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姓名 班级 考号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单 元 提 升 卷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32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1.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选材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现有以下实验材料:①菠菜叶、②小球藻、③黑藻、④藓类叶片、⑤水绵。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95%的乙醇和无水碳酸钠提取B.用③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时,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①④均可观察叶绿体,要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②⑤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卡尔文用②证明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2.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片中单层细胞区比多层细胞区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细胞B.在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能更快找到各种分裂期细胞C.箭头所指的细胞分裂方向由中心体位置确定D.根据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的细胞周期时长3.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圃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关于兴趣小组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动物名称 蚂蚁 鼠妇 马陆 待鉴定 种类总数 个体总数不同土壤 深度动物 数量 0~5 cm 6 4 1 3 115~10 cm 3 1 2 410~15 cm 2 2 2A.应在花圃中随机选取多个样点,分别用取样器取出土壤B.取样时需拨开表层落叶,将取样器按入土中至取样器底部与土壤表面齐平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热等特点进行采集,并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D.受有机质分布及运动受限程度等情况影响,土壤小动物多分布于浅层土壤处4.为探究神经系统是否能够调控胰液分泌,科研人员设计了如表所示的相关实验,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组 注射试剂 注入部位 实验现象甲 稀盐酸 上段小肠肠腔 分泌胰液乙 血液 不分泌胰液丙 去除神经的上段小肠肠腔 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和胰液均是借助体液运输来传递信息的B.甲组说明稀盐酸刺激时上段小肠肠腔会分泌胰液C.丙组中去除上段小肠肠腔的神经体现了“加法原理”D.实验现象表明胰液分泌存在不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5.下表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黑藻叶片细胞质叶绿体流动一圈所用的时间。0 ℃和40 ℃水中细胞质内的叶绿体基本不流动,细胞形状无明显变化,但其叶绿体由集中分布在细胞膜周围变为均匀分布于细胞中,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 0 ℃ 15 ℃ 20 ℃ 25 ℃ 27 ℃ 30 ℃ 32 ℃ 35 ℃ 40 ℃时间 / 182 s 133 s 116 s 90 s 118 s 129 s 132 s /不同温度条件下黑藻叶片细胞质叶绿体流动一圈的时间A.低温时胞质流动速率低,细胞代谢速率降低B.胞质流动最快的温度是27 ℃,此温度下细胞代谢最活跃C.0 ℃时由于低温引起胞内结冰,细胞破裂,胞质基本不流动D.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代替黑藻叶片细胞能观察到相同的生理现象6.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科学家利用甲、乙、丙三组变形虫做了图示实验。将甲组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丙两组变形虫的细胞内,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乙、丙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被32P标记的物质可能为DNAB.乙组变形虫去除细胞核后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C.乙组实验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D.丙组实验说明细胞质中被标记的物质可进入细胞核7.利用以下装置可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假如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呼吸作用的底物均为葡萄糖,且不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装置甲遮光处理,可用来探究植物能否进行有氧呼吸B.在光照条件下,不利用装置乙、丙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C.如果装置丙的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则该装置中氧气增多D.如果装置甲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则装置中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8.新型隐球菌是一种低毒性病原体,能侵染人和动物,从而造成危害。为探究太子参须多糖对感染新型隐球菌的模型小鼠是否有免疫调理作用,某实验室将小鼠随机平均分成空白对照组、新型隐球菌感染模型组、太子参须多糖治疗组进行实验。实验的给药方案见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给药方案 对照组 模型组 治疗组第1~2天 去离子水滴鼻处理 ① ②第7~13天 灌服蒸馏水 ③ 灌服等量适宜浓度的太子参须多糖给药期间各组均自由摄食和饮水,分别于相应时间对小鼠进行身体质量称量并记录其变化A.新型隐球菌初次侵入小鼠体内后,可能由吞噬细胞处理B.②处的处理方式应为用等量含新型隐球菌的去离子水进行滴鼻处理C.结果说明太子参须多糖对新型隐球菌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调理作用D.太子参须多糖的浓度越高,对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效果越好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为探究中成药抗癌平丸对人结肠癌治疗作用,某科研小组将人结肠癌细胞接种于裸鼠(无胸腺)颈部背侧皮下,构建肿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均等分成5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肿瘤质量(mg)1:模型组 1.682:阳性组(化疗药5-氟尿嘧啶,0.1 mg/日) 0.733:抗癌平丸低剂量组(0.1 mg/日) 1.124:抗癌平丸中剂量组(0.2 mg/日) 0.725:抗癌平丸高剂量组(0.3 mg/日) 0.51A.1、2组作为对照组,为其他实验组提供了抑制肿瘤效果的参照标准B.裸鼠作为实验对象,避免了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太弱干扰实验结果C.中剂量组结果表明,抗癌平丸与5-氟尿嘧啶抑制肿瘤的机理相同D.高剂量组结果表明,抗癌平丸抑制肿瘤的最适剂量浓度为0.3 mg/日10.猕猴桃作为我国原产的一种水果,有着“水果之王”的美誉,但超市售卖的猕猴桃往往比较硬,需要买回家后用其他水果“催熟”。某实验小组探究了脱落酸和乙烯利对猕猴桃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要再设置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的组别B.本实验可以说明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容易使猕猴桃变软C.猕猴桃在不同时间段内硬度下降速率可能不同D.本实验的对照组可用蒸馏水喷洒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11.(16分)不同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下表是某种作物A在不同时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有关数据。其中“缺水”用T1表示,“适宜水分”用T2表示。(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单位:μmol·m-2·s-1)比较项目 苗期 开花期 成熟期T1 T2 T1 T2 T1 T2光补偿点 91.05 107 55.52 51.05 37.19 30.51光饱和点 2 834.3 3 541.3 2 284.5 2 553.6 2 260.8 2 258.8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作物A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 ,判断依据是 ;开花期与成熟期相比,水分的作用是 ,更有利于作物A积累有机物。 (2)苗期和开花期水分缺乏时,光饱和点会 ,主要原因是 ,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效率。 (3)农作物不能长时间被水淹,否则根部会腐烂,原因是 。 (4)“适宜水分”所指的浇水量因植物种类、发育期不同而不同。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请以作物B为实验材料,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 12.(23分)抑郁症是由长期压力等造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调控轴是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重要结构。在患者体内,反复的长时间刺激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度,引起缺氧,造成神经元损伤,进而使该轴负反馈功能受损,出现调节紊乱。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在ACTH的作用下合成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作用于肝脏等器官,促进 分解等应激反应的发生,还作用于 ,抑制相关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这类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 调节。 (2)糖皮质激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与 是协同作用。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神经元损伤的原因是 。 (3)药物X能通过降血糖来缓解抑郁症。为验证药物X的药效,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实验材料: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小鼠若干只,药物S(用生理盐水配制,升糖药效),药物X(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小鼠血糖值>11.1 mmol/L,定为高血糖模型小鼠;饲养条件适宜。)①完善实验思路:Ⅰ.适应性饲养:随机选取小鼠若干,分为甲、乙两组,数量比为1∶2。正常饲养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Ⅱ.制备高血糖模型小鼠:选取适应性饲养的乙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连续处理数天, ,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 Ⅲ.药效检测:选取适应性饲养甲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灌胃 ;把高血糖模型乙组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标为乙1、乙2, 。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每只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②预测实验结果:设计坐标图,将实验各阶段预期结果以曲线形式表示,并标注给药时间。③分析与讨论:药物S的给药途径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药物S的浓度和给药途径都会影响高血糖模型小鼠的建模。若要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 ,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以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S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 13.(17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春冬季流行的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生酮饮食(简称KD,高脂肪低糖类饮食结构)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1)环境中的病毒大部分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阻挡,少部分进入体液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 ,并进一步激活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激活 细胞,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除免疫防御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 功能。 (2)图1结果显示IAV感染三天后实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 ;研究人员依据图2结果推测, 在生酮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3)研究发现,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科研人员基于此研究发现,继续进行实验。①补充下表中a、b处内容,两组实验均用一定浓度IAV感染小鼠,完善方案。组别 小鼠种类 饮食方案 检测指标1 A基因敲除小鼠 b 小鼠γT细胞数量2 a 同上 同上②实验的检测结果为 。 (4)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小鼠肺部黏液能捕获IAV,抵御感染,生酮饮食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普通饮食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而生酮饮食的A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普通饮食的小鼠无显著差异。综合以上信息推测,生酮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机理可能是 ,从而产生更多的黏液捕获病毒,以此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答案全解全析1.A 用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如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作为溶剂时,需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中的水分,A正确;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叶绿体呈绿色,便于观察实验现象,B错误;①④均可观察叶绿体,要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错误;②⑤的细胞中有叶绿体,恩格尔曼用⑤证明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D错误。2.A 多层细胞区细胞重叠不易观察,装片中单层细胞区比多层细胞区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细胞,A正确;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比高倍镜大,因此在低倍镜下比高倍镜下能更快找到各种分裂期细胞,B错误;该细胞为洋葱野中各时期细胞数的比例,只能得出各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长比例,无法得出细胞周期时长,D错误。3.C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随机选取多个样点,A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取样器,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取样器底至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取样器内的土壤连同取样器一起挖出,将取样器中的土倒入塑料袋中,B正确;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利用了它们趋湿、避光和避高温的特点,C错误;表格显示土壤深度0~5 cm处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更高,个体总数更多,受有机质分布及运动受限程度等情况影响,土壤小动物多分布于浅层土壤处,D正确。4.D 实验目的 探究神经系统是否能够调控胰液分泌自变量 盐酸刺激的部位、上段小肠肠腔是否切除神经观测指标 是否分泌胰液实验现象 甲组分泌、乙组不分泌、丙组(减法原理,C错误)分泌实验结论 甲组、乙组对照→稀盐酸通过刺激小肠肠腔起作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甲组、丙组对照→胰液分泌存在不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D正确促胰液素借助体液运输传递信息,胰液不借助体液运输传递信息,A错误。5.A 温度影响分子运动,低温时胞质流动速率低,细胞代谢速率降低,A正确;要想探究胞质流动最快的温度,还需进一步缩小温度梯度,B错误;,C错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流动,D错误。6.C 图示解读: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组去核变形虫的细胞内,最终乙组变形虫细胞核、细胞质均有放射性;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丙组未去核变形虫的细胞内,最终丙组变形虫原有细胞核没有放射性、细胞质有放射性。选项分析:若被32P标记的物质是DNA,DNA不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无法达到细胞质有放射性的结果,A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乙组变形虫去除细胞核后存活时间很短,B错误;将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组去核变形虫的细胞内,最终乙组变形虫细胞核、细胞质均有放射性,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C正确;最终丙组变形虫原有细胞核没有放射性,说明细胞质中被标记物质不可进入细胞核,D错误。7.D 甲装置内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将装置甲遮光处理,则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若仅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装置内的氧气会被消耗,则液滴向左移动;若仅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液滴不移动,故将装置甲遮光处理,可用来探究植物能否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自变量是CO2的有无,装置乙、丙内都有二氧化碳,因此在光照条件下,不利用装置乙、丙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B正确。装置丙内有CO2缓冲液,CO2缓冲液保证了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恒定,因此如果装置丙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则该装置中氧气增多,C正确。装置甲未说明是否光照处理;如果装置甲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则说明该装置中氧气减少,植物进行了有氧呼吸,不能说明装置中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D错误。8.D 新型隐球菌初次侵入小鼠体内后,可能由吞噬细胞摄取处理以暴露抗原决定簇后呈递给淋巴细胞,A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②处的处理方式应为用等量含新型隐球菌的去离子水进行滴鼻处理,B正确;分析题图,太子参须多糖治疗组小鼠比新型隐球菌感染模型组小鼠体重增量多,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增量接近,说明太子参须多糖对新型隐球菌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C正确;该实验没有对治疗组小鼠使用多种浓度的太子参须多糖,因此通过该实验不能说明太子参须多糖的浓度越高,对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效果越好,D错误。9.A 1、2组分别作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为其他实验组提供了抑制肿瘤效果的参照标准,A正确;裸鼠作为实验对象,避免了自身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使得人结肠癌细胞能够在小鼠体内存活,B错误;虽然中剂量组(4组)与阳性对照组(2组)治疗效果相当,但并不能证明抗癌平丸与5-氟尿嘧啶抑制肿瘤的机理相同,C错误;本实验中抗癌平丸高剂量组抑制肿瘤的效果最佳,故应在抗癌平丸0.2 mg/日~0.3 mg/日,以及高于0.3 mg/日区间设置更多实验组以确定抑制肿瘤的最适剂量浓度,D错误。10.ACD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脱落酸和乙烯利对猕猴桃硬度的影响,故为明确两种激素的作用,还需再设置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的组别,A正确;未给出单独使用脱落酸和单独使用乙烯利对猕猴桃进行喷洒后的结果,故无法得出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容易使猕猴桃变软的结论,B错误;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猕猴桃在不同时间段内硬度下降速率均存在差1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苗期 三个时期中,苗期的光饱和点最高 降低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2)降低 气孔关闭,导致进入叶片的CO2减少(3)水分过多,根部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导致根部腐烂(3分)(4)探究作物B在苗期(或开花期或成熟期)的最佳浇水量(或适宜水分量)(3分)解析 (1)根据表格数据,作物A在苗期光饱和点显著高于开花期和成熟期,该时期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作物生长最旺盛;开花期与成熟期相比,适宜的水分提高了光饱和点,降低了光补偿点,促进光合作用,更有利于作物A积累有机物。(2)根据题表可知:苗期和开花期缺水时,光饱和点下降,缺水条件下,植物的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效率。(3)农作物长期淹水,导致根部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导致根部腐烂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同时根部缺氧导致能量不足,不利于对无机盐的吸收。(4)“适宜水分”所指的浇水量因植物种类、发育期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提出一个科学问题:探究作物B在苗期(或开花期或成熟期)的最佳浇水量(或适宜水分量)。12.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肝糖原 下丘脑、垂体 神经—体液(2)胰高血糖素 引起缺氧,细胞供能不足(3)①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一定量生理盐水 乙1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乙2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药物X(3分)②(3分)③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3分)解析 (1)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调控轴调节的结果,作用于肝脏等器官,促进肝糖原分解等应激反应的发生,还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这类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2)糖皮质激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能够升高血糖,故与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根据题干“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度,引起缺氧,造成神经元损伤”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神经元损伤的原因是引起缺氧,细胞供能不足。(3)制备高血糖模型小鼠:选取适应性饲养的乙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血糖,计算平均值,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药效检测:选取适应性饲养甲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把高血糖模型乙组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标为乙1、乙2,乙1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乙2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药物X。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每只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由于药物X能通过降血糖来缓解抑郁症,故预测实验结果参见答案。分析与讨论:若要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S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1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辅助性T细胞(1分) 细胞毒性T(1分) 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2)(实验组)生酮饮食可以增强小鼠抵抗IAV感染的能力 γT细胞(3)普通小鼠 适量的生酮饮食 1组小鼠的γ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2组(4)生酮饮食通过促进A基因的表达,促使γT细胞数量增多,从而诱导肺部黏液生成细胞增殖(3分)解析 (1)体液免疫中,一些病毒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除免疫防御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2)IAV感染三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生酮饮食可以增强小鼠抵抗IAV感染的能力。实验组中γT细胞的相对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细胞毒性T细胞的相对数量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说明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3)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A基因,因变量为小鼠γT细胞数量,设计实验为:取若干A基因敲除小鼠(1组)和a若干普通小鼠(2组),都用b(等量)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饲喂一段时间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两组小鼠,定期统计两组小鼠γT细胞数量。②由于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则实验的检测结果为1组小鼠的γ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2组。(4)实验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而生酮饮食的A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普通饮食的小鼠无显著差异,说明是A基因促使γT细胞数量增多,使小鼠肺部黏液增多,存活率增大。故生酮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机理可能是:生酮饮食通过促进A基因的表达,促使γT细胞数量增多,从而诱导肺部黏液生成细胞的增殖,产生更多的黏液捕获病毒,以此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