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卷】人教八上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基础诊断卷(PDF,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小卷】人教八上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基础诊断卷(PDF,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基础诊断卷
时间:90 min 满分:12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将如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已知△ ≌△ ,∠ = 60 ,∠ = 40 ,则∠ 的度数为( )
A.40 B.60 C.80 D.100
3.如图(1),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十分巧妙.图(2)是其简单示意图,
伞圈 沿着伞柄 滑动时,总有伞骨 = , = ,从而使得伞柄 始终平分同一
平面内两条伞骨所形成的∠ .其中能证明△ ≌△ 的依据是( )
A.SSS B.HL C.ASA D.AAS
4.如图,在△ 和△ 中,已知 = ,∠ = ∠ ,再添加一个条件,如果仍不能证
明△ ≌△ 成立,那么添加的条件是( )
A. // B. =
C. = D.∠ = ∠
19/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5.为进一步美化校园,我校计划在校园绿化区增设 3 条绿化带.如图所示,绿化带 // ,绿
化带 交绿化带 于点 ,交绿化带 于点 .若要建一喷灌处,且喷灌处到三条绿化带的
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喷灌处修建点有( )
A.4 处 B.3 处 C.2 处 D.1 处
6.如图, ⊥ , ⊥ ,垂足分别为 , , , 相交于点 ,连接 .如果 = ,
那么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对数是( )
A.1 B.2 C.3 D.4
7.如图,∠ = ∠ , = , = , , , 三点共线,∠1 = 25 ,∠2 = 30 ,
则∠3 = ( )
A.55 B.60 C.50 D.无法计算
20/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8.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在△ 中, 为 的中点,若 = 4, = 5 ,
则 的长不可能是( )
A.2 B.3 C.4 D.5
9.如图,已知 (4,4),点 , 分别在 轴正半轴和 轴正半轴上,∠ = 90 ,则 + =
( )
A.5 B.6 C.7 D.8
10.如图,已知 平分△ 的外角∠ , 为 上一点,∠ = ∠ ,过点 作 ⊥
于点 .若 = 7, = 1 ,则线段 的长为( )
A.6 B.5 C.4 D.5.5
21/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1.如图,点 在 上,若△ ≌△ , = 25, = 17,则 = ___.
12.如图,过点 作已知直线 的平行线 的作法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已知 ⊥ , ⊥ ,若用“HL ”判定Rt △ 和Rt △ 全等,则需要添加
的条件是_________.
14.如图,已知点 是△ 内一点,且点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 40 ,则∠ = ____
__.
22/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5.如图, 是△ 的角平分线,点 在 上,延长 至点 ,使 = .若∠ = 60
,∠ = 78 ,则∠ = ______.
16.如图,在△ 中, = = 12 cm ,∠ = ∠ , = 8 cm,点 为 的中点,点 在
线段 上以2 cm/s的速度由 点向 点运动,同时,点 在线段 上由 点向 点运动.若点 的
运动速度为 cm/s ,则当△ 与△ 在某一时刻全等时, 的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6 分)
17.(8 分)如图所示,已知△ ≌△ .
(1)如果 = 6, = 2,求 的长.
(2)如果∠ = 75 ,∠ = 30 ,求∠ 的度数.
23/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8.(10 分)如图,在四边形 中, // ,连接 ,点 在 上,连接 ,∠1 = ∠2,
= .
(1)求证: = .
(2)若∠ = 135 ,∠ = 55 ,求∠ 的度数.
19.(10 分)某校八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 , 的距离,甲、乙、丙三位
同学分别设计出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
甲:如图(1),先在平地选一个可直接到达 , 的点 ,再连接 , ,并分别延长 至 ,
至 ,使 = , = ,最后测出 的长即为池塘两端 , 的距离.
乙:如图(2),先过点 作 的垂线 ,再在 上取 , 两点,使________,接着过点 作
的垂线 ,交 的延长线于点 ,则测出 的长即为池塘两端 , 的距离.
图(1) 图(2) 图(3)
丙:如图(3),过点 作 ⊥ ,再从点 用测角仪观测,在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使__
______,这时只要测出 的长即为池塘两端 , 的距离.
24/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请你分别补全乙、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中空缺的部分.
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证明.
20.(12 分)如图,在∠ 的两边 , 上分别取点 , ,连接 , 平分∠ , 平
分∠ .
(1)求证: 平分∠ .
(2)若 = 8,且△ 与△ 的面积分别是 16 和 24,求线段 与 的长度之和.
25/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21.(12 分)已知Rt △ ≌Rt△ ,其中∠ = ∠ = 90 .
(1)将这两个三角形按图(1)方式摆放,使点 落在 上, 的延长线交 于点 .求证:
+ = .
图(1)
(2)改变△ 的位置,使 交 的延长线于点 (如图(2)),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
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此时 ,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2)
26/89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22.(14 分)【问题背景】在△ 中, = , 是 中点, 是 中点,连接 , .
【问题探究】
(1)如图(1),试说明: = .
【拓展延伸】
(2)如图(2),若∠ = 90 ,分别延长 , 到点 和 ,使 = 2 , = 2 ,
连接 , ,取 的中点 ,连接 ,则线段 与线段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图(2)
27/89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基础诊断卷
时间:90 min 满分:12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将如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将原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故选 B.
2.如图,已知△ ≌△ ,∠ = 60 ,∠ = 40 ,则∠ 的度数为( )
A.40 B.60 C.80 D.100
【解析】∵ ∠ + ∠ + ∠ = 180 ,
∴ ∠ = 180 60 40 = 80 . ∵ △ ≌△ ,
∴ ∠ = ∠ = 80 .故选 C.
3.如图(1),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十分巧妙.图(2)是其简单示意图,
伞圈 沿着伞柄 滑动时,总有伞骨 = , = ,从而使得伞柄 始终平分同一
平面内两条伞骨所形成的∠ .其中能证明△ ≌△ 的依据是( )
A.SSS B.HL C.ASA D.AAS
34/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 ,
【解析】在△ 和△ 中, = , ∴ △ ≌△ (SSS) .故选 A.
= ,
4.如图,在△ 和△ 中,已知 = ,∠ = ∠ ,再添加一个条件,如果仍不能证明
△ ≌△ 成立,那么添加的条件是( )
A. // B. =
C. = D.∠ = ∠
【解析】∵ // ,∴ ∠ = ∠ . ∵ = ,∠ = ∠ ,
∴ △ ≌△ (AAS),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由 = , = ,∠ = ∠ ,
无法证明△ ≌△ 成立,故 B 选项符合题意.∵ = ,∠ = ∠ ,
= ,∴ △ ≌△ (SAS),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 ∠ = ∠ ,
= ,∠ = ∠ ,∴ △ ≌△ (ASA) ,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5.为进一步美化校园,我校计划在校园绿化区增设 3 条绿化带.如图所示,绿化带 // ,绿
化带 交绿化带 于点 ,交绿化带 于点 .若要建一喷灌处,且喷灌处到三条绿化带的
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喷灌处修建点有( )
A.4 处 B.3 处 C.2 处 D.1 处
【解析】 如图
35/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 ∠ 和∠ 的平分线的交点 1到 , , 的距离相等,
∴ 点 1 满足条件;∵ ∠ 和∠ 的平分线的交点 2到 , , 的距离相等,
∴ 点 2 满足条件.故可供选择的喷灌处修建点有 2 处.故选 C.
6.如图, ⊥ , ⊥ ,垂足分别为 , , , 相交于点 ,连接 .如果 = ,
那么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对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 , ⊥ ,∴ ∠ = ∠ = 90 .
∠ = ∠ ,
在△ 和△ 中, ∠ = ∠ , ∴ △ ≌△ (AAS),
= ,
∴ = ,∠ = ∠ . ∵ = ,
∠ = ∠ ,
∴ = .在△ 和△ 中, ∠ = ∠ ,
= ,
∴ △ ≌△ (AAS),∴ = .在 Rt △ 和 Rt △ 中, = , = ,
∴ Rt △ ≌Rt△ (HL). ∴ 共有 3 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故选 C.
36/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7.如图,∠ = ∠ , = , = , , , 三点共线,∠1 = 25 ,∠2 = 30 ,
则∠3 = ( )
A.55 B.60 C.50 D.无法计算
【解析】∵ ∠ = ∠ ,∴ ∠ ∠ = ∠ ∠ ,
= ,
∴ ∠ = ∠ .在△ 和△ 中, ∠ = ∠ ,
= ,
∴ △ ≌△ (SAS). ∵ ∠2 = 30 ,
∴ ∠ = ∠2 = 30 . ∵ ∠1 = 25 ,∴ ∠3 = ∠ + ∠1 = 55 , 故选 A.
8.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在△ 中, 为 的中点,若 = 4, = 5 ,
则 的长不可能是( )
A.2 B.3 C.4 D.5
【解析】 如图,
37/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延长 到 使得 = . ∵ 为 的中点,∴ = .
= ,
在△ 和△ 中, ∠ = ∠ , ∴ △ ≌△ (SAS),
= ,
∴ = = 5.在△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 < < + ,
∴ 5 4 < < 4 + 5 ,∴ 1 < 2 < 9,即1 < < 9,∴ 的长不可能是 5,
2 2
故选 D.
9.如图,已知 (4,4),点 , 分别在 轴正半轴和 轴正半轴上,∠ = 90 ,则 + =
( )
A.5 B.6 C.7 D.8
【解析】过 作 ⊥ 轴于 , ⊥ 轴于 ,如图.
∵ (4,4) ,∴ = = = = 4,∠ = 90 . ∵ ∠ = 90 ,
∴ ∠ = ∠ ,∴ ∠ = ∠ .
∠ = ∠ ,
在△ 和△ 中, = ,
∠ = ∠ = 90 ,
∴ △ ≌△ (ASA),∴ = ,
38/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 + = + + = + + = + = 4 + 4 = 8 ,故选 D.
10.如图,已知 平分△ 的外角∠ , 为 上一点,∠ = ∠ ,过点 作 ⊥
于点 .若 = 7, = 1 ,则线段 的长为( )
A.6 B.5 C.4 D.5.5
【解析】过点 作 ⊥ 于点 ,如图.
∵ 是∠ 的平分
线, ⊥ , ⊥ ,∴ = .在 Rt △ 和
Rt △ 中, = , = , ∴ Rt △ ≌Rt△ (HL) ,
∴ = = 1 .易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 , = ,
∴ △ ≌△ (AAS),∴ = = + = 7,∴ = 6 .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39/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1.如图,点 在 上,若△ ≌△ , = 25, = 17,则 = ___.
【解析】∵ △ ≌△ ,∴ = = 25, = .又
∵ = 17,∴ = = = 8 ,故答案为 8.
12.如图,过点 作已知直线 的平行线 的作法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如图,
由作图可知,∠1 = ∠2,∴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
13.如图,已知 ⊥ , ⊥ ,若用“HL ”判定 Rt △ 和 Rt △ 全等,则需要添加
的条件是_________.
40/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解析】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 ∵ ⊥ , ⊥ ,
∴ ∠ = ∠ = 90 .在 Rt △ 和 Rt △ 中,
= ,
= , ∴ Rt △ ≌Rt△ (HL),故答案为 = .
14.如图,已知点 是△ 内一点,且点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 40 ,则∠ = ____
__.
【解析】∵ ∠ = 40 ,∴ ∠ + ∠ = 140 . ∵ 点 到△ 三边的距离相等,
∴ 平分∠ , 平分∠ ,
∴ ∠ + ∠ = 1 (∠ + ∠ ) = 70 ,
2
∴ ∠ = 180 (∠ + ∠ ) = 180 70 = 110 ,故答案为110 .
15.如图, 是△ 的角平分线,点 在 上,延长 至点 ,使 = .若∠ = 60
,∠ = 78 ,则∠ = ______.
41/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解析】如图
在 上截取 = ,连接 . ∵ 是∠ 的平分
线,∴ ∠ = ∠ . ∵ = ,∠ = ∠ , = ,
∴ △ ≌△ (SAS),∴ = = ,∠ = ∠ = 60 ,
∠ = ∠ = 78 ,∴ ∠ = 60 ,∠ = 102 .又
∵ ∠ = ∠ = 60 ,∴ ∠ = ∠ . ∵ = ,∠ = ∠ ,
= ,∴ △ ≌△ (SAS),∴ ∠ = ∠ = 102 .故答案为102 .
16.如图,在△ 中, = = 12 cm ,∠ = ∠ , = 8 cm,点 为 的中点,点 在
线段 上以 2 cm/s 的速度由 点向 点运动,同时,点 在线段 上由 点向 点运动.若点
的运动速度为 cm/s ,则当△ 与△ 在某一时刻全等时, 的值为______.
【解析】∵ ∠ = ∠ ,∴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 ≌△ 时, = .
∵ 点 为 的中点,∴ = 1 = 6 cm,∴ = = 6 cm ,
2
∴ = = 8 6 = 2(cm). ∵ 点 在线段 上以 2 cm/s 的速度由 点向 点运动,
∴ 运动时间为 2 ÷ 2 = 1(s). ∵ △ ≌△ ,∴ = = 2 cm ,
∴ = 2 ÷ 1 = 2.当△ ≌△ 时, = , = . ∵ = 6 cm ,
= 8 cm,∴ = 6 cm, = 4 cm,∴ 运动时间为 4 ÷ 2 = 2(s) ,
∴ = 6 ÷ 2 = 3.综上, 的值为 2 或 3.故答案为 2 或 3.
42/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6 分)
17.(8 分)如图所示,已知△ ≌△ .
(1)如果 = 6, = 2,求 的长.
【解】∵ △ ≌△ ,∴ = .∵ = 6, = 2 ,
∴ = = 4 ,…………(2 分)
∴ = + = 6 + 4 = 10 .…………(4 分)
(2)如果∠ = 75 ,∠ = 30 ,求∠ 的度数.
【解】∵ △ ≌△ ,∴ ∠ = ∠ . ∵ ∠ = 75 ,∠ = 30 ,…………(6
分)
∴ ∠ = ∠ = ∠ ∠ = 75 30 = 45 ,
∴ ∠ = ∠ ∠ = 45 30 = 15 .…………(8 分)
18.(10 分)如图,在四边形 中, // ,连接 ,点 在 上,连接 ,∠1 = ∠2,
= .
(1)求证: = .
∠1 = ∠2,
【证明】∵ // ,∴ ∠ = ∠ .在△ 和△ 中, ∠ = ∠ ,
= ,
43/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 △ ≌△ (AAS) ,…………(3 分)
∴ = .…………(5 分)
(2)若∠ = 135 ,∠ = 55 ,求∠ 的度数.
【解】∵ △ ≌△ ,∠ = 135 ,∴ ∠ = ∠ = 135 .…………(8 分)
∵ ∠ = ∠ + ∠ ,∠ = 55 ,∴ ∠ = ∠ ∠ = 80 .…………(10 分)
19.(10 分)某校八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 , 的距离,甲、乙、丙三位
同学分别设计出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
甲:如图(1),先在平地选一个可直接到达 , 的点 ,再连接 , ,并分别延长 至 ,
至 ,使 = , = ,最后测出 的长即为池塘两端 , 的距离.
乙:如图(2),先过点 作 的垂线 ,再在 上取 , 两点,使________,接着过点
作 的垂线 ,交 的延长线于点 ,则测出 的长即为池塘两端 , 的距离.
图(1) 图(2) 图(3)
丙:如图(3),过点 作 ⊥ ,再从点 用测角仪观测,在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使__
______,这时只要测出 的长即为池塘两端 , 的距离.
(1)请你分别补全乙、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中空缺的部分.
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 = ∠ …………(4 分)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证明.
【解】(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即可)选甲:
44/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 ,
在△ 和△ 中, ∠ = ∠ , ∴ △ ≌△ (SAS) ,…………(8 分)
= ,
∴ = .…………(10 分)
选乙:
∵ ⊥ , ⊥ ,∴ ∠ = ∠ = 90 .…………(5 分)
∠ = ∠ ,
在△ 和△ 中, = ,
∠ = ∠ ,
∴ △ ≌△ (ASA) ,…………(8 分)
∴ = .…………(10 分)
选丙:
∠ = ∠ = 90 ,
在△ 和△ 中, = ,
∠ = ∠ ,
∴ △ ≌△ (ASA) ,…………(8 分)
∴ = .…………(10 分)
20.(12 分)如图,在∠ 的两边 , 上分别取点 , ,连接 , 平分∠ ,
平分∠ .
(1)求证: 平分∠ .
45/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证明】如图,
过点 作 ⊥ , ⊥ , ⊥ ,垂足分别为 , , .…………(3 分)
∵ 平分∠ , ⊥ , ⊥ ,∴ = . ∵ 平分∠ ,
⊥ , ⊥ ,∴ = ,∴ = ,∴ 平分∠ .…………(6 分)
(2)若 = 8,且△ 与△ 的面积分别是 16 和 24,求线段 与 的长度之和.
【解】如上图.∵ △ 的面积是 16, = 8,∴ 1 = 16,
2
∴ 1 × 8 = 16 ,∴ = 4,∴ = = = 4 .…(8 分)
2
∵ △ 的面积是 24,∴ =
四边形 △
+ △ = 16 + 24 = 40 ,
∴ △ + △ = 40,∴
1 + 1 = 40 ,
2 2
∴ 1 4 + 1 4 = 40,∴ + = 20,∴ 线段 与 的长度之和为 20.…(12 分)
2 2
21.(12 分)已知 Rt △ ≌Rt△ ,其中∠ = ∠ = 90 .
(1)将这两个三角形按图(1)方式摆放,使点 落在 上, 的延长线交 于点 .求证:
+ = .
图(1)
【证明】如图(1),
46/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连接 .∵ Rt △ ≌Rt△ ,
∴ = , = .…………(2 分)
∵ ∠ = 90 , 的延长线交 于点 ,∴ ∠ = 90 .
在 Rt △ 和 Rt △ 中, = , = ,
∴ Rt △ ≌Rt△ (HL) ,…………(4 分)
∴ = ,…………(5 分)
∴ + = + = ,
∴ + = .…………(6 分)
(2)改变△ 的位置,使 交 的延长线于点 (如图(2)),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此时 ,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2)
【解】不成立, = .…………(7 分)
47/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理由:如图(2),
连接 .∵ Rt △ ≌Rt△ ,∴ = , = .…………(8 分)
∵ ∠ = 90 ,∴ ∠ = 90 .
∵ ∠ = 90 , = ,
∴ Rt △ ≌Rt△ (HL) ,…………(10 分)
∴ = ,∴ = = = ,即 = .(12 分)
22.(14 分)【问题背景】在△ 中, = , 是 中点, 是 中点,连接 , .
【问题探究】
(1)[中]如图(1),试说明: = .
【解】∵ = , 是 中点, 是 中点,
= ,
∴ = 1 = 1 = .在△ 与△ 中, ∠ = ∠ , ∴ △ ≌△ (SAS) ,
2 2 = ,
∴ = .…………(4 分)
48/144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拓展延伸】
(2)如图(2),若∠ = 90 ,分别延长 , 到点 和 ,使 = 2 , = 2 ,
连接 , ,取 的中点 ,连接 ,则线段 与线段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图(2)
【解】相等.理由:∵ 是 中点, = 2 ,∴ = , = . ∵ ∠ = ∠ ,
∴ △ ≌△ (SAS) ,……(7 分)
∴ = ,∠ = ∠ ,∴ // ,∴ ∠ = ∠ . ∵ , 分别是 , 的中点,
∴ = . ∵ = 2 ,∴ = ,
∴ △ ≌△ (SAS) ,…………(12 分)
∴ ∠ = ∠ = 90 ,∴ 易得△ ≌△ (SAS),
∴ = .…………(14 分)
49/14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