋,鞋边还放着伞,伞柄上贴着“三楼李奶奶”“五单元小刚”的标签。
“这些伞是给忘带伞的人准备的?”我忍不住问。张爷爷没回头,正用抹布擦着窗台上的一盆仙人掌,那仙人掌歪歪扭扭的,却顶着好几个嫩黄的花苞。“嗯,”他头也不抬,“下雨天总有人着急。”
这时,有个低年级的小弟弟冲进屋,带着哭腔说自己的钥匙丢了。张爷爷立刻放下抹布,从抽屉里翻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一页页翻着:“是不是穿蓝色校服?住在二单元?你妈妈的电话是138……对吧?”他报出的号码分毫不差,小弟弟点点头,破涕为笑。
我忽然注意到,张爷爷擦仙人掌的动作很轻,像是在抚摸什么宝贝。他见我盯着花盆,忽然说:“这花耐旱,去年冬天被冻得只剩根了,开春居然又冒芽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那天我在传达室待了半小时,看着张爷爷帮王阿姨代收快递,提醒送牛奶的叔叔别漏了四单元,还把自己的老花镜借给一位找地址的阿姨。原来这块“老石头”心里,装着整个小区的琐事,像那盆仙人掌一样,默默在角落里积蓄着力量,给人不声不响的支撑。
现在我经过传达室,总会笑着喊一声“张爷爷好”。他依然话不多,却会点点头,眼里的浑浊似乎也清亮了些。我发现,原来那些沉默的人,心里可能藏着一片温柔的海,就像那盆在角落里悄悄开花的仙人掌,不声不响,却在不经意间,把暖意撒进了生活的缝隙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