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分析资料1: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树木身披浅色地衣,桦尺蛾亦以浅色为主。工业兴起后,煤烟弥漫,地衣绝迹,树皮裸露,渐呈黑褐色。至1895年,该地区黑色桦尺蛾比例近乎98%,反观非工业化地带,浅色桦尺蛾仍占上风。显然,桦尺蛾翅色之变黑,与工业化所致空气污染紧密相关。观点二:桦尺蛾的黑化更有利于适应环境观点一:桦尺蛾的黑化是在污染物的刺激下产生的假如你是拉马克或者是达尔文提出你的观点问题1“工业黑化”现象究竟如何形成?分析资料2:剑桥大学遗传学教授麦克·马杰鲁斯用七年的时间每天花上几个小时用望远镜观察、记录鸟类在他家的花园捕食桦尺蛾的情况。他观察到,由于剑桥没有被污染,黑蛾的确比灰斑蛾更容易被鸟类捕食。他的结论是:鸟类有选择的捕食是2001年到2007年间剑桥的黑蛾频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建构桦尺蛾的黑化更有利于适应工业化环境模型桦尺蛾群体体色有黑色、浅色黑色浅色捕食率存活率捕食率存活率问题2“工业黑化”群体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如何变化的?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工业黑化”群体中包含那些个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工业黑化”群体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如何变化的?问题3随着桦尺蛾的“工业黑化”,浅色个体由于不适应环境逐渐被淘汰,那么桦尺蛾种群后代中是否再也没有浅色个体出现了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种群所含的基因与个体所含基因有什么关系?观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问题4如何量化表示桦尺蛾种群基因库中浅色基因和深色基因的变化?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情境1:在曼彻斯特桦尺蛾种群中随机取出1000个个体,基因型为SS、Ss、ss各有100、200、700个,求该种群中SS、Ss、ss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多少?S和s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代后,子一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多少?S sSs亲代基因型频率 SS ( ) Ss ( ) ss( )配子的比值 (亲代基因频率) S( ) S( ) s( ) s( )S( ) s( )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 SS ( ) Ss ( ) ss( )子一代基因频率 ( ) ( ) ( ) ( )10%20%70%情境2:在一个桦尺蛾种群中,基因型为SS、Ss、ss各有100、200、700个,即S和s的基因频率分别是20%、80%,若发生下列情况,则种群中S和s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情况1:基因型为SS全部失去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随机交配情况2:基因型为ss有500个从该地迁出,其他个体随机交配情况3:“工业黑化”浅色(ss)有50%被捕食,黑色有3%被捕食,其他个体随机交配情况4:基因型为Ss中有10个突变为ss,其他个体随机交配种群基因频率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改变?情境3:如果桦尺蛾种群中,基因型为SS、ss各有1、99、若SS个体在交配前突然死亡,则对基因频率有什么影响?雌雄个体间不能自由交配;迁入、迁出;不同表型的个体生存、繁殖机会不同;突变;种群规模小【归纳】种群基因频率在什么条件下会维持稳定(P)S (q)s(P)S (P2)SS(q)s (q2)SsP+q=20%+80%=1(P+q)2=1P2+2pq+q2=1SS=20%2Ss=2*20%*80%ss=80%2问题4伴性遗传是否符合?情境4.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XB Xb Y80%XB20%Xb(P)S (q)s(P)S (P2)SS(q)s (q2)Ss问题5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5个条件都成立吗?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可遗传变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是定向改变吗?观点二: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材料多种基因型、多种变异类型提供进化的原材料情境5:在一个桦尺蛾种群中,基因型为SS、Ss、ss(浅色)各有100、200、700个,即S和s的基因频率分别是20%、8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蛾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第2~10年间,该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基因型频率 SSSsss基因频率 Ss10%20%70%20%80%观点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建构桦尺蛾的工业黑化模型桦尺蛾种群发生不定向突变和基因重组深色和浅色自然选择有利变异(深色)基因频率上升不利变异(浅色)基因频率下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S%)上升工业黑化情境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一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从进化的角度解释耐药率升高的原因。请你结合本节所学知识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