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10 竹节人(部编)六年级上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情境导入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第1课时请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与竹节人之间的故事初读课文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看看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ɡē dɑcáichóu字词学习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与描写竹节人这一玩具有关与描写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有关与玩竹节人的技艺和心理有关疙 瘩 裁 屉右上包围,下面要写得紧凑,左下角是“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要变为点。指导书写左上包围,撇要写得舒展,被包围部分要写得较紧凑。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做竹节人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偷玩竹节人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材料工具制作步骤动作具体玩法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相关段落,作上记号吧!任务1自主学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的玩法默读第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并借助下图说一说制作流程。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钻一对小眼锯八截短线穿在一起竹节人制作指南 材料 工具 制作步骤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注意事项 毛笔杆、结实的线锯、钻孔工具把毛笔杆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在上面钻一对小眼再锯八截短的竹节用结实的线穿在一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填写制作指南。锯的时候要小心笔杆崩裂仔细阅读第8—19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补全竹节人的玩法。嵌入裂缝将绳子一松一紧在竹节人手上安装武器两个竹节人玩对打你能借助上面的图示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吗?任务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想一想:“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自主学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制作之乐玩耍之乐制作之乐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充满乐趣你从玩竹节人中体会到哪些乐趣呢?和同学交流一下吧。互动交流玩耍之乐斗竹节人的乐趣快乐、投入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取名号的乐趣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喜爱、专注围观斗竹节人的乐趣侧面描写任务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默读第20—29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起因经过结果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起因经过结果课上贪玩竹节人被没收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两手空空悄然离开再次默读第20—29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和“我们”神情的词语。老师生气开心“我们”沮丧惊喜释然起因经过结果课上贪玩竹节人被没收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两手空空悄然离开根据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老师生气开心“我们”沮丧惊喜释然交流汇报我们今天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分别重点阅读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1.带着自己的阅读目的再读《竹节人》。2.小练笔:写一写你喜欢的玩具给你带来的乐趣吧。课后作业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10 竹节人【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竹节人具有广泛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和传承竹节人文化,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语言运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通过策略引领对文章的理解。在研读课文环节,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读,仔细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童真童趣。思维能力:迁移写法,联系生活,选择一个入迷的情境进行小练笔。审美创造: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凛、疙、瘩”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明确单元要素。(1)观察: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对杨绛女士说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理解。(2)教师小结:读书好比到作者家串门,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翻开书本,就闯进了大门。经常去书里“串门儿”,可以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3)推想:本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关于阅读和习作的要求?(指名读)课件出示:?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2.导入新课。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范锡林爷爷家“串门儿”,尝试着有目的地去阅读吧!(板书:竹节人)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目的地阅读。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使学生对本单元整体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二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初读课文。请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1)学生读词语,相机正音。(2)教师引导:仔细看看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交流。第一组词语与描写竹节人这一玩具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玩竹节人的技艺和心理有关,第三组词语与描写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有关。【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分类呈现,将字词教学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语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疙、瘩、裁、屉”。(1)课件出示生字“疙、瘩、裁、屉”。课件出示:疙 瘩 裁 屉(2)引导观察:“疙、瘩、屉”都是左上包围的字,撇要写得舒展,被包围部分要写得较紧凑。“裁”是右上包围的字,下面要写得紧凑,左下角是“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要变为点。(3)教师示范,学生练写。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做竹节人、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和偷玩竹节人。(板书:制作竹节人 玩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偷玩竹节人)三、自主学习,完成阅读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1.任务分析:写玩具制作指南要知道材料、工具及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知道玩这种玩具的动作及具体玩法。2.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相关段落,作上记号吧!第3自然段写的是制作竹节人,第8—19自然段写的是竹节人的玩法。3.默读第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并借助课件上的图说一说制作流程。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钻一对小眼→锯八截短→线穿在一起4.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填写制作指南。(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让竹节人的制作步骤更加清晰、直观。)4.仔细阅读第8—19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补全竹节人的玩法。你能借助上面的图示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吗?试一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2.能够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阅读了《竹节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剩下的两个任务来读这篇文章。二、自主学习,完成阅读任务2、3◇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1.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想一想,“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第3、4自然段写了制作之乐,第8—23自然段写了玩耍之乐。2.感受制作之乐读第3、4自然段内容,感受制作竹节人的乐趣。预设:“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这句话说明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3.感受玩耍之乐你从玩竹节人中体会到哪些乐趣呢?和同学交流。①斗竹节人的乐趣预设:通过 “壮士模样”“威风凛凛”“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呆头呆脑”“挺着肚子净挨揍”等语句,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快乐与投入,这是斗竹节人的乐趣。②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取名号的乐趣预设1: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称“齐天小圣”。预设2: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是“金钩大王”。预设3: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长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预设4:给竹节人黏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③围观斗竹节人的乐趣预设:从“一圈黑脑袋”“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入了迷”“伸”“探”等词语,可以看出“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喜爱和关注,这些都是侧面描写。4.总结:无论是制作还是玩耍,竹节人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板书:充满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好一个故事要明确起因、经过和结果。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第20—22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讲的是课上贪玩竹节人被没收。第23—27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讲的是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第28、2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讲的是“我们”两手空空悄然离开。2.感受文中的神态描写再次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和“我们”神情的词语。预设1: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有“怒气冲冲”“全神贯注”“忘乎所以”,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师的心情是由生气到开心的。预设2: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有“沮丧”“悻悻然”“相视一笑”“心满意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是由沮丧到惊喜,最后变得释然。3.讲一讲这个故事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这个故事吧。三、总结交流阅读方法1.总结:我们今天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分别重点阅读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预设1: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预设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2.布置作业。(1)带着自己的阅读目的再读《竹节人》。(2)小练笔:写一写你喜欢的玩具给你带来的乐趣吧。偷玩竹节人【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呈现的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通过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孩子们不但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同时对课文内容有所理解,课堂学习效果很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 竹节人 教案.docx 10 竹节人 课件.pptx 沙包的制作方法.mp4 竹节人的制作过程.mp4 竹节人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