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姓名 班级 考号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第十单元 生物与环境(二)满分40分,限时25分钟考点3 群落的结构、主要类型和演替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1.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鱼和小虾。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2.不同群落的外貌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群落内部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仙人掌的针状叶、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适应荒漠干旱生境B.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灌木植物占优势,多数动物具有快速奔跑的特点C.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高D.冻原植被和动物的丰富度较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较低3.科研人员调查了高原湿地纳帕海汇水面山某时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层次 种类 重要值/%灌木层 高山松 0.12~1.32三颗针 0.88刺叶高山栎 0.36~0.72草本层 华扁穗草 0.10~0.54发草 0.03~0.54三叶草 0.54A.物种组成是该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B.由表中信息可确定三颗针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C.所调查区域中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形成垂直结构D.该区域的华扁穗草、发草、三叶草可能形成水平分布4.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采伐迹地杂草群落灌丛马尾松林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青冈栎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5.为探索贵州红山茶濒危的原因,科研人员对某茶园进行调查,并分析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存力,进行种群结构动态量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低不同的红山茶构成了群落B.由图可推测,红山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贵州红山茶龄级与图中的危险率呈正相关D.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山茶种群发生了次生演替6.下表为某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环境,为之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对稳定阶段 各物种通过竞争,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向一定方向发生有序变化的过程B.相互竞争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利用方面能达到相对平衡C.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比例不再发生变化D.上述三个基本阶段中均存在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7.(12分)黄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深受人们喜爱,其制品可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美容等行业。虫害是影响黄秋葵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调查了黄秋葵种植园主要害虫棉蚜、棉大卷叶螟以及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棉蚜种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 ,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 (答2点)。棉蚜与棉大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 。 (2)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了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类生物之间时间生态位的重叠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种类 棉蚜 棉大卷叶螟 瓢虫 蜘蛛棉蚜 - 0.139 7 0.859 3 0.302 6棉大卷叶螟 - 0.404 5 0.722瓢虫 - 0.542 6蜘蛛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是 。判断的理由是 。 (3)在黄秋葵生长季,采用化学防治控制黄秋葵虫害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力的化学农药,原因是 (答1点)。 (4)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不同的是 。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 (填“能”或“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答案全解全析1.A 题述信息表明海葵和寄居蟹并不会从对方身上获取营养,只是生活在一起,且这种方式对双方均有利,属于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即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C正确;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D正确。2.B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但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仙人掌的针状叶、爬行动物的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以适应荒漠干旱生境,A正确;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多数动物有快速奔跑的特点,B错误;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高,C正确;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稳定性较高,冻原植被和动物的丰富度较低,结构简单,且温度较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正确。方法规律 利用“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生物的特点:信息 应联系的知识点举例环境 状况 气候条件 干旱或降雨少→荒漠或草原;湿润、降雨较多→森林等外貌特征 地面大面积裸露等→动、植物具有耐旱特点;树冠遮天蔽日→动物多为树栖或攀缘生活生物 特点 结构特点 叶面积缩小、叶片边缘内卷、气孔下陷→草原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小而厚的叶片→荒漠植物行为特点 昼伏夜出、善于穴居→荒漠动物;善于快速奔跑→草原动物3.B 一个群落区别于另一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A正确;某个阶段某物种重要值大,并不能说明其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B错误;灌木明显高于草本植物,故灌木与草本植物形成了垂直结构,C正确;华扁穗草、发草、三叶草都在草本层,可能形成水平分布,D正确。4.D 采伐迹地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题述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与杂草群落中的草本植物相比,灌丛中的灌木生长得更高,群落垂直结构更加复杂,更能充分利用阳光,B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更明显,故其动物的分层现象也更明显,C正确;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结构更复杂,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竞争更激烈,种间竞争更强,D错误。5.ABD 高低不同的红山茶是一个物种,属于加而减小,累计死亡率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增加,但不知每个龄级的个体数,故无法推知红山茶的年龄结构,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贵州红山茶龄级越高危险率越高,故贵州红山茶龄级与危险率呈正相关,C正确;红6.C 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它往往是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A正确;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利用方面能达到相对平衡,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及其数量比例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等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题述三个基本阶段中均存在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D正确。归纳总结 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演替 方向 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等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样方法 棉蚜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种间竞争(2)瓢虫 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在同一时间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瓢虫与棉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2分)(3)降低农药对黄秋葵和农田的污染程度;降低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毒害,充分发挥天敌控制虫害的作用(2分)(4)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3分) 不能解析 (1)由于棉蚜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棉蚜种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棉蚜与棉大卷叶螟都是黄秋葵种植园的主要害虫,且由图中曲线可知,二者种群数量呈“此消彼长”的趋势,则二者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2)由题图可知,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在同一时间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表可知,瓢虫与棉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故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3)由题意可知,黄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深受人们喜爱,其制品可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美容等行业,因此为了降低农药对黄秋葵和农田的污染程度;降低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毒害,充分发挥天敌控制虫害的作用,在黄秋葵生长季,采用化学防治控制黄秋葵虫害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力的化学农药。(4)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即农田生物群落。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