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①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②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③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
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越减少。不仅如此,机器越推广,分工越细致,劳动量也就越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④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气力越少,换句话说,现代工业越发达,男工也就越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他们都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
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的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无产阶级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1.下列不属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一项是( )
A.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关系,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展现了崭新的设计理念、技术实力和文化表达。
B.改变了职业关系和家庭关系,让医生、律师、学者等职业褪去神圣的光环,让家庭变成金钱关系。
C.开拓了世界市场,民族工业因失去基础而不断消亡,各民族趋于开放,促进了民族多样性的融合。
D.改进生产工具,创造无可比拟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资料、财产等的分散状态,带来政治的集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工人的生存依赖于工作,只有当其劳动能够为资本家带来足够的剩余价值时,他们才有可能找到工作。
B.随着机器推广和分工细化,无产阶级劳动性状发生了转变,包括劳动失去独立性、失去工资、成为机器的附属品等。
C.由于机器化生产,女工和童工开始逐渐取代男工在某些领域的地位,削弱了传统上基于性别和年龄的社会差异。
D.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面临多重剥削,而原本属于中间等级下层的群体,出于各种原因,逐渐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
3.下列对材料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以冰水为喻,揭示了资产阶级用自私自利的动机追求取代了曾经的重要的精神生活。
B.句②以举例和类比的方式强调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成就与历史上的其他伟大成就之间的不同。
C.句③以反复手法强调了因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变革而引起的政治上由分散到统一的改变。
D.句④以三个“可”构成语势叠加,强调对这种专制制度的强烈不满和厌恶,易引起共鸣。
4.第五段作者多次使用“一切”一词,请简要分析其论述效果。
5.根据材料谈一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析对我们分析问题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吕梁而下
李敬泽
此山自黄土高原站起,左手按下去一个晋中盆地,越晋中遥指太行;右手隔黄河指陕西,黄河浩荡犁开黄土,奔赴壶口而去。这是吕梁山,一山断秦晋,分出西北华北。
关于吕梁山,我知道什么?
吕梁有好酒,汾酒。
有好酒处必有一条好水,汾水。
汾水之南有汾阳,汾阳有郭子仪。郭子仪平安史之乱,立不世之功,功比天高赏无可赏,最后封了汾阳郡王。
我到了汾阳才知道,汾阳有个贾家庄。这一晚,贾家庄里上演山西梆子《打金枝》。
广场上,黑地里站满了人,男男女女,指指点点,忽然风翻荷叶,笑成一片,有孩子骑在大人脖子上仰天看月。
锣鼓起,大幕开,汾阳郡王把寿筵摆。
郭子仪今日庆寿诞,金玉满堂好儿孙一双一双上前拜,偏剩下小儿子形单影只名叫郭暧,却原来,郭暧的妻、唐王的女儿寿阳公主她摆起了架子不肯来。
小郭暧,气冲冲,回宫找到公主说明白。说明白就说明白,天下事有黑就有白。公主道:君是君来臣是臣,哪里有为君的倒把臣来拜!郭暧闻听气冲斗牛,没有我老郭家卖命,哪有你老李家的江山来!
——这个破韵押不下去了,总之,郭暖急了怒了,一抬手,打了公主一巴掌。
这何止是打老婆啊,这打的是皇家的脸面啊!郭暧这厮是要用一巴掌来宣布他就是比封建皇帝还大的“反动派”!
但台子上下,戏照唱,戏照看。多大的事呢?神州不会陆沉,天下不会大乱。我们之所以在寒风中看戏,是因为我们要在戏里把我们熟知的人生温习一遍。《打金枝》,根本要义就是三个字,北方话叫“和稀泥”,南方话叫“捣糨糊”,南北同心,天下同理,说的就是一个过日子难得糊涂。
戏台上,郭暧和公主青春明亮,年轻,所以不肯糊涂,公主论君臣,郭暧讲父子,忠和孝针尖对麦芒;公主论名分,郭暧摆功劳,名与实如火如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这世界眼看就要翻车。谢天谢地,还有唐王,还有郭子仪,年纪一大把胡子一大把,早知道这个理讲不清,这个架打不得,公主与郭暧,大唐与老郭家,这个架打起来,难不成要从家里的坛坛罐罐打到山河破碎一地?于是,唐王骂闺女、郭子仪捆儿子,哄得小两口重归于好,从此后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地久天长。
此时月朗星稀,台上台下的人,最终都是笑了。这戏唱了几百年,从封建主义的明清唱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唱到了新中国。山西梆子唱、京剧唱,几乎所有地方戏都唱,唱遍了天下州府,所唱的就是时间中的智慧、老生老旦长须白发的持重稳当。
这个郭暧,打老婆当然是绝对错误,但是,他真正充满怒气地提出的问题是,郭家为王朝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劳,我们是否得到了公平。年轻人的血气和冲动把这出戏把世界推到了悬崖边上:你要的是什么公平呢?莫非你要当皇帝不成?唐王和郭子仪必须把这个悬崖上的问题糊涂到平地上去。所有胡子长的人包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站在唐王和郭子仪一边,他们接受世界的不完美,他们深思熟虑、老奸巨猾,他们通过《打金枝》宣传推广老年的、安静的德行。
戏散了,贾家庄的路上清辉如霜,早春疏朗的枝杈印在幽蓝的天上。回到住处,是几幢仿建的老式洋房:徽因水坊、焕章别墅、正清金屋等等。林徽因、冯玉祥、费正清,他们都曾来过汾阳。
我本一俗人,当然希望住到林徽因家,白日里被人领着一路走来,一抬头,却是站在冯玉祥门前。这个人注定不能在吕梁山下安居,他身上有洪荒之力,他的天命就是破坏一个旧世界:1927年北京事变,冯玉祥大闹一场,到最后撕毁1911年的《清室优待条例》,驱赶溥仪出宫。他对历史作为戏剧具有直觉的理解,通过这出其不意的“震惊”,他宣告:《打金枝》的戏已经唱不下去,不再有悬而未决,不再有犹豫留恋,不再有揖让和糊涂,从此后白刃相见、水落石出。
对他来说,《打金枝》的世界无限遥远,他的心中野马尘埃,安史之乱正在展开。忽然想起,陈公博在他的回忆录中带着秀才遇见兵的蔑视与无奈写道,每次谈到中国所面临的种种不可能时,冯玉祥这个“莽夫”根本不听,只有一句话:打!打到胜利!
——历史站在了这高昂壮硕的血性汉子一边,把那群整洁消瘦、彬彬有礼、“体面”、“理性”的绅士扫进了垃圾堆。在危机中,历史由血气翻腾的激情和决断所写定。绅士们被冯莽夫的决绝鲁莽吓住了,胡适甚至说这是民国史上最不名誉的一件事。胡适讲客气,冯莽夫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掀了桌子。哪儿有什么地久天长,真要长久的话,皇帝现在还坐在宫里。
时间猝然提速,开着汽车、开着飞机,决心绝尘而去,现在,需要一个鲁莽无畏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一抬手就解决了它,顺便以绝对的轻蔑,宣布了那个长须白发、请客吃饭、揖让雍容的温良恭俭让的世界的完蛋。胡适吓了一跳,王国维吓了一大跳,吓得都不想活了,他们未必多么爱大清爱溥仪,他们只是深刻意识到了这件事背后的逻辑——生命、时间、历史的循环必须打破,为了使世界获得前行的动力,必须张扬身体的澎湃“血气”,老成持重、深思熟虑是怯懦的,糊涂和忍让是可耻的,悬崖之上,只有搏斗,再无苟活。
后来,冯玉祥终殁于黑海的船上。彼时,他正满怀憧憬地奔赴新的中国。而此时,我在冯玉祥的房间里从电脑上搜出了一部吕梁人马烽60年前创作的中国故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我们村”自然就是贾家庄。这个吕梁山下的村庄,千百年来贫困、孤独,4000亩可耕地中2800亩是盐碱地,它在封闭、脆弱的生存循环中耗尽全部能量。一代一代人老去,时间周而复始。但是现在,决心创造新生活的高占武与长须白发的高忠爷起了争辩……从此,时间挺直了,时间获得了方向,这里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要打开这个村庄,劈开两座大山、跨越三条深沟,从远方引来清水,洗去盐碱,让这里成为流淌奶与蜜的地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金枝》传唱度高,传播地域广,不仅说明故事本身深受人们的喜爱,还意味着“过日子难得糊涂”的智慧是被中国人广泛接受和认同的。
B.第16段的“悬崖边上”和第21段的“悬崖之上”喻指生活遭遇挫折或生命遭受危险时的境况,在此种关键时刻,老年人持重稳当,青年人血性无畏。
C.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马烽将创造新生活的行动主体设定为年轻人,将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的重任赋予年轻人,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力量。
D.文中多次提到了“时间”一词,这里的“时间”意蕴丰富,既指客观时间的流逝,也指历史的进程,还可指文化的赓续、人类文明的演进。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先描写了吕梁山的地理风貌等,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引出《打金枝》的故事做了铺垫。
B.本文多处运用反讽,如“彬彬有礼”“体面”“理性”等词就讽刺了部分知识分子的忍让怯懦。
C.在叙写《打金枝》的故事桥段时,作者巧妙地化用了戏曲语言,不仅应景接地气,还不失幽默风趣。
D.三段故事古今照应,故事虽不同,却揭示出共同的逻辑——生命、时间、历史的循环必须被打破。
8.李敬泽在看了《打金枝》后曾谈道:“整个一台戏,全是白胡子的人在教育没长胡子的人……在中国所有的传统戏曲里,当我们谈到通达、明智、节制、智慧、经验的时候,这样的角色一定是要长胡子的。”在本文中,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长须白发的智慧”的?
9.学校将举行“故事新说”好文推介活动。推荐要求:对传统故事有质疑精神,能体现青年的精神风貌。班级决定推荐《自吕梁而下》一文,请你结合文本,撰写推荐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纳谏之道,亦不易矣。君无爵赏以劝之,则言者不进;以爵赏劝之,言者抑不择而进;故纳谏难也。抑有道于此,士之有见于道而思以匡君者,非以言雠爵赏也,期于行而已矣。故明君行士之言,即所以报士,而爵赏不与焉。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此之谓与!
且夫进言者,绳君之愆而匡之,则言虽未工而知其为忠直之士,心识其人,而以爵赏继其后,其失焉者鲜矣。若夫所言者,求群臣之得失而抑扬之,取政事之沿革而敷陈之,其言允,洵可行矣,而人之贤不肖未可知也。此而以爵赏酬焉,则佞人杂进而奚保其终哉?
抑其言是矣,其人非不肖矣,因其言之不讳,而置之左右,使旦夕纳诲焉。上既唯言是取人且引言为己任而欲终其敢言之名于是吹求在位者无已而毛举庶务之废兴以为言资。将有事止于此,而言且引之以无穷,非奸而斥之奸,非贤而奖之贤;事不可废而欲已之,事不可兴而欲行之;荒唐苛细之论,皆以塞言之责,而国是乱。故言者可使言也,未可使尽言也;可使尽言也,不可使引伸为无已之言也。斟酌之权,在乎主心,乐闻谏而不导人以口给,爵赏之酬,其可轻乎哉!
章帝于直言极谏之士,补外吏而试其为,非无以酬之,而不引之以无涯之辩,官守在而贤不肖抑可征焉,庶几得之。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七)
材料二:
某疏愚怠情,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已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节选自杜牧《与人论谏书》)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既唯言A是取B人且引言为己任C而欲终D其敢言之名E于是吹求在位者F无已G而毛举庶务之废兴H以为言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指期求,与《归去来兮辞》中“帝乡不可期”的“期”意思相同。
B.“绳”指纠正,与《离骚》中“背绳墨以追曲兮”的“绳”用法不同。
C.“其可轻乎哉”的“其”,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其”用法不同。
D.“辈”指辈分,与《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的“行”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谏之难在于爵赏,爵赏会使言者不加选择地进谏,故作者赞同孔子“君子不以言举人”的观点。
B.人主对进谏之人,既要辨清其言是否恰当,更要分清其人是贤还是不肖,这样就不会失人心了。
C.对直言极谏的臣子,汉章帝的做法是给他一个实际职务,既避免了空谈,又可以验证他是贤还是不肖。
D.杜牧用夸张手法,描摹进谏之人舐笔和墨写谏言的情状,人君如不醒悟则谏臣情愿被杀,无折中之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而以爵赏酬焉,则佞人杂进而奚保其终哉?
(2)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14.概述两则材料论述纳谏的侧重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邯郸少年行①
高适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②。
君不见即今交态③薄,黄金用尽还疏索④。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注〕①这首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北游燕赵,先后欲投信安王李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而未果,于回乡途中经邯郸时作此诗。②平原君:战国时赵国公子赵胜,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号平原君,后为赵国宰相。其人倾以待士,曾养食客数千。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围困邯郸,他坚守三年之久,后向魏、楚求得救援,击败秦军。③交态:人与人相交往所表现的态度、交情。④疏索:冷淡、疏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邯郸为战国时期赵国首都,任侠之风盛行,“自矜”勾画出“游侠子”对身份地位的自负。
B.“纵博”“报仇”“歌笑”“车马”几个场景写出了“游侠子”的狂莽性格和奢靡生活。
C.“以兹”两句写“游侠子”看透人情,感叹世态炎凉,表达了对“旧游”“时事”的厌恶。
D.高适在诗中以“游侠子”自况,豪宕激昂,“气骨”铮铮,体现了“以气取篇”的特点。
16.请简要分析结尾“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包含的复杂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到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 , ”的外交策略。
(2)《书愤》中陆游运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 , ”,只用六个名词就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名称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称为正视; ① ,则称为非正视,也就是屈光不正。近视之后,我们所看物体会在视网膜之前成像,近视度数越高, ② ,我们视网膜上的成像就越模糊。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重要成因之一,也就是说近视的遗传程度跟父母的近视度数休戚相关。调查显示,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高度近视的,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加;若父母双方都为高度近视,孩子近视的风险要比父母双方都不近视的高4倍。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内因, ③ ,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睡眠不足,过度食用甜食,经常眯眼、揉眼,户外运动较少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存在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冕传世的另一幅纸本水墨画《墨梅图》,采用小写意画法,兼工带写,水墨苍润,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变化丰富,突显高雅美感。一枝墨梅横豆在画面中,仿佛山中探幽、水上临风;长枝花疏,起伏从容;短枝花密,错落有致。花瓣用没骨技法,浓墨和淡墨交织晕染,显得尤为青气秀润。枝干双勾,见笔见墨,湿笔取韵,枯笔取气,元气十足。
冬至后,日色短,夜色长。天凝地闭,风厉雪飞。黄梅、红梅、白梅却呼啦啦绽放了:琼枝玉砌,俨然镜中女子的朱颜。深冬时节,孤花独步破寒,正是精气神十足的梅啊。一岁始,天地吐故纳新。烟青色的梅瓶里,一剪红梅嫣然,香息清幽。时间偃旗息鼓,敛起迫人的锋芒——这一段温柔的好时光,就留给尊贵的梅了。
20.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选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带工就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又不忍让儿女饿死的同乡。
B.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唉,天可真凉了——”
C.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
D.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21.选文第一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2.四字格指由四个音节组成的词或短语,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喜爱的语言形式。选文也多用四字短语,请简析其效果。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曾提出:信息传递的结果依赖三个要素:语言(词汇)、声调、表情(身体语言)。7%词汇+38%声调+55%表情及身体语言=100%信息传递。
针对以上信息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B 4.多次使用“一切”,强调资产阶级影响力的普遍性和彻底性,突出其打破地域、民族界限,将所有国家卷入文明和其生产方式的强大力量,增强论述的力度和气势,体现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广泛性。 5.①分析问题应全面客观,既看到资产阶级推动生产力发展等进步作用,也认识到其剥削本质。②要联系社会背景,从经济、政治等多维度剖析阶级关系及发展趋势。③以发展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变化,如无产阶级随资产阶级发展而壮大。
6.B 7.D 8.作者认为“长须白发的智慧”在特定时期有其价值,如《打金枝》中体现的“和稀泥”是过日子的方式,能维持暂时稳定;但也指出这种智慧在历史需要突破时会成为阻碍,是怯懦和可耻的,需被打破以推动历史前进。 9.①文中对《打金枝》体现的传统“和稀泥”智慧进行反思,质疑其在历史变革中的局限性,具有质疑精神。
②通过冯玉祥的故事,展现青年般鲁莽无畏、敢于打破旧世界的血性与决断,体现青年的精神风貌。
③将传统故事与近代历史结合,揭示历史前进需突破循环,呼应青年推动变革的担当,符合“故事新说”要求。
10.BEG 11.D 12.B 13.(1)如果对此用爵位和赏赐来酬谢,那么奸邪之人就会混杂进来,又怎能保证其始终如一呢?
(2)然而因激烈劝谏而引发祸乱的,多得很;采纳劝谏而悔改行正道的,不到百分之一。 14.材料一侧重论述纳谏的方法与尺度,强调君主应辨言识人,谨慎使用爵赏,避免言者过度进言扰乱国是;
材料二侧重分析进谏失败的原因,指出进谏者言辞迂险、指射丑恶易激怒君主,导致纳谏难成。
15.C 16.①表面是与少年饮酒射猎的旷达,实则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愤懑。
②表达对平原君时代礼贤下士之风的向往,与当下交态淡薄形成对比。
③体现怀才不遇的无奈,暂时放下对时事的追求,是内心苦闷的排遣。
17.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8.①若焦点不在视网膜上 ②成像位置离视网膜越远 ③环境因素是重要外因 19.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近视的遗传概率与父母的近视度数密切相关。
20.C 21.“横豆”改为“横亘”
“青气秀润”改为“清气秀润” 22.①四字短语简洁凝练,如“水墨苍润”“错落有致”等,精准描绘墨梅的形态与美感;
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体现对梅的赞美之情。
23.例文:
沟通的三重奏:不止于言
“7%词汇+38%声调+55%表情及身体语言=100%信息传递”,艾伯特 麦拉宾的这一公式,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沟通的神秘之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藏在语言背后的沟通密码。
词汇是沟通的基石,却并非沟通的全部。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是对词汇局限性的最好诠释。当我们对他人说“我很开心”时,这简单的四个字所承载的快乐程度,仅凭文字难以精准传达。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们用尽华丽辞藻描绘人物的悲伤,却远不及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主人公垂首落泪的画面来得真切。词汇就像乐谱上的音符,若没有声调的起伏和表情动作的配合,便只是一串冰冷的符号,无法奏响动人的乐章。
声调是沟通的情感纽带,赋予词汇灵魂与温度。同一句“没关系”,用冷漠的语调说出,可能是敷衍与不耐烦;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则满是理解与包容。在亲子沟通中,父母一句“快点”,厉声催促会让孩子心生抵触,而温柔提醒却能让孩子感受到关爱。教师在课堂上,激昂的声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平缓的语调则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声调如同调色盘,让原本单调的词汇拥有了丰富的情感色彩,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
表情及身体语言是沟通的无声宣言,往往比语言更具说服力。谈判桌上,一方嘴角微扬、身体前倾,传递出合作的诚意;另一方紧锁眉头、双手交叉,则流露出警惕与抗拒。在演讲中,演讲者坚定的眼神、有力的手势,能增强话语的感染力,让观点更易被接受。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语言与身体语言不一致时,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因为这些无声的信号,是内心真实想法的自然流露,难以刻意伪装。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词不达意”的困境。朋友间因一句无心的话产生误会,或许不是词汇本身的问题,而是声调中夹杂的不耐烦让对方心生芥蒂;职场上,精心准备的方案未能获得认可,可能并非内容不佳,而是汇报时紧张的姿态削弱了说服力。这都印证了麦拉宾理论的现实意义:沟通的效果,从来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
真正有效的沟通,是词汇、声调、表情及身体语言的和谐共鸣。它要求我们在表达时,不仅要斟酌词句,更要调控声调、管理表情与姿态,让每一个信号都指向一致的信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破沟通的壁垒,实现心与心的真正连接,让每一次交流都成为理解与被理解的美好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