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 综合检测卷时间:90 min 满分:12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多项式3 2 + 6 的公因式是( )A.3 B. C.3 D.3 2.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3 + 3 5 = 3( + ) 5 B.( + 1)( 1) = 2 1C. 2 + 2 + 1 = ( + 1)2 D. 2 + 6 + 4 = ( + 3)2 53.运用公式 2 2 + 2 = ( )2 直接对整式9 2 12 + 4进行因式分解,则公式中的 可以是( )A.3 B.9 C.3 2 D.9 24.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了如下所示的题目:用平方差公式分解下列各式:(1)a2 b2;(2) x2 y2;(3) x2 + 9;(4)4m2 25n2 .小南马上发现了其中有一道题目错了,错误的是( )A.第(1)道题 B.第(2)道题 C.第(3)道题 D.第(4)道题5. 如果 + = 3, = 1,那么 3 + 2 2 2 + 3 的值为( )A.0 B.1 C.4 D.91 16. 设 = ( + 1)( + 2), = ( 1)( + 1) ,那么 等于( )3 3A. 2 + B.( + 1)( + 2) C.1 1 1 2 + D. ( + 1)( + 2)3 3 3652×11 352×117. 若 的结果为整数,则整数 的值不可能是( ) A.44 B.55 C.66 D.7770/89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8. 在日常生活中取款、登录账号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生成的密码记忆方便.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 4 4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 + )( 2 + 2),若取 = 9, = 9,则各个因式的值是 = 0 , + = 18, 2 + 2 = 162 ,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 3 2,取 = 50, = 20 ,用上述方法生成的密码不可能是()A.503070 B.507030 C.307040 D.7030509. 将几个图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再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等式.例如,由图(1)可得等式 2 + ( + ) + = ( + )( + ) .将若干张图(2)所示的卡片进行拼图,可以将二次三项式 2 + 3 + 2 2 分解因式为( )A.( + )(2 + ) B.( + )( + 2 )C.( + 2 )(3 + ) D.( + )( + 3 )10. 我们定义:若一个整式能表示成 2 + 2 ( , 是整式)的形式,则称这个整式为“完全式”.例如:因为 = 2 + 2 + 2 2 = ( + )2 + (2 , 是整式),所以 为“完全式”.若 = 2 + 4 2 8 + 12 + ( , 是整式, 为常数)为“完全式”,则 的值为( )A.26 B.25 C.24 D.2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1. 一个多项式,把它因式分解后有一个因式为 + 10 ,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多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分解因式:22 025 22 024 = ______.113. 若多项式 2 + 2 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则 的值是____.41 1 1 114. 计算(1 2)(1 2)…(1 2)(1 2) 的值是___. 2 3 9 1071/89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15. 对于二次三项式 2 + + ,如果能将常数项 分解成两个因数 , ,使 , 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即 = , + = ,就能将 2 + + 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取名为“十字相乘法”.为使分解过程直观,常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二次项系数的因数与常数项的因数分列两边,再交叉相乘并求和,检验是否等于一次项系数,进而进行分解.根据上述方法,代数式 2 2 15 因式分解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16. 小明从分别标有 1 到 21 的 21 张卡片中抽出两张,结果发现两个数字中较大数 2 倍的平方减去较小数的平方刚好等于这 21 张卡片上数字之和,那么所抽出两个数字的积是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6 分)17. (8 分)因式分解:(1) 3 2 + 12 ; (2)2 2 8 ;(3)2( ) + 4 ( ) ; (4)2 ( 6) + 18 .72/89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18. (10 分)利用因式分解计算:(1)45.82 91.6 × 35.8 + 35.82 ;(2)9 × 1.22 16 × 1.42 .19. (10 分)如图,长方形 的长为 ,宽为 ,已知长比宽多 1,且面积为 12,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2 ;(2)3 3 6 2 2 + 3 3 .73/89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20. (12 分)【阅读材料】把代数式通过配凑等手段,得到局部完全平方式,再进行相关运算和解题,这种解题方法叫作配方法.配方法在因式分解、最值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①用配方法因式分解: 2 + 6 + 8 .解析: 2 + 6 + 8 = 2 + 6 + 9 1 = ( + 3)2 1= ( + 3 + 1)( + 3 1) = ( + 4)( + 2) .②求 2 + 6 + 8 的最小值.解析: 2 + 6 + 8 = 2 + 6 + 9 1 = ( + 3)2 1 .∵ ( + 3)2 ≥ 0 ,∴ ( + 3)2 1 ≥ 1 ,即 2 + 6 + 8的最小值为 1 .请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在横线上添上一个常数项使之成为完全平方式: 2 + 4 + _________.(2)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因式分解析: 2 10 + 21 .(3)求4 2 + 4 + 5 的最小值.74/89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21.探究性问题(12 分)若一个正整数 能表示成 2 2( , 是正整数,且 > )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明礼崇德数”, 与 是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例如:因为5 = 32 22 ,所以 5是“明礼崇德数,”3 与 2 是 5 的平方差分解;再如: = 2 + 2 = 2 + 2 + 2 2 = ( + )2 2 ( , 是正整数),所以 也是“明礼崇德数”, + 与 是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1)【尝试填空】判断:3___明礼崇德数”(填“是”或“不是)”;(2)【解决问题】已知 2 + 与 2是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求代数式 (用含 , 的式子表示);(3)【拓展应用】已知 = 2 2 + 4 6 + ( , 是正整数, 是常数,且 > + 1),要使 是“明礼崇德数,” 试求出符合条件的 值,并说明理由.75/89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22.探究性问题(14 分)第一步:阅读材料,拓展知识.要把多项式 + + + 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的前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 ,再把它的后两项分成一组,提出公因式 ,从而可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方法称为分组法.第二步:理解知识,尝试填空.(1) + 2 = ( ) + ( 2)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因式分解: 2 + 5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提炼思想,拓展应用.(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 , ,且满足 2 + 2 2 + 2 = 2 ( + ) ,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76/89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 综合检测卷时间:90 min 满分:12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多项式 3 2 + 6 的公因式是( )A.3 B. C.3 D.3 解析:多项式 3 2 + 6 的公因式是 3 ,故选 C.2.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3 + 3 5 = 3( + ) 5 B.( + 1)( 1) = 2 1C. 2 + 2 + 1 = ( + 1)2 D. 2 + 6 + 4 = ( + 3)2 5解析:3 + 3 5 = 3( + ) 5 中等号右边不是乘积的形式,故 A 不符合题意;( + 1)( 1) = 2 1 是乘法运算,故 B 不符合题意; 2 + 2 + 1 = ( + 1)2 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 C 符合题意; 2 + 6 + 4 = ( + 3)2 5 中,等号右边不是乘积的形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3.运用公式 2 2 + 2 = ( )2 直接对整式 9 2 12 + 4 进行因式分解,则公式中的 可以是( )A.3 B.9 C.3 2 D.9 2解析:9 2 12 + 4 = (3 )2 2 × 3 × 2 + 22 = (3 2)2,∴ 公式中的 可以是 3 .故选 A.4.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了如下所示的题目:用平方差公式分解下列各式:(1)a2 b2;(2) x2 y2;(3) x2 + 9;(4)4m2 25n2 .小南马上发现了其中有一道题目错了,错误的是( )A.第(1)道题 B.第(2)道题 C.第(3)道题 D.第(4)道题解析:(1) 2 2 = ( + )( ) ,它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118/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2) 2 2 = ( 2 + 2) ,它不能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3) 2 + 9 = 32 2 = (3 + )(3 ) ,它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4)4 2 25 2 = (2 + 5 )(2 5 ) ,它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综上,第(2)道题错误,故选 B.5. 如果 + = 3, = 1,那么 3 + 2 2 2 + 3 的值为( )A.0 B.1 C.4 D.9解析:∵ + = 3, = 1 ,∴ 3 + 2 2 2 + 3 = ( 2 + 2 + 2) = ( + )2 = 1 × 32 = 9 ,故选 D.6. 设 = 1 ( + 1)( + 2), = 1 ( 1)( + 1) ,那么 等于( )3 3A. 2 + B.( + 1)( + 2) C.1 2 + 1 D.1 ( + 1)( + 2)3 3 3解析: = 1 ( + 1)( + 2) 1 ( 1)( + 1)3 3= 1 ( + 1)[ + 2 ( 1)] = 2 + .故选 A.37. 若652×11 352×11的结果为整数,则整数 的值不可能是( ) A.44 B.55 C.66 D.77解析:原式= 11×(652 352) = 11×(65+35)×(65 35) = 11×100×30 = 11×23×3×53 . 当 = 44 时,44 = 22 × 11,是 11 × 23 × 3 × 53 的因子,可使结果为整数,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当 = 55 时,55 = 11 × 5,是 11 × 23 × 3 × 53 的因子,可使结果为整数,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当 = 66 时,66 = 2 × 3 × 11,是 11 × 23 × 3 × 53 的因子,可使结果为整数,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当 = 77 时,77 = 7 × 11 ,不是 11 × 23 × 3 × 53 的因子,不可使结果为整数,故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119/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8. 在日常生活中取款、登录账号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生成的密码记忆方便.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 4 4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 + )( 2 + 2),若取 = 9, = 9,则各个因式的值是 = 0 , + = 18, 2 + 2 = 162 ,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 3 2,取 = 50, = 20 ,用上述方法生成的密码不可能是()A.503070 B.507030 C.307040 D.703050解析:∵ 3 2 = ( 2 2) = ( + )( ). ∵ = 50, = 20,∴ 各个因式的值为 = 50, + = 70, = 30,∴ 产生的密码不可能是 307040,故选 C.9. 将几个图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再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等式.例如,由图(1)可得等式 2 + ( + ) + = ( + )( + ) .将若干张图(2)所示的卡片进行拼图,可以将二次三项式 2 + 3 + 2 2 分解因式为( )A.( + )(2 + ) B.( + )( + 2 )C.( + 2 )(3 + ) D.( + )( + 3 )解析:如图,∴ 2 + 3 + 2 2 = ( + )( + 2 ) ,故选 B.10. 我们定义:若一个整式能表示成 2 + 2 ( , 是整式)的形式,则称这个整式为“完全式”.例如:因为 = 2 + 2 + 2 2 = ( + )2 + 2( , 是整式),所以 为“完全式”.若 = 2 +4 2 8 + 12 + ( , 是整式, 为常数)为“完全式”,则 的值为( )A.26 B.25 C.24 D.23120/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解析: = 2 + 4 2 8 + 12 + = 2 8 + 16 + 4 2 + 12 + 9 + 25= ( 4)2 + (2 + 3)2 + 25.∵ = 2 + 4 2 8 + 12 + ( , 是整式, 为常数)为“完全式”,∴ 25 = 0,解得 = 25 ,故选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1. 一个多项式,把它因式分解后有一个因式为 + 10 ,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多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2 100 = ( + 10)( 10),∴ 符合条件的一个多项式是 2 100 ,故答案为 2 100 (答案不唯一).12. 分解因式:22 025 22 024 = ______.解析:22 025 22 024 = 22 024 × 2 22 024 = 22 024 × (2 1) = 22 024 ,故答案为22 024 .13. 若多项式1 2 + 2 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则 的值是____.4解析:∵ 多项式1 2 + 2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 1 .414. 计算(1 1 )(1 12 2 )…(1 12 )(1 12 ) 的值是___.2 3 9 10解析:原式= (1 + 1 )(1 1 )(1 + 1 )(1 1 ) …(1 + 1 )(1 1 ) × (1 + 1 )(1 1 )2 2 3 3 9 9 10 10= 3 × 1 × 4 × 2 × × 10 × 8 × 11 × 9 = 1 × 11 = 11.故答案为11 .2 2 3 3 9 9 10 10 2 10 20 2015. 对于二次三项式 2 + + ,如果能将常数项 分解成两个因数 , ,使 , 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即 = , + = ,就能将 2 + + 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取名为“十字相乘法”.为使分解过程直观,常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二次项系数的因数与常数项的因数分列两边,再交叉相乘并求和,检验是否等于一次项系数,进而进行分解.根据上述方法,代数式 2 2 15 因式分解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121/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解析:如图, 2 2 15 = ( 5)( + 3) .16. 小明从分别标有 1 到 21 的 21 张卡片中抽出两张,结果发现两个数字中较大数 2 倍的平方减去较小数的平方刚好等于这 21 张卡片上数字之和,那么所抽出两个数字的积是____.解析:设这两个数分别为 , (1 ≤ < ≤ 21) .由题意可得(2 )2 2 = 1 + 2 + 3 + + 21 = 231. ∵ 1 ≤ < ≤ 21,∴ 5 ≤ 2 + ≤ 62 , 3 ≤ 2 ≤ 41,∴ (2 + )(2 ) = 11 × 21 或(2 + )(2 ) = 33 × 7 ,2 + = 21, 2 + = 33, = 8, = 10,即 2 = 11或 2 = 7, 解得 = 5或 = 13 (不符合题意,舍去).当 = 8, = 5 时, = 4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6 分)17. (8 分)因式分解:(1) 3 2 + 12 ;解:原式= 3 ( 4) .(2 分)(2)2 2 8 ;122/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解:原式= 2 ( 2 4) (3 分)= 2 ( + 2)( 2) .(4 分)(3)2( ) + 4 ( ) ;解:原式= 2( ) 4 ( ) (5 分)= 2( )(1 2 ) .(6 分)(4)2 ( 6) + 18 .解:原式= 2( 2 6 + 9) (7 分)= 2( 3)2 .(8 分)18. (10 分)利用因式分解计算:(1)45.82 91.6 × 35.8 + 35.82 ;解:原式= 45.82 2 × 45.8 × 35.8 + 35.82 (3 分)= (45.8 35.8)2= 102= 100 .(5 分)(2)9 × 1.22 16 × 1.42 .解:原式= 32 × 1.22 42 × 1.42 (7 分)= 3.62 5.62= (3.6 + 5.6) × (3.6 5.6) (9 分)= 9.2 × ( 2)= 18.4 .(10 分)19. (10 分)如图,长方形 的长为 ,宽为 ,已知长比宽多 1,且面积为 12,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2 ;123/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解:根据题意得 = 1, = 12 .(2 分)原式= ( ) = 12 × 1 = 12 .(5 分)(2)3 3 6 2 2 + 3 3 .解:由(1)知, = 1, = 12 ,则原式= 3 ( 2 2 + 2) = 3 ( )2= 3 × 12 × 12 = 36 .(10 分)20. (12 分)【阅读材料】把代数式通过配凑等手段,得到局部完全平方式,再进行相关运算和解题,这种解题方法叫作配方法.配方法在因式分解、最值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①用配方法因式分解: 2 + 6 + 8 .解析: 2 + 6 + 8 = 2 + 6 + 9 1 = ( + 3)2 1= ( + 3 + 1)( + 3 1) = ( + 4)( + 2) .②求 2 + 6 + 8 的最小值.解析: 2 + 6 + 8 = 2 + 6 + 9 1 = ( + 3)2 1 .∵ ( + 3)2 ≥ 0 ,∴ ( + 3)2 1 ≥ 1 ,即 2 + 6 + 8 的最小值为 1 .请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在横线上添上一个常数项使之成为完全平方式: 2 + 4 + _________.解: 2 + 4 + 4 = ( + 2)2,即添加的常数项为 4,故答案为 4.(2 分)(2)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因式分解析: 2 10 + 21 .解: 2 10 + 21 = 2 10 + 25 4 = ( 5)2 4= ( 5 + 2)( 5 2) = ( 3)( 7) .(7 分)124/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3)求 4 2 + 4 + 5 的最小值.解:4 2 + 4 + 5 = 4 2 + 4 + 1 + 4 = (2 + 1)2 + 4 .(10 分)∵ (2 + 1)2 ≥ 0,∴ (2 + 1)2 + 4 ≥ 4,即 4 2 + 4 + 5 的最小值为 4.(12 分)21.探究性问题(12 分)若一个正整数 能表示成 2 2( , 是正整数,且 > )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明礼崇德数”, 与 是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例如:因为 5 = 32 22 ,所以 5 是“明礼崇德数”,3 与 2 是 5 的平方差分解;再如: = 2 + 2 = 2 + 2 + 2 2 = ( + )2 2 ( , 是正整数),所以 也是“明礼崇德数”, + 与 是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1)【尝试填空】判断:3___明礼崇德数”(填“是”或“不是”);解:∵ 3 = 22 12,∴ 3 是“明礼崇德数”,故答案为是.(2 分)(2)【解决问题】已知 2 + 与 2是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求代数式 (用含 , 的式子表示);解:根据题意得 = ( 2 + )2 ( 2)2 = ( 2 + + 2)( 2 + 2) = 2 2 + 2 .(7 分)(3)【拓展应用】已知 = 2 2 + 4 6 + ( , 是正整数, 是常数,且 > + 1),要使 是“明礼崇德数”,试求出符合条件的 值,并说明理由.解: = 5 .理由如下:∵ = 2 2 + 4 6 + = ( 2 + 4 + 4) ( 2 + 6 + 9) + + 5= ( + 2)2 ( + 3)2 + + 5 ,∴ 当 + 5 = 0 时, = ( + 2)2 ( + 3)2为“明礼崇德数”,此时 = 5 ,故当 = 5 时, 为“明礼崇德数”.(12 分)125/144第十七章 因式分解22.探究性问题(14 分)第一步:阅读材料,拓展知识.要把多项式 + + + 分解因式,可以先把它的前两项分成一组,并提出公因式 ,再把它的后两项分成一组,提出公因式 ,从而可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方法称为分组法.第二步:理解知识,尝试填空.(1) + 2 = ( ) + ( 2)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解: + 2 = + 2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4 分)第三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因式分解: 2 + 5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 2 + 5 5 = 2 + 5 5 = + 5 = ( ) 5( ) = ( )( 5)故答案为( )( 5).(8 分)第四步:提炼思想,拓展应用.(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 , ,且满足 2 + 2 2 + 2 = 2 ( + ) ,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2 + 2 2 + 2 = 2 ( + ) ,∴ 2 + 2 2 + 2 2 2 = 0,∴ 2 2 + 2 + 2 2 + 2 = 0 ,∴ ( )2 + ( )2 = 0 .(12 分)∵ ( )2 ≥ 0,( )2 ≥ 0,∴ = 0, = 0,∴ = = ,∴ 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4 分)126/14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 17 章,因式分解,综合检测卷 答案.pdf 第17章 因式分解 综合检测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