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姓名 班级 考号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高频微专题6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满分40分,限时2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1.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做了一个动物实验箱实验,箱内放进一只大鼠和一杠杆,偶然压到杠杆就会有一粒食物掉进箱子,大鼠可以吃到食物;大鼠多次得到食物后,按压杠杆的行为就会增加,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与巴普洛夫的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实验一样经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反射均由大脑皮层控制完成B.二者完成过程中均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C.二者均可不断建立、不断消退D.二者均为人类主动学习提供了实验依据2.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3.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4.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5.研究者检测了长期注射吗啡的小鼠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如图。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吗啡减缓伤口愈合 B.阿片受体促进伤口愈合C.生理条件下体内也有吗啡产生 D.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6.某实验小组取4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其中心脏A1和A2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1和B2剔除副交感神经,该实验小组进行如表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实验一 刺激A1的副交感神经,从A1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1的营养液中 B1心脏 跳动变慢实验二 不刺激A2的副交感神经,从A2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2的营养液中 B2心脏 正常跳动A.该实验证明神经元和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产生了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C.副交感神经只有在接受适宜刺激后才能调节心脏的跳动D.对实验一持续观察,B1的心脏跳动速度始终比B2慢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7.(12分)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即有最大动作电位或没有动作电位)现象。欲研究坐骨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请完善实验思路,分析和预测结果(说明: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仪器使用方法不要求;实验中标本需用任氏液浸润)。(1)实验思路:①连接坐骨神经与生物信号采集仪等(简图如图1,a、b为坐骨神经上相距较远的两个点)。②刺激电极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显示屏1上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③在 的基础上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 (2)结果预测和分析:①当刺激强度范围为 时,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 ②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经研究,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任氏液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其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影响动作电位(见图2)。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 的量化指标;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 通道开放所需的时间。 ③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具有不衰减性。而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如图2),原因是 。 ④以坐骨神经和单根神经纤维为材料,分别测得两者的Smin和Smax。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两者的Smax相对值。答案全解全析1.D 二者均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控制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二者完成过程中均产生兴奋,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B正确;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可不断建立、不断消退,C正确;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主动的行为,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为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是被动的,D错误。归纳总结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形成不同 刺激不同 中枢不同 是否需要强化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条件刺激 需大脑皮层参与 需要强化,否则会消退非条件反射 与生俱来的本能 非条件刺激 不需大脑皮层参与 不需要强化2.D 无论是空腹还是进食后,健康人的血糖浓度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空腹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A细胞可能会分泌胰高血糖素,B错误;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既有消耗,也有补充(肝糖原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C错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正确。3.B 下丘脑分泌的TRH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腺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即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正确;碘是合成TH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TH合成不足,低于机体生理浓度的TH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B错误,C正确;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小鼠TSH分泌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体产热,因此注射抗TRH血清会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4.B 据图可知,突触a前膜释放的递质使突触a后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突触b前膜释放的递质使突触b后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氯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图中PSP1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神经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PSP1、PSP2幅值可能不变,D错误。5.A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受伤后时间、小鼠类型以及注射物质种类;因变量为创伤面积相对大小。由题图分析可知,野生型鼠注射生理盐水组与注射吗啡组相比,注射吗啡组创面相对较大,说明伤口愈合较慢,故可推测吗啡能减缓伤口愈合,A符合题意;与野生型鼠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阿片受体缺失鼠注射生理盐水组创面相对较小,即阿片受体缺失鼠伤口愈合更快,因此阿片受体抑制伤口愈合,B不符合题意;根据该实验无法得出生理条件下的小鼠体内是否有吗啡产生,C不符合题意;对比野生型鼠注射吗啡组和阿片受体缺失鼠注射吗啡组发现,阿片受体缺失鼠注射吗啡组伤口愈合较快,但不能得出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的结论,D不符合题意。6.ABC 神经元和心肌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A正确。实验一中刺激A1的副交感神经,从A1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1的营养液中,B1心脏跳动变慢,说明A1的副交感神经产生了使心脏跳动变慢的物质;而实验二中,A2的副交感神经不接受刺激,从A2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2的营养液中,B2的心脏正常跳动,实验一、二对比说明副交感神经只有在接受适宜刺激后才能调节心脏的跳动,B、C正确。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物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分解或回收,因此对实验一持续观察,B1心脏的跳动速度会恢复正常,D错误。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阈刺激(或Smin)(1分)(2)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 电刺激强度 Na+(1分) 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3分)(3分)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实验操作中,先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确定阈刺激Smin,接着在阈刺激的基础上由弱到强依次增加电刺激,从而确定最大刺激Smax。(2)①当刺激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刺激时,坐骨神经中有神经纤维发生兴奋,当刺激强度大于或等于最大刺激时,坐骨神经中所有神经纤维都发生兴奋,因此使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的刺激强度要大于或等于阈刺激,但小于最大刺激。②因为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任氏液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其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即电刺激强度大伪迹的幅值就大,所以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电刺激强度的量化指标;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导致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开放所需的时间。③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所以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④由于坐骨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因此它和单根神经纤维不同。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能够引起神经纤维兴奋的刺激就是达到最大动作电位的刺激,因此它的Smin和Smax值相同,而坐骨神经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因此要达到最大的动作电位需要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Smax值会大于Smin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