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微专题3 遗传中的特殊比例 练习(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生物学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频微专题3 遗传中的特殊比例 练习(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生物学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频微专题3 遗传中的特殊比例
满分50分,限时2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
1.某种昆虫的黑身(B)对灰身(b)为显性,眼型的椭圆眼(R)对圆眼(r)为显性,基因B/b、R/r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让黑身圆眼和灰身椭圆眼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黑身椭圆眼昆虫相互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身椭圆眼∶黑身圆眼∶灰身椭圆眼∶灰身圆眼=5∶3∶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纯合
B.F1中雌、雄黑身椭圆眼昆虫的基因型为BbRr
C.F2黑身椭圆眼昆虫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
D.该种昆虫产生的基因型为Br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应
2.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黄色,A_bb、aaB_表现为灰色,aabb表现为青色,让两只灰色鼠杂交得F1,F1雌雄鼠相互交配得F2,F2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青色=9∶6∶1。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亲代的两只灰色鼠都是纯合子
B.F2黄色鼠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占4/9
C.F2中黄色鼠中纯合子占1/3
D.控制鼠的体色的两对基因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科学家利用香豌豆作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实验 亲本组合 F1表型 F1自交得到的F2表型及数量
1 白花×红花 红花 红花182、白花59
2 白花×白花 红花 红花1 832、白花1 413
3 白花×红花 红花 红花915、白花706
A.由上述3组数据可知,红花、白花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白花植株基因型相同
C.将实验1和实验2中F1的红花进行杂交,后代全为红花
D.将实验2的F1红花与实验3的亲本白花杂交,后代红花、白花之比为1∶3
4.某昆虫体色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翅形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2∶3∶3∶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两种性状独立遗传,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B.若对F1个体进行测交,则在得到的子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C.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为黑身残翅的概率为1/9
D.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个体,让其随机交配,子代表现为灰身长翅的概率为25/81
5.已知小麦的抗旱(A)对敏旱(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纯合抗旱高秆植株和纯合敏旱矮秆植株杂交,F1全为抗旱高秆植株,让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4种表型及比例为抗旱高秆∶抗旱矮秆∶敏旱高秆∶敏旱矮秆=42∶8∶8∶4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B.F1在测交实验中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42∶8∶8∶42
C.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D.若让F1自交,其后代纯合子中,上述4种表型的比例应为42∶8∶8∶42
6.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AABb个体致死
B.后代性状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C.后代性状分离比为4∶1∶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后代性状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组成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某植物花瓣中含红色物质的花为红花,含橙色物质的花为橙花,含白色物质的花为白花。其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且A存在时,B不表达。相关合成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红花的基因型有   种;橙花的基因型是     。
(2)现有白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为探究上述2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实验设计思路如下:可选取基因型为   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   的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①若F2表型及比例为        ,则A和a与B和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表型及比例为        ,则A和a与B和b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8.(14分)某雌雄同株植物的野生型(AABBdd)有成分R,科研人员通过诱导获得了3个无成分R的单基因突变体甲、乙、丙(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称为隐性突变;反之为显性突变)。现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
编号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株数
实验一 甲×乙 有 有(630株)、无(490株)
实验二 甲×丙 无 有(210株)、无(910株)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一和二的结果可知,乙和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                。据以上实验    (填“能”或“不能”)判断出3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2)由实验一可知,甲、乙均为    (填“显”或“隐”)性突变,实验一中F1基因型为    。
(3)实验二中F2无成分R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若让实验二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4)下图中,能解释该遗传性状相关的代谢途径有    。
答案全解全析
1.B 分析题意,昆虫的黑身(B)对灰身(b)为显性,眼型的椭圆眼(R)对圆眼(r)为显性,选择F1中黑身椭圆眼昆虫相互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身椭圆眼∶黑身圆眼∶灰身椭圆眼∶灰身圆眼=5∶3∶3∶1,可说明子一代基因型是BbRr,亲代黑身圆眼(B_rr)和灰身椭圆眼昆虫(bbR_)无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二者杂交,F1中的黑身椭圆眼昆虫的基因型均为BbRr,A错误,B正确;若是B_R_的合子致死,则不存在F1的BbRr,故可推知应是BR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所致,F2黑身椭圆眼昆虫基因型有1BBRr、1BbRR、3BbRr,不存在纯合子,C、D错误。
2.C 分析题干信息,A_B_表现为黄色,A_bb、aaB_表现为灰色,aabb表现为青色。两只灰色鼠杂交得F1,F1雌雄鼠相互交配得F2,F2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青色=9∶6∶1,说明F1基因型为AaBb,亲代鼠基因型为AAbb和aaBB,A正确;F1基因型为AaBb,F2黄色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故F2黄色鼠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占4/9,B正确;结合B选项的分析,F2中黄色鼠中纯合子占1/9,C错误;F2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青色=9∶6∶1,是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鼠的体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3.D 
审题指导:设相关基因由A/a、B/b控制,
实验1:aaBB/AAbb×AABB→AaBB/AABbA_BB∶aaBB≈3∶1或AAB_∶AAbb≈3∶1
A_B_(红花)∶(A_bb+aaB_+aabb)(白花)≈9∶7
选项分析:由第2、3组F2表型比例约为9∶7可知,红花、白花性状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实验1的F2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而实验2的F2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共有5种,B错误;将实验1F1红花(AaBB或AABb)与实验2F1红花(AaBb)进行杂交,后代既有红花(A_B_),也有白花(aaB_或A_bb),C错误;实验2的F1红花(AaBb)与实验3的亲本白花(aabb)杂交,后代为1AaBb(红)∶1Aabb(白)∶1aaBb(白)∶1aabb(白),D正确。
4.D F2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2∶3∶3∶1,为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所以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aabb,只能是aaBB×AAbb,A正确;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1∶1,子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B正确;由于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则子二代灰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1∶1∶1,子二代中灰身残翅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该群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2∶1,则F2中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为黑身残翅(aabb)的概率为1/3×1/3=1/9,C正确;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1AAbb+2Aabb)=2∶3,其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5/9Ab、1/9aB、3/9ab,故子代表现为灰身长翅的概率为2×5/9×1/9=10/81,D错误。
5.B 不考虑互换,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会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1∶1∶1∶1,则测交后代4种表型及比例为抗旱高秆∶抗旱矮秆∶敏旱高秆∶敏旱矮秆=1∶1∶1∶1,与题意不符,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会产生两种配子AB∶ab=1∶1,则测交后代2种表型及比例为抗旱高秆∶敏旱矮秆=1∶1,与题意不符,推测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导致其测交后代出现该现象,A错误;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由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决定,因此F1在测交实验中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42∶8∶8∶42,B正确;根据题中测交后代的比例推测,小麦的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互换,因此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F1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42∶8∶8∶42,那么其自交后代的纯合子中,上述4种表型的比例应为AABB∶AAbb∶aaBB∶aabb=(42×42)∶(8×8)∶(8×8)∶(42×42)=441∶16∶16∶441,D错误。
6.A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9∶3∶3∶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3∶3∶1,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AaBb个体致死,A错误;当AA(或BB)纯合致死时,AaBb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2∶1)×(3∶1)=6∶3∶2∶1,B正确;若AaBb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配子组合为(AB∶Ab∶aB)×(AB∶Ab∶aB∶ab),统计后代性状分离比为4∶1∶1,C正确;若AaBb产生的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配子组合为(AB∶aB∶ab)×(AB∶Ab∶aB∶ab),统计后代性状分离比为7∶3∶1∶1,D正确。
7.答案 (每空2分)(1)6 aaBB、aaBb
(2)aabb AABB 红花∶橙花∶白花=12∶3∶1 红花∶白花=3∶1
解析 (1)由图可知,含有基因A的为红花,因此红花的基因型共有6种(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白色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变成橙色物质,含橙色物质的花为橙花,且A存在时B不表达,因此橙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为探究上述2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将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AaBb。①若A和a与B和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能产生四种配子1AB、1Ab、1aB、1ab,自交后代为红花(9A_B_、3A_bb)∶橙花(3aaB_)∶白花(1aabb)=12∶3∶1;②若A和a与B和b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连锁,F1产生的配子为1AB、1ab,自交后代为红花(1AABB、2AaBb)∶白花(1aabb)=3∶1。
8.答案 (每空2分)(1)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 不能
(2)隐 AaBbdd
(3)3/13 有成分R∶无成分R=1∶3
(4)①③
解析 (1)(2)分析实验一:无成分R的甲与无成分R的乙杂交获得的F1有成分R,F1自交获得的F2有成分R∶无成分R=9∶7,为9∶3∶3∶1变式,说明F1基因型为AaBbdd,F2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dd(有成分R)∶(A_bbdd+aaB_dd+aabbdd)(无成分R)=9∶7,则甲和乙属于隐性突变,一个是A突变成a,一个是B突变成b,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dd;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两种情况F1基因型均为AaBbdd,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A/a与B/b独立遗传;根据题意科研人员通过诱导获得了3个无成分R的单基因突变体甲、乙、丙,野生型为(AABBdd)有成分R,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DD。实验二甲与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有成分R∶无成分R=3∶13,则F1为双显双杂,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则F1基因型为AABbDd,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B_dd∶(AAB_D_+AAbbD_+AAbbdd)=3∶13,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则F1基因型为AaBBDd,F2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dd∶(A_BBD_+aaBBD_+aaBBdd)=3∶13(注意:两种情况均符合题意,说明A/a与D/d独立遗传,或B/b与D/d独立遗传,即三对等位基因的关系:第一种情况A/a与B/b独立遗传、B/b与D/d独立遗传;第二种情况A/a与B/b独立遗传、A/a与D/d独立遗传,无论哪种情况都无法得出3对等位基因均独立遗传)。结合以上分析及实验一和二的结果可知,乙和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乙是隐性突变,丙是显性突变,基因型不同或者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以上实验不能判断出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2无成分R(A_BBD_+aaBBD_+aaBBdd或AAB_D_+AAbbD_+AAbbdd)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3;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AABbDd,甲产生的配子为Abd,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有成分R∶无成分R=1∶3;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实验二中F1基因型为AaBBDd,甲产生的配子是aBd,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有成分R∶无成分R=1∶3,故若让实验二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有成分R∶无成分R=1∶3。
(4)若甲是A基因的突变体,则由实验一F2可知A_B_dd表示有成分R,A_bbdd+aaB_dd+aabbdd表示无成分R,由实验二F2可知,A_BBdd表示有成分R,aaBBD_+aaBBdd+A_BBD_表示无成分R,无论哪种情况都能用①③的代谢途径解释该遗传性状。若甲是B基因的突变体,分析结果与A基因的突变体相同。
专题通法
  第一步,判断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之和为16(存在致死现象除外),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步,写出遗传图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写出遗传图解,并注明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9∶3∶3∶1)。
  第三步,合并同类项,确定出现特殊分离比的原因:将特殊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确定出现特殊分离比的原因,如“9∶6∶1”即9∶(3+3)∶1,即单显性类型表现相同性状。
  第四步,确定基因型与表型及比例:根据第三步推断出的特殊分离比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型的比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