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卷】人教八上第18章 分式 素养检测卷(PDF,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小卷】人教八上第18章 分式 素养检测卷(PDF,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八章 分式
第十八章 分式 素养检测卷
时间:90 min 满分:12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对于 取任何实数都有意义的分式为( )
A. 3 B. 3 C. 3 D. 3
2+1 2 1 ( +1)2 ( 1)2
解析:A 选项,∵ 2 + 1 ≥ 1,∴ 分式 32 对于 取任何实数都有意义,符合题意; +1
B 选项,当 =± 1 时, 2 1 = 0,分式 32 此时无意义,不符合题意;C 选项, 1
当 = 1 时,( + 1)2 = 0,分式 3 2 此时无意义,不符合题意;D 选项,( +1)
当 = 1 时,( 1)2 = 0,分式 3 2 此时无意义,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
2.若4 + 4 = 1,则 的值为( )
2
A. 1 B. 2 C.0 D.1
解析:∵ 4 + 4 = 2 × 4 = 2 × 22 = 22 +1 = 1 = 2 1,∴ 2 + 1 = 1 ,
2
∴ = 1 ,故选 A.
3.把分式2 3 中 , 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 4 倍,则分式的值( )
+
A.扩大为原来的 4 倍 B.扩大为原来的 8 倍
C.缩小为原来的1 D.不变
4
解析:把分式2 3 中 , 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 4 倍可得
+
2×4 3×4 = 4(2 3 ) = 2 3 ,故该分式的值不变,故选 D.
4 +4 4( + ) +
4.计算| 2| + |2 | 的结果是( )
2 2
A.0 B.2 C. 2 D.2 或 2
解析:原式= | 2|+|2 |.当 > 2 时,原式= 2+ 2 = 2;
2 2
当 < 2 时,原式= +2+2 = 2 .故选 D.
2
135/144
第十八章 分式
5.若1 1 = 4,则 的值为( )

A.1 B. 1 C.4 D. 4
4 4
解析:∵ 1 1 = 4,∴ ≠ 0, ≠ 0,整理得 = 4 ,∴ = 4 ,

∴ = = 1 ,故选 B.
4 4
6.纳米(nm) 是一种长度单位,常用于度量物质原子的大小,1 nm = 10 9 m.已知某种植物孢
子的直径为 45 000 n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孢子的直径为( )
A.4.5 × 10 6m B.4.5 × 10 5 m C.45 × 10 5 m D.0.45 × 10 7m
解析:45 000 nm = 45 000 × 10 9 m = 4.5 × 104 × 10 9m = 4.5 × 10 5m .故选 B.
7.如下是学习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时,老师板书的问题和两名同学所列的方程.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修路 400 米与乙队修路 600 米所
嘉嘉:600 400 = 20 ;

用的时间相等,乙队每天比甲队多修 20 米,求甲队每天
洪洪:400 = 600
+20
修路的长度
A.嘉嘉设的未知量是甲队每天修路的长度
B.洪洪设的未知量是乙队每天修路的长度
C.甲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是 40 米
D.乙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是 40 米
解析:∵ 洪洪是根据时间相等列出的分式方程,∴ 表示甲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故选项 B 错
误,不符合题意;解分式方程400 = 600 ,得 = 40.经检验, = 40 为分式方程的解,∴ 甲
+20
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是 40 米,故选项 C 正确,符合题意,选项 D 错误,不符合题意;∵ 嘉嘉是
根据乙队每天比甲队多修 20 米列出的分式方程,∴ 表示甲队修路 400 米所需时间或乙队修
路 600 米所需时间,选项 A 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6/144
第十八章 分式
8.如图,若 = 6 , > 0,则 1 2
2
( ) 的值在( )

A.第①段 B.第②段 C.第③段 D.第④段
2 2 2 2
解析:∵ = 6 , > 0 ,∴ 1 ( 2 ) = 1 2 + = 1 ( ) = = 6 = 5 = 5 .
6 6 6
∵ 5 = 10,1 = 3 ,1 = 6 ,3 = 9 , 9 < 5 < 1,∴ 1 ( 2
2
) 的值在第④段.故选 D.
6 12 4 12 2 12 4 12 12 6
9.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 ,我们规定符号 Max{ , }表示 , 中的较大的值,如 Max{2,
4} = 4.按照这个规定,方程 Max{ 1 , 3 } = 3 2 的解为( )
2 2 2
A.0 B. 2 C.0 或 2 D.无解
解析:根据题意,若 3 > 1 ,则 3 = 3 2 ,去分母得 3 = 3 2( 2),去括号得 3 =
2 2 2 2
3 2 + 4,解得 = 2 .经检验, = 2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此时, 1 = 1, 3 = 3,
2 4 2 4
3 < 1,与 3 > 1 不符.若 1 > 3 ,则有 1 = 3 2,解得 = 0.经检验, = 0 符合
4 4 2 2 2 2 2 2
题意.故选 A.
2 ≤ 2+ ,
10.若实数 使关于 的不等式组 3 有解且至多有 3 个整数解,使关于 的分式方程 <
3
2 + 3 = 2 有整数解,则满足条件的整数 有( )
1 1
A.1 个 B.4 个 C.3 个 D.2 个
2 ≤ 2+ ,①
解析: 3 解不等式①得 ≥ 1. ∵ 不等式组有解且至多有 3 个整数解,∴ 1 ≤ < ,②
3
< ,∴ 1 < ≤ 2,∴ 3 < ≤ 6.分式方程两边都乘 1 得 2 3 = 2( 1),解得
3 3
= 3 .∵ 1 ≠ 0,∴ ≠ 1,∴ 3 ≠ 1 ,∴ ≠ 5. ∵ 分式方程有整数解,∴ 2 =± 1,
2 2
±3,解得 = 3 或 1 或 5 或 1. ∵ ≠ 5, 3 < ≤ 6,∴ 满足条件的整数 为 3,1, 1 ,
共 3 个,故选 C.
137/144
第十八章 分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1.若分式| | 3的值为 0,则 = ____.
3
解析:∵ 分式| | 3的值为 0,∴ ∣ ∣ 3 = 0, 3 ≠ 0, ∴ = 3.故答案为 3 . 3
点拨 分式的值为 0
分式值为 0 的前提是分母不等于 0.
12.当 = 2, = 1 时,( 3)2 × ( 32 ) ÷ (
)4 = ____.

3 2 3 4 2 3 4 3 4解析:( ) × ( 2 ) ÷ ( ) = 6 × (

6 ) ÷ = 2 6 ×
× = 5 .
4 6 4
当 = 2, = 1 时,原式= 1.故答案为 1 .
13.甲、乙两港口分别位于长江的上、下游,相距 km.若一艘游轮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 km/h,
水流速度为 km/h( < ) ,则该游轮往返两港口所需时间相差______h .
解析:由题意得,该游轮往返两港口所需的时间差为 = 2
+ 2 2
(h) .
故答案为 2 2 2 .
14.若关于 的分式方程 + 1 = 有增根,则 的值为____.
1 1
解析: + 1 = ,解得 = 1 .
1 1 2
∵ 关于 的分式方程 + 1 = 有增根,∴ 1 1 = 0,∴ = 1,故答案为 1 .
1 1 2
15.下面的解题过程中,第①步出现错误,但最后所求的值是正确的,
则被污染的 的值是___.先化简,再求值:3 + 1,其中 =
4
解:原式= 3 ( 4) + ( 4) ①
4
= 3 + 4
= 1 .
解析:3 + 1 = 3 + 4 = 1 .由题意得 1 = 1,
4 4 4 4 4
解得 = 5 ,故答案为 5.
138/144
第十八章 分式
16.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聪聪发现“在周长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那么当长方
形周长为 16 时,其面积最大值是____;之后又发现“在面积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
2
小”,进而推导出式子“ +9 ( > 0) ”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___.

解析:∵ 在周长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当长方形周长为 16 时,其面积最
大值是( 16 )2 = 16.当长方形的面积为 9 时,设一边长为 ,则另一边长为9. ∵ 在面积一定的
4
长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小,
∴ 当长方形面积为 9 时,其周长的最小值为 2( + 9 ) = 3 × 4 = 12,

2+9 9 2∴ = + ≥ 6,∴ +9 ( > 0) 的最小值是 6.故答案为 16,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6 分)
17.(8 分)计算:
2
(1) + +
2 2
+ 2 +2 .
( )2 ( + )2
2+ + 2解:原式= ( ) + 2 +2
( )2 2+2 + 2
2+ + 2= ( ) + 2 +2 (2 分)
( )2 2+ + 2
= + 2 +2

= 3 +2 .(4 分)

2(2) 8 +16÷ ( 2 12 ) .
2+2 +2
2
解:原式= ( 4) ÷ [ ( 2)( +2) 12 ]
( +2) +2 +2
( 4)2 2= ÷ 4 12 (6 分)
( +2) +2
= ( 4)
2
+2
( +2) ( +4)( 4)
= 4
( +4)
= 4
2
.(8 分)
+4
139/144
第十八章 分式
18.(10 分)解方程:
(1) 2 + 3 = 2 ;
2 1 1 2
解:去分母,得 2 3 = 2(2 1).去括号,得 2 3 = 4 2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2 =
1. ∴ = 1 .(3 分)
2
经检验, = 1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4 分)
2
∴ 原分式方程的解为 = 1 .(5 分)
2
(2) 72 +
3 = 6 .
+ 2 2 1
解:去分母,得 7( 1) + 3( + 1) = 6 .去括号,得 7 7 + 3 + 3 = 6 .移项、合并同类
项,得 4 = 4.系数化为 1,得 = 1 .(8 分)
经检验, = 1 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9 分)
故原分式方程无解.(10 分)
19.(10 分)已知 = +1, = +3 .
+2 +4
(1)若 = 1 ,求 的值.
+2
解:由 = 1 ,得 +1 = 1 = +2 ,∴ 2 = 1 ,(2 分)
+2 +2 +2 +2
解得 = 1 .(3 分)
(2)当 取哪些整数时,分式 的值为整数
解:∵ = +4 1 = 1 1 , 为整数,∴ 当 + 4 =± 1 时,分式 的值为整数,
+4 +4
∴ = 3 或 = 5 .(7 分)
(3)若 > 0,比较 与 的大小关系.
解:当 > 0 时, = +1 +3 = 2 < 0,∴ < .(10 分)
+2 +4 ( +2)( +4)
140/144
第十八章 分式
20.(12 分)如图(1),在一张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分别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可折叠
成如图(2)所示的一个无盖长方体纸盒.
图(1) 图(21)
(1)若图(1)中原长方形纸片的长为 20 cm、宽为 16 cm ,被剪掉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cm,
折叠得到的图(2)的无盖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之和为 24 cm ,求 的值;
解:由题意得(20 2 ) + (16 2 ) + = 24,解得 = 4 .
答: 的值为 4.(5 分)
(2)现有 60 张同样规格的长方形纸片,可制作成 60 个无盖长方体纸盒,剪下来的正方形恰
好全部制作成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需要 6 个正方形).现把 20 名同学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制
作无盖长方体纸盒,乙组制作正方体,若甲组平均每人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纸盒个数是乙组平均
每人制作的正方体个数的一半,求甲组有多少名同学.
解:设甲组有 名同学,则乙组有(20 ) 名同学.
60×4
根据题意得60 = 6 × 1 ,(9 分)
20 2
解得 = 15 .(10 分)
经检验, = 15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甲组有 15 名同学.(12 分)
141/144
第十八章 分式
2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消元求值是解决代数式求值时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实际解题过程
中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消元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比值消元法等,下面介绍一种
倒数消元法.
例:已知 + 1 = 1, + 1 = 1,求 + 1 的值.

解:由 + 1 = 1 得1 = 1 ;由 + 1 = 1 得 = 1 1 = 1 .

∴ 1 = 1 (1 ) = 1,整理得 = + 1,则 + 1 = +1 = 1 .

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 + 1 = 1, + 1 = 1,则 + 1 = _____ ;

解:由题意,得1 = 1 , = 1 1,∴ 1 = ( 1 1 )( 1 ) = 1 + + 1 + = 1,

∴ = +1 ,

∴ = +1,∴ + 1 = 1 + 1 = = 1.故答案为 1 .(4 分)

(2)已知 = 3 9, = 3 9,求证: = 3 9 ;

【证明】∵ = 3 9,∴ 9 = 3 ,∴ 1 = 3 ,∴ 1 = (3 9 ) 3 = 1,
9 9
∴ 3 9 = 9 ,∴ 1 3 = 3 ,∴ 3 = 1 3 ,∴ = 3 9 .(8 分)
3 3 3
(3)已知 + 2 = + 2 = + 2 = (其中 , , 互不相等),求 的值.

解:∵ + 2 = + 2 = + 2 = ,∴ 2 = , = 2, + 2 = ,

∴ 2 = 2 = ( )( 2 ) ,(10 分)

∴ 2 2 + 2 = 2,∴ 2 2 + 2 = 2 ,

∴ 2 (2 + ) = 2( ). ∵ + 2 = ,∴ 2 2 = 2( ) ,
∴ ( ) 2 = 2( ). ∵ ≠ 0,∴ 2 = 2,∴ =± 2 .(12 分)
142/144
第十八章 分式
22.项目式学习(14 分)根据以下素材,完成相应任务.
怎样计算七、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的人数和人均植树数
素材 为改善生态环境,某校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分别参加了当地的
调 1 植树活动
查 小明同学对这次植树活动进行调查,收集到如下信息:
活 素材 ①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各种植 720 棵树苗;
动 2 ②八年级比七年级人均植树多 2 棵;
③八年级的志愿者人数比七年级的志愿者人数少 20%
小明同学把收集的信息和组内的同学交流后,一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交流质疑 认为小明同学没有收集到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的“人数”“人均植
树数”等重要信息,没法进行系统研究
问题解决
任务 1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就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的“人数”和“人均植树数”分别提
出一个用分式方程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解:提出问题 1:分别求出七、八年级志愿者队伍的人数.(1 分)
解决问题:设七年级的志愿者队伍有 人,则八年级的志愿者队伍有(1 20%) 人.
根据题意,得 720 720 = 2,解得 = 90 .(3 分)
(1 20%)
经检验, = 90 是所列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 (1 20%) = (1 20%) × 90 = 72 .
答:七年级的志愿者有 90 人,八年级的志愿者有 72 人.(5 分)
提出问题 2:分别求出七、八年级志愿者人均植树数.(6 分)
解决问题:设七年级志愿者人均植树 棵,则八年级志愿者人均植树( + 2) 棵.
143/144
第十八章 分式
根据题意,得720 × (1 20%) = 720,解得 = 8 .(8 分)
+2
经检验, = 8 是所列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 2 = 8 + 2 = 10 .
答:七年级志愿者人均植树 8 棵,八年级志愿者人均植树 10 棵.(10 分)
问题拓展
任务 2 小明同学还想知道参与此次活动的八年级(1)班志愿者的人数和植树数.已知如果每人
植树 9 棵,那么还剩下 12 棵树苗;如果每人植树 12 棵,那么缺少 24 棵树苗,求八年级(1)
班志愿者的人数和需种植的树苗数
解::设八年级(1)班志愿者有 人.根据题意得 9 + 12 = 12 24 ,
解得 = 12 .(12 分)
∴ 9 + 12 = 9 × 12 + 12 = 120 .
答:八年级(1)班志愿者有 12 人,需种植 120 棵树苗.(14 分)
144/144第十八章 分式
第十八章 分式 素养检测卷
时间:90 min 满分:12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对于 取任何实数都有意义的分式为( )
A. 3 B. 3 C. 3 D. 3
2+1 2 1 ( +1)2 ( 1)2
2.若4 + 4
1
= ,则 的值为( )
2
A. 1 B. 2 C.0 D.1
2 3
3.把分式 中 , 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 4 倍,则分式的值( )
+
A.扩大为原来的 4 倍 B.扩大为原来的 8 倍
C.缩小为原来的1 D.不变
4
| 2| |2 |
4.计算 + 的结果是( )
2 2
A.0 B.2 C. 2 D.2 或 2
1 1
5.若 = 4,则 的值为( )

A.1 B. 1 C.4 D. 4
4 4
6.纳米(nm) 是一种长度单位,常用于度量物质原子的大小,1 nm = 10 9 m.已知某种植物孢
子的直径为45 000 n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孢子的直径为( )
A.4.5 × 10 6 m B.4.5 × 10 5 m C.45 × 10 5 m D.0.45 × 10 7 m
7.如下是学习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时,老师板书的问题和两名同学所列的方程.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修路 400 米与乙队修路 600 米所
600 400
嘉嘉: = 20 ;

用的时间相等,乙队每天比甲队多修 20 米,求甲队每天
400 600
洪洪: =
+20
修路的长度
83/89
第十八章 分式
A.嘉嘉设的未知量是甲队每天修路的长度
B.洪洪设的未知量是乙队每天修路的长度
C.甲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是 40 米
D.乙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是 40 米
1 2 2
8.如图,若 = 6 , > 0,则 ( ) 的值在( )

A.第①段 B.第②段 C.第③段 D.第④段
9.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 ,我们规定符号Max{ , }表示 , 中的较大的值,如Max{2,
1 3 3
4} = 4.按照这个规定,方程Max{ , } = 2 的解为( )
2 2 2
A.0 B. 2 C.0 或 2 D.无解
2
≤ 2 + ,
10.若实数 使关于 的不等式组{ 3 有解且至多有 3 个整数解,使关于 的分式方程
<
3
2 3
+ = 2 有整数解,则满足条件的整数 有( )
1 1
A.1 个 B.4 个 C.3 个 D.2 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 | 3
11.若分式 的值为 0,则 = ____.
3

12.当 = 2, = 1时,( 3)2 × ( )3 ÷ ( )42 = ____.
13.甲、乙两港口分别位于长江的上、下游,相距 km.若一艘游轮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 km
/h,水流速度为 km/h( < ) ,则该游轮往返两港口所需时间相差______h .

14.若关于 的分式方程 + 1 = 有增根,则 的值为____.
1 1
84/89
第十八章 分式
15.下面的解题过程中,第①步出现错误,但最后所求的值是正确的,
3
则被污染的 的值是___.先化简,再求值: + 1,其中 =
4
3
解:原式= ( 4) + ( 4) ①
4
= 3 + 4
= 1 .
16.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聪聪发现“在周长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那么当长方形
周长为 16 时,其面积最大值是____;之后又发现“在面积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小,”
2+9
进而推导出式子“ ( > 0) ”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6 分)
17.(8 分)计算:
2+ + 2 2 2 +2
(1) 2 + . ( ) ( + )2
2 8 +16 12
(2) 2 ÷ ( 2 ) . +2 +2
85/89
第十八章 分式
18.(10 分)解方程:
2 3
(1) + = 2 ;
2 1 1 2
7 3 6
(2) + = .
2+ 2 2 1
+1 +3
19.(10 分)已知 = , = .
+2 +4

(1)若 = 1 ,求 的值.
+2
(2)当 取哪些整数时,分式 的值为整数
(3)若 > 0,比较 与 的大小关系.
86/89
第十八章 分式
20.(12 分)如图(1),在一张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分别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可折叠
成如图(2)所示的一个无盖长方体纸盒.
图(1) 图(21)
(1)若图(1)中原长方形纸片的长为20 cm、宽为16 cm ,被剪掉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cm,
折叠得到的图(2)的无盖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之和为24 cm ,求 的值;
(2)现有 60 张同样规格的长方形纸片,可制作成 60 个无盖长方体纸盒,剪下来的正方形恰
好全部制作成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需要 6 个正方形).现把 20 名同学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制
作无盖长方体纸盒,乙组制作正方体,若甲组平均每人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纸盒个数是乙组平均
每人制作的正方体个数的一半,求甲组有多少名同学.
87/89
第十八章 分式
2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消元求值是解决代数式求值时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实际解题过程
中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消元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比值消元法等,下面介绍一种
倒数消元法.
1 1 1
例:已知 + = 1, + = 1,求 + 的值.

1 1 1 1 1
解:由 + = 1得 = 1 ;由 + = 1得 = 1 = .

1 1 1 +1
∴ = (1 ) = 1,整理得 = + 1,则 + = = 1 .

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1 1 1
(1)已知 + = 1, + = 1,则 + = _____ ;

9 9 9
(2)已知 = 3 , = 3 ,求证: = 3 ;

2 2 2
(3)已知 + = + = + = (其中 , , 互不相等),求 的值.

88/89
第十八章 分式
22.项目式学习(14 分)根据以下素材,完成相应任务.
怎样计算七、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的人数和人均植树数
素 为改善生态环境,某校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分别参加了当地的植
调 材 1 树活动
查 小明同学对这次植树活动进行调查,收集到如下信息:
活 素 ①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各种植 720 棵树苗;
动 材 2 ②八年级比七年级人均植树多 2 棵;
③八年级的志愿者人数比七年级的志愿者人数少 20%
小明同学把收集的信息和组内的同学交流后,一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交流质疑 认为小明同学没有收集到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的“人数”“人均植
树数”等重要信息,没法进行系统研究
问题解决
任务 1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就七年级、八年级两支志愿者队伍的“人数”和“人均植树数”分别提
出一个用分式方程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问题拓展
任务 2 小明同学还想知道参与此次活动的八年级(1)班志愿者的人数和植树数.已知如果每人
植树 9 棵,那么还剩下 12 棵树苗;如果每人植树 12 棵,那么缺少 24 棵树苗,求八年级(1)
班志愿者的人数和需种植的树苗数。
89/8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