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微专题2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练习(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生物学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频微专题2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练习(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生物学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频微专题2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满分40分,限时2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3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5分。)
1.图甲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乙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B.若图甲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C.若图甲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D.图乙表示染色体互换,相应变化发生在图甲中的b点时
2.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在不同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C段和图2中HI段都由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造成
B.图1中EF段和图2中IJ段,细胞中都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CE段,此时细胞发生基因重组
D.若细胞质正发生不均等分裂,则其可能处于图2中的GH段
3.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a~f)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戊为精巢中某些细胞分裂示意图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b可能含有0或1条X染色体
B.图甲中c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C.图甲中能分别对应图乙~戊的是f、e、c和a
D.图甲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d、e、f
4.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若表示有丝分裂,则发生的时间顺序可能是c→b→a→c
B.图1中a时期与图2中②之后时期对应,非同源染色体可能自由组合
C.图2中O到①时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2中①到②之间对应时期可以为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
5.在雌性及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均存在生殖干细胞,它与其他干细胞一样既能够自我更新以维持充足的细胞数量,又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相应的生殖细胞。图1、图2是某同学构建的某生殖干细胞分裂的相关模式图,图1中染色体为常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干细胞自我更新过程中会发生图1、图2所示的变化
B.图1中①对应图2中的bc段,cd段两条乙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
C.有丝分裂中丙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分裂丙所示时期的两倍
D.若ef时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生殖干细胞或精细胞
6.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的DNA都被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图中的甲和乙(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丙为该生物体内的细胞某段时期内核DNA含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对应图丙的CD或HK段
B.图乙细胞名称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若经过两次胞质分裂形成图乙细胞,则该细胞中含32P的核DNA有a个或(a+1)个
D.图甲中细胞两极的DNA分子数可能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7.(10分)下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雌性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相关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是某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该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异常。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E细胞的名称是            。
(2)图1中F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分别是    。
(3)图1中F细胞的分裂时期处于图2中  (填序号)阶段,F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B和b的原因可能是      。
(4)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如图3所示,其等位基因A、a分别被标记为红色、黄色;等位基因B、b分别被标记为蓝色、绿色。图中Ⅰ细胞和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Ⅲ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颜色有      。
答案全解全析
1.B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0或4n,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可有1个或2个DNA分子,n为1,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为4个染色体组,末期结束,恢复为2个染色体组,则n=2,C错误;图乙过程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染色体数目为2n,若图甲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则图乙相应变化对应图甲中a时期,D错误。
2.D 
选项分析 结论
图1色体的着丝粒分裂造成,图2中造成 A错误
图1中EF段为有丝分裂结束后,图2中IJ段为减数分裂Ⅱ,细胞中都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B错误
CE段为有丝分裂后、末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基因重组 C错误
若,则其可能处于 D正确
3.C 
乙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丙同源染色体由联会状态→分离状态,处于减Ⅰ后期 丁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Ⅱ后期 戊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Ⅱ中期
a(核DNA含量为N,染色体数目为N,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 b(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数目为N,细胞处于减Ⅱ前、中期) c(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数目为2N,细胞处于间期或减Ⅱ后、末期) d(核DNA含量在2N~4N之间,细胞处于间期) e(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数目为2N,细胞处于间期,有丝分裂前、中期,减Ⅰ全过程) f(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数目为4N,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末期)
图甲中b可能含有0条或1条X染色体,A正确;c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B正确;图甲中能代表图乙、图丙、图丁和图戊所处时期的是f、e、c、b,C错误;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是d、e、f,D正确
4.B 胞或有丝分裂末期结束形成的子细胞,故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是c→b→a→c,A正确;图1的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图2中②时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说明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或末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错误;图2中O到①时期为间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由1变为2,所以此时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图2中①到②之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都为2,对应时期可以为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D正确。
归纳总结
  细胞分裂相关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柱形图:
5.D 生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图1中①为染色体的复制过程,②为着丝粒分裂,图2中bc段为染色体复制,de段为着丝粒分裂,图1、图2所示的变化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A正确。图1中过程①为染色体的复制过程,对应图2中的bc段,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中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发生染色体互换,B正确。丙表示细胞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目的两倍,C正确。若ef时期细胞质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生殖干细胞;又因该动物性别不确定,形成精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的细胞质也均等分裂,D错误。
6.D 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正在发生基因重组,对应图丙的CD段,A错误;图甲细胞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此时期的细胞是第一极体,B错误;若是经过两次胞质分裂形成了图乙细胞,则说明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了一次减数分裂Ⅰ,则细胞中的DNA进行两次复制,有丝分裂完成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有1条链被32P标记,进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1条染色单体有32P标记,另外1条染色单体没有32P标记,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目为2a),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一半染色体上含有32P标记的核DNA,一半染色体上不含32P标记的核DNA,则图乙细胞中含32P的核DNA有a个,C错误;图甲中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也含有DNA,因此图甲中细胞两极的DNA分子数可能不同,D正确。
7.答案 (每空2分)(1)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2)2、0
(3)③ 基因突变
(4)红、蓝、绿
图示解读:
图1 A B C D E F
解读 间期 有丝分 裂后期 极体或 卵细胞 减Ⅰ 中期 减Ⅱ 前期 减Ⅱ 后期
图2 a段 b段 c段
解读 减数分裂 主要是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依据 染色体数目 减半两次 染色体数 目恢复 染色体数先 加倍后减半
解析 (1)图1中E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前期,该动物是雌性动物,因此E细胞是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2)图1中F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3)图2中③过程可代表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故图1中F细胞的分裂时期处于图2中③阶段。由于该高等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故F细胞中出现基因b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4)根据题意Ⅰ、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相同,而减数分裂Ⅱ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只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但根据图示中精细胞所含染色体可知,形成该精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B和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和一条含基因A的染色体,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Ⅰ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Ⅲ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颜色有红、蓝、绿。
专题通法
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规律
(1)DNA复制(间期):DNA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核DNA数=1∶2。
(2)着丝粒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变成0);染色体数∶核DNA数=1∶1。
(3)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减数分裂Ⅰ末期结束):二倍体生物的同源染色体为0,核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目均减半。
(4)细胞一分为二(有丝分裂末期结束、减数分裂Ⅰ末期结束、减数分裂Ⅱ末期结束):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减半;减数分裂Ⅰ末期结束,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数量减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