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物质的导电性(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都不可能变成导体B.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2.下列常见的生活用品中,不属于导体的是( )A.铅笔芯 B.铁锅 C.塑料尺 D.食盐水3.2023年4月,中国科学院研制出首例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科学家采用机械化学合成方法使氢原子得到一个外来电子转变成氢负离子,并使之在-40℃~80℃温度区间呈现超快氢负离子传输的状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超快氢负离子导体是通过大量导电粒子传输来实现导电的B.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结构实现转化C.超快氢负离子导体的导电能力与所处温度有关D.该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氢负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4.如图所示,在间连入下列哪个物体可使小灯泡发光( )A.橡胶棒 B.铅笔芯 C.瓷片 D.纯净水5.下列选项中:①金属圆规 ②塑料三角板 ③橡皮擦 ④铅笔芯 ⑤蒸馏水 ⑥人体,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6.小乐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四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实验观测到的电流表示数和灯泡发光情况记录如下,则表中物质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物质 食盐水 酱油 食醋 花生油电流/安 0.18 0.15 0.10 0发光情况 亮 较亮 暗 不亮A.食盐水 B.酱油 C.食醋 D.花生油7.如图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其中用来制作①的材料可以是( )A.塑料 B.橡胶 C.金属 D.陶瓷8.从导电性能方面考虑,下列物体分类不合理的是( )A.铁棒、陶瓷杯、玻璃棒是绝缘体B.钢丝绳、食盐水、大地是导体C.石墨、食盐水、铁棒是导体D.塑料尺、橡皮、陶瓷杯是绝缘体9.为了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某同学利用一只废旧的白炽灯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甲图中,闭合开关S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炽灯的灯丝,小灯泡L的亮度慢慢变暗了;而在乙图中,闭合开关S后,用酒精灯加热废灯泡灯芯的玻璃柱至红热,小灯泡L慢慢变亮了。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说明灯丝是导体,它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乙图实验说明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后变成了半导体C.甲乙两图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改变D.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物质的导电性,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10.如图甲是一种电热膜,它不易氧化,工作时能自动控温。其构造是在绝缘薄膜表面,将多条薄的导电墨线两端与金属导线相连,如图乙。导电墨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丙。有关电热膜说法正确的是( )A.导电墨线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B.电热膜中导电墨线连接方式是串联C.电热膜工作时通过导电墨线的电流始终不变D.导电墨线能导电是因为有大量自由电荷二、填空题11.有下列六种材料:①盐水,②石墨,③橡胶,④汽油,⑤陶瓷,⑥铜丝,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12.就导电性能来说,金属的导电性能一般比非金属 (选填“强”或“弱”);有些物质如硅、锗等,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作 ,某些物质在温度极低时,电阻会变成零,这就是 现象。13.将碳棒AB接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说明碳棒是 (“导线”或“绝缘体”)接着用酒精灯给碳棒加热,发现灯泡的亮度变亮,说明碳棒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14.研究物质的导电性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来研究物质的导电性,很快测定了铜丝、不锈钢直尺是导电的,塑料三角板、干木头是不导电的。但在测量铅笔芯和河水时小灯泡不亮。后来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乙的方法,观察到 现象,证实铅笔芯和河水都是导体。小明又想对甲图进行改进,直接用电流表替换小灯泡,在组内讨论时,大家都反对,反对的理由是 。15.由生活常识可知,干燥的木材 导电,但弄湿以后的木材,却 导电;通常情况下,自动照相机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调整曝光量,所用的感光元件是一个光敏电阻。制成光敏电阻的主要材料属于 (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16.小郑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先用小刀在铅笔芯上削出如图甲所示的一个凹槽;再将铅笔芯放在一节电压为9伏的方块电池正负极两端(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火柴头放在铅笔芯的凹槽上(如图丙所示);过一会儿,发现火柴被点燃了(如图丁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铅笔芯属于 ;(选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2)请你结合题干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放在铅笔芯凹槽上的火柴过一会儿能被点燃的原因。三、探究题17.小明利用一个去掉玻璃壳但灯丝完好的白炽灯和其它必要器材, 完成一些电学实验。(1)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 闭合开关后,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其示数为 安。(2)接着点燃酒精灯对灯丝进行加热,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 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着 而变大。(3)断开开关, 并将灯丝剪断, 再次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 此时电路的状态是(4)在步骤(3)的基础上, 用酒精灯对固定灯丝的玻璃柱进行加热, 随着玻璃柱逐渐被烧红, 小明可以观察到 的现象, 说明在特定条件下, 玻璃可以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18.小明为了比较萝卜、土豆、番薯的导电能力,将它们切成大小相同的长方条,分别接在如图甲电路a、b间。(1)该实验探究目的类似课本中“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2)实验设计中,小明想通过观察比较 来比较三者导电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 感应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波强弱萝卜 ++++土豆 +++++++番薯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明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一种电波感应器(如图乙所示),能向物体发射电波,并根据物体反射回来的电波强弱来判断物体的导电能力,物体对电波反射越弱,则导电能力越强.若向萝卜、土豆、番薯发射相同强度的电波,反射回来的电波结果如下表(“+”越多电波越强),则萝卜、土豆、番薯中导电能力最弱的是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3.2物质的导电性(第一课时)》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D B B A C A B D1.B【详解】A.绝缘体可能变成导体。如:干木是绝缘体,遇水变潮湿,就变为导体,能导电,故A错误;B.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可以形成电流,故B正确;C.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故C错误;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存在,故D错误。故选B。2.C【详解】通常情况下,铅笔芯、铁锅和食盐水都容易导电,属于导体;塑料尺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AD【详解】AB.根据题意可知,科学家采用机械化学合成方法使氢原子得到一个外来电子转变成氢负离子,超快氢负离子导体是通过氢负离子传输来实现导电的,而氢原子是绝缘体,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C.温度越高,超快氢负离子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强,超快氢负离子导体的导电能力与所处温度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该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氢负离子(带负电)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D。4.B【详解】在通常情况下橡胶棒、瓷片、纯净水都是绝缘体,连入后不能使灯泡发光,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是导体,连入后可使小灯泡发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金属圆规、人体和铅笔芯属于导体,塑料三角板、橡皮擦和蒸馏水属于绝缘体。故选B。6.A【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现象可以看出,把食盐水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大,灯泡最亮,说明食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详解】①是闸刀,闭合时接通电路,因此用来制作①的材料为导体;ABD.塑料、橡胶、陶瓷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ABD不符合题意;C.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可以制作闸刀,故C符合题意。故选C。8.A【分析】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详解】A.铁棒属于导体,而陶瓷杯、玻璃棒是绝缘体,故A符合题意;B.钢丝绳、食盐水、大地是导体,故B不合题意;C.石墨、食盐水、铁棒是导体,故C不合题意;D.塑料尺、橡皮、陶瓷杯是绝缘体,故D不合题意。故选A。9.B【详解】A.图甲中接通开关S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炽灯的灯丝,由于灯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小灯的亮度逐渐变暗。它表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当接通开关S后,电路是断路,灯泡不亮,说明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用酒精灯加热废 灯泡灯芯的玻璃柱,玻璃的温度升高,玻璃变为导体,电路形成通路,灯泡变亮,故B错误,B符合题意;C.甲乙两图实验现象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 确,C不符合题意;D.实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物质的导电性,属于转换法,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详解】A.根据题意导电墨线在电路中相当于用电器,故A错误;B.图中导电墨线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属于并联,故B错误;C.根据题意导电墨线电阻随温度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导电墨线的电流也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D.导体导电是因为内部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故D正确。故选D。11. ①②⑥ ③⑤【详解】[1][2]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常见导体有人体、大地、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等。因此本题中盐水、石墨、铜丝属于导体;橡胶、汽油、陶瓷属于绝缘体。12. 强 半导体 超导【详解】第一空.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的导电性能一般比较强;第二空.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锗等;第三空.当物质电阻为零时,导电性能极强,会出现超导现象.13. 导体 减小【详解】[1]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说明碳棒容易导电,所以是导体;[2]给碳棒加热,灯泡变亮,说明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大,则电路的电阻变小。说明碳棒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4. 电流表有示数 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相当于导体,当待测物体为导体时,发生电源短路现象,损坏电源【详解】[1]如图乙,添加了电流表,是通过比较将待测物体接入电路中时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待测物体导电性的,电流表有示数,能证实铅笔芯和河水是导体;[2]若对甲图进行改进,直接用电流表替换小灯泡,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相当于导体,当待测物体为导体时,发生电源短路现象,损坏电源。15. 不容易 容易 半导体【详解】[1][2]干燥的木材不容易导电,但弄湿以后的木材,由于带了水,容易导电;[3]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根据半导体对光敏感的特性可制成光敏电阻。16. 导体 见解析【详解】(1)[1]用一根铅笔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将火柴头接触铅笔芯,火柴竟然被点燃了,说明铅笔芯容易导电,所以铅笔芯是导体。(2)[2]铅笔芯是导体,如图的连接方式,相当于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源的正负极直接连通,整个电路发生短路,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可知,火柴在相同时间内发热增多,所以放在铅笔芯凹槽上的火柴过一会儿能被点燃。17. 0.3 温度升高 断路 电流表示数不再为 0(或电流表指针有偏转)【详解】(1)[1]由乙图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2)[2]接着点燃酒精灯对灯丝进行加热,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由知道,电压一定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小,说明灯丝的电阻变大;由此可知,灯丝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大。(3)[3]断开开关, 并将灯丝剪断, 再次闭合开关, 此时电路的状态是断路, 所以电流表示数为“0”。(4)[4]在步骤(3)的基础上, 用酒精灯对固定灯丝的玻璃柱进行加热, 随着玻璃柱逐渐被烧红, 小明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不再为 0(或电流表指针有偏转)的现象, 说明在特定条件下, 玻璃可以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18. 材料(物质种类) 小灯泡的亮暗程度 土豆【详解】(1)[1]该实验设计中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故思路类似课本中“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2)[2]小明通过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来判断导电能力大小,这里运用了转换法。(3)[3]因物体对电波反射越弱,导电能力越强,由表中数据知,蕃薯反射回来的电波最弱,蕃薯导电能力最强,土豆反射回来的电波最强,土豆导电能力最弱,所以故萝卜、土豆、蕃薯的导电能力强弱关系为:蕃薯>萝卜>土豆。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