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7 细胞的增殖(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7 细胞的增殖(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7
细胞的增殖
一、单选题
1.(2025·武汉调研)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下列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a、图2中B→A时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图1中的b、图2中A→B时的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 图1、图2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根据在细胞周期中阻断DNA复制的原理,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2.有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DNA发生损伤时,P53蛋白能使细胞停止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并激活DNA的修复,修复后的细胞能够继续完成细胞周期的其余过程。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53基因失活,细胞癌变的风险提高
B. P53蛋白参与修复的细胞,与同种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周期时间变长
C. DNA损伤修复后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D. 若组织内处于修复中的细胞增多,则分裂期的细胞比例降低
3.(2025·江苏仪征中学高三检测)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中的部分检验点,其中E2F是一种转录因子,Rb是一种能控制细胞分裂开关作用的蛋白质。当Rb和E2F结合时,E2F不能发挥作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S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与G 期相同
B. 若检测低温处理的细胞是否发挥作用,可检测检验点2
C. 检验点5可检测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
D. 若Rb基因发生突变,可引发细胞增殖失控
4.(2025·吉林长春质检)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可能是动物
B. 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C. 甲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未加倍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2
5.(2025·江西赣州期中联考)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c~d时期
B. 植物细胞中,d~e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
C. b~b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D. 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加倍是在e~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b~c时期
6.(2025·山西康杰中学调研)如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
B. 与核DNA复制相关酶的合成只发生在B~C段
C. 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段
D. C~D段的染色体数是E~F段的两倍
7.(2025·重庆一中月考)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
B. 乙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C.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 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8.(2025·陕西安康高三联考)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作细胞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B. 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无丝分裂
C. 细胞进行一次物质准备,只能分裂一次
D. 人体红细胞通过增殖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
9.(2025·北京朝阳区高三检测)下表是三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 分裂期
①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15.3 2.0
②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T T
③人的肝细胞 21.0 1.0
A. ①与②纺锤体形成的方式相同
B. ①中分裂期细胞数所占比例低于12%
C. ②中T ≤T
D. ③的分裂期进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转录
10.(2025·广东揭阳高三测试)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的浸提液处理蚕豆根尖48 h后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在处理组根尖分生组织的分裂期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据此推测浸提液最可能抑制蚕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  )
A. DNA的复制B. 纺锤体的形成
C. 细胞板的形成D. 核膜的重新形成
11.(2025·重庆巴蜀中学检测)下表为细胞分裂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部分特点
甲 无纺锤丝或星射线出现
乙 具有周期性
丙 产生生殖细胞
A. 甲不发生DNA复制,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B. 蛙的红细胞能通过甲方式增殖,人的成熟红细胞能通过乙方式增殖
C. 动物细胞通过乙方式进行分裂时,一对中心粒在前期倍增为两组
D. 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可通过乙或丙的方式进行分裂
12.(2025·青岛模拟)动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两侧的多蛋白结构,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研究发现,纤维冠主要由围绕在动粒外层的促使染色体分离的马达蛋白组成,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考虑变异,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也含有等位基因
B. 若动粒外层的纤维冠缺失,可导致核DNA无法平均分配
C. 纺锤丝变短导致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
D. 有丝分裂后期,秋水仙素能作用于动粒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3.(2025·河南名校联盟)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细胞分裂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
B. 图2与图4相比,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
D. 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图4,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图3
14.(2025·陕西长安高三月考)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核DNA的含量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15.(2025·安徽合肥高三质量检测)图甲中a、b、c、d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该选择c区细胞,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
B. 图乙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A期为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
C. 图乙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的时期有A、B细胞
D.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不可选用a区细胞,因为该区细胞中没有紫色大液泡
二、非选择题
16.(2025·湖北黄冈校考)下面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分析回答:
(1) 图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图乙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个细胞经过4次有丝分裂之后形成________个子细胞,亲代细胞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该时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
(4) 图丙中A、B为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M为主要观察对象。细胞M所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17.(2024·湖南衡阳模拟)三种蛋白质(P16、CDK、Cyclin)调控造血干细胞细胞周期的方式如图1。科研人员探究黄芪多糖对衰老小鼠造血干细胞(HSC)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已知其细胞周期的G 期、S期、G 期、M期分别为8 h、6 h、5 h、1 h。现将生理状况相似的60只小鼠随机分成三组:模型组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干预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多糖水溶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水灌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 蛙的红细胞与上述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分裂相比,其特点为________。
(2) 细胞周期同步化是使体外培养的细胞都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技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双阻断法是其常用方法,原理是高浓度TdR可抑制DNA复制,使处于S期的细胞受到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洗去TdR后S期的细胞又可继续分裂。图3是TdR双阻断法诱导小鼠造血干细胞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操作流程。在对HSC进行实验处理前其S期细胞约占________。图3中t 的时长至少为________,t 的时长应为________。经D-半乳糖处理小鼠HSC后,其G 期细胞比例上升,结合图1与图2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
(3) 据图1与图2分析,黄芪多糖水溶液能使衰老小鼠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一、单选题
答案:C
解析:
A项:图1中a和图2中B→A均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A正确。
B项:图1中b和图2中A→B均表示分裂期,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项: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图1、图2表示有丝分裂,无此过程,C错误。
D项:阻断DNA复制可抑制癌细胞增殖(细胞停留在间期),D正确。
答案:C
解析:
A项:P53蛋白能修复DNA损伤,其基因失活会导致DNA损伤积累,增加癌变风险,A正确。
B项:P53蛋白使细胞停留在间期修复DNA,导致细胞周期延长,B正确。
C项:DNA损伤修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仅修复碱基序列),C错误。
D项:修复中的细胞停留在间期,分裂期细胞比例降低,D正确。
答案:D
解析:
A项:S期DNA复制后核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与G 期相同),A错误。
B项:检验点2位于G 期,检测DNA是否完成复制;低温可能影响纺锤体形成,应检测检验点3(M期),B错误。
C项:检验点5位于G 期,检测细胞体积和营养状态;染色体着丝粒与纺锤丝连接的检测在检验点4(M期),C错误。
D项:Rb与E2F结合抑制细胞分裂,Rb基因突变会导致E2F持续激活,细胞增殖失控,D正确。
答案:D
解析:
A项: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甲图),可能是动物细胞,A正确。
B项:甲(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乙(着丝粒分裂,后期)、丙(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中期),B正确。
C项:甲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未加倍,C正确。
D项:乙细胞着丝粒分裂,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0∶1,D错误。
答案:C
解析:
图中a→b(间期→前期)、b→c(前期→中期)、c→d(中期→后期)、d→e(后期→末期)、e→a(末期→间期)。
A项: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e→a),c→d为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A错误。
B项:植物细胞细胞板出现在末期(d→e),B错误。
C项:一个细胞周期是间期+分裂期(e→a→b→c→d→e),即b→b,C正确。
D项:核DNA加倍在间期(e→a),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c→d),D错误。
答案:C
解析:
曲线中A→B(1→1/2):DNA复制(染色体∶核DNA由1∶1变为1∶2);B→C:DNA复制完成(1∶2);C→D:着丝粒分裂(1∶2变为1∶1);D→E:分裂期(1∶1)。
A项:DNA复制在B→C段,A错误。
B项:与DNA复制相关的酶在间期(A→B段)合成,B错误。
C项: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粒分裂)在C→D段,C正确。
D项:C→D段(后期前)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1倍,E→F段(末期)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若为后期则是2倍),D错误。
答案:C
解析:
A项:解离液为15%盐酸+95%酒精(1∶1混合),A正确。
B项:乙过程为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B正确。
C项:解离后细胞已死亡,无法观察到连续分裂过程,C错误。
D项:低倍镜找到分生区(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后换高倍镜观察,D正确。
答案:A
解析:
A项: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A正确。
B项:原核细胞增殖方式为二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B错误。
C项:细胞进行一次物质准备(间期),可分裂一次(分裂期),C错误。
D项:人体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增殖,通过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补充,D错误。
答案:B
解析:
A项:①(植物细胞)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②(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A错误。
B项:①中分裂期占比=2.0/(15.3+2.0)≈11.5%<12%,B正确。
C项: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T )远长于分裂期(T ),故T >T ,C错误。
D项: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无法转录,D错误。
答案:B
解析:
后期和末期细胞数目减少,说明细胞无法正常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不能分离或细胞不能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A项:抑制DNA复制会使间期细胞增多,A错误。
B项:抑制纺锤体形成会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后期和末期细胞减少,B正确。
C项:抑制细胞板形成会使末期细胞增多(无法形成两个子细胞),C错误。
D项:抑制核膜重新形成会影响末期结束,D错误。
答案:D
解析:
甲为无丝分裂(无纺锤丝),乙为有丝分裂(具周期性),丙为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A项:无丝分裂也会发生DNA复制和染色体变化(但不明显),A错误。
B项: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增殖,B错误。
C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粒倍增,前期移向两极,C错误。
D项:精原细胞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D正确。
答案:B
解析:
A项:不考虑变异时,姐妹染色单体基因相同,不含等位基因,A错误。
B项:纤维冠与纺锤丝连接,缺失会导致染色体不能分离,核DNA无法平均分配,B正确。
C项:着丝粒分离是酶促反应,与纺锤丝变短无关,C错误。
D项: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作用于分裂前期,而非直接作用于动粒,D错误。
答案:C
解析:
图1(间期)→图4(前期)→图2(后期)→图3(末期),A正确。
图4(前期)与图2(后期)核DNA数目相同(均为8),染色体数目图2(8)是图4(4)的2倍,B正确。
纺锤体形成于前期(图4),药物抑制纺锤体应作用于图4时期,C错误。
染色体出现于前期(图4),染色质重新形成于末期(图3),D正确。
答案:D
解析:
A项: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c→d为着丝粒分裂,核DNA含量不变,A正确。
B项:纵坐标为细胞中核DNA含量,e点(分裂结束)与a点(间期开始)一条染色体中DNA均为1个,B正确。
C项:a~c(DNA复制及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项:纵坐标为细胞中核DNA含量,a~c(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答案:C
解析:
图甲中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图乙中A(中期)、B(前期)、C(末期)、D(后期)。
A项: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分生区(b区),甲紫溶液可染色染色体,A错误(题干中a、b、c、d标注可能有误,通常分生区为b)。
B项:分裂顺序为B(前期)→A(中期)→D(后期)→C(末期),中期(A)染色体形态稳定,是观察最佳时期,B正确。
C项:图乙中A(中期)、B(前期)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D(后期)和C(末期)无染色单体,C正确。
D项:a区(根冠)细胞无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D正确。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 DE;4;0;4
(2) 16;相同
(3)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析:
(1) 图甲中AB(间期)、BC(前期)、CD(中期)、DE(后期)、EF(末期)。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DE段。此时染色体4条,无染色单体,核DNA4个。
(2) 1个细胞经n次有丝分裂产生2 个子细胞,4次分裂产生16个;有丝分裂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相同。
(3) 间期主要变化为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4) 细胞M为中期,特点是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
(1) 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 30%;14 h(或≥14 h);7 h;模型组P16蛋白含量增加,抑制CDK活性,使Cyclin无法激活,细胞停留在G 期
(3) 增加
解析:
(1) 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特点是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
(2) 细胞周期总时长=8+6+5+1=20 h,S期占6/20=30%。
t 需让所有处于S期的细胞被阻断,至少为G +M+G =5+1+8=14 h。
t 需让被阻断的S期细胞通过S期,时长为S期=6 h(或稍长,确保进入G 期)。
模型组P16含量高(图2),抑制CDK,导致Cyclin无法激活,细胞停在G 期。
(3) 干预组P16减少,CDK和Cyclin增加,促进细胞从G 期进入S期,故S期细胞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